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策略探究

2021-07-11高彩荣

学周刊 2021年17期
关键词:写作指导发散思维教学理念

高彩荣

摘 要: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人们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也是个人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长期以来,传统作文教学观念相对落后,教学思维较为定式化,导致很多学生“谈文色变”,或无话可说,无文可作,或人云亦云,落入俗套。因此,教师要因地制宜创新作文教学策略,更新教学理念,激发学生创作动力,加强写作指导,培养发散思维,为学生架起创作思维的桥梁,不断提升其写作能力。

关键词:教学理念;创作动力;写作指导;发散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17-006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17.031

在语文学习中,多数学生最怕的当属写作文了。教师布置作文后,许多学生会愁眉苦脸,硬着头皮东拼西凑,敷衍完成。那么如何改变这种困境,如何变“苦写”为“乐写”,“害怕写”为“喜欢写”,使写作成为学生的一种乐趣呢?我们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可能积极去做,认真去做。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必须更新教学理念,指导写作方法,激发学生写作动力。

一、作文课堂存在的常见问题

第一,无事可写。作文课上,如果提问学生生活中有哪些高兴事、新奇事、感人事……好多学生会一脸茫然,头脑一片空白,觉得无事可说,自然也无事可写。究其原因,学生缺乏对生活的感悟和从生活中提取素材的能力。第二,无从下笔。学生确定了写作内容,但却不知道应该从哪里下笔。这种情况,究其原因是对写作方法不熟悉或是不会运用,缺乏组织素材的能力,对文章的结构意识不强,所以即便选定了素材也不知道怎么组织。第三,无修改习惯。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千锤百炼,反复推敲。而许多学生没有修改的良好习惯,对教师的评语只是草草看过,没有深入琢磨,认真修改,导致写作水平难以提高。

二、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策略探究

(一)更新教学理念

从《语文课程标准》中我们可以看出,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重点和难点。现代的写作教学有着丰富的内涵,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语文素养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从小学写作教学来看,存在的问题仍然是过于封闭,过于求同。这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违背了学生对作文的“自主”和“自立”的心理需求,有意无意地成为学生写作心理上的障碍,因此学生缺乏写作兴趣。

如何让学生在写作中不断发展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不断发展自己的性格特长,不断丰富自己的表达能力,最终促进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一直是广大教师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作为语文教师,首先我们应该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出发,为学生创设符合他们认知规律和身心特点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动机和思维潜能,尊重学生的自身体验并激发他们习作的兴趣,减少对他们写作的束缚,使学生逐步树立习作自信,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不断地走向习作成功。

其次,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和有意地创作,让学生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表达出来,为学生写出出色的文章奠定基础,进而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二)激发创作动力

动力是一切力量的来源。如果学生不想写,不愿写,缺乏创作动力,即使教师讲得再系统、再专业,学生也不可能把作文写好;相反,如果学生有强烈的写作愿望,即使教师没有进行指导,他们也有可能通过阅读揣摩、反复练笔而获得写作方法与技巧,进而写出优秀的作文。可见,作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写作动力是极其重要的一件事,是解决作文教学难的重要策略。

1.融入生活多观察

教师可引导学生融入大自然,发现大自然的美,感悟大自然的新奇并记录下来,这样即丰富了学生的情感,又积累了写作素材,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好方法。比如,早春的时候,我会引导学生:“春天来了,草坪里的草都露头了,我们下课去观察观察。”上课了,让学生描述小草刚刚萌芽的样子,同时欣赏以前学过的课文中描写小草的片段及诗句,如“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等,和学生自己看见的进行比较,学生的积极性立刻被调动起来。秋天树叶落了,我会引导学生记录下对生命的思考。冬季,我会引导学生在下雪的天气交流写雪的散文及古诗等。在感悟大自然的过程中,让学生有取之不尽的写作素材。

2.关心社会多思考

我在课上和学生聊天时爱和学生聊两句“闲话”:国家大事、作家趣闻、天气等,学生很爱听,也会追着问。通过聊天,培养了学生积极思考的好习惯,通过对社会、生活热点的讨论和思考,使学生的文章摆脱了俗套、空洞的弊病,可以做到观点新颖、题材鲜明。

3.挖掘资源多阅读

在语文课上,我经常要求学生多阅读,读名家名著,并安排专门交流欣赏课,让学生交流读书感悟,谈读书收获,挖掘优秀作品中的写作资源,做到读写结合,为学生喜欢阅读、以读促写搭建平台。我经常和学生一起欣赏精短美文,要求学生精读,仔细揣摩,加以必要的赏析指导,再让学生仿写,学生热情很高,写的片段也很漂亮。

4.掌握技巧多练笔

小练笔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每学完一篇经典文章,我都会给学生留练笔作业,让他们运用课上学的写作方法练习写作,并把优秀小练笔在语文课堂上读给学生听,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树立了学生的写作信心。

5.批改作文多鼓勵

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赏识和认可。抓住学生这一心理,对学生的每篇习作我都认真阅读,仔细寻找文章的闪光点,认真写作文批改评语,通过因势利导,让学生体会成功和快乐的同时发现不足之处,让在学生在快乐与自信中提高写作能力。

6.语文教师多带动

教师的带动作用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至关重要。如果语文教师能说会道、出口成章、下笔成文,就能够对学生产生感召力,带动学生对写作的热情。在平时我经常会带头练笔,在交流课上带头交流,在教师的带动下,学生的畏难心理少了很多,认识到写作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

(三)指导写作方法

1.以读促写

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密不可分,在阅读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总结写作方法和技巧,总结写作经验。在语文课本每个单元的教学前,我都先让学生看一下单元后面的习作要求,鼓励学生把学到的写作方法运用到实践中。例如,在学完课文后,我都会让学生总结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事物特点的,运用了什么表达方法,是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最后加以归纳概括,使学生“有法可依”。

2.发挥想象

我在讲授《少年闰土》时,就让学生进行中年闰土的肖像描写。虽然学生写得比较简单,但闰土的形象被具体化了,这样一来,学生对闰土这个人物的理解就更加深刻了。教学完《匆匆》后,针对“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这段话,我让学生思考自己有没有这样的感受,然后让学生用这样的句式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学生觉得这个作业很有趣,在兴致勃勃中高效完成。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我在赏析完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续写课文。有的学生写到“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强烈的光芒下,把奶奶搂得紧紧的。她飞呀飞,飞到了上帝居住的地方——天堂”,练笔中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3.课外摘抄

课外摘抄积累是课堂作文教学的有效补充。我要求学生准备阅读摘抄笔记本,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积累名词佳句,并适当仿写,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这样既丰富了知识积累,又活跃了学生思维,促进了他们写作水平的提高。

4.二次写作

对于点评过的作文,教师要指导学生重新温习,仔细推敲,再次写作,让学生的手勤快起来,这是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必要途径。“二次作文”是学生有针对性的修改,是以学生的自省修改为主要手段来进行的,这样才可以促进学生深度思考,总结经验,改善写作品质,提升创作能力。

5.推广范文

模仿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对于班里“优秀榜样”的模仿。所以,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教师可在班里推廣多种风格、文化的优秀文章,将其作为范文,让学生在班级优秀范文中汲取精华,并激发自己的再创造思维,这对学生进行作文修改是很有价值的。

(四)培养发散思维

求异思维是完成一篇好作文的关键。作文课上,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对某一问题进行思考。比如在《写一件小事》这篇文章时,大多数学生写帮妈妈扫地、洗菜,帮爸爸打水等,这一类作文比较常见。有一名学生独辟蹊径,写一天去少年宫读书经过公园,发现自来水开着,过路人视而不见,读书回来再次路过,自来水仍没有人关。通过这件小事,写出了人们公众意识的淡薄,批评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自私心理。这名同学不落俗套的思维就是其他学生的一个榜样。为培养学生思维创新能力,我为学生总结了几种用求异思维打开作文思路的方法,即同一种素材多种立意,从不同角度审视,确立不同中心;同一题目多种选材,围绕一个题目从不同方面选择素材,力求独特,与众不同;同一材料多种体裁,选择适合自己的文体去写。

总之,写作教学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程,需要教育工作者长期而艰苦的努力。我们的最终目标是激发兴趣,让学生“乐”在其中。

参考文献:

[1]吴限.怎样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J].吉林教育,2011(7).

[2]董祜.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2005(11).

[3]谢柱姐.怎样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J].青海教育,2004(9).

[4]张璐.浅谈中学作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

猜你喜欢

写作指导发散思维教学理念
如何指导小学生写好作文
探析高中写作教学的有效途径
例谈发散性思维训练
金融新晋军的“发散思维”
浅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进行习作指导
新课标下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情景—问题”教学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