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水相映 人文共生

2021-07-01徐瑾高艳

江苏教育 2021年10期
关键词:课程建构校本课程课程

徐瑾 高艳

【摘 要】南京审计大学附属实验小学借助地处老山脚下、长江之滨的区位特点,从山水中发掘丰厚的教育资源,构建“山水文化”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由“仁山智水”课程、“游山玩水”课程、“青山绿水”课程、“高山流水”课程和“依山傍水”课程组成。这五类课程立足于德智体美劳全方位育人目标,旨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家国情怀,德智和谐、人格健全的时代新人。

【关键词】校本课程;课程建构;“山水文化”课程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36-0010-02

【作者简介】1.徐瑾,南京审计大学附属实验小学(南京,210000)副校长,高级教师;2.高艳,南京审计大学附属实验小学(南京,210000)副书记,高级教师。

南京审计大学附属实验小学(以下简称“南审附小”)是一所学制六年的全日制公办学校。学校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和“让卓越教育成就每一个孩子”为办学理念,以得天独厚的山水文化资源为依托,建設了“山水文化”特色校本课程。课程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规划出发,科学确立德智体美劳全方位的育人目标。建设“山水文化”特色课程既是学校办学特色的集中体现,也是学校培养时代新人的必然选择。

一、发掘山水教育意蕴

“山水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山水是德的象征——《道德经》言“上善若水”“上德若谷”;山水是仁智的写照——《论语》言“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水是生性所寄——《游名山志》言“夫衣食,人生之所资;山水,性分之所适”;山水是审美所钟——《答谢中书书》言“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山水是快乐的源泉——《醉翁亭记》言“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是劳动的乐园——《归园田居》言“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由此可见,中华传统的“山水文化”蕴含着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追求,这与新时代我国的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谋而合。

二、构建课程结构体系

南审附小积极汲取中华传统中“山水文化”的教育意蕴,结合实际校情,精心设置五大类课程,引领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提升教学质量与育人品质。

1.以“仁山智水”课程融通德智文化。

“仁山智水”课程注重德性涵育和智性培养,融通德育和智育,通过智慧启迪育德,在发展学生智力的过程中培养德性,努力做到德智兼修、智德融通,让学生兼有实践的道德和智慧的道德。

2.以“游山玩水”课程增强健美体验。

山水既为体育提供了广阔而多样的环境和途径,也为美育提供了现实场景和审美对象,还为美的创造提供了平台和资源。学校依此设计了“游山玩水”课程。游,主要是在山水中锻炼体魄、舒畅身心;玩,是品山水之美,玩赏山水妙趣。游山玩水之间,练就健康之躯,磨炼坚毅之志,欣赏山水之美,悟得自然之趣,使学生成为身心和谐、身心健美的人。

3.以“青山绿水”课程优化环境探究。

青山绿水,是和谐生态环境的象征。“青山绿水”课程旨在将环境保护的意识扎根于学生的心灵,让学生从点滴做起,从小养成保护环境的习惯,形成保护自然的科学意识。“青水绿水”课程既重视学生的科学探究,也强调对学生进行环境伦理教育。这一课程的实施既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也涵养了学生的文明德性。

4.以“高山流水”课程传承经典文化。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是南审附小山水文化课程的题中之义。事实上,“高山流水”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符号和象征。学校设置“高山流水”课程,旨在通过课程的规划与落实,加强学生对祖国传统经典文化的学习,接续传统优秀文化的血脉,涵养高雅深厚的文明气质。

5.以“依山傍水”课程整合地理乡情。

南审附小立足学生生活的地理环境、家乡民俗风情和经济状况,开设“依山傍水”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家乡、研究家乡,进而热爱家乡。这一课程的设置得到了南京审计大学的专业支持。

“山水文化”特色课程整合了学科课程、选修课程、社会实践和综合活动等课程类型,并对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进行了系统的规划与安排。依据培养目标与资源优势,学校在每一类课程下均设若干重点建设的特色课程(见表1)。

三、加强课程实施管理

1.精细开发流程,加强科学管理。

为确保“山水文化”特色课程的建设与实施,南审附小通过对课程开发流程的细致规划,提升课程开发的科学性与有效性,优化学校管理。首先,精心研制课程开发目标。课程目标的制订既要基于国家教育宗旨和民族教育传统,也要考虑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既要明确课程开发与执行应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也要合理筛选与整合多种学科知识,使其形成符合学生认知水平与认知特点的课程结构。其次,形成整体性的管理机制。南审附小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课程领导小组和课程实施工作小组,对课程时间、教学方法、课程内容以及课程的开发、实施和评价进行科学安排和管理。

2.开展多元评价,完善课程建设。

为确保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合理性,南审附小“山水文化”特色课程建立多元评价体系。课程开发评价主要包括课程开发背景评价、课程实施评价、课程效果评价、课程可持续评价等。课程开发背景评价通过对课程方案的合理性、有效性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估,明确课程开设的可行性,并提出改进建议,为课程开发奠定良好基础。课程实施评价是对学校课程方案中正在实施的课程进行监督、记录和评价,对课程实施的优缺点进行评价、研讨,并不断改进课程实施。课程效果评价是对“山水文化”特色课程实施的结果及其发展价值进行评价。课程可持续评价旨在为特色课程的推广做准备,该评价以访谈为主要研究方法,收集课程建设过程中参与者的体会与经验,并与课程效果的分析相结合,总结、积累课程开发的成功之处与需要规避的问题,为特色课程的品牌化建设与经验推广打下基础。

3.展开合作研讨,提升课程质量。

南审附小通过与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省市区教研机构及教师发展中心等单位部门进行深度合作,形成高校科研、学校管理、教师实践三方联动的教学改革实验团队,对“山水文化”校本课程体系的规划与特色课程的开设进行深入的研讨交流,不断优化课程开发。

猜你喜欢

课程建构校本课程课程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农村幼儿园课程建构的问题与对策
高中生领导力培养课程群的开发与建设
培养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中国人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
自行车的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