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1-07-27县沛麟

新课程·上旬 2021年39期
关键词:历史故事教学研究初中历史

县沛麟

摘 要:社会的不断发展变迁对人才有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学生以后有更好的发展,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历史能力,尤其是对初中生来讲,其处于学习历史的最佳时间段,历史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能够意识到教育环境的变化,对学生的教育不能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方式,而是需要应用更为新奇的历史故事构建全新的教学课堂。

关键词:初中历史;历史故事;教学研究

在传统的初中教学当中,学生对历史课程难以全面地吸收了解,往往会导致实际的历史学习效率不高,这是一直以来历史课程当中传统教学模式难以进行积极的转变导致的。在十分乏味枯燥的历史教学中学生无法感知历史的魅力,从而逐渐丧失了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了众多的阻碍,而历史教师运用历史故事教学方式能够有效提升课堂的活跃度,从而强化学生学习的动力,更好地提升学习效率。

一、借助故事重演历史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在初中历史课堂中,教师将枯燥乏味的历史运用故事情节生动形象地演绎出来,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成为课堂的导入助手,将历史更加生动鲜明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历史的魅力,在历史波澜壮阔的长河中遨游。教师转变以往学生在传统教学模式当中为了学习成绩而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更加灵活生动的课堂教学。教师可以结合日常的教学活动,在班级当中组织学生演绎历史课程中的相关情节,不仅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历史知识,而且能在交流活动中为学生创造更加良好的学习环境[1]。例如在初中历史课程七年级上册的“三足鼎立”当中,在构建教学课堂时教师可以结合日常中的电视剧等历史节目,准备历史中“三国鼎立”的故事情节,分配班级中的学生对应魏、蜀、吴三方势力,让学生分别演绎曹操、刘备、孙权等人,挑出在三国时期最著名的“衣带诏”故事:汉献帝时期,曹操在许县与汉献帝发生争执,而董承在军权上正与曹操意见不合,因此,董承自称承接了汉献帝的衣带诏,集结了王子服、种辑、刘备、吴硕等人密谋刺杀曹操,但建安五年,事情暴露,除刘备外,同谋者都被曹操诛杀,刘备投靠袁绍,以“衣带诏”事件全面公开讨伐曹操,至此,三国之战全面拉开序幕。借助学生对历史故事的真情演绎,从而让学生站在曹操、刘备、董承的角度全面剖析历史中的真相,让学生在正确的历史当中汲取知识,在更加容易理解的历史故事中全面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从而有效提升学生在课堂中的活跃程度,从而提升对历史的兴趣,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最终实现历史教学目标。

二、贴近生活,强化记忆

在历史教学当中难免会出现学生难以理解的记忆点,在以往教师刻板生硬的讲解下,学生死记硬背,就会逐渐对历史丧失学习动力与耐心,从而产生逆反心理,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相关的知识,从而在浅显的层面徘徊,难以进入深层次的学习,因此就无法理解历史中的深刻含义,也无法理解历史中鲜活的生命力量。教师在构建转型中的历史课堂时不仅需要依靠历史故事将学生充分带入课堂中,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更加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在一定程度上也会辅助教师的课堂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通过更加鲜活的形象了解历史背后的意义[2]。

三、设计科学的课后作业

历史是一门更加全面、综合的学科,因此,教师的教学不能局限于课堂中运用历史故事,在学生结束课堂学习之后,教师还需要为学生准备充足的教学练习,从而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教师需要为学生构建更加丰富的练习设计,在其中融入历史故事,以教材与课堂中学习的内容为切入点,除了在课堂上提到的历史故事,让学生在课后自行搜寻与其相关的其他历史故事,并在这一基础上自行加以验证,通过查询资料或利用互联网等手段佐证历史故事的真实性并加以记录,在下一次历史教学中将搜集到的历史故事与史实同时在班级当中进行汇报总结,不仅能够强化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也能够让学生对上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有更加深刻的记忆,在班级当中进行讨论能够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与交流能力,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综上所述,社会的发展进步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在初中历史的教学阶段教师需要充分适应现代化的人才培养策略,将历史故事带入历史教学,从而更加全面地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

参考文献:

[1]鲜梅.浅谈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灵活运用[J].读写算,2021(15):101-102.

[2]王懿.歷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原则及策略分析[J].文理导航(上旬),2021(5):55-56.

猜你喜欢

历史故事教学研究初中历史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浅谈历史故事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交替传译中听记平衡教学研究
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
《protel DXP 2004》的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