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班幼儿告状行为探究

2021-08-13沈天承

知识窗·教师版 2021年1期
关键词:大班幼儿策略

沈天承

摘要:在学前教育活动中,幼儿告状行为反复发生,这与幼儿所处年龄阶段的社会特征和心理特征相符合。本文探讨了幼儿告状行为的起因,并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应对策略。

关键词:大班幼儿   告状行为   原因   策略

告状是幼儿常见的行为之一,影响着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水平。大班幼儿的告状行为与他们的思维方式相关,笔者认为,探讨这种行为的产生原因有助于教师更加理解地幼儿,以便采取合理且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

一、大班幼儿告状行为产生的起因

幼儿告状行为是当幼儿在幼儿园中,认为自己受到同伴侵犯和遭遇不公平对待,或者发现同伴行为不符合幼儿园集体规则和教师要求时,主动发起的一种师生互动行为,以借助教师权威来约束、阻止同伴的行为。大班处于幼儿园幼小衔接的重要阶段,研究大班幼儿的告状行为,能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幼儿告状行为研究和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内容。

1.受到欺负

有些比较弱势的幼儿在受到欺负时,会觉得自己被伤害了,或者感觉自己的权益受到侵犯,所以想得到别人的保护、安慰和同情,于是产生了告状行为。

2.维护规则

幼儿会遵守和维护教师所说的一些规则,其中有对班级常规的维护,也有对错误行为的维护。幼儿对这些规则的理解是刻板的,觉得不能被更改,一旦他们发现有违反规则的行为,便会有心制止,从而向教师告状。

3.自我意识

幼儿出于展现自我的意愿,希望得到他人的注意和鼓励,所以事无大小都喜欢向教师告状。

二、大班幼儿告状行为的应对策略

1.引导幼儿学会自己解决矛盾冲突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幼儿教师可以模拟幼儿告状的情境,引导他们学会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如在玩游戏时正常的轻微碰撞,或在活动时不小心把其他幼儿的学习用具扫到地上等问题,幼儿互相讨论是否需要告诉教师,能否自行解决这种问题,应该怎么解决,从而提高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消除随意告状的不良风气和习惯。教师还可以教会幼儿在不同场合中懂得使用“谢谢”“请”“对不起”“没关系”等词语。如在幼儿不小心发生轻微碰撞时,撞人者要懂得及时道歉,诚恳地说:“对不起。”教师设置这样的小场景,可以有效引导幼儿学会谦让、道歉、原谅等,以此来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引导幼儿尝试自己解决问题,提升幼儿独立自主的能力。

2.教师积极引导“告状”向正面发展

幼儿的告状行为并不可怕,教师应该正确对待,并及时进行处理。有时候教师可能会因为在做其他事情,或者照顾其他幼儿,或者因某些幼儿过于频繁的告状,而采取不予理睬的态度。幼儿可能会因此而无法判断是非对错,对自己的行为产生怀疑,不能确定到底谁对谁错,最终形成错误的是非观。为此,教师即使再累,也要重视每位幼儿,并正确对待他们的告状行为,及时处理幼儿之间的纠纷。

3.进行“移情训练”,培养幼儿换位思考的能力

大班幼儿普遍处于5岁至6岁,这个年龄阶段是移情的关键阶段。在进行移情训练时,教师可以采取角色扮演的游戏,让幼儿做“小老师”,创设一个告状行为的情境,让“小老师”来判断事件的对错,以及应该采取的處理方式,使幼儿能够真正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培养幼儿的移情能力和认知能力,促进幼儿社会行为的发展。同时,幼儿教师要营造健康温馨的生活环境,支持幼儿大胆交往,给予每一个幼儿相同的关注,让幼儿获得被重视的安全感。

三、结语

告状行为是幼儿在成长过程中逐渐社会化的一种正常现象。幼儿告状行为的成因主要有三个:第一,幼儿防止伤害行为的发生;第二,幼儿希望教师肯定其是非判断;第三,幼儿渴望受到成人的关注和夸奖。告状行为不是洪水猛兽,而是随着幼儿发展自然表露出来的一种现象。

对于幼儿告状行为的研究,是符合教育规律的,不仅能提高幼儿社会领域的发展,还能提高幼儿语言交往能力,有助于幼儿形成自主管理的意识,还能帮助教师减轻工作压力,促进家园合作共育。

参考文献:

[1]郑名,李春丽.4~5岁幼儿告状行为的研究[J].前教育研究,2005(1).

[2]赵亚.学前儿童告状行为的特点及原因探析[J].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3).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师范第一附属小学幼儿园)

猜你喜欢

大班幼儿策略
我的手机在哪?
幼儿倾听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
襄阳市郊区农村大班幼儿合作能力发展现状研究
大班幼儿感恩教育实践与探讨
增强大班幼儿美术欣赏课有效性的几种策略
编趣味绘本,绘精彩童年
大班幼儿绘画活动指导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