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方文艺复兴时期与中国宋元时期绘画题材的思维方式比较

2016-11-07高婷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6年9期
关键词:哲学思维比较

高婷

摘   要:西方文艺复兴时期与中国宋元时期绘画题材的思维方式比较将从两个方面进行阐述,分别是西方哲学思维比较、绘画题材比较。中西方,不同的哲学思维,造就了不同的表现形式,成就了两种绘画艺术,也为两种艺术在世界艺术中臝得了较高的地位。

关键词:哲学思维;绘画题材;比较

中图分类号:J20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26-0173-01

一、作为绘画前提的中西方哲学思维比较

孔子的仁学基于人的现实情感,以伦理道德本位的立场来审视现实社会,包括自然界,他的学说开启了中国古典思想发展的基本路向,构成了中国传统士人的内在追求,对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绘画领域,它的影响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1)奠定了传统文人将人品与画品视为内在统一体的观念取向。仁是人的道德本性,它是统辖人类社会的最高法则,对它的践行体现于日常的点点滴滴,绘画也是其中重要的形式之一。在这种践行中,人如其画,画如其人;(2)促使人物画的发展以及艺术家对人物画教化作用的重视。在孔子看来,人物画不仅仅是对容貌肖像描摹和复现,它更应当通过具体形象感染人,促人反思,给人启发,从而为“仁”的真正实现创造条件。受此影响,中国古代以圣贤明君、忠臣烈女为主要内容的人物画经久不衰,人物画对道德教化的作用则通过南齐谢赫、唐代张彦远等艺术理论和美学理论家的阐述而不断得到彰显。

老子关于有与无的思辨对中国哲学思想和美术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艺术方面,这一思想又为中国绘画“虚实相生”的意境构成奠定了基础。清中国绘画讲求传神传韵,但神韵是不可见的,它在画中要如何体现呢?笪重光认为,虚实相生,将画中的实景描绘好,神韵就会自然显现。如果把握不好虚实关系,作品就会不和谐;绘画作品的意境和精妙之处正是在虚与实的张力关系中展现出来的。我们可以说一朵花是美的,一首诗是美的,一幅画是美的。柏拉图所追求的问题美的东西之所以为美的根据和理由。柏拉图将世界分为理念世界和可感世界,理念世界作为可感世界时期所是的根据。

在柏拉图看来,可感世界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它们“分有”和“模仿”了理念。“模仿”是一种复制的技艺活动,它表明可感世界的个别事物都是理念的影子和摹本。柏拉图以“床”为例子,解释了模仿说,他认为存在着三种不同的床,首先是作为所感世界之根据的理念的床;其次是工匠按照理念而制造出来的,我们日常使用的个别的床:最后是画家根据工匠制造的个别的床而描绘出来的,在美术作品中呈现的床。由此观之,艺术作品是对摹本的摹本,与理念隔了三层,这里似乎显示了柏拉图对艺术的轻视和批判。浪漫主义创造理论强调艺术创作中主体的地位和作用,强调“天才、情感与想象”,而柏拉图关于灵感是艺术创作源泉的灵感论,成为了浪漫创作理论的鼻祖。与浪漫主义创作理论不同,现实主义创作理论强调客体的地位,强调主体对客体的遵从,而柏拉图的理念论中的摹仿说则为此提供了理论基础。

文艺复兴时期,自然哲学和自然科学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生物学方面,达芬奇推进了对人体解剖的描绘;天文学方面,布鲁诺通过经验观察提出了日心说,打破了基督教哲学所依赖的地心说。凡此种种逐渐使科学脱离宗教的束缚,成为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有力武器,自然也逐渐脱去了神话的外壳而成为科学研究的对象。文艺复兴的这些突破对绘画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西方文艺复兴时期与中国宋元时期绘画题材比较

山水画和风景画都是以自然风景为对象的一种绘画形式,只是中西方称谓不同而已。中国山水画题材与西方风景画题材最初在绘画中的作用和地位大致相当,它们的出现都是用来衬托人物绘画的,后来,随着社会历史变迁和画家认识的转变,中国山水画题材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绘画学科并且升为中国画的代表性题材,而西方风景画题材虽然也能够脱离始终作为人物画背景的宿命,但最终没能成为主流题材,造成中西方山水和风景题材不同命运的原因很多,最主要的是哲学思维对其的影响。

“客观对象化”则是西方绘画创作风景画的题材选择。但风景画可谓是从未登上过西方绘画史的主流。西方风景画的目的还是为了衬托人物的特征。这也正好符合西方的哲学思想,

崇尚平等、自由、博爱,凸显人性的光辉与主体性地位,人依然主宰自然万物,尊重自然本质上就是尊重人。人物画的创作同样以中国古代艺术传统为基础,人物画同样“重意”非常注重画中人物之神韵,是否与自然背景相融合,是否符合当时的社会历史状况。通过对一群人衣着特征、发式性、所做之事等等细节的描绘传达出画者对人物与自然和社会的契合。

在西方绘画中,人本主义成了人在宇宙中占有优越地位的证明。从其中舍弃了自然科学,其理由也是由于人文主义把人格放在核心位置的缘故,西方古典人物画主要是由摹仿“镜像”以客体来显示主体,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拉斐尔的《肖像》、凡高的《自画像》等等作品,都是通过借助镜子将现实中的人物超验抽象,形成画者或画中人物心灵景观的映照。

中西方,不同的哲学思维,造就了不同的表现形式,成就了两种绘画艺术,也为两种艺术在世界艺术中臝得了较高的地位。

参考文献:

[1]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9.

猜你喜欢

哲学思维比较
哲学思维与治国理政
政治学科知识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胡塞尔认识真理之路
我国会计制度与国际会计制度比较研究
电影《千年之恋·源氏物语》与《源氏物语千年之谜》的比较
同曲异调共流芳
张爱玲的《金锁记》与居斯塔夫?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比较研究
托福听力指南:如何搞定“比较”和“递进”结构的讲座题
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几个问题
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几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