APP下载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艺术类课程教学探究

2021-08-20张东国蔡明王迪一

大学教育 2021年8期
关键词:教学思考学前教育

张东国 蔡明 王迪一

[摘 要]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包含广泛的知识结构与内容,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与综合性,其中的艺术教育对幼儿品性及创造性的“美的教养”起着重要作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的重要教师资源,他们的艺术类课程教学问题更加受到关注。课题组针对部分四川省内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艺术类课程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和现状等进行研究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观点和建议。

[关键词]学前教育;艺术类课程;课程现状;教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 G642.4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1)08-0059-03

艺术类课程始作为学前教育专业必修课程,在培养的目标中始终需要学生强化技能,强化实践练习,能将理论和技能实践灵活融合应用到幼儿园教育活动环节中。客观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探讨、反思,科学合理的艺术类课程设置探索,对于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艺术素质培养至关必要,为学生毕业步入岗位,快速熟悉岗位需求铺垫良好的基础。艺术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载体,对幼儿的成长有着重要作用,而幼儿教师作为面向学龄前孩童实施艺术教育与熏陶的主要对象,其艺术综合能力和素养的提升尤为迫切。

一、囧境:幼儿园需求与学前教育专业教育现状

目前,我国的学前幼儿教育主要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能力、动手能力、探究能力。从事幼儿教育活动的教师首先需要具备相应的教学理念、一定的艺术理论基础、优秀的艺术实践能力。四川因特殊的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环境影响,学前教育的发展长期滞后,近十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崛起,教育发展和理念有明显提升,但相对国外和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发展水平还存在明显短板。以成德绵经济带和川西高原地区为代表的区域园区建设和师资现状存在突出的极端差异,各地区的特殊文化背景对于师资的需求也有一定的区别。随着对幼儿教育工作者需求的激增,“学前热”现象的出现,各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普遍扩招,而短期内的规模扩张导致学生面临艺术类基础知识薄弱、学习主动性低、学习范围较宽、”多能不专“等普遍问题,部分学生更出现了职业方向不明确的严重畸形发展。在见习及实习、就业等环节中,更凸显出多数学生在学校所学的艺术类课程知识无法直接应用于幼儿园区的教学的尴尬局面。

二、分析:艺术类课程教学现状

(一)课程设置

有关调研显示,诸如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大学、四川工业科技学院、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川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11所开办学前教育专业的公办和民办院校,开展艺术类课程教育教学的情况不尽相同。目前,川内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艺术类课程涵盖声乐、琴法、美术、舞蹈等四门基础的课程,总体来看基本沿袭传统艺术专业教学的课程设置方向,整体课程设置基本相同。声乐、琴法、舞蹈等课程设置及教学开展情况基本一致,美术课程设置各校间具有一定差别,一般根据年级高低分别讲授素描、色彩、简笔画、幼儿手工、幼儿美术教育等教学内容。专科学校的美术课程普遍开设3个学期,本科学校美术课程普遍开设5个学期,课程内容各校有相同之处,中国画、陶艺、线描、书法等课程内容在个别学校设置较久,师资力量充裕的院校有专设。在艺术类课程的设置中,多数学校将音乐、舞蹈、美术三类艺术教育内容融合,由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具有幼儿教育经验的教师讲授,少数院校将课程细化为幼儿音乐教育、幼儿舞蹈教育、幼儿美术教育三门专题课程,由相关专业教师讲授。近几年部分院校借鉴国外先进幼儿艺术教育的方法,开设有奥尔夫音乐教学等课程,丰富了传统的艺术类课程内容和形式,传授先进的幼儿艺术教育理念和方法。

课程总体设置為传统的学年制,学生要完成相应课程的规定学时的学习,通过期末考试即可顺利取得相应的课程学分。本、专科学生的整体课程内容较为固定、?统一,学生的教学见习环节时间较短,对于专业技能的理论学习和工作岗位的技能转变认知存在极大差距。各项艺术技能课程的学时占比基本一致,学生普遍在学习中存在一定的压力,对于艺术技能的学习精力过于分散,学习效果本科学生相对专科学生有一定提升,但短时间内对于艺术专业技能的掌握仍然不够。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内容繁杂,培养模式趋于单纯的机械化技能掌握,对于实际幼儿教学活动中的应用性操练还较为欠缺。

(二)教学开展

在教学的整体开展中,由任课教师在学期初根据教学大纲制订教学计划,并在授课过程中严格执行。教师主要的教学方式为讲解示范、指导练习、注重规范统一的教学模式。因课程时间周期较短,注重言传身教式的技能培养,对于学生艺术技能的理解能力和领悟能力培养还较为欠缺,学生在学习中产生严重的依赖性和模仿习惯,缺乏思维能力的拓展。这样的教学使“00后”受众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体现出高等院校教学内容和实际工作岗位的需求之间存在差异。

就教学模式而言,川内高校的艺术类课程以基本知识技能为主,强调学生对各项技能的掌握,教学模式呈现出相对的单一化、标准化,教学内容的趣味性不够,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相对缺失。与国外或东部发达地区相比,本专业的艺术类课程缺乏以主动性、创造性和思考性为重点的教学模式,对于四川地区独特的多民族艺术文化特色的内容的融合式教学存在欠缺。对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力、应用应给予更加有力的培养。

1.音乐教学。目前川内各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艺术类课程都开设了声乐、琴法两门音乐课程,主要涉及基础乐理、歌曲学习、幼儿歌曲弹唱、钢琴弹奏等内容,在教学环节中,主要讲解基础乐理知识和技巧,全班集中练习及分组练习。因幼儿歌曲的简易性特点,很多教师和学生不愿意关注幼儿歌曲弹唱的学习,明显存在教师不愿意教、学生不愿意学的现象,而对其他艺术曲目又出现学生无乐理基础无法正常理解和学习的尴尬。在教学过程中因班级教学的限制,很多学生存在不动口、不动手的现象,教师亦无法面面俱到地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授课过程结束后,部分学生因自身个体差异、学习环境等因素等无法及时进行学习内容的巩固和拓展。

2.舞蹈教学。川内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以形体基本功训练为基础,学生有形体训练基础后教师开始教授中国民族民间舞,在毕业前最后一个阶段的舞蹈教学中设置幼儿舞蹈创编内容。舞蹈教学以传统的教师示范教学为唯一的形式,学生对于舞蹈学习仍停留在基本功的训练阶段,缺乏契合幼儿园工作实际的舞蹈教学内容。

3.美术教学。美术教学中,以素描教学为基础,色彩、手工教学紧随其后,三大板块的内容设置基本一致,主要锻炼学生的绘画技能,导致学生兴趣缺乏,专业技能滞后。美术教学中明显缺乏现代技术手段等内容的创新,学生的知识技能与学生幼儿园工作实践中的需求还有一定差距。

(三)考核评价

目前高校的艺术类课程考核评价主要采用总结性考核评价的方式,统一通过课业技能现场考核的形式进行,将平时出勤、作业、期末考核等作为综合评价依据,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核成绩按照一定比例折算而成。这一回顾式的课程评价,以技能考核为主,重点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和技能掌握程度,对于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等各方面的动态发展情况无法做出客观系统的评价。

三、拓展:对艺术类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明确课程目标

学前教育艺术类课程设置时应将课程的定位和目标与幼儿园教育工作实际相结合,对于学生的艺术素养提出更加明确和宽广的知识要求,在适应目前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相关要求的前提下适当调整对学生技能掌握的要求,将艺术素养、学习能力、表达能力的培养目标提高。各高校应结合区域文化和办学实际、学生学情努力创设多元的专业学习环境,将艺术类课程的最终目标着眼于如何培养学生将基本的艺术能力融合到实际幼儿教育教学行为中,突出学生的自我表达、艺术创作的综合能力培养。

(二)优化课程结构

幼儿教师的职业特征决定了其培养目标的特殊性,因此课程结构也需根据目标进行优化。传统的以艺术技能培养为主的课程体系无法为学生未来的从教适应能力提供支持,因此应对其相关课程结构进行优化、整合,在保证共性发展基础的情况下,鼓励突出个性化能力的发展,建议保证对基础课、必修课进行递进教学的同时开设艺术类选修方向课程,适时调整不同专业门类的学时设置,为有不同发展需求的学生提供相应选择,促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例如:学生选择美术为主攻方向,可在其学习其他专业理论课程的情况下,为其增加一定的美术类专题课程学时,增加美术类知识技能和知识的学习,真正形成“一专多长、多元发展”的教学态势。同时,可结合幼儿美术教育、幼儿园环境创设等课程进行技能转化运用能力的培养,夯实学生主修方向的专业能力,不断拓宽和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纵向的课程结构发展可以使教学培养过程呈现出基础能力、核心能力、综合能力和拓展能力逐层递进的关系。

不同艺术技能模块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在面向学生的教学实践中应呈现出相互的关联性,既满足“实用、够用”的需求,又解决“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倾向于学生艺术审美能力、艺术创作能力和艺术表达能力的培养。同时,结合《学前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建立以艺术类专业基础为基石,以艺术类技能培养为主线内容,以幼儿艺术教育教学应用为根本目标的融合性课程,合理调整教学班级规模,采用小规模教学的形式,形成有效、渐进的教学系统,便于学生的技能掌握、技能应用。

(三)探索分级教学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艺术技能和素质基础普遍薄弱,对于艺术的感悟能力,学生个体差异性较大。在教学中可探索实施分级教学的模式,细化专业技能教学,改善现有的共性基础培养不足、专业技能掌握不牢、技能应用能力缺乏的状况。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探索艺术类课程分级式教学,适当打破现有的班级整体教学模式,保障基础弱的学生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和能力,基础好的学生在专业能力得到更好培养的同时适当为其增加更多的选择空间,不断提升其艺术能力。

(四)尝试艺术实训导师制培养

针对目前普遍的学情现状,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探索建立艺术实训导师制度,因材施教,通过导师小组的形式指导学生的学习。选取校内外艺术水平、素质高的师资或幼儿园区实训基地教师担任艺术实训导师,结合内外部资源,开展长期有效的技能培养、经验交流、教学研讨活动,通过研讨交流及时有效地指导学生解决实训实践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在指导过程中,导师须及时有效地了解学生在艺术类课程教学实践中的迫切需求和重点难题,根据实训园区开展幼儿艺术教育活动的需求对学生进行专题性的课程培训,亦可酌情开展艺术教学教法的专题讲座,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指导。同时,可鼓励学生在艺术实训环节中培养创新能力和学术研究能力,对实训中的相关问题组织开展专题研究交流。

(五)完善课程评价

目前川内高校的课程考核评价仍以“结果呈现”为主,對于过程的关注仍十分欠缺,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知识能力考核缺乏动态化的系统评价。在艺术类课程的考核评价中,应考虑学生知识、能力、艺术修养等方面的发展过程,运用前瞻式的评价形式,通过学习交流、小组测评、阶段测评、论文或教案设计、艺术实践、艺术创作等多角度多形式地开展综合评价。例如钢琴弹奏课程,考核评价可以从学生在乐理基础、幼儿歌曲弹唱、幼儿歌曲创编和教学中去关注学生的能力变化与发展;亦可从学生平时的练习、阶段测评、汇报表演中去了解他们的掌握程度;还可以通过师生的交流去把握学生的情感动态变化。采用前瞻式的多元的课程评价能更加客观、全面、系统地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效评估,促进教学中的积极反思,锻炼学生的独立创新能力。

(六)融入地方民族艺术文化

四川因其地域的特殊性,具有丰富多元的少数民族艺术文化特征,有藏、彝、羌、土家等多个规模较大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具有众多的优秀民间艺术形式和文化。针对民族地区幼儿教育师资需求的现状和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充分将民族民间艺术文化资源融入专业课程体系可充分丰富和拓展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内容与途径。应依托四川地区丰富的民族艺术资源优势,深入挖掘四川地区本土优秀传统民族艺术精髓,将具有重要传承价值的内容导入教学实际中。教师应综合采用课堂教学、实地观摩、专题研讨等形式导入民族艺术文化学习内容,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线上、线下结合的混合教学,引领学生更好地深入理解和体验民族艺术传承之美。

四、结语

随着近年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艺术素养成为社会、幼儿园、家长对于幼儿教师队伍素质考评的重要指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艺术专业知识水平提升以及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成为幼儿师范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广大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不断思考现有课程教育教学形式,探索更加适合互联网时代背景和区域社会环境需求的人才培养优化模式,切实完善学生艺术创作能力、知识应用能力、艺术创新能力培养的短板,培育具有扎实艺术知识、较高艺术综合实施能力、创新艺术思维的学前教育师资。

[ 参 考 文 献 ]

[1] 张汝琳.浅探高校学前教育如何培养一专多长的幼儿教师:以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8(11):135-136.

[2] 周徐.两岸学前教育专业艺术类课程的比较及启示:以宁波教育学院与台湾地区台南科技大学为例[J].艺术教育,2018(23):217-218.

[3] 李丽华,徐红梅.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艺术课程结构整合探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9):156-159.

[4] 朱畅.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艺术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8(6):177-179.

[5] 李海雁.学前教育专业实践基地建设探析[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2(5):59-61.

[6] 何静.少数民族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的个案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6.

[责任编辑:钟 岚]

猜你喜欢

教学思考学前教育
单一向复合的发展研究
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中歌曲即兴伴奏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初中语文评价的思考与实践
关于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思考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对语文教学目的的思考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论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引领艺术
民歌融入音乐课的教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