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漆画的思考及其发展方向研究

2021-07-21陈广真

收藏与投资 2021年6期
关键词:实践

摘要:现代漆画在艺术界作为一门孤立存在的画种,凭借着悠远而精妙的漆文化实践和文化积累的支撑,立足于纯艺术性实践,直击漆画创作的新实践,建立了一种具有独特东方神韵的现代漆艺。

关键词:现代漆画;纯艺术;实践;东方神韵

回顾中国现代漆画的发展,不难看出,在短短的几十年里,漆画的发展速度十分迅猛,取得的成就十分可人。同时,漆画创作中所存在的问题也非常明显。本研究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漆画创作现存的问题及其发展方向。

一、漆画的工艺性与绘画性问题

中国漆艺的悠久历史深刻影响了现代漆画的发展,直接表现为对漆画艺术形式和审美标准的影响。在现代漆画发展的几十年历程中,从沈福文到乔十光,一代又一代的漆画家从传统漆工艺的土壤里汲取养分,奠定了漆画“工艺性”与“绘画性”两重标准。乔十光先生曾说过:“漆画是‘画不易,画是‘漆画也难。”指的就是漆画的“工艺性”与“绘画性”两方面。漆画发展到今天,漆画的漆性与绘画性依旧是我们所讨论的重点问题。传统漆工艺文化,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高度精湛的技艺,形成了漆画独特的表现形式,同时使漆画家形成了文化上的心理惯性,导致了漆画在创作观念上的错位,漆画家的创作思维始终离不开“漆艺话语”“工艺思维”。我们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将工艺的表现作为评判漆画作品好坏的标准。同时,漆材料的特殊性要求使其制作工艺复杂,如何看待与运用漆工艺,如何将漆工艺与绘画性相结合成为我们要思考和要解决的问题。如今的漆画创作队伍,大致可分为两派:一是以漆艺为切入点的漆艺工作者,他们对于“漆性”十分了解,对于漆工艺十分娴熟,但他们的漆画作品因强调工艺而显得绘画性不足。另一部分漆画家则是艺术院校出身,其绘画的审美性要强于漆工艺的表现能力,在绘画上多借鉴油画、国画、版画或其他画种,相比而言,漆性不足。漆性与绘画性“长短腿”的问题一直存在于当今的漆画界,如何做到漆性与绘画性统一、漆趣与画味兼得,是我们不得不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二、漆的材料美与漆语言表达

漆画的语言是独特的,漆作为一种包容性极强的材料同样有其局限性,我们应该看到漆的局限性正是其独特性的表达。漆画的不可控因素太多,“三分画七分磨”,漆画在其制作过程中是先做加法后做减法的,通过预埋机理而后推光表现出来。在这个过程中,漆的变化与不可预知的效果变化,成为困扰漆画家的问题,同时也是漆画的魅力所在。

作为一门独立的绘画门类,国画、油画已有千年发展历程,相比之下漆画的发展历程短、参与创作的人数少、艺术理论与思想不足等问题一直存在。因而,漆画在发展过程中也会不断地借鉴其他的绘画艺术。漆画有很强的包容性,可以达到国画、油画、版画甚至是水彩的表现效果。在漆画发展初期,许多漆画家去探求漆的可能性,想通过将漆画与其他的画种进行比较,证明油画能够达到的效果,漆画也同样能够做到。这种“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抛弃了漆画的优势,漆语言并没得到很好地表达。我们在漆画大展上看到的许多作品,具有“水墨味”“水彩味”“油彩味”“综合材料味”等丰富的语言表达形式,也说明了现代漆画语言的建构尚不成熟。

因为现代漆畫与漆艺术作品正处于一个旧有“漆艺语言”被解体、新的绘画模式和语言又尚未完成初始架构的状态,任何一种艺术,其语言与形式都极有可能被借鉴而成为漆画的语言表达方式,这也是艺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因素。多样化的绘画艺术,为现代漆画提供了丰富的可借鉴的资源。这也说明当下对漆画的限制因素少,“漆画有材料的参与,漆画没有材料的参与?”这个问题说明相较于其他的“国油版雕”给人的固有印象,漆画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和自由探索的可能性。

现代漆画缺乏的不是这类琳琅满目、多姿多彩的绘画表达形式,而是其自身与中国传统文化乃至西方文化的联系,缺乏的是对漆语言的深刻探究。因而,现代漆画从主观意识到表达形式的纯粹性都亟待提高,这就要求漆画家们从更深层次进行理性分析与思考,探究如何运用材料与媒介的特殊性和多样性,表达现代漆画特征鲜明的灵活性思维,如何在艺术语言上,关注其内在的深层次文化特征,显示现代漆画主观意识和文化意义。

三、“漆”界之外,看当代艺术

厘清谷文达的创作历程和生活经历,可以明显地发现,其每一次创作转型其实都始于对身份的焦虑,而终于身份的重新确认。谷文达在2015年的一次采访中这样说道:“中国的当代艺术现在面临着最好的发展环境,但它仍然是一个‘孤儿。”虽然在1985年后,中国当代艺术开始步入一个全新的阶段,但是艺术家们总是试图通过西方艺术视角来审视中国的传统艺术,这样的审视其实就是一种对西方艺术的迎合和对自我传统的丢失,这样的现象并不是中国独有的,在后殖民主义时代,几乎每一个东方国家都或多或少面临着这样的问题。因为从中国艺术角度去审视西方艺术和从西方艺术角度去审视中国艺术是有本质上的区别的。在西方视角下,艺术家们始终以一个外来者的身份自居,他们用一种“他者”的眼光去批判自己的文化,然而又并不具备和西方真正相符的知识结构和文化背景,尴尬之处在于让当代中国艺术家与中国文化传统决裂断层的同时又不能很好地和西方艺术联结契合。如今,社会已经进入了一种全球语境,但是很多中国当代艺术家始终没有回归到自身传统中来。谷文达早在“85新潮”中就已提出了“反传统”:应该在通过西方的艺术视角审视中国传统当代艺术后,回过头来用中国传统的艺术视角去审视西方艺术。这也正是一个中国当代艺术家该做的。

此外,中国的当代艺术只是艺术界的一种时尚,或者说只是一种高高在上的精英艺术,中国的观众在丧失参与权的同时,更不具备话语权,这将当代艺术和观众隔绝开来,使中国当代艺术陷入了一种封闭的创作环境。一方面,中国大众长期置身于传统的艺术语境中,由于缺少教育和基础,对于西方的艺术语境并不熟悉,这就导致了中国大众在观看当代艺术时大都云里雾里,不知其解。另一方面,中国当代艺术家并没有充分地利用中国经典的传统文化资源,而是通过西方艺术视角让中国经典文化呈现出新的模样,只是以西方语言表达中国艺术的内容和形式,内核却仍属于西方的艺术作品。如今,中国当代艺术正处于一种观众缺席的窘境中。谷文达始终是独立的,对每一种艺术立场都保持怀疑。在和谷文达一齐出道的艺术家中,无论是陈丹青还是陈逸飞,他们始终关注、跟随着当时艺术发展的步伐,只有谷文达对艺术的展览、美术界的动态从来就不抱有兴趣,而是通过独立的摸索和思考,选择适合自己艺术创作的媒介,完成自己的艺术创作。

其实,不只是谷文达,当今许多艺术家都面临着身份认同的问题,在全球语境下,在中国这样一个特殊的文化背景下,如何选择自己的文化身份,才是所有艺术家要思考的问题。

谷文达在经历了通过对中国当代艺术的解构来重建传统、以“客体”身份思考多元文化这两次身份转变后,更多是以一个来自中国的“国际艺术家”自居,而这是谷文达第三次身份的转变。

总而言之,漆画的发展历程艰辛而短暂,但所取得的成果是喜人的,所存在的问题也是在漆画发展阶段难以避免的,这对于新一代的漆画家有着更高的要求。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现代漆画的产生与发展可以说是与新中国同步的,漆作为一种古老的涂料,在新世纪重现生机,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也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艺术文化建设的需要。几十年的发展演进,经历了几代人的不断努力,漆画的土地上充满了生机,但是我们不能够急功近利,正如大漆这种温润的材料一样,中国现代漆画也需要时间来慢慢地滋润和沉淀,最终才能在艺术的殿堂上“开”出光来。

作者简介

陈广真,1996年11月生,女,汉族,山东潍坊人,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2019级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视觉传达设计。

参考文献

[1]王霖.从物象到意象—辛立刚漆画艺术语言及风格建构[J].美术,2021(3):150-151.

[2]马俊营.当代漆画亟须本体语言的纯化、沉淀与凝练[J].美术,2021(2):25-26,24.

[3]汪月,张志纲.当代漆画创作倾向评析[J].美术,2021(2):27-28,31.

[4]侯翔宇.从第十三届全国美展看漆画创作的新气象[J].美术,2021(2):136-137.

猜你喜欢

实践
合作学习模式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实践探究
会计预算控制现状及方法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高校全员育人的三级管理体系新探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