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创业视域下的乡村振兴策略探究

2021-08-06李冠源

台湾农业探索 2021年2期
关键词:优势产业创新人才创新创业

李冠源

摘 要:【目的/意义】创新创业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重要途径,通过探讨创新创业推动乡村振兴的优化策略,以期为新时期乡村振兴提出较具可行性的实施举措,进一步加快解决我国“三农”问题。【方法/过程】通过文献查阅等方法,充分阐述了创新创业对于乡村振兴的重要驱动作用,并针对现阶段创新创业推动乡村振兴存在的政府统筹导向较弱,“双创”贡献明显偏低;创新人才培养不足,尚未形成强驱动力;优质项目培育偏少,可持续性发展不足等问题进行了深度分析。【结果/结论】结果显示,现阶段创新创业推动乡村振兴已初见成效,未来应从政府加强统筹协调促进协同创新发展、推动“双创”教育下沉加快创新人才培养、整合资源聚焦特色及重点培育优势项目等方面进行优化提升,为更好地实现“十四五”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夯实基础。

关键词:创新创业;乡村经济;政府;创新人才;优势产业

中图分类号:F32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37-5617(2021)02-0050-07

Abstract: 【Objective/Meaning】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is an important way to achieve the strategic goal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The optimization strategy of promoting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through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was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in order to put forward more feasible implementation measures for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the new period, and further speed up solving the issues relating to agriculture, rural areas and farmers in China.【Methods/Procedures】Through the methods such as literature review, the important driving role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for rural revitalization was fully expounded,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promoting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through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t the present stage were analyzed in depth, including the weak overall government guidance, low contribution of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insufficient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 insufficient cultivation of high-quality projects, and insufficien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Results/Conclusion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t the present stage,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have achieved initial results in promoting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the future, the government should strengthen the overall planning and coordination to promote the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promote the sinking of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education to accelerate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 integrate the resources to focu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focus on cultivating the advantageous projects, so as to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better realizing the strategic goal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the 14th Five Year Plan.

Key word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rural economy; government; innovative talents; advantageous industries

2019年2月,《中共中央國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支持乡村创新创业,鼓励外出农民工、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城市各类人才返乡下乡创新创业,意味着乡村创新创业进入新发展阶段。创新创业是高质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关键,是化解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难题的重要途径,更是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举措。基于创新创业视域研究乡村经济振兴,是推动乡村经济高质量、内涵式、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具有非常现实且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创新创业的本质是基于创新基础上的创业活动,指的是以创业为最终目的,在其过程中融入任何创新元素的活动。现代经济社会,创新与创业之间的内在耦合性被诠释得更加具象化,即能够赋予所有资源要素以新价值的活动,包含任何涉及技术更新、产品优化、品牌打造、服务质量、商业模式、管理制度、组织结构、营销渠道等的活动。两者既有深刻的内在深层关联又有所区别,不能独立割裂而言其一,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有机生态系统,其内在关系表现为创新是创业的重要基础和必要前提,而创业是创新的现实体现和延伸拓展。创新是创新创业的特质,创业是创新创业的目标。创新关注的是开拓性与原创性,而创业更强调的是通过实际行动或者转化途径获取商业利益的行为。

近年來,学界对于创新创业推动乡村振兴的研究成果颇丰,从不同专业领域、学科角度、视域层次及应用范围出发,在制度完善、科技创新、创业群体等方面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盛春辉[1]认为制度环境是指与创业活动息息相关的土地管理制度、经营制度、金融制度、城乡一体化制度等,它是创业生态系统的硬核,是引导所有创业资源汇聚农村的前提。张伟等[2]提出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经济基础和物质保障,科技创新是推动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刘淑伟[3]认为农村作为我国经济建设中重要阵地,吸引更高素质的创业创新人才投入到农村经济建设,对农村经济增长、农民增收及农业现代化建设有着极为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宋欢[4]提出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农村创新创业将兴起新的热潮,将会有更多的工商企业、返乡大学生甚至是当地农民在乡村创业。学术界对于创新创业推动乡村振兴的深入阐述为本研究夯实了根基,并给予了诸多借鉴及启发之处。本研究在既有相关研究基础上,试图通过关注政府角色功能定位、人才培养质量优化提升、聚焦资源培育优势项目等方面,对创新创业推动乡村振兴的积极促进作用进行探讨,以实现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相关研究的不足,延伸拓展创新创业推动乡村振兴的研究范畴。

1 创新创业对乡村振兴的重要性

我国是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始终是我国经济向高质量内涵式转型升级发展的一大制约因素。尤其改革开放至今,乡村经济战略经历几次重大调整,已经逐渐步入健康良性的发展轨道,发展模式也已经从原来的粗放型、同质化、单一性向精细化、特色化、多元化转变,通过深度融合创新创业与新时代乡村经济振兴战略,可以为乡村经济振兴注入新机能、新动力,从而实现提高乡村经济发展质量,创造出更高经济效益的最终目标。现阶段产业不兴、人力质低、精英缺位、村校凋敝,构成拖滞农村提档升级的主要障碍[5],在广大乡村地区大力推动创新创业就是破局乡村经济发展桎梏的良策。无论对于促进乡村地区“脱贫”还是“解困”谋发展,创新创业始终发挥着内生动力的核心作用,也是驱动乡村经济良性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为了支持和鼓励乡村地区创新创业,国家人社部“马兰花计划”就明确指出“各地要加强对贫困地区、农村地区、边远地区的创业培训指导;结合乡村创业特点和培训需求,开发创业培训指导课程;加强贫困地区创业培训师资队伍和创业导师队伍建设等”[6],通过多措并举切实地为乡村推进创新创业夯实基础,从而更好地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

1.1 乡村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的时代诉求

新时代乡村经济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就必须走创新型经济发展道路,通过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乡村经济质量进行提质培优,这也契合国家乡村经济振兴战略的内在要求。所谓“创新型”经济,旨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寻求节约资源与保护环境的平衡点,强调以知识及人才为依托,以创新为主要驱动力,以发展具备自主产权、自有技术、品牌打造等为着力点,以创新产业为标志特征的经济模式,创新型经济关注增长方式的转型升级,重点体现在创新要成为驱动经济的要素[7]。现阶段,无论是扶贫攻坚还是乡村振兴,基本上都以“输血式”被动发展模式为主,即以持续性、高强度不断投入资源要素作为主要途径,该模式在初期阶段会有比较明显的效果,但后续由于缺乏创新效能支撑,导致可持续性发展动力严重不足,并且极容易形成固化、依赖性,不利于自主发展、自力更生能力的培育[8]。换而言之,积极探索“造血式”主动发展模式,对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具有迫切性和必要性。随着乡村经济振兴从低质量、规模化、粗放型向高质量、内涵式、精细化转型,“造血式”主动发展模式必将成为主流。“造血式”主动发展模式的核心基础就在于是否具备创新创业要素作为驱动引擎,从而形成创新型经济发展模式。乡村经济“造血”是一个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并且具有长期性、持续性等特征,需要源源不断提供“养分”,从而保持其旺盛的生命力。如果没有创新创业,乡村经济振兴就没有了根基,就经不起风险冲击,更谈不上高质量发展。因此,创新创业是推动乡村经济振兴的重要战略支撑。乡村经济振兴战略的实施,必须厚植和深度融合创新创业,才能尽快摆脱和改变“输血式”的被动发展困境,从而转向健康良性、坚实牢固、可持续强的主动发展模式。

1.2 乡村产业链重构及优化的必然要求

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产业兴旺,发展含金量高的村镇主要就是通过市场潜力强的项目来打造新产业,求得新发展[9]。乡村产业链重构及资源整合优化必须基于创新链驱动才能形成竞争优势,从而实现价值链攀升,最终创造更多经济效益。创新链驱动是由创新的起点开始,经历多个环节和多种主体,在时空上构成一个开放的、复杂的网状链条直至取得最终成果并实现商业化的全过程[10]。现阶段广大乡村地区的产业发展,都是以产出原始农副产品或者输出初级加工类产品为主,产品价值含量低、附加值不高、品牌打造难度高,从而难以形成特色优势。而创新创业对于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具有以下作用:(1)创新驱动乡村产业加快更新迭代和优化升级。其通过运用创新技术、方法、工艺等,对传统产业发展模式进行全方位、全过程、全环节的资源优化配置,从而为打造特色产业形成竞争优势打下坚实基础;通过创新重构乡村产业生态结构,形成新型产业链,实现乡村产业链价值攀升。(2)创业促进乡村产品输出模式的变革。当下乡村地区的产品输出仍然停留在传统产供销模式,缺乏主动开拓精神和积极性,对市场需求变化的洞察力及敏锐度偏低,营销渠道多元性不足,造成这种惰性的原因正是由于经营主体自主创业意识动机不强,思维不够活跃、视野不够开阔,大力鼓励乡村地区进行创业活动是提升产品输出的有效举措。因此,创新创业对乡村经济振兴具有强大内生驱动力,如何运用创新创业调整乡村传统产业布局和优化升级其发展模式,是实现乡村经济振兴战略的关键。

1.3 乡村解决富余劳动力就业的内在需求

真正的乡村振兴战略,核心不仅在于鼓励资本和技术的涌入,还在于农村人口和人才的回流;只有引导乡村人口回流,逆转空心化趋势,才能真正实现乡村振兴。但乡村地区人口大量回流会衍生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11],而大力实施创新创业则是有效改善乡村富余劳动力就业渠道及出路的重要途径。在国家乡村经济振兴战略稳步推进及辐射效应下,广大乡村地区开发建设速度加快,原来从乡村外出务工的大量劳动力也随之回流会加重本来就严峻的就业压力。李克强总理明确指出创新创业催生了量大面广的市场主体,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广大乡村地区的市场广阔、潜力巨大,存在大量尚未开发的市场空白及领域,创新创业可以有效激活乡村市场运行机制,通过对乡村地区产业布局、结构等进行资源优化配置、调整升级,有利于调动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决定着市场活跃度和资源要素的流通,是盘活乡村经济的关键所在。毋庸置疑,在国家战略和创新创业政策的双重驱动及加持的利好效应作用下,乡村产业必将迎来一轮蓬勃发展的成长期,必然催生一部分敢闯敢干、具备能力的人实现创业致富,各行各业必然会涌现出大量新生企业,在企业初创发展及扩大规模阶段过程中,必然会为乡村地区创造更多就业岗位需求;再则,创新创业项目往往能起到招商引资的作用,吸引更多资本进入乡村地区,从而扩大乡村产业行业规模,从而创造出更多就业机会和岗位,有效缓解乡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所造成的就业压力。

2 创新创业推动乡村振兴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2.1 创新创业推动乡村振兴的现状

创新创业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环节,但现阶段创新创业尚未成为驱动乡村经济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和新力量,目前我国乡村地区创新创业呈现出一些新特征。(1)创新创业群体的多样化趋势明显,乡村创新创业群体包括本地区农民工、外出务工返流人员、大学生群体、下乡科技人才等,这些群体形成了乡村创新创业的生力军。(2)逐渐重视创新创业的多元主体参与,社会多元主体共同聚合所产生的制度力、组织力、服务力和贡献力[12],是进一步激活乡村创新创业的关键。但现阶段,乡村创新创业主体活跃度不够,普遍存在缺乏创新创业意识、精神及能力等,对刺激乡村经济发展的功能作用偏弱,从而导致创新创业未能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核心要素。丰富多元的特色资源优势使得广大乡村地区极具创新创业的巨大潜力,当务之急是要积极调动乡村创新创业主体的积极性,鼓励和扶持其成为推动乡村经济发展的新力量。政府部门、产业行业及其他社会组织机构,应为乡村创新创业营造良好環境及提供必要条件,通过充分发挥多元主体参与作用形成一股聚合力,从而为大力实施乡村创新创业夯实根基。

2.2 创新创业推动乡村振兴存在的问题

2.2.1 政府统筹导向较弱,“双创”贡献明显偏低

随着乡村社会原子化和异质化不断加深,乡村振兴必然面临更多难题和阻力,这些都需要国家权力进行统筹和系统安排,因此乡村振兴中国家权力再嵌入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13]。尤其以创新创业活动推动乡村经济发展更是存在诸多不可控因素,政府必将始终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而现阶段由于基层政府对创新创业推动和支撑乡村经济振兴的深刻内涵认知不足,尚未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支持和调节作用功能。(1)乡村创新创业政策文件的执行相对较弱,执行力度不大,特别是层级越低的政府对乡村创新创业政策的执行就越弱[14]。(2)从乡村振兴战略视角而言,乡村创新创业要充分考虑农村创业情境、经验和形成机制[15]。现阶段乡村很多创业项目的开展没有立足于乡村发展现状,对产业结构、发展趋势的精准度把握不够,导致创新创业项目的导向性、指向性不足,难以凸显独特优势。(3)就业创业监测不足,政府需要做好返乡入乡就业创业监测调查分析工作,开展返乡入乡创业创新监测试点调查,开展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园区(基地)发展情况摸底调查[16]。并且随着乡村创新创业规模日益扩大,基层政府要充分发挥调控和引导作用,确保乡村创新创业项目的实施质量,才能有效避免大量资源浪费的现象,尽量提高投入产出比和成果转化率等,切实发挥创新创业推动乡村振兴的功能作用。因此,在乡村创新创业推进过程中政府应该大有可为、大有作为,如何明确其角色定位及加快转变职能是亟须解决的关键难题。

2.2.2 创新人才培养不足,尚未形成强驱动力

要让创新创业成为驱动乡村经济发展的新要素,关键在于通过培养大量创新型人才,为支撑乡村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优质人才资源,而大力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就是培养乡村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基础在“双创”教育,即创新创业教育[17]。现阶段乡村创新创业意识薄弱,究其原因在于创新创业教育推进普及的力度不够,造成双创教育推广困难的因素具有综合性。(1)贫困地区、农村地区等的创业培训指导资源严重匮乏[6]。乡村地区获得创新创业教育机会及获取资源的制约因素很多,造成了对创新创业教育需求的被动性,现阶段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活动主要以高校为主阵地,而高校在乡村地区的聚集度非常低是客观现实,这意味着创新创业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属于少数人的“精英教育”。(2)全国具有高水平、高影响力的创业培训示范基地建设不足[6]。即在全国范围内能承担创新创业教育的培训机构相对不足,对于发展相对落后的广大乡村地区更是捉襟见肘,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乡村创新创业教育的普及推进。(3)创新创业师资力量“短板”明显。双创教育不同于其他常规教育,其师资要求比较特殊,虽然没有具体定义双创教育师资类型,但从总体而言,双创教育师资应该具备基本教学能力、较强实践能力,最好还要有丰富的从业经验或者创业经历,即非常强调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结合,这样才能有效开展双创教育教学活动,而乡村地区缺乏该类师资作为教学支撑[6]。综上所述,在乡村地区开展双创教育的资源条件存在明显的短缺性与稀缺性,并且培育形成难度、成本相对较高,提高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普及推广难度,造成了乡村创新型人才培养迟缓滞后,严重制约和影响了乡村创新创业活动的实施质量。

2.2.3 优质项目培育偏少,可持续性发展不足

发展乡村优势特色产业是实现产业兴旺的重要抓手和有效实践[18],同时亦是形成乡村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化发展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可以使某一区域内具有共性的产业实现资源整合、优势互补,最终提高产业的整体市场竞争力[19]。当下,乡村地区正是由于缺少优势特色产业项目的培育及打造,导致带动及辐射周边关联支撑产业协同发展效应不强,从而难以形成供应链、产业链、资金链等多链条深度融合,主要表现如下。(1)乡村地区项目建设普遍缺乏深入调研、有序开发。乡村创新创业在实施过程中,由于缺乏对本地区产业具体发展情况的深入调研,思路不清晰,指向性不强,容易造成研判不精准,对于项目开展缺乏前期足够论证,为了完成任务就匆匆上马,往往容易出现头脑发热、急功近利、追求短期效益等行为,最终造成重复性建设、资源浪费等,而且忽视优势特色盲目选择,过度追求规模效应,容易加剧产业同构化的风险。因此,要以各地资源禀赋和独特的历史文化为基础,有序开发优势特色资源,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20],一旦脱离这个原则,优势产业打造就容易定位不清、导向模糊。(2)缺乏整合思维,资源优化配置效率低。众多乡村地区在打造特色项目过程中,由于缺乏整合思维,资源聚焦性不足,没有对有限资源进行优化配置调整,造成资源利用率不高,投入产出转化率偏低等现实问题,具体表现在没有把力用在“刀刃”上,往往想着“遍地开花”,搞成了资源平均分配主义,结果是开展的项目很多,具有潜力和可持续发展的优质项目却没有,难以提高特色产业的培育价值和吸引力,要结合“互联网+”战略,整合乡村各类资源,提升特色产品流通能力[18]。(3)缺乏利益联结紧密的建设运行机制,难以形成特色产业集群[25]。现阶段乡村创新创业项目多以面上横向资源结合的发展模式为主,呈现出纵深度不够、产业链关联性偏弱的主要特征,不利于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优质项目打造,必然要求构成产业链的不同环节进行更加精细化、专业化的分工协作,应通过发挥各自资源及能力优势,从而实现提升整体竞争优势的目的。

3 新时期创新创业推动乡村振兴的优化建议

基于创新创业对推动乡村经济振兴有着巨大内生作用,积极探索相关对策,加快推进创新创业在广大乡村地区的落地性具有必然性和迫切性。创新创业能否成为推动乡村经济振兴的新引擎,事关乡村经济发展质量、经济生态结构形成以及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性,更直接关系到我国精准扶贫方略和乡村经济振兴战略的实施成效。

3.1 政府加强统筹协调,促进协同创新发展

政府支持在协同创新过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有学者认为政府支持对提高协同创新绩效不具有直接作用,而是起间接调节作用[21]。由于乡村地区经济发展基础相对薄弱,产业集约化程度偏低,创新创业活动实施更需要政府有效介入进行统筹协调,政府可以通过转变行政职能,不断提升服务意识,更自觉主动承担起资源协调者角色,从而切实提升乡村创新创业活动的成效。“马兰花计划”明确指出要加强、健全和完善政府对创业工作的引导激励作用。要加快推进创新创业与乡村经济振兴的有機融合,基层政府必须做好做实以下几方面工作。(1)深入研读国家相关文件精神,做好上层设计和统筹协调部署。基层政府不能为了完成上级任务而敷衍应付,要提高政治站位,从更长远的谋划、更广阔的视野去思考创新创业对于乡村经济振兴的深刻内涵及价值,从而设计好创新创业推动乡村经济振兴的上层框架体系,进而做好统筹协调部署工作。(2)搭建好创新创业与乡村经济振兴之间的对接平台。通过构建创新创业与乡村产业之间的有效衔接机制,努力提高创新创业成果转化率,从而提升创新创业服务乡村经济振兴的实效性及贡献度。(3)大力推动社会资源及力量深度参与乡村创新创业。通过加大宣传力度、组合运用政策工具等方式,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资源力量为乡村创新创业出谋划策、出钱出力出脑。(4)重视创新创业项目前期调研论证。对于拟开展的创新创业项目,要做实前期调研论证工作,并确保“三优先”、“三不做”项目,“三优先”即高新技术领域、低污染低破坏、可持续性发展的项目;“三不做”即经济效益不高、环境污染严重、可持续性不强的项目。(5)建立后期跟踪管理和监控评估机制。政府应该通过建立创新创业项目登记制度,确保对项目进行后续跟踪管理,给予必要支持与帮助;对创新创业项目还要定期开展监督检查,对项目不同阶段的实施效果进行必要的评估,从而保证项目进度及完成质量。

3.2 推动“双创”教育下沉,加快创新人才培养

创新创业教育要在乡村深耕厚植,才能遍地开花,全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进乡村、下沉落地是当务之急,也是培育乡村创新型人才的必然诉求。创新创业教育培训是引导主体打破常规、突破定势、积极投身于商业实践,不断增强其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的活动[22]。根据“马兰花计划”的要求,全国要建立超过5000家创业培训机构,并力争实现年培训量不低于8000人的工作目标。(1)广大乡村地区的基层政府要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乡村经济振兴和的主要抓手。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在乡村地区全面普及创新创业教育,尽快提升接受创新创业教育的覆盖面,尤其要鼓励和支持广大乡村地区的年轻劳动力进行创新创业教育,让其深刻领会创新创业教育是促进乡村地区走上自力更生、自主创业致富道路的主要途径。(2)广大乡村地区应该与地区高校构建创新创业教育长期合作有效机制,充分借助高校丰富的教学资源来帮助乡村地区开展组织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活动,形成“校村”点对点的对口帮扶。具体可以通过和相关高校签订合作框架协议,针对不同对象、根据不同项目类别,制定不同阶段的创新创业教育培训课程模块,形成多样化、多层次、多元性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3)支持和鼓励本地社会培训机构承担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任务,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职业技能培训体系,从更广范围进行推广普及,让更多有意愿及创业动机的人群获得受教育的机会。(4)加快乡村地区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结合乡村发展实际,通过“外引”促进“内培”,帮助其培育和打造一支适合本地创新创业教育教学需求的师资队伍,为实现乡村特色创新创业教育打下坚实基础。(5)充分利用“线上”技术及资源等,构建多元化、多渠道、多形式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让创新创业教育资源的获取更便利、更快捷、更丰富。因此,大力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可以为乡村经济发展不断培养和输送大量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从而为实现乡村经济振兴战略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3.3 整合资源聚焦特色,重点培育优势项目

乡村创新创业要获得成效,就必须有效整合资源形成独特优势,要基于培育和打造特色优势项目为目标。特色产业拉动型模式主要围绕特色产业,强化产业链创业创新,结合产业各环节需求开展创业创新活动,形成大中小企业并立、各类经营主体集聚、产业集群不断壮大的创业生态系统[23]。(1)要深入调研本区域产业现状及特征,选择适合的发展路径是前提基础。不同乡村地区由于自然条件、人文历史等综合原因造成产业发展的差异性,所依托资源、形成结构、优势特点等均不相同,只有对本地区产业现状进行深入调研基础上,才能规划和制定适合本区域产业发展的模式。通过对现有资源进行整合、优化配置,聚焦于凸显特色的产业项目,才能赢得竞争优势,从而带动其他周边产业的联动发展,最终形成较完善的产业价值链。(2)要对项目进行科学判断,并做好重点培育规划。由于打造特色和培育优质特色项目都需要比较长的建设周期,而且资源要素投入要求高、持续性强,选择正确项目是重要保障。由于乡村地区缺乏相关专业机构和人才,对于项目是否具备特色优势难以把握,可以通过依托科研机构、院校专家评估团队、市场第三方专业评估机构等合作形式,对拟开展项目进行充分的科学评估和研判论证,在综合专家评估意见基础上,结合本地区实际发展情况再行实施,这样可以有效避免重复性建设造成的资源浪费、发展模式同质化严重等问题,通过集中优势资源、优化投入产出比,实现提高资源利用率及贡献率。(3)积极探索区域合作,不断开拓市场渠道。乡村地区市场容量及体量有限,消费能力相对偏低,要通过积极参与区域合作,不断开拓新市场,为乡村特色产品寻找更多销售渠道。一是推动政府之间的上层交流,通过签订对口合作框架协议来实现;二是企业要“两手抓”,一手抓生产、一手抓营销,通过主动出击寻找市场;三是通过专业渠道或机构,如展会等来促进产品销路;四是运用互联网技术,实现“线上”营销模式,如借助传统电商平台、网红直播模式、社交内容营销等。

4 结语

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格局下,广大乡村地区的经济振兴是实现国内大循环最为重要的支撑环节之一。但现阶段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仍存在较大差距是不争的客观现实,广大乡村地区丰富多元的特色资源优势使其极具创新创业的巨大潜力,当务之急是要想方设法、千方百计调动乡村创新创业的积极性,让其成为推动乡村经济发展的新力量。通过大力扶持和鼓励乡村创新创业活动,可以激活乡村经济运行机制、优化资源配置模式、并促进区域融合发展,是有效解决乡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就业难题的重要途径,事关社会稳定大局、缓解民生问题的战略性举措。因此,深度融合创新创业于乡村经济振兴是我国解决“三农”问题从应然性到实然性的重大转变,具有明显的时代性、科学性、迫切性、必要性等特征,更是我国“十四五”规划解决发展不充分不平衡问题的核心关键。

参考文献:

[1]盛春辉. 返乡入乡创业生态系统的构建与实施——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J]. 农业经济,2019(10):113-115.

[2]张伟,马永鑫,孙建军,等. 乡村振兴背景下加快农业科技创新的思考[J]. 农业科技管理,2020,39(6):24-27.

[3]刘淑伟. 创新创业背景下温州市农村创业人才调查及引进策略研究[J]. 农业经济,2018(8):64-66.

[4]宋欢.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大学生返乡创业研究[J]. 教育与职业,2019(22):58-61.

[5]李期,胡俊生. 农村转型发展中高校的角色定位与责任担当[J]. 甘肃社会科学,2019(6):49-57.

[6]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关于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创业培训“马兰花计划”的通知(人社部函〔2020〕109号)[R/OL].(2020-11-04). http://www.mohrss.gov.cn/xxgk2020/fdzdgknr/zcfg/gfxwj/rcrs/202011/t20201116_397331.html.

[7]白天亮. 中国经济的创新动力[N]. 人民日报,2019-05-14(4).

[8]巫婷. 贫困县“造血式”与“输血式”精准扶贫研究[D]. 南昌:南昌大学,2017.

[9]望路. 乡村振兴要靠创新创业提升含金量[N]. 苏州日报,2019-08-06(A06).

[10]张凡勇,杜跃平. 创新链的概念、内涵与政策含义[J]. 商业经济研究,2020(22):130-132.

[11]庄文嘉,马铭.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农村空心化与村级公共项目投入——基于2012-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的村庄追访数据分析[J]. 中国公共政策评论,2020,16(1):192-207.

[12]刘琼莲. 新时代鼓励多元社会主体“双创”的动力机制构建[J].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9(4):112-119.

[13]颜德如,张玉强. 乡村振兴中的政府责任重塑:基于“价值-制度-角色”三维框架的分析[J]. 社会科学研究,2021(1):133-141.

[14]兰定松,王菊. 贵州省创新创业现状及对策研究[J]. 安顺学院学报,2020,22(5):30-33.

[15]张怀英. 农村创业助推乡村振兴的模式选择及其实现机制[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9(3):92-98.

[16]2021年,乡村产业工作六大要点[N]. 农民日报,2021-02-08(6).

[17]隋姗姗,钱凤欢,王树恩. 我国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路径探析——基于国外经验比较与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构建的角度[J]. 科学管理研究,2018(5):105-108.

[18]杨亚东,罗其友,伦闰琪,等. 乡村优势特色产業发展动力机制研究——基于系统分析的视角[J]. 农业经济问题,2020(12):61-73.

[19]何建湘. 培育壮大乡村特色产业对策研究[J]. 热带农业科学,2020,40(11):121-125.

[20]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N]. 人民日报,2018-09-27(1).

[21]蒋兴华,范心雨,汪玲芳. 伙伴关系、协同意愿对协同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基于政府支持的调节作用[J]. 中国科技论坛,2021(2):9-16.

[22]闫红果. 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创新创业教育培训探究[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15):20-23.

[23]江洁,赵雅卉,廖茂林. 以农村创新创业助推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J]. 重庆社会科学,2020(5):98-106.

猜你喜欢

优势产业创新人才创新创业
加快水稻技术创新 促进优势产业发展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高校全员育人的三级管理体系新探
电子信息类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研究
当代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文化产业是经济新常态下的优势产业
促进辽宁优势产业生态化转型和创新政策建议
仪征市地区工业优势产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