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托支架式教学落实小学语文要素的探索

2021-08-09费宏宇

教育界·中旬 2021年7期
关键词:支架式教学语文要素统编教材

费宏宇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由此可见,学生需要作为课堂的主人主动参与到学习中,而教师需要做的则是组织和帮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科学合理巧妙依托支架式教学,引导学生利用支架自主攀登,使学生在递进中逐步掌握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语文学习习惯,形成自身的语文素养,语文要素也随之落地生根。

【关键词】统编教材;支架式教学;语文要素;探索

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单元语文要素中“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是指向阅读的要素。这是教材第一次以单元编排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专门的文学品鉴能力培养,本单元所选四篇课文均有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课后练习题的安排,略读课文的学习提示,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的第二题,均体现了这一语文要素的落实。

那么,语文教师如何在课堂上为学生建构语文要素的学习支架,将复杂的学习任务进行细化分解,让学生通过这些支架一步一步地学习语文知识,掌握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语文学习习惯,形成语文素养呢?本文笔者就以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为例,谈一谈自己在“依托支架式教学落实语文要素”教学实践中的探索。

一、注入“情境”支架,唤起情感共鸣

小学生对事物都充满好奇心,对学习更是充满了求知欲望。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图片、音乐、视频、实物以及语言等多种途径,支援和延伸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习得语文要素。

如《鸟的天堂》课堂教学伊始,教师一边播放大榕树上百鸟争鸣、群鸟起舞的视频资料给学生看,一边叙述:“在我国南方生长着一种美丽的榕树,树叶绿而苍翠,郁郁葱葱,四季常青。树上住着许多鸟儿,它们或伫立在枝头引吭高歌,或衔草低头筑巢,或驻足巢边眺望远方,或蜷缩在窝里闭目养神……看,它们在这儿生活是多么自由自在、快乐无忧啊!这里就是—‘鸟的天堂。”教师有意识地通过直观的视频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产生直接的情感体验,唤起情感的共鸣,把学生一步步带入课文描写的相关情境—“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之中,让学生感到“情境即在眼前”“我即在情境中”。

再如在《月迹》教学时,教师运用声情并茂的语言描述:“每当夜幕降临,月亮就一点儿一点儿地,像一个害羞的小女孩慢慢地探出脑袋来,倾泻下皎洁的光芒,让人产生无限情思遐想。我们曾经读过许多描写月亮的诗句—‘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篇与月相关的散文,贾平凹的《月迹》,看看他笔下月亮的足迹都出现在哪里。”教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创设课文情境是一種特别经济实用的情境创设方法。小学生正处于富有想象和幻想的年龄,他们在听的过程中,会情不自禁地结合自身的有关情境积累,借助想象丰富情境。

二、加入“体验”支架,激发思维动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第二学段侧重考察通过重要词句帮助理解文章,体会其表情达意的作用”。《古诗词三首》课后练习第三题的要求 “借助注释,理解《长相思》的意思,试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恰好是学段阅读教学目标的具体体现。教学时,教师应紧扣语文要素落实的点,激发学生的思维动力,设计导读支架,展开课堂教学。

师:大家看,课后习题有这样的要求。(出示:借助注释,理解《长相思》的意思,试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首先请大家默读全词,借助注释,理解它的意思。

生交流。

师:我们先来学习词的上阙,请同学们默读这部分文字,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呢?

生交流。

师:“一程”又“一程”,作者一连用了两个“一程”写出了山高水长。他们向哪儿前进?

生:山海关。

师:路程到底有多远多艰难呢?来,我们一起看一看那段行军路线。(配乐出图)1682年,康熙皇帝从北京出发,前往盛京祭告先祖,最终到达吉林省,纳兰性德作为御前卫士陪同,康熙一行七万人,队伍绵延二十里,他们跨越了三个省,往返共八十多个日日夜夜。同学们,这么多的人,这么远的路,这么长的时间,该多艰难啊,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

生交流。

师:白天将士们跋山涉水,夜安营扎寨,又是怎样的画面呢?从书上的插图,你看到了什么?

生交流。

师:同学们,词的上阙从将士们跋山涉水,身向榆关,到夜深人静的“夜深千帐灯”,白天的动与夜晚的静很好地结合在一起,让我们初步体会到了将士们丰富的情感,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轻轻走进纳兰性德的营帐,默读词的下阙,试着体会他的情感。

生交流。

师:纳兰性德的故园在哪儿?

生:北京。

师:难道北京就没有风雪声吗?那他为什么说故园无此声呢?

生交流。

师:此时,故园的人、故园的景、故园的情都浮现在了纳兰性德的眼前,此时他会想到些什么呢?

生交流。

师:风雪肆虐的征途寒意阵阵,温馨的故国充满温暖,这一寒一暖交织在一起,也难怪作者感叹—夜深千帐灯。

师:此时思乡的仅仅是纳兰性德吗?还有谁?

生:其他将士。

师:词的下阙从“千帐灯”聚焦到了“一帐灯”,从帐外的风雪之声写到了帐内的乡梦不成,这样我们一步一步体会到了纳兰性德和将士们的长长的相思。纳兰性德与将士们明明心系故园,为什么还要身向榆关呢?

生交流。

师:出示词(配乐)“一切景语皆情语”。在这首词中,作者选取山、水、风、雪这些常见的自然之景,用朴实的景物表达了自己最真实的情感。著名文学大师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里这样评价— “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因为有了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品味,尽管这首词只有36个字,但学生还是能在朗读时自然地表现出纳兰性德那身向榆关,心向故园的绵长相思之情。如此反复体验,诗词的精妙之处也就能入脑入心了。

三、渗入“迁移”支架,组织合作探究

当学生遇到学习困难时,教师要将自己的角色定位于引导者,帮助学生利用自己已知的知识点搭建起迁移学习的支架。从《四季之美》一文课后选做题“仿照课文,用几句话写一写自己印象最深的某个景致”中不难发现,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层次的挑战。

《四季之美》是篇写景散文,全文一共四个自然段,按照时间顺序描写了春、夏、秋、冬的不同的美。文章不仅篇幅简短,而且结构简单、层次鲜明,每段开头作者先开门见山点明每个季节中最美的时刻,后面作者就抓住这一时刻自己认为最美的景物进行具体描述,字里行间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作者对自然、对生命、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分段自由朗讀课文,通过圈画找到每个自然段的关键语句,凭借它们厘清课文的脉络,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接着,教师让学生细细品读课文—“四季中最美的时间分别是什么?这个时间中最美的景物是什么?”对每一自然段中的重点词语进行品析,并通过换词、对比、想象画面等方式使学生进入积极主动的思维和讨论中,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教师再追问:“通过对四季之美的描写,你感受到了作者的什么感情?”让学生通过作者对于四季景物的观察,感觉到四季景物的变化、四季里景物的不同的美,感受作者热爱四季、热爱大自然的感情,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在学完作者写的四季景物之美和表达方法以后,教师再组织学生探究文中作者的写作方法,激发他们的仿写热情。在探究中,学生通过联系旧知、回顾课文,迅速唤醒了他们的知识记忆:采用先总后分的写法,有序有理;描写景色的形、色、声、味;用以动写静的表现手法写景。之后,学生再进行迁移运用,可以轻松完成仿写的练习。这一学习过程,对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增强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写作水平,充实文学素养,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四、引入“反思”支架,落实言语实践

教学中,教师不能把课后思考题直接抛给学生,而要从阅读开始,引导他们在读中理解内容、学习写法,之后再架构一个反思平台,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实践中总结提炼,形成结构性知识。为了让学生的思维实现递进式上升,教师可以这样操作: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以后,给学生提供集体展示交流的机会,并请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把学生内在的思维外化为口头语言,以便理清思路。教师在学生思考交流的基础上加以总结,打好地基,才能垒砌高墙,“反思”支架不需要高大上,关键在于朴实有效,即一课一得,学以致用,真正让练习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依托支架式教学落实语文要素,可以突显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使学生在欢快、愉悦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聚焦语文要素,掌握学习方法,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孔秀英.论支架式教学策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课外语文·下,2014(09) .

[2]林代尉.探析支架式教学策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读与写·教师版,2018(05) .

[3]王雯雯.支架式教学策略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刍探[J].学科教学与成才研究,2019(09) .

猜你喜欢

支架式教学语文要素统编教材
浅谈一年级学生阅读能力培养
基于语文要素优化教学路径策略的研究
正确解读课后习题 有效落实语文要素
在“双线并进”中落实“双线组元”思想
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初中历史统编教材中的人文主义精神
基于作文视角的统编教材运用
大学英语听力中支架式教学模式探索
“支架式教学”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