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系统功能语言学途径

2021-07-09刘凯钱敏娟

教育教学论坛 2021年20期
关键词:大学英语课程思政

刘凯 钱敏娟

[摘 要] 大学英语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培养、“立德树人”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理应成为实施“课程思政”的主要阵地。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出发,梳理其与马克思主义语言哲学理论的渊源,探讨系统功能语言学对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可适用性和可操作性,然后以大学英语课程一个具体的单元为例展开“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着重论述教学目标、教学材料以及教学步骤三个核心要素的内容和思路,旨在为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关键词] 课程思政;大学英语;语言哲学

[基金项目] 2020年度江苏省高校中西医临床医学品牌专业建设工程资助项目(二期)“国际化医学人才培养与大学英语课程建设探讨”(202030)

[作者简介] 刘 凯(1987—),男,江苏如皋人,硕士,南京中医药大学公共外语教学部讲师,主要从事英语教学与中医翻译研究;钱敏娟(1980—),女,四川雅安人,博士,南京中医药大学公共外语教学部副教授,主要从事ESP教学与中医翻译研究。

[中图分类号] H31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20-0145-04   [收稿日期] 2021-01-30

一、引言

“课程思政”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新时代高等教育提出的一项新要求,它的核心内涵在于坚持以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深入发掘高校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一种协同效应,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綜合教育[1]。大学英语具有课时多、覆盖广、跨度长的特点[2],在人才培养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高校展开“课程思政”的主要阵地。“课程思政”要求大学英语课程在提高学生英语语言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同时,还应担当起培养学生马克思主义能力的重要使命。因此,能够指导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语言教学理论必然是一门具有马克思主义取向的语言哲学理论。本文通过梳理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与马克思主义语言哲学的渊源关系,探讨系统功能语言学应用于大学英语思想政治教学的可适用性和可操作性,然后以大学英语一个具体的单元教学设计为例,阐释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系统功能语言学途径,以期助力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

二、具有马克思主义取向的系统功能语言学

系统功能语言学(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简称SFL)源起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现已发展成为语言学主流学派之一。其创始人英国著名语言学家韩礼德明确指出,他是用马克思主义语言哲学的思想和方法来研究语言的,主要目的就是发展一门马克思主义语言学[3]。系统功能语言学所发展出的核心思想,如元功能、社会符号观、层级化、语境等均在不同层面体现出了马克思主义语言哲学观[4]。以SFL社会符号观为例:区别于传统结构主义的观点,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语言为一种社会符号系统[5],始终将语言放到社会环境中进行研究以揭示其特征和本质。关于语言和社会,韩礼德认为,两者之间有着一种复杂的自然辩证关系:一方面,语言和社会是一种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另一方面,语言与社会存在着一种建构和被建构的关系,语言受制于语境,反过来作为意义潜势的语言又能够主动地建构社会现实和社会关系[6]。系统功能语言学重视语言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强调语言的社会属性,这就与“课程思政”以语言为载体、植入思想政治元素的理念有着天然的联系。

语言在系统功能语言学中,被视为一个层级化系统[7](见图1),涵盖社会和语言两大层面。各层面包含数个子系统,各个层级和系统之间是一种由下而上的体现和被体现、建构与被建构的关系。社会层面包含意识形态(ideology)、文化语境(context of culture)以及情景语境(context of situation),情景语境可分为语场、语旨、语式三个变量,语言层面则包含语篇语义、词汇语法和音系层,其中语篇语义层包含对应于上述三个语域变量的概念、人际和语篇三种元功能。它们又由词汇语法层中的及物性子系统、归一性子系统、情态系统和主述位子系统等体现。

综上所述,在系统功能语言学者看来,话语始终受到意识形态的影响,反过来,话语也能建构意识形态。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功能语篇分析,能够帮助人们从意识形态—语义—形式互动的角度,客观、系统地揭示和剖析话语中隐藏的意识形态。因此,作为一门适用语言学,系统功能语言学不仅能在理论渊源上与“课程思政”有着紧密的契合,更能够为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提供一个科学的可操作途径。就具体的应用来说,本文认为,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可理解为:大学英语教师在备课和授课时,应始终从思政的角度出发,挖掘教材中的思政元素,与学生一起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去有的放矢地分析课文,对它们所传递的价值取向进行判断,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准则做出适当的引领。那些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属于有益性话语,应值得提倡和弘扬;那些有悖于社会认同的价值观点的,属于破坏性话语[8],应予以批判和摒弃。这样一来,大学英语课程就能够做到在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SFL视角下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本文以江苏某中医药大学公共外语教学部开设的大学英语IV级课程中的第一教学单元为例,探讨系统功能语言学应用于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具体策略和方法。本课程采用的教材是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新版大学英语(第二版)综合教程4》,第一单元的标题为“Fighting with the Forces of Nature”,从功能语言分析来看,该标题是一个缺省了动作执行者(actor)的物质过程(material process),过程的另一个参与者是拟人化的大自然(nature),动作过程“fight”一词可释义为“to strive to overcome a person by blows or weapons”,因此,该标题从字面来看意图表达的是与大自然做斗争之意。然而,本单元Text A的标题“The Icy Defender”却赋予严冬明显的正面情感色彩。结合正文内容分析,我们发现其表达的价值取向是人类需要敬畏大自然,顺应自然力量,与之做对则有恶果,这与党的十八大以来强调保护环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不谋而合,是该单元可以挖掘的思政元素。立足该思想政治元素,本单元构建了一个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教学设计。它以“课程思政”为指导思想,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为理论框架,采用语类教学法,以学生需求为中心,制订教学目标,精选教学材料,设定教学步骤来指导课程教学。下面就该单元教学设计中的三点核心内容予以简述。

猜你喜欢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实用翻译人才的培养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校园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缺陷探究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