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数学衔接应加强三方面的训练

2021-07-06杨兴健蓝岚

广西教育·A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运算能力复习思维能力

杨兴健 蓝岚

【摘要】本文论述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数学思维能力、复习能力,从而促进中小学数学教学实现良好衔接。

【关键词】小学数学 运算能力 思维能力 复习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13-0056-02

小学与初中数学学习的衔接问题一直受到教师、家长和学生的关注,也一直是中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的热点。从小学到初中,一方面,学生的认知、心理和思维会发生变化;另一方面,课程难度与教学内容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从“数”到“形”,从“算术”到“代数”,需要学生数学思维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如果学生在小升初数学学习中遇到困难而未能及时解决,那么不仅会加重学习负担,而且会影响其学习数学的信心,不利于其将来的学习和发展。笔者认为,要想实现中小学数学顺利衔接,就要在小学阶段加强对学生运算能力、思维能力、复习能力等方面的训练。

一、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在小学阶段,数学运算能力非常重要,运算能力不过关,会直接影响学生往后的数学学习。要想做好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就必须要加强小学阶段运算能力的培养。

首先,要抓好运算的熟练性。在小学阶段,要求学生能够掌握计算方法,然后熟练运用,进而提高计算的速度。对于计算方法,以学生计算准确度和速度为基础,不强求一种计算方法,提倡算法多样性。但无论是哪种方法,都要依托计算的熟练性。抓好小学阶段计算的熟练性,教师可以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提高运算能力。比如,在课前五分钟,让小组长出示口算表、口算题卡、口算的大转盘,其他学生齐答或者抢答;在大课间,运用口算比赛和游戏等形式激发学生口算的兴趣,使学生乐于计算。

其次,要抓好运算的灵活性。显然,小学运算的形式是比较单一的,方法上也不会做过多的要求,但是到了初中,则需要学生具备灵活的运算能力。因此在小学阶段,教师要想尽办法让学生掌握一些运算方法和技能。例如,在教学“43+58”时,教师可以告诉学生算法可以是把“58”分成“50”和“8”,先算“43+50=93”,再算“93+8=101”。在此基础上,也可以灵活运用“58”接近“60”,先算“43+60=103”,再算“103-2=101”,这样的方法相对于前面的方法更加灵活。培养学生运算能力的灵活性,能使中小学衔接教学起事半功倍的作用。

最后,要抓好运算的准确性。考查学生的运算能力,最主要的是运算的准确性。要想让学生提高准确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能一五一十地照搬课本上的知识,而應该让学生知道知识是怎么得来的。例如,在教学“1384-502”的简便方法时,可以通过“1384-500-2”来计算,但是很多学生不能理解为什么不是加“2”,而是减“2”。这时,教师需要向学生这样解释:你去买东西,这个东西502元,你先给了500元,这时候还没有给够,所以还要再给2元。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很快就能总结和归纳出这类型的简便方法的计算。在上运算课时,教师还要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要引导学生及时总结和归纳所学知识,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运算的准确性。

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会进入一个误区,在教学中强调“怎样解答”,而忽略了“怎样厘清题目”,也就是厘清题意、思路和解法。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厘清知识,其实就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学生一旦缺少了对解决问题思维习惯的培养,就无法理解题目的意思。一般来说,学生做题的时候只会死记硬背,按照例题的解题过程,通过模仿来完成相对应的练习,并且“屡试不爽”,但真正考试的时候则完全不会。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很有必要。

首先,要创设情境,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在数学教学中,所学的知识都是来源于生活,这就需要教师在教授新课时注重联系生活实际。比如,在教学百分数时,为了使学生能够真实地感受到百分数,并且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笔者让学生在课前收集生活中见过的百分数(学生有的说从电视上看到“增长率”,有的说从食品包装袋上看到成分表等),让学生大胆、仔细地想一想这些分数到底表示什么意思。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相对熟悉和轻松愉悦的氛围下学习数学。当然,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为了保证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和思维活跃度得到充分发挥,在课堂上要以鼓励和引导为主,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敢于表达自己的思想、敢于想象和表达,最终使学生养成大胆猜测和想象的习惯。

其次,要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要想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不能采取一成不变的教师问、学生答的课堂教学模式,而应该采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比如,在课堂上遇到重难点时,教师提出具体的要求,然后放手让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通过交流的方式解决重难点。小组合作学习是锻炼学生思维能力较好的教学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讨论能够主动获取知识、学习探究发现新知识,享受学习成功的乐趣,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经历“直觉—猜想—验证—应用”的过程,最终解决疑难问题。

最后,通过家校共育,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在于课堂教学中,还取决于课外活动中。而在课外活动中,小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锻炼需要依靠家校共育来完成。教师可以布置有助于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课外学习任务、作业,让家长负责监督和引导。比如,每天给学生布置5分钟的家庭作业,如一些计算、观察及实践类的作业。例如,在教学“长方形的周长的计算”内容前,鼓励学生自己回家找一些长方形的物品,独立观察长方形并测量四边,记录测量结果,必要的时候可以画图加以标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再以学生的观察和测量情况作为例子,展开实例探究、规律总结,使学生自然地习得“长方形的面积=(长+宽)×2”的结论,再基于这样的结论开展计算练习,从而解决实际问题。

三、让学生学会复习的方法

复习,就是要学生把自己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整理和归纳。复习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巩固已经学过的知识,而且能使学过的知识更有条理性,最终在学生的脑海里形成知识脉络,使知识系统化。在初中知识增多、增广的情况下,学会这样的方法,能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事半功倍。因此,在小学阶段,教师应该让学生掌握一些复习的方法。

一是思维导图复习法。思维导图是一种很好的复习方法,它可以把书本的知识变薄,可以让知识更有条理性和更系统化。在上复习课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针对知识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梳理,把所学的知识整理成串,使知识结构一目了然。例如,在复习平行四边形的时候,用思维导图把知识分成定义、性质、判定、对称性和面积计算五大块,将平行四边形的内容形成一个整体,制作成基本的思维导图。然后,把该内容的错题整理出来,让学生总结做题的方法,把方法放在思维导图相对应的位置,使思维导图更加完善。

二是比较复习法。在小学数学中有很多概念密切相关并且很容易混淆,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这些易混淆的概念进行充分对比,以分清楚相关概念。例如,在做“图中A、B图形的周长一样吗”这道练习题时(见下图),受到面积的干扰,学生会认为B的周长更长。因此,在复习周长和面积的时候,教师需要让学生区分周长和面积的不同。可以通过一个长方形的点、线、面引导学生讨论:你摸一摸桌面的四条边(周长)在哪里?摸一摸桌子的表面(面积)是怎么样的?

通过对比,学生就能清楚长方形的四条边(周长)把桌子的表面(面积)围起来,从而很好地区分周长和面积。

总之,在小学阶段,教师应该通过各种方法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能力、掌握复习的方法,为顺利完成初中数学学习任务打下良好的基础。

注:本文系南宁市桂雅路小学2020年校级微型课题(课题编号:09)“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中小衔接教学课例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杨兴健(1994— ),广西桂平人,大学本科学历,二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基础数学;蓝岚(1977— ),女,壮族,广西上林人,大学本科学历,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数学。

(责编 黎雪娟)

猜你喜欢

运算能力复习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多元比较,有效开展第二轮生物复习
加强数学思想渗透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对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