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礼仪教育模式,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

2021-07-28杨晋强

新课程·上旬 2021年42期
关键词:礼仪教育农村幼儿园幼儿教师

杨晋强

摘 要:农村幼儿园由于受到地理因素,师资力量因素,硬件资源因素的制约影响,其育儿效果不够显著。幼儿教师要创新育儿理念,以生活化的育儿情境有助于改善这一短板,学生在熟悉生活化、实践性的场景中习得礼仪,运用礼仪,成为一名文明的孩子,同时也有助于幼儿教师的成长。

关键词:农村幼儿园;礼仪教育;幼儿教师;发展

礼仪教育是孩子启蒙阶段教育首当其冲开设的课程。其不仅仅能规范幼儿的言谈举止与行为习惯,属于义务教育阶段夯实基础,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让孩子在传统文化的耳濡目染中塑造健全的人格。特别是农村幼儿园,一些不良的因素导致农村幼儿礼仪教育必须在借鉴城镇幼儿园先进育儿理念的基础上,切身结合育儿环境和本园特点,创新育儿模式,探索一条符合农村现状的先进育儿路径,并逐渐辐射周边,推广应用,实现优质育儿理念共享,为城乡的均衡发展添砖加瓦。下面笔者就幼儿礼仪教育生活化的创新研究,谈几点见解。

一、把生活化的理念渗透到育儿实践中,为创新幼儿礼仪教育提供理论基础

诚然,专门设立的育儿机构具有权威性,育儿理念系统性不言而喻,但我们对育儿知识呈现的载体——教材编写不能完全生搬硬套,教材需面向全体,具有普遍性的特征。这就必然导致呈现方式的局限性,不能照本宣科,幼儿园教师需要对教材进行创造性的使用,合理地融合当地的风土人情和自然景观,以及人們在生产生活中尊老爱幼、待人接物等生活化的事例,作为实际的教材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这样走进生活的礼仪课堂还原了孩子的熟悉的场景,无形中拉近了礼仪与生活的距离,这样孩子乐于接受、易于接纳,从而有助于孩子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例如,在模拟场景“家里来了客人”时,我先让孩子们说说自己家里来了客人,自己的爸爸、妈妈,哥哥、姐姐是怎样做的呢?这样就把课堂回归到生活中,孩子们一下觉得有话可说,纷纷举起小手,争先恐后地想说,有的说“客人进门要问好,然后让座。”有的说:“给客人倒水,端水果。”还有的说:“陪客人聊天。”等等,这样的表述虽然说有些杂乱无章,但需要老师稍加引导、归纳,我们就可以和孩子共同理出“家里来了客人”运用哪些礼仪,并让学生模拟情景,表演,做到礼仪知识的应用与巩固。

二、把生活化的情景运用到育儿实践中,是创新幼儿礼仪教育的主要途径

幼儿教材的编排特色就是知识绘本化,绘本情景化。通俗地来说,就是以“绘画+文字”的呈现形式,这种展现方式极具情节化,多是借助语言故事,或生活中的某一片段为载体来整合需要掌握的知识。这些故事和片段的某些编排和农村孩子的生活有些距离,甚至有些是孩子们没有接触到的,这样孩子们学起来就感觉到非常陌生,再加上孩子的思维能力不够完善,心智不够成熟,导致他们对陌生抽象的事物产生排斥感。这样如果我们不对教材场景和生活化情景加以转换,学生不是被动接受,就是依葫芦画瓢,更有甚者抵触,达不到预期的育儿效果。所以这就要求幼儿教师要以生活化的理念为创编教材内容的依据,用农村孩子生活中的事例替换教材中的情景。这样就能更加贴近生活,唤醒农村幼儿的生活经验,让他们在熟悉的场景中演绎喜闻乐见的事,这样的教学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学习《春天到了,去找春天》这课时,教材中的图画是老师带领孩子们到公园去郊游,出发是乘坐公交车,到公园下车,买票,然后进公园游玩、聚餐等画面。这些画面里涉及很多运用文明礼仪的场所:坐公交车的礼仪、排队买票礼仪、聚餐礼仪等。这些礼仪知识的学习对一个农村长期没有出过家门的幼儿来说,没有生活经验,这些似乎是天方夜谭了,所以不管教师如何引导,孩子就是游离于情景之外。如果我们把教材的情景重新编排,可以设置这样一些情景:把坐公交车的礼仪设计成和爷爷爬山的情景;把排队买票礼仪设计成集市买东西情景;聚餐设计成家里来客吃饭的情景。虽然我们把一个完整的故事肢解了,可以说是支离破碎,失去了原有故事的情节性,但是我们却把教材设计的意图,承载的礼仪教育知识通过生活化的情景让孩子完全掌握了,可以说是创造性地完成了目标。

参考文献:

[1]汪浥尘.基于生活教育理念的幼儿一日活动的开展[J].家长,2021(11).

[2]王婷.运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提升学前儿童综合素质启迪与智慧(中),2020(11).

注:本文系甘肃省白银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促进贫困地区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研究”(课题立项号:BY[2020]G005)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礼仪教育农村幼儿园幼儿教师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浅谈农村幼儿园户外活动开展的实践与思考
农村幼儿园游戏活动开展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中职学校文明礼仪教育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体育课堂中融入礼仪的重要性
论农村幼儿园科学教育资源本土化的开发与利用
多种途径实施礼仪教育的研究
农村幼儿园开展本土化区角活动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