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育视角下的学校新劳动教育

2021-08-09环春琴

教育界·下旬 2021年7期
关键词:趣味小学德育

环春琴

【摘要】教育是时代衍生的产物,与时代相分离的教育是没有意义的。所以在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时,教师应当主动地打造新劳动教育形式,从创新活动、安排活动小组、强化家长参与、体验农耕快乐、注重劳动反思等多个角度进行实践研究,让学生在新劳动教育之中体验道德情操的具体内涵,逐步完成对高尚品格的内化。

【关键词】德育;新劳动教育;小学;趣味

新劳动教育并非标新立异、别出心裁的劳动教育,而是指与以往不同的劳动教育,其能使劳动突破人们的刻板印象,成为人们的一种必备活动。劳动本身是一种享受性活动,新劳动教育应当带有趣味元素,同时能够促进人的全面成长,新劳动教育应当涉及学生知、情、意、行各个方面。此外,在劳动中要倡导学生之间相互协作,新劳动教育应当是和谐的教育。在德育视角下开展新劳动教育活动,教师应当从新劳动自身的特点出发,进行劳动形式的设计,以便学生在新劳动之中实现高尚情操的发展。

一、创建新颖活动,形成独立品质

新劳动教育虽然不是说要标新立异,但是应当与以往的劳动教育相区别,打破以往劳动教育的固有结构。就拿劳动教育的场所来说,在以往的劳动教育之中,教师将学生的劳动场地限定在教室之内或者校园之内,学生始终处于一个安全、有保障的环境之中,周围的人也是学生所熟悉的,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无法得到充分发展;而在新劳动之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园,使学生真正地走进社会之中,以自己的实践行动参与社会生活,从而促进自身独立生活能力的形成。

比如,教师可以为学生创建“穿越城市”的劳动活动,让学生基于真实的社会生活,实现独立品质的发展。在活动开始前,教师为学生讲述活动的基本要求:学生需要结伴从学校出发,使用教师提供的资金完成“穿越城市”的活动。在活动中,学生需要浏览城市中的博物馆、图书馆等地。在宣布活动要求后,教师为每个小组发放一定的活动款,支持学生在活动中的开销;对学生进行分组,使各个小组之间的人数、男女比例等呈现均衡性。在活动中,教师与志愿者随同学生一起出发,同行的志愿者只负责学生的安全,对于如何到达图书馆,如何确定路线,如何问路等问题,则由学生自主解决。

基于上述案例可见,新劳动教育更偏向于学生全方位思维与劳动能力的提升。教师为学生创建新式劳动活动,并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劳动中的细节,能够打破传统劳动教育中的刻板形式,真正有效地锻炼学生的生存能力和独立品质,使学生形成独立生活的能力,以便学生在未来可以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

二、安排合作小组,促进协同发展

在组织学生参与新劳动教育时,为了凸显劳动教育的德育价值,教师有必要对劳动的方式进行更新,为学生创建合作的形式,以便学生在与他人进行合作中意识到团结互助的价值,从而促进个人集体荣誉意识的发展,强化自身的互助精神。同时,小学生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当学生独自一人参与劳动时,很有可能会出现完不成任务的情况,以至于降低参与劳动的兴趣;而当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劳动时,学生之间可以进行有效的互补,以便在集中集体力量中优质地完成劳动任务。

例如,在组织学生开展“废物利用”的劳动活动中,教师不再让学生一人对废弃物品进行改造和制作,而是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开展合作活动。首先,教师根据以往开展实践活动的经验,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思维发散能力等进行分析,以便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按照优势互补的原则进行组员的安排。随后,教师为学生出示实践活动的主题“废物利用”,组织学生在小组中探讨“如何进行废物利用”“使用哪些废弃物品进行重新改造”等,完成劳动活动的前期准备工作。紧接着,小组内的学生再围绕“任务细分”“操作步骤”等内容进行商讨,使得每个学生都拥有表现的机会,在彰显自身价值中推动合作活动的进程,有序完成劳动活动。

由此看出,合作活动的创建,使得学生在拥有表现自己舞台的同时,也可以拥有互相帮助的平台,使学生在集中集体力量的过程中享受劳动的过程,在获得最终劳动成果的过程中体验到劳动的价值,从而促进互助精神的发展,主动地参与劳动活动。

三、强化家长参与,拓展教育主体

对学生进行德育指导一直是教师和家长的双重责任,哪一方都不能做甩手掌柜,绝对不能单纯地依靠一方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内涵的指导。然而,综观社会现状,许多孩子在家里都是家长的掌上明珠,家长对孩子溺爱,不舍得让孩子做一点儿劳动,以至于学生无法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也不能在家庭生活中实现劳动技能的增长。对此,为了让学生的劳动空间延伸到家庭生活之中,使学生主动地在家庭中参与多样化的劳动,教师有必要强化家长的参与意识,组织学生开展劳动。

比如,教师可以抓住与家长面对面交流的机会,提高家长的重视度,引导家长参与新劳动教育的活动,共同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具体而言,教师先为家长讲解新劳动教育的概念,使家长对新劳动教育的基本内涵和意义有一个初步的认识。隨后,教师为家长介绍劳动教育在学生道德素养发展和行为习惯养成中发挥的作用,使家长认识到指导学生进行劳动的价值。紧接着,教师向家长介绍一些学生可以在家完成的劳动,如帮家长择菜、扫地、叠衣服等,家长要在家庭生活中科学地指导学生开展劳动,引导学生在家庭劳动中养成良好的个人习惯,增强劳动的动力,并且体会到父母的不易等,更加感恩父母。

显而易见,教师为家长讲解新劳动教育的内涵,引导家长提高对学生劳动的重视,并在家庭生活中为学生创造劳动的机会,能够有效地拓宽学生劳动的空间,使学生的劳动变成一种日常的行为活动,彰显出新劳动的价值,落实德育的目标。

四、参与农耕活动,丰富德育体验

在传统的劳动教育中,许多教师认为小学生的劳动能力有限,只能做一些简单的劳动活动,从不让学生参与农耕,以至于学生缺少一种重要的劳动体验。所以,在德育视角下开展新劳动教育活动,教师应当重视农耕活动的价值,主动地为学生引进农耕活动,使学生在劳作的过程中切实体验到农民伯伯的不易,从而珍惜粮食,不再浪费食物。在组织学生参与农耕活动时,教师要对学生的安全给予充足的保障,避免学生在农耕中伤害到自己的身体。

比如,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种植蔬菜”的活动,使学生在劳动过程中获得直观的体验,强化“珍惜粮食”“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的良好品行。在开展活动前,教师为学生讲述蔬菜的习性以及种植蔬菜的方法,让学生对种植活动有一个整体的了解。随后,教师带领学生到田间,引导学生根据所学进行蔬菜的种植。在种植过程中,学生逐步体验到蔬菜栽培、养殖的不易,从而更加珍惜食物,对农民伯伯抱有敬意和佩服之情。在种植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各种困难,当学生勇于解决这些困难时,他们可以坚定自己的信心,肯定自己的价值。

不难看出,教师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开展农耕活动,能够带给学生新的劳动体验,使学生真正地参与到蔬菜的成长过程中,在亲自种植、监管和培育的过程中,深刻地体验到蔬菜种植的不易,从而养成珍惜粮食等良好的道德品质。

五、注重劳动反思,延伸劳动价值

学生参与劳动后,会获得一定的劳动成果,这一劳动成果不仅代表了学生劳动的能力,而且体现了学生的劳动态度。但是,在以前的劳动教育中,教师常将目光聚焦在劳动过程中,较少关注劳动反思的活动。所以,教师在组织学生完成了劳动活动后,要引导学生进行反思,这是一种突破常规的劳动教育行为,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到自己在劳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自己在劳动中的收获,从而促使学生在养成良好反思习惯的同时,深刻体验劳动的意义。

以“自制贺卡”这一劳动教学来说,教师就可以开展劳动成果展示活动,引导学生展开反思,帮助学生获得成就感,从而延伸学生劳动的价值。在学生自制贺卡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组织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贺卡,并让每个学生讲述自己制作贺卡的过程,如自己是如何进行贺卡样式和结构设想的,是如何对贺卡的颜色和材质进行挑选的,以及自己制作这一贺卡的用途是什么等,让其他学生对制作过程和制作成果有一个详尽的认识。最后,学生谈谈自己制作贺卡的心得,如自己的收获、从同伴中获得的启示、自己的改进方式等等,让学生在认可自己制作贺卡成果的同时,也可以改进自己的不足。

可以看出,教师在学生完成劳动活动后,为学生搭建平台,组织学生进行反思和成果的展示,能够让学生在获得成就感、体验劳动快乐中,更加积极地回顾自己制作贺卡的过程,让学生透过成果认可自己的同时形成反思的良好习惯。

总而言之,在现今社会中,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学生面临比以往更多的诱惑,越来越多的快捷化信息充斥在学生的眼前。随着时代的改变,劳动应当灌入新的血液,在焕然一新中为学生提供发展道德素養的养料,使学生在新劳动之中提高对道德素养的理解,完成对高尚品格的内化,逐步形成全面发展的高素质。

【参考文献】

黄蓉.对现代小学劳动教育的几点思考——由一则课堂案例所想到的[J].亚太教育,2016(27):23,11.

张红,代甜甜.家校合作在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中的实施途径[J].中外企业家,2020(15):161-162.

章振乐.正心立德 劳动树人——小学“新劳动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特殊教育,2017(05):27-29.

猜你喜欢

趣味小学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午睡的趣味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妙趣横生的趣味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