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在普通高中学优生培养中的应用

2021-08-05黄英电

速读·中旬 2021年9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高中培养

黄英电

◆摘 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也是提高我们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而如何培养学优生是我们教育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本文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从孔子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提炼出适合学优生的高效学习方法,那就是学习要不断地复习,反复地进行练习。并通过简单的教学实验验证了这个学习方法的有效性。从老子的“少则得,多则惑” 归纳出学优生的自学内容应当要精,而不是学多了就好。

◆关键词:传统文化;高中;学优生;培养

一、研究背景

如何培养学优生是我们教育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发现,学优生有很多很好的学习习惯,他们比其他学生有更强的自主学习能力,自律性较强。本人所任教的学校是一所普通高中,面对的学生层次比较低,多数学生的中考成绩是B等级,少部分是C或D等级,多数学生的学习基础比较差。因此,本文所研究的学优生是一般普通高中里成绩相对考前的学生,而不是学习能力特别强,有能力考上清华北大的尖子生。

教育活动不外是教与学的活动,多数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更多的研究在“教”上,我们老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可能更多的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而没能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去考虑“学”的问题。实际上,老师教得再好,所授内容再精彩、再透彻,如果学生接受不了,左耳进,右耳出,最后做的功还是零。因此,我个人认为如何引导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掌握才是教育教学活动的重中之重。在引导学优生学习方面,中国有着几千年的历史经验,孔子的“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本文主要从此角度出发探讨如何应用传统文化对学优生进行引导,从而达到优者更优的目的。

二、“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

孔子的这句出自《论语·学而》的话,有很多解释,如朱熹在《四书集注》中的见解是:学而又时时习之,则所学者熟,而中心喜说,其进自不能已矣。杨伯峻在《论语译注》中解释是: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它,不也高兴吗?本人认为,这句话朱熹说的很有道理,学到的东西就要经常复习,而且反复、不断地复习,这样才能学到知识的本质。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学生学完后面的知识,前面学过的又忘了,数学、物理公式明明会写,但是具体应用又不会,等等这些现象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水过鸭背、不求甚解。很多学优生普遍有一种认识,就是觉得做的题越多越好,搞题海战术,最后的结果是看上去很努力,但是考试成绩提升不明显,甚至退步。这不是在做负功吗?晋·陈寿《三国志·魏志·董遇传》:“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由此可见,古代大贤已经认识到了学习的本质,那就是不断地复习,反复地进行练习。从古代大贤的思想中我们可以提炼出适合学优生的学习方法是:重复、重复、不断地重复,宁愿一道题做十遍,也不要十道题做一遍,不搞题海战术。

为了验证上面的学习方法的有效性,我在本校区高三的理科重点班选高二下学期期考数学成绩在班级排名前十的10名学生进行实验,分成两组,实验组是第2、4、6、8、10名,对照组是第1、3、5、7、9名。实验组要求在复习时应用对知识点不断重复复习的学习方法,对照组则在复习时不做要求,实验时间从2020年9月至2021年1月。从几次学生的模考成绩可以看到,实验组的五位学生的数学模考成绩都是稳步上升的,而对照组的成绩不稳定,都在原来的成绩左右徘徊,從本次实验我们可以验证让学优生不断重复的学习方法是有效的。本次实验的不足之处是样本容量比较少,实验内容只有数学课,对于其他学科没有进行分析,实验有待改进。

三、“少则得 多则惑”

这句话出自老子的《道德经》第二十二章,完整的是“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宋代陈蒡在《农书》中的理解是:“凡从事与务者,皆当量力而为之,不可苟且,贪多务得,以致终无成遂也”。老子的这句话按照本人的理解是学习不是学得越多越好,博不如精。自主学习能力强、自律性好是学优生的优点,但是这也有可能是部分学优生的“拦路虎”,有些学优生学着学着总觉得知识不够用,然后拼命去学那些超纲的知识,甚至有些天赋能力一般的学优生高中阶段就自学了大学的知识,比如微积分是大学数学很重要的内容,而导数也是高中数学很重要的内容,是中等数学与高等数学连接的桥梁,导数在高考中占的比重也很重要,差不多占到五分之一,很多学优生为了更好的解题,就自学大学的课程掌握很多超纲的知识,花了大量的时间,但是高中导数这部分的题目基本用不到高等数学微积分里的定理法则,这是编写高中数学的专家们已经设计好的,但是我们的学优生过于“勤奋”,用功用不到点上。在教学中我还发现有一些学优生很勤奋、很努力,每天的学习内容很宽泛,这里学一点、那里学一点,就像蜻蜓点水一样。看起来好像什么都懂一点,但是最后的成绩很难提高,真就是博不如精。所以,我们要引导学优生自学时要时刻记住“少则得,多则惑”,学习应当要精,而不是学多了就好。

四、结束语

中国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灿烂的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明清之前发挥了耀眼的作用,从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就可见一斑。到晚清被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轰开国门后,很多人对自己的传统文化越来越不自信。觉得外国的就是好的,我们要摒弃自己的文化全面向西方学习。他们这些人都不想一想西方的大炮是怎么造出来的,那不是利用我们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火药发扬光大后的产物吗?时至今日还有一些人对自己的文化极度不自信,觉得“外国的月亮”就一定比中国的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少则得,多则惑”,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和老子等大贤已经对学习的本质做了最简要的的概括,所以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里的很多优秀有用的养分等待我们后人去发掘汲取。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传承好我们的传统文化,并要发扬光大,不能让这么优秀的文化在我们手中断掉。

参考文献

[1]杨伯峻.论语译注[M].中华书局.2009.

[2]张鲁原.中华古谚语大辞典[M].上海大学出版社.2011.10:第246页.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高中培养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