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政策下初中数学教学优化策略研究

2021-07-13朱梦婕

家庭教育报·教师论坛 2021年21期
关键词:双减政策初中数学

朱梦婕

【摘要】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初中数学教学面临新的考验,如何在“双减”政策指导下把握正确的教学方向,是目前初中数学教学面临的重要问题,也是每位一线教师需要充分研究的重要课题。初中数学教师要结合“双减”政策研究符合学情的教学策略,落实新课程理念以及学科素养培养目标,使学生以放松的心态融入数学课堂中,从而助力学生的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双减”政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教学模式

教育理念会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变化,倘若教师的教学思想一成不变,必然会影响到学生的 发展。因此,“双减”政策背景下,转变教学思想是所有教师都需要付出的实际行动。教师要了解学生成长过程中的身心特点,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以放松的心态投入数学课堂中,在获得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一、构建数学思维可视化课堂,引领学生自学

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本质上就是一种思维活动,学生在学习时,其思维也会随之发生同化与顺应交替变化。在此过程中,学生认知不断变化,并随着知识的积淀而逐渐丰富,且头脑中的认知图式也趋于完善。可以说,“双减”政策下,深度学习成为初中数学课堂的必然趋势,而前提是必须要引发学生进行有效的思考,所以构建思维可视化课堂成为当务之急。而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重点也发生改变,需要从以往关注数学知识体系提炼的层次向加强思维能力提升与培养的层次转变,并密切关注基于信息技术支撑下可视化課堂构建进度,如此才能更高效地促进学生思维发展[1]。

二、守住课堂主阵地,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兴趣培养,守住课堂阵地,帮助学生梳理出学科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去探索和寻找更有效的学习方法,真正扮演好教师“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的角色,给学生充足的学习时间、空间和展示舞台,以问题为导向,通过层层递进的提问,引导学生去思考和探究,充分体现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如,在引导学生探究“圆的对称性”这一性质时,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就“对称图形”的定义进行回顾,提问:对称图形有什么特色?圆是不是对称图形?对称轴是什么?圆有几条对称轴?在问题的带领下,让学生对圆的对称性有初步认知;接着可以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行在纸上画圆并裁剪,待学生完成后可继续追问:如何得到圆的轴对称性?并引导学生通过折纸去找寻圆的对称轴,从而得出:通过折叠方式能够证明圆是轴对称图形,且对称轴要经过圆心为直线,圆的对称轴有无数条。待学生初步了解圆的对称性后,教师可以再次设问:一个圆围绕圆心旋转任意角度后,与原来的圆是否能够重合?根据老师所提出的假设,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发现:无论旋转多少度,都可以与原来的圆重合,这也就证明了圆是中心对称图形,圆心就是对称中心。最后要求学生小组讨论:假设在等圆或是同一个圆中,如果圆心角对应的弧,长度相等,弦的长度是否相等。通过小组合作,在思考、交流、讨论、探究、总结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还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强化与养成,使得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主人,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三、创新教学模式,拓展学生思维活力

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为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供了有利条件。但往往我们一提到“创新”就会联想到另辟蹊径、求新立异,甚至一些教师为了创新而采用“新奇”的做法,这样就容易陷入误区。面对减轻学生作业负担这一要求,通过怎样的方式在减少作业量的同时,强化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呢?我认为思维导图是不错的选择,在课堂上引领学生针对每个知识点绘制具有自己特色的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巩固课堂知识。如,在初中数学“统计”部分有很多概念、图形、符号等知识,学习后若不进行归纳总结,又没有大量的课后作业进行强化记忆,必然会出现忘记、混淆等情况。对此,在复习课时,我就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学生可以绘制自己喜欢的图形,选用喜爱的颜色,这样学生积极性也高。如,在探究特殊平行四边形知识时,矩形与菱形有哪些异同?交叉了哪些?重叠了哪些?如何区分对角线、对称性等等,这些知识若理解不透彻,学生就很有可能在“交叉”和“纠缠”中陷入学习困境,从而对数学产生抵触情绪,认为学习难度较大,逐渐丧失兴趣。通过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厘清概念、分辨异同,通过整体把控实现细致区别的目的,而学生在绘制过程中,思维活力也能得到提升。

四、尊重学生差异,分层布置课后作业

“双减”政策首要减的就是学生的作业负担,要改变单一、机械化的书面作业现状,设计出更多符合初中生认知发展规律、兴趣爱好的开放性作业,真正实现精准练习、分层作业。因此,教师必须要转变以往作业设计理念和思路,设计更具开拓性的实践作业,鼓励学生通过动手、动脑进行调查类、操作类以及实践类作业,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2];二是多设计开放性作业,比如可以鼓励家长与学生玩 24 点、数独、魔方等数学游戏,着重培养学生的数感;三是布置分层作业。作业不仅要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还要体现出学生的个体差异,成为帮助学生提高学科素养、开拓视野、提升思维的利器。在布置作业时,教师也应做好分层,比如针对优等生,可以布置一些发散求异的题,在巩固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引导这部分学生独立思考探究更高层次的数学知识;对于中等生则更应注重基础知识的夯实与巩固,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读题能力和数学思维;如可以布置一些叙述性、辨析性习题,逐步提升其数学水平;而针对学困生则以书本课后作业为主,最好是通过查阅教材或是上课笔记就能完成的题目,帮助他们夯实课本知识。

五、结语

“双减”政策是国之大计,在“双减”政策下课堂教学模式也要随之变化,初中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对学生思维和能力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必须要加快适应政策变化,积极探索出不一样的课堂教学模式,推动数学教学改革进程,真正实现教育均衡、科学、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凤霞.“双减”政策下的初中数学分层作业设计[J].试题与研究,2022(18):29-31.

[2]王琳.基于双减政策的初中数学课堂高效构建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2022(12):53-55.

猜你喜欢

双减政策初中数学
将政策的优势落到实处——“双减”政策下师生关系的现实重构
“三提高”“两保障”: “双减”政策落地生根的有效策略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股指冲高回落 多方政策救市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