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IBDP化学课程与我国普通化学课程比较研究

2021-07-11张娜方成智

现代商贸工业 2021年19期
关键词:化学课程比较

张娜 方成智

摘 要:IBDP是迄今为止最为流行的三大国际高中课程之一,也是被全球所认可的具有较高学业水平的大学预科项目。通过从课程目标、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三个方面比较IBDP化学课程与我国普通高中化学课程发现,我国高中化学课程更注重化学基础知识的学习,课程编排体现化学的基础性、系统性等特点,更适合学生的综合发展。IBDP化学课程则强调知识与技能并重,提倡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体现知识的内在逻辑和学科本质,课程内容呈现综合性、探究性等特点,更倾向于培养具有化学专长的学生。IBDP化学课程给我们的启示:丰富化学教学内容,提高化学教材质量等。

关键词:IBDP;化学课程;比较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19.060

当前我国国际学校高中阶段的课程主要有:AP课程、IBDP课程和A-LEVEL课程三种。其中,IBDP课程是目前影响最大的国际化课程,它让高中生提前学习大学基础课程,并通过考试获得学分,进而在升入大学后可以免修相关课程,是美国推进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有机衔接的重要途径。本文主要从化学这门课程的课程目标、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三方面来对IBDP化学课程同我国高中化学课程进行比较研究,以期进一步完善我国高中化学课程建设,更好地促进高中教育与大学教育的衔接。

1 IBDP化学课程及我国高中化学课程简介

1.1 IBDP化学课程

IBDP课程主要分为6个学科组,即:语言(母语)、语言习得(第二语言)、人文科学(历史、地理、哲学等)、实验科学(生物、物理、化学等)、数学(数学研究、数学法等)、艺术与选修(音乐、舞蹈、戏剧艺术等)。在IBDP课程体系中,化学属于第四学科组,与物理、生物两门学科共同组成自然学科领域,要求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其独立自主研究、创新的思考能力。

1.2 我国高中化学课程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强调“充分发挥化学课程的整体育人功能,构建全面发展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体系”。设置多种化学课程模式来满足各类学生的不同发展需求,进行以“素养为本”的教学,使学生学习完化学课程后能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技能与正确的价值观念。

2 IBDP化学课程与我国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比较

2.1 二者课程目标的比较

2.1.1 二者各自关于课程目标的表述

我国高中化学课程目标具体包括:“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识”“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五个方面。要求学生认识物质的组成、结构与变化,面对“异常”现象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懂得运用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视角来解释化学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IBDP化学课程作为一门实验科学,将学术研究学习与实验操作、探究技能结合在一起,强调培养学生与选修其它学科的学生合作进行跨学科探究,力求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独立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积极生活的终身学习者,而不单单是传授学生化学的学科知识以及应付相关的考试。除了为学生将来学习更高层次的科学课程以及化学课程考试做准备,还能在跨学科领域与他人合作的方式完成项目研究。

2.1.2 二者的异同

通过比较可以看出,两者的课程目标有其相似之处,双方都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对于化学基本概念及其规律的把握,重视化学知识的普及,着重培养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差异之处则在于我国的高中化学课程目标更加强调学科知识的基础性,注重学生各方面能力和基本素养的培养,重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而IBDP课程目标更为强调学生将化学学科知识与技能应用于跨学科发展,强调对于社会的影响,要求学生能在更广的层面上去理解化学。由于中美两国实行不同的管理体制与课程模式,教育环境也存在一定差异,导致中美两国对待课程内容的侧重点存在差异,所以两国对化学课程目标的描述与内容呈现上必然会有不同。但是课程目标都是基于各国国情所制定,因此不存在高低之分,IBDP化学课程目标并不一定适合中国高中化学课程所应用,反之亦然。

2.2 二者课程结构的比较

2.2.1 二者各自关于课程结构的表述

我国高中化学课程包含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必修课程不划分模块,共4学分;选择性必修课程包括3个模块,共计6个学分;选修课程包括3个系列,每修习完成9学时可获得0.5学分,最高可获得4学分。所有高中学生必须掌握化学必修课程知识,选择参加化学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科目的学生,还需多修习选择性必修课程。此外,学校鼓励对化学科目感兴趣的学生选择性的学习其他化学课程模块来拓宽知识面,提高自身化学素养。

IBDP化学课程分为高水平和标准水平2个层次。其中,高水平的学时要求為240小时,标准水平为150小时,两种水平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所学习的内容,即高水平需要学习更多的内容,除此之外其他方面均一致。除此之外,两者还有着共同的核心主题内容,如化学周期率、原子结构、氧化还原过程、酸碱理论等,而两者之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课程内容的学习上,即高水平需要学习更多知识,其内容也更为广泛和深入。

2.2.2 二者的异同

从课程结构的设置来看,两者存在着相似之处,即两国的课程结构都是由相对完整的模块构成。我国高中化学课程主要分为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全体高中学生必须完成必修课程的学分,想要往理工科专业发展的学生需学习选择性必修课程,学生还可根据自己的兴趣有选择地修习选修课程。IBDP化学课程在层次上有标准水平与高水平之分,选修部分有四个模块可供选择,而标准水平与高水平之间所学习的内容存在着一小部分交叉与重叠,这一小部分内容即课程的核心内容就相当于我国普通高中化学课程的必修内容。

猜你喜欢

化学课程比较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中学化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西方文艺复兴时期与中国宋元时期绘画题材的思维方式比较
电影《千年之恋·源氏物语》与《源氏物语千年之谜》的比较
同曲异调共流芳
托福听力指南:如何搞定“比较”和“递进”结构的讲座题
某卫生类高职院校化学课程设置缺陷分析及改进设想
化学课程中的能量与化学能量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