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探索

2021-07-07李春江

经济师 2021年5期
关键词:工作建议立德树人课程思政

李春江

摘 要:课程思政建设是高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要举措和内在要求。文章通过梳理剖析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转变教育理念、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发挥第二课堂作用、建立激励约束机制、成立课程思政研究中心,探索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新模式,实现各专业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将国家的发展战略与政策要求与专业课程有机融合,将德育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专业课程培养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相得益彰。

关键词:立德树人 课程思政 工作建议

中图分类号:F240;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1)05-174-02

2016年12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高校一直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直以来都以传统节日、重大节点为契机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引导,以学生日常生活为准则,开展思想教育工作等。近年来,在课程教学中构建“三全育人”模式,形成选题新颖、特色鲜明、内容丰富的课程育人模式,已成为立德树人背景下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然要求。各高校均已经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工作,但在建设过程中仍存在一些共性问题。对共性问题进行梳理,可在把握现有成果的基础上促进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优化。

一、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存在问题

(一)部门之间合力尚未形成

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工作需要全校各部门的支持与配合,但在操作过程中各职能部门存在沟通不畅、责任分化不清,导致“各自为政”现象出现。各学院因学科、专业不同,涉及课程思政的选择、设计、执行情况出现冷热不均现象。思政课教师和专业教师协作意识不够,未能就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进行真正的交流与探讨。且有部分教师只注重教学、科研、职称评定,将思想引领全部转嫁至学生工作队伍,导致课程思政建设合力未真正形成,协同育人合力发挥不足。

(二)课程思政教学资源不丰富

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挖掘专业本身的内在价值、发展前景及其与国家发展战略方向上的吻合度,并根据专业特色设计教学大纲、课程目标、课堂设计等内容。目前课程思政的开展还是以传统意义上的灌输式教学为主,未能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的课程思政教学资源,课堂不够生动,不够有活力,学生参与度不高,未能真正体现出“90后”和“00后”的青春活力。在第二课堂教学中,也多以传统意义上的活动为主,往往忽视了价值引领的注入。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现象,教育效果未能达到理想状态。

(三)教师育人能力欠缺

教师是高校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主力军,但目前高校教师队伍整体育人能力欠缺,挖掘“思政元素”能力不足,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主要以传授专业知识为主,缺少课堂互动和人文关怀。专业课教师普遍存在理论水平不高,政治理论素养和思政教学技巧不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知识储备不足等问题。由于自身知识储备不足,导致教师不会讲、不善讲、不愿讲。

(四)教学氛围与实践教学脱节

“90后”和“00后”是目前高校学生主力军,他们的价值追求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喜欢接触新鲜事物,但缺乏对本专业在国家发展战略定位上的深层次理解,而传统的灌输式教学的学习内容与现实中的就业状况又存在脱节现象,学生很难准确了解专业定位及专业发展前景。在专业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教育联系大学生思想状况和生活状况不够,没有将学生个人需求与解决现实困惑列为重点,多以说服教育、纪律约束为主,教学实践运用不好。

二、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建议

(一)转变教育理念

课程思政建设要求全部教师共同承担育人使命,各高校要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的独特魅力,遵循教育发展规律,逐渐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思维方式,充分地将专业教育与思想教育有机融合。全校各部门、各单位、教師间要加强交流合作,共同挖掘、提炼各专业课的思政元素,通过创新教学方式方法、优化教学设计内容、丰富教学形式等,将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情怀、东北四大精神、专业发展前景等有机融入到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协同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由一指“独奏”变十指“交响”。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树立教师的育人意识,通过编制专业课程教学指南,凝练专业特色,推广试点经验,专家讲座,对专业教师进行系统的培训指导。通过组建专业教师、思政教师、辅导员共同参与的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定期召开团队座谈、经验分享、头脑风暴等活动,加强各学院专业间的交流,帮助专业教师提高政治素养,增强团队合作意识。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形式,邀请校外专家定期指导,选派课程思政建设效果好的教师定期前往兄弟院校学习先进成果,回校后作分享交流。通过有效的课程设计,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增强课程的吸引力和学生的参与度,真正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充分融合,发挥第二课堂实践育人作用。让教师认识到“立德树人”的本质内涵,鼓励教师做学生的领路人。

(三)发挥第二课堂作用

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储备援鄂医护人员等师资,储备校史馆、廉政馆、工程训练中心、解剖馆等基地,储备专业教师、身边人、热点事等素材,将“天边”的案例与“身边”的故事相结合。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学科、专业类赛事、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志愿服务等第二课堂活动。通过参加学科专业赛事,让学生了解本专业的发展前景、了解专业的前沿知识,培养学生刻苦钻研的意志和相信科学、尊重对手、遵守规则的良好品德。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和志愿服务活动,提高学生服务社会的意识,提高综合素质,凸显社会实践活动的科学性和服务性。

(四)建立激励约束机制

根据前期建设经验,做好顶层设计,逐渐完善“课程思政”建设整改方案,做到分工明确,奖惩分明。在制定学校年度工作计划时,要將课程思政建设列为重点工作、创新工作、特色工作,在各学院年度考核中要将课程思政建设情况列为重要指标,将价值体系纳入学科专业发展,将课程思政落实情况纳入教师年度考核,将课程思政学生接受情况纳入毕业要求指标点。通过评选表彰“课程思政”示范团队、示范课程、研究专项等先进集体和个人,促进全员参与课程思政建设。

(五)成立课程思政研究中心

各学科专业都有其独特的专业特点,通过成立“课程思政研究中心”,开展沙龙座谈、学术交流、专家辅导、课题申报、讲座等,加强各学科专业间的交流,各学科、专业间共同探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课程思政研究路径,形成以点带面的建设局面。

三、结束语

课程思政建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要充分运用已经积累的经验、成果,将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教学、融入学生成长。高校在开展此项工作中,也存在一些普遍的共性问题,各高校要针对共性问题寻找解决办法和突破口。笔者从部门之间合力尚未形成、课程思政教学资源不丰富、专业课教师育人能力欠缺三个方面详细分析了目前制约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主要问题,并提出通过转变教育理念、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发挥第二课堂作用、建立激励约束机制、成立课程思政研究中心等具体措施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工作在高校落地生根,真正实现全程、全方位育人。

[基金项目:教育部第二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项目名称:新工科背景下工科类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E-CXCYYR2020921)]

参考文献:

[1] 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引起热烈反响[EB/OL].(2016-12-09)[2020-08-01].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12/09/c_1120083370.htm.

[2] 展伟.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间的主流意识形态规训功能[J].理论探讨,2019(4):140-144.

[3] 郭文蓉.“课程思政”背景下思政课课堂实践模式改革探索[J].教育观察,2019(23):104-105.

[4] 王新生,张欣然.用正确的价值观念引导学生收获真知——如何理解思政课改革创新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统一[J].中国大学教学,2019(7):20-25.

(作者单位:牡丹江师范学院 黑龙江牡丹江 157000)

(责编:若佳)

猜你喜欢

工作建议立德树人课程思政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关于图书馆办公室管理工作的研究
构建县域金融支持精准扶贫工作长效机制研究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公安机关讯问犯罪嫌疑人同步录音录像问题探析
关于系部教学档案管理的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