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神奇的探险之旅》为例谈想象类习作的教学

2021-07-06张北凤

广西教育·A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习作教学写作阅读

【摘要】本文以《神奇的探险之旅》教学为例,论述引导学生写想象类习作的途径:聚焦想象,把握习作意图;关联阅读,发展学生思维;搭建支架,丰富想象细节,从而达成想象类习作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阅读 写作 习作教学 想象类习作 《神奇的探险之旅》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13-0114-02

部编版语文教材从二年级到六年级编排的想象类习作(含写话)有十几次之多,这充分凸显了编者对想象类习作的重视程度。其中,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單元的单元习作《神奇的探险之旅》是一篇典型的想象类习作。对想象类习作,教师应该如何教学才更有效?

一、聚焦想象,把握习作意图

笔者认为,对于想象作文,教师应该把“了解编者意图,把想象目标落到实处”作为此类习作教学的重点。

(一)了解想象类习作的编排特点

部编版语文教材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及写想象类文章的能力,从低段的“写想象中的事物”到第二学段的6次想象类习作和一次以“大胆想象”为习作训练点的想象单元,及至第三学段的4次想象作文训练,习作要求逐步提升,对学生想象表达的要求也更为具体、真实,有条理。基于此,在《神奇的探险之旅》这次习作训练中,教师应该根据教材的编排规律,从单元导语中把握“根据情境编故事,把事情的发展变化过程写具体”的习作要求,在教学《田忌赛马》和《跳水》等课文时就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掌握这一习作方法,使学生面对这一习作要求时能够较为合理地写出事情的发展变化过程。至于写具体,它是教材编者对本次习作的进一步要求,教师还要结合课文的具体内容引导学生在合理想象的基础上写清楚具体的情节和细节,使想象的内容更合乎逻辑。

(二)揣摩教材编写者编排习作训练的意图

《神奇的探险之旅》这一习作训练在编排上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内心需求,注重把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进行紧密联系,更加符合学生习作的思维习惯。另外,从教材对本次习作训练的编排来看,教材从“人物、场景、装备、险情”等方面为学生搭建了支架,更有助于学生尽快融入想象的世界。最后教材还提示学生在写作的时候要注重想象丰富、合理,尤其是要求学生能够把遇到的困境、求生的方法写具体,鼓励学生能够把自己的心情变化写具体。教学前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把握教材对学生习作的要求,才能有计划地培养学生写想象作文的能力,使学生的想象文能够写得更为精彩。

(三)注重探险类习作要素的落实

《神奇的探险之旅》是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的习作内容,我们既可以把它看作一次想象类习作,也可以把它看作一个探险故事。写故事是学生最喜欢的一种表达形式,他们大都积累了相关的写作经验。因此,教师可以依据本单元“思维的火花跨越时空,照亮昨天、今天和明天”的人文主题以及“根据情境编故事,把故事的发展变化写具体”的写作目标,引导学生从“提供故事模式—引入思维和想象—具体、形象地表达”三方面进行写作,尤其要注重引导学生“合理想象”和“思维严密”,唯有如此,才能把握住本次习作训练的重点,为提升学生的习作质量奠定基础。

二、关联阅读,发展学生思维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语言的内核,语言与思维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在习作教学中,教师不要孤立地引导学生进行训练,而要从单元课文到口语交际,再到习作教学,把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读写结合,整体推进,协同发展。

(一)依托教材文本,发展学生思维

设计本单元的整体教学框架时,教师应该以“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提升”为总体原则,在每篇课文的教学中,有所侧重地引导学生明白“课文的主要人物写的是谁”“这些人物是怎样想的”的人物思维过程,促使学生结合课文范例了解人物的语言表达方式方法,以及作者如此呈现的目的。这样开展教学,学生才能形成清晰的学习思路,学会追根溯源,把人物特点之间的关系弄清楚。

(二)提供阅读支撑,发展学生思维

在语文教学中,常态的阅读结构是“语言文字→思想内容→语言结构→理解文本”,在阅读教学中,为了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教师可以这样设计教学流程:

这样把阅读与学生思维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可以为学生创编探险故事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实现读写互促。因为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是以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提升为教学目的,所以非常注重引导学生感知文本语言、内容、结构与主题等方面的联系,使学生在阅读课上不仅有所收获,而且形成了一定的思维逻辑。教师还可以利用课后练习或者创设情境来促进学生对文本内容的还原、模仿、迁移等,实现读写交互。以《自相矛盾》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借助课后练习2的想一想“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什么,引导学生先自己归纳原因,再用自己的话来讲讲这个故事。甚至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顺着文本思路改编一个不会“自相矛盾”的故事。同样,在《田忌赛马》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借助课后的连线训练题把孙膑的思维过程进行还原,再通过对比、分析,选出最佳方案。这个过程,也是培养学生思维缜密性的过程。而《跳水》一课的教学中,在学生基本上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学生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文本的主要内容,以提升学生分析把握事情的能力。这样有步骤地培养学生预测推理、对比分析、归纳概括、评价创造等思维能力,能够为学生在《神奇的探险之旅》的习作中有条理地表达奠定基础。

(三)阅读写作结合,发展思维

第三学段的学生正处于逻辑思维能力形成的初级阶段,在平常阅读学习中,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一般占主导,而在本次习作训练中,教材中特意为学生提供了编故事的结构支架,这就降低了逻辑思维的难度,有助于学生在逻辑思维的影响下进行诸如“经验丰富的探险爱好者”这种人物角色形象的设定。这样设计,是尊重学生由具体的表象思维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过渡的发展特点,因此,在本单元教学中,教师在引领学生学习课文时,千万不可忽视对文本细节的品味与体悟。

例如,在《自相矛盾》一文中,教师可以借助“其人弗能应也”这句话引领学生想象其当时的神态和动作会是怎样的;在教学《田忌赛马》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品读文中关于孙膑、田忌、齐威王三人对话的句子,并想象他们各自的神色或者动作会怎样;教学《跳水》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阅读引导学生想象文中紧张、惊险的情境。当学生一边阅读一边通过想象再现文本情境的时候,他们就能够更轻松地理解文本内容,甚至能够对接下来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化做出更为准确的推测。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才能使学生在《神奇的探险之旅》的习作任务中,借助于教材提供的人物、场景、装备、险情的结构支架,充分想象自己探险之旅的神奇以及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化和遇到困难该如何解决等,最终把“过程写具体”这一习作要求落到实处。

三、搭建支架,丰富想象细节

语言与思维的发展具有密切的联系,在想象类习作教学中,教师既要注重发展与提升学生的思维,又要鼓励学生把想象中的人、物、事情用语言表达出来。在《神奇的探险之旅》的习作训练中,体现在教师要让学生抓住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大胆想象来进行表达。

(一)创设习作情境

创设情境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使学生尽快融入写作氛围的有效途径。在《神奇的探险之旅》的习作训练中,教师首先可以利用“同学们,你们喜欢探险吗”的话题把学生带入本次习作任务的情境中。在学生回答问题之后,教师可以赋予学生“探险者、探险小组、探险队长”等称呼,以营造出一种探险的仪式感,也可以让学生互相说一说在探险中遇到的事情,从而把虚拟的角色形象与真实的责任担当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探险组队活动”让组员间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从而把虚拟的人物符号与身边的人联系起来。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具象化的场景、装备和险情,以使学生真正融入探险之旅的情境中,对探险之旅有更多的感受和思考。最后,教师启发学生思考:“故事这样的发展合理吗?”使学生能够迅速投入教师所营造的氛围中,由“扮演角色”走向“進入角色”,推动故事的发展,为丰富习作内容助力。

(二)搭建习作支架

对学生来说,营造了故事情境,设置了探险队长及其成员之后,要想把故事编得生动形象,还离不开故事模式的帮助。为了降低学生的习作难度,编者主要以图文支架的形式把探险故事的模式隐藏在图、文和表格之中,教师要借助图文支架帮助学生提炼、丰富和完善,以丰富写作内容。比如,首先,引导学生梳理出隐藏在文本中的故事模式:组队出发—到达场景—遇上险情—使用装备—解脱困境—成功归来。其次,提炼出故事模式的主干:遇上险情—使用装备—解脱困境。最后,完善自己的故事模式:许下愿望—遇上险情—使用装备—脱离困境—愿望实现。

对于第一步和第二步,教师可以通过问题支架的形式引领学生梳理习作内容。在学生完成故事主干模式之后,为了避免学生写出千篇一律的套路模式,教师还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愿望等对故事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和改动,如让学生说说自己想创编一个怎样的探险故事(拯救动物、拯救人类、鲁滨逊式的荒岛求生……)。当学生的写作动机和写作愿望被激发之后,他们就会把自己与要创编的人物命运紧密联系起来,进而写出真正属于自己的探险故事。

(三)鼓励大胆想象

在《神奇的探险之旅》习作训练中,有了故事的框架模式并不意味着学生的习作就能一帆风顺,教师还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对问题进行适当分解。例如:“要解救北极熊首先要做什么?需要带哪些装备?”“在森林里迷路了怎么办?如何解决水源、食物、住行等问题?”“你在电视上或者课外阅读中看到过类似的险情吗?他们是怎么处理的?”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思维导图、鱼骨图等丰富故事内容,使学生创编的故事结构更合理、人物形象更丰满、故事情节更生动形象。

总之,学生习作能力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学生习得知识、积累语言、发展思维、表达生活经验的结果,需要学生在学习中长期积累、滋养方能形成。因此,在习作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习作与阅读教学的有机结合,以及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长此以往,才能使学生的习作能力得到极大的提升。

【作者简介】张北凤(1986— ),女,广西容县人,大学本科学历,二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学与研究。

(责编 黎雪娟)

猜你喜欢

习作教学写作阅读
分析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提高习作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与研究
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有效性的探讨
浅论小学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如何让小学生写作返璞归真
写作教学策略初探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