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动康复护理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综合分析

2021-07-06梁翠丽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1年6期
关键词:健康宣教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

梁翠丽

摘要:目的 分析慢性心力衰竭病患开展运动康复护理的作用。方法 选择本院收治的84例慢性心力衰竭病患为研究样本,其研究时间均在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之间。依据随机投掷骰子单双数字法将其分成常规组(42例)以及实验组(42例),予以常规组基础护理,予以实验组基础护理以及运动康复干预。对比每组干预前后心功能情况以及6分钟步行距离。结果 干预后实验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以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水平均低于常规组,左心室射血分数水平高于常规组(P<0.05)。干预后实验组6分钟步行距离长于常规组(P<0.05)。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病患开展运动康复护理能够提升心功能,发挥一定干预效果。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运动康复护理;心功能;左心室射血分数;健康宣教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06-315-01

慢性心力衰竭主要是指在原有慢性心脏疾病的同时,逐渐发生心脏泵血功能下降,心脏在有足够静脉回流的情况下,每次心搏出量仍无法满足机体代谢需求,或是有依赖于充盈压升高来进行补偿的一种病理状态。该疾病是一种多种因素导致的复杂临床综合征,同样也是心血管疾病终末期表现以及导致病患死亡的主要因素。由于受到病程长、病情复杂,加之疾病预后差等因素影响,会对病患工作以及生活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在疾病确诊后需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干预[1]。当前临床对慢性心力衰竭主要采用药物方式进行干预,能够一定程度上改善其临床表现,但是在提升病患心功能方面仍存在不足。为此,本文对實验组病患开展运动康复护理,取得良好效果,现就研究相关内容作出以下阐述: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在本院开展慢性心力衰竭治疗的84例病患为研究样本,其治疗时间均在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之间,依据随机投掷骰子单双数字法将其分成常规组(42例)以及实验组(42例)。常规组与实验组中,女性病患例数依次是16:17、男性病患例数依次是26:25;年龄平均值依次是70.22±5.26岁、70.29±5.31岁;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2]分级例数依次是Ⅳ级6:7、Ⅲ级17:16、Ⅱ级19:19。在统计学计算软件内分别录入每组一般数据,当计算结果显示P>0.05时,代表存在分组研究价值。纳入标准:(1)全部病患在开展临床检查后均被确诊为慢性心力衰竭[3];(2)全部病患均使用相同的药物开展治疗,并且在用药效果方面无明显差异;(3)病患及其家属存在知情权,在全面了解研究内容后表示自愿签署医疗文件。排除标准:(1)近期使用激素类药物进行治疗者[4];(2)机体肝肾功能出现明显障碍者;(3)伴有关节以及骨折等疾病者。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研究方法

予以常规组基础护理,对病患进行疾病相关知识宣教,密切监测其各项生命体征指标,进行饮食指导、运动指导以及心理干预等。予以实验组基础护理以及运动康复护理,措施有:(1)健康宣教,当病患进入医院后,为其全面介绍疾病有关内容,包含治疗方法、疾病知识以及预后情况等,提升其对疾病的了解程度,避免出现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增强病患治疗信心。(2)在治疗第一周,嘱病患卧床休息,由护理人员协助其开展被动运动,在运动过程中需密切观察病患状态,引导其逐渐转变为主动运动,运动方式有腿部屈伸、变更体位以及翻身等,每日五次,每次十分钟。(3)在治疗第二周,当病患病情逐步稳定后,可协助其下床活动,嘱病患可在椅子上静坐,并将身体尽量贴紧椅背,维持十分钟,针对机体恢复良好的病患,可协助其进行上下楼梯以及步行等运动方式。其中心功能Ⅳ级的病患可保障充足睡眠;心功能Ⅲ级的病患能够开展挪步以及站立等运动形式,每日三次,每次五分钟至十分钟,待其病情改善后可逐渐调整运动形式以及增加运动强度等;心功能Ⅱ级病患能够进行500米的步行,每日两次。在病患运动过程中,需予以保护,避免其跌倒受伤,同时嘱病患家属多予以鼓励,增强其运动依从性。(4)出院前指导,在病患出院前需对其再次开展健康宣教,使其掌握慢性心力衰竭的营养支持、用药、运动方式以及治疗目标等内容,尤其需要为病患介绍健康行为方式和开展运动康复锻炼的必要性。(5)出院后随访,在病患出院后需对其实施持续追踪,通过上门访视以及电话随访等形式了解病患出院后机体恢复情况,其中上门访视每月一次,每次四十分钟;电话随访每周一次,每次三十分钟。依据病患机体恢复情况对运动方案进行合理调整。每组病患均持续干预六个月。

1.3观察项目

(1)对比干预前后每组心功能情况。(2)对比干预前后每组6分钟步行距离。

1.4数据处理

在本次研究中,数据均使用SPSS22.0软件开展计算,其中计量资料采用()的形式表达,实施t检测;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的形式表达,实施 X2检测,当检测结果显示 P<0.05时,表明数据存在研究价值。

2研究结果

2.1对比干预前后每组心功能情况

干预后常规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以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水平均高于实验组,左心室射血分数水平低于实验组(P<0.05)。见下表1:

2.2对比干预前后每组6分钟步行距离

干预后常规组6分钟步行距离短于实验组(P<0.05)。见下表2:

3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病情复杂、病程长,并且呈进行性加重,会对病患机体其他脏器功能产生不利影响。对于老年病患而言,在年龄增长的同时,其机体各项机能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并且自身免疫功能较低,一定程度上增加疾病治疗难度。药物是临床干预慢性心力衰竭的重要方式,但是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发现,在开展药物干预的同时还需进行护理干预,进而改善其临床表现,提升干预效果[5]。但目前临床对于选择何种护理干预措施尚未形成统一结论,仍需开展深入研究。因此,临床将探寻何种能够提升病患心功能的护理措施作为研究重点。

基础护理一般要求病患长期卧床,对其运动锻炼进行限制。通过上述措施能够使病患获得充足休息,但是极易导致其运动功能降低,出现深静脉血栓以及便秘等并发症,影响其机体康复。在陈裕芳等[6]人的研究中,其对慢性心衰病患实施运动康复护理,干预后病患心功能指标有明显提升,6分钟步行距离有明显增加,因此其认为对病患开展运动康复护理能够改善其心功能,获得良好干预效果。本次研究中,干预后在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以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水平方面,实验组相较于常规组明显低;在左心室射血分数方面,实验组相较于常规组明显高;在6分钟步行距离方面,实验组相较于常规组明显长(P<0.05)。分析结果可知,开展运动康复护理,在病患骨骼肌血流和肌肉收縮方面能够发挥一定改善作用,提升新陈代谢,因此能够提升病患心功能。另外,依据病患心功能等级实施相应的运动指导,可防止病患因过度运动而出现不良反应,进而保障康复措施顺利开展。实施针对性运动干预,能够促进病患机体血液循环,提升心脏泵血量,有利于冠状动脉扩张,进而改善心肌缺氧情况。同时,通过运动还可提升血容量,对血液进行稀释,进而使血液黏稠度下降,促进血液运行。

综上,慢性心力衰竭病患实施运动康复护理,能够提升病患心功能,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陈丽萍,钟国荣,吴少琼,等.以代谢当量为考量依据的运动康复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指标及生活状态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0,39(21):3995-3998.

[2]陈姝锦,闫海艳.自我效能干预联合运动康复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0,39(18):3411-3415.

[3]王瑶,卞晓炜.运动抗阻康复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2020,27(23):2918-2921.

[4]叶慧芳,张杰,杨扬,等.运动训练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肌少症老年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21,43(4):352-354.

[5]惠海鹏,张丽,周萱,等.心肺一体化心脏康复在高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疗效研究[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20,18(10):880-883.

[6]陈裕芳,黄宁.运动康复护理对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指标、机体耐力水平及预后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0,39(15):2827-2829.

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广西钦州  535000

猜你喜欢

健康宣教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
冠心病合并心衰介入治疗后BNP水平及其对心功能的影响分析
参麦、参附注射液在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心脏再同步治疗慢性心衰对心律失常与心功能水平的影响
综合康复护理对改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效果观察
临床护理路径在开颅手术患者术后健康宣教中的应用
多元化健康宣教模式对护生关键能力的影响研究
加强宣教对提高房颤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对输液室患者实施图片式拔针宣教的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