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灾害地质学课程思政实践途径思考

2021-06-28魏强陈松冯松宝

河南农业·教育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实践途径高等教育课程思政

魏强 陈松 冯松宝

关键词:高等教育;课程思政;灾害地质学;融合点;实践途径

“十三五”期间,我国把德育纳入教育综合改革重点项目,将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转变逐步深化,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高等教育教学工作有机融合,构建并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体系化模式。习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立德树人,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从出发点看,课程思政就是要实现课程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达到教育协同育人的目的。这一理念改变了高等学校以往仅仅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传授的形式,拓宽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广度和深度,极大地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为高校思想教育政治工作带来了活力。

新形势下,需要系统地对所授专业基础课程和核心课程进行梳理,并以课程思政为导向,构建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体系。本文以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灾害地质学课程为例,详细探讨如何有效地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并以怎样的方式进行实践。

一、课程思政建设现状

目前,我国本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形势政策等课程为主,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集中在上述课程课堂内。自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以来,我国高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和落脚点。要实现这一目标,除了要将政治思想教育体系作为重点外,专业课程方面的思政融合重要性也日益凸显。近年来,工科高校为响应国家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接班人的号召,加强了专业课同课程思政建设的联系。课堂教学是本科生接受专业课教育的主要方式,但是仅仅通过专业知识的传播以及专业技能的培养,是不能够达到“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因此,只有将思想政治教育潜移默化地融入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将科学文化知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有机结合起来并进行实践,才能达到新时代我国对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

地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相对缓慢。所以,从目前形势看,需要从管理层、教师层、学生层以及专业课程人手,切实做好课程思政工作。作为我校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灾害地质学是一门纳入火山喷发、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地裂缝、岩溶塌陷等众多地质灾害评估和防治措施的日常教学课程。课程中详细探讨的地质灾害与生活、专业的关联性很大,能够强化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学生的知识体系,为课程思政的建设提供了很好的契机。

二、课程思政的融合点及实践途径思考

(一)地震灾害:灾害不可抗拒性与社会奉献

从地震灾害的破坏效应,融入灾害的不可抗拒性,引领学生努力学好专业知识,培养学生善于利用专业知识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实践思路与途径:第一,学生课前搜索并收集地震活动及地震灾害特征的相关资料,明晰地震在我国的空间分布情况等知识。另外,统计20世纪初以来全世界死亡人数超过1000人的地震发生的地点、死亡人数、震级及时间;第二,教师利用多媒体重点阐述地震灾害的力学机制和破坏形式;第三,通过汶川地震和唐山大地震等影像资料,展示地震的破坏性以及我国政府对于特大地震灾害的应急处理能力;第四,教师结合地震灾害的特点以及发生的时空分布特征,总结中国地震活动的监测、预报方法;第五,课堂讨论:结合所学专业及地震区地震灾害地质特征,探讨除政府在地震中的防治对策外,地质工作者在减轻地震灾害中应有哪些措施?第六,发表感言:通过多媒体材料及讨论内容,根据地震灾害所产生的危害,让学生通过一定视角分析和观察,从对社会的责任、担当和服务方面提出自己的见解。

(二)斜坡变形破坏:灾害的人为因素与社会责任感

从斜坡变形破坏的地质和非地质因素人手,融人人类工程活动对于灾害的诱发作用。引领学生尊重自然规律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践思路与途径:第一,学生课前收集全球滑坡、泥石流等灾害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及经济损失等资料,使学生了解斜坡变形破坏的危害;第二,结合多媒体材料,教师详细阐述斜坡变形破坏的地质作用和人为活动;第三,播放斜坡变形破坏的相关纪录片;第四,学生课堂辩论:斜坡变形破坏地质灾害与人类的活动是否具有相关性;第五,教师总结:减轻或避免斜坡变形破坏地质灾害的人为举措;第六,学生课堂发言:结合所收集资料及所见所闻,对于减轻或避免斜坡变形破坏地质灾害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资料收集及课堂辩论发言,从书本知识上所反映的斜坡变形破坏形成机理出发,让学生分析、观察及评论,就影响灾害的人为工程活动谈谈如何规范人类活动,并且能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这也是课程思政所倡导的。

(三)地面沉降:地下水超量开采及城市工程建设与地质工作者的专业情怀

从中国地面沉降的分布规律,融入地面沉降的成因机制和形成条件;从我国多地区长期过量开采地下水和城市工程建设的客观事实,到地质工作者的社会责任,引导地质学生以身作则,勇于用自己扎实的专业知识服务社会。实践思路与途径:第一,学生课前预习,利用网络查询关于地面沉降的材料;第二,教师从地质角度,多媒体讲解地面沉降的形成机理;第三,数据统计和图片等系列展示地面沉降的危害及严重性;第四,播放关于地面沉降的视频片段,使学生从视觉上了解地面沉降区的地貌景观;第五,以上海市“严格控制…‘合理开采”地下水为例,解释节约用水的重要性;第六,课堂讨论:除节约用水外,从地质角度,如何实现地面沉降的治理工作?以此帮助学生树立用地质知识解决工程问题的思想。教师总结并引导学生认识到节约用水和加强城市工程措施的干预对于地面沉降的重要性。通过这一过程中,让学生多看多思,逐渐意识到作为社会主义新时期地质工作者,要基于专业知识开展地质工作,为解决地质灾害问题做出自身的贡献。

(四)表生环境地球化学异常与地方病:环境污染物的迁移与人体健康,保护环境

从表生环境中元素迁移的特征及类型,融人人类活动对地球化学环境的影响;从甲状腺肿、地方性氟中毒及大骨节病等地方病存在的事实,到地方病后的碘、氟及其他地球化学元素超标的现状。引领学生保护环境,为环境污染的治理献言献策。实践思路与途径:第一,学生课前收集地球化学元素的赋存特征及迁移规律等资料;第二,课堂上,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学,重点阐述地球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第三,播放关于甲状腺肿等地方病的视频,让学生理解碘元素的生物化学作用及致病机理;第四,课堂辩论:碘的食用添加对人体是健康的;第五,教师总结:只要缺碘地区人群坚持和食用碘盐,就可以消除甲状腺肿。同时联系氟中毒的情况,阐述工农业可持续发展与人类身体健康的协调性;第六,课堂讨论:面对环境污染,我们能够做些什么,我们必须做些什么。通过课前收集资料、课堂教师的引导和辩论等过程,提高了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五)瓦斯爆炸:井下安全生产与细致严谨的工作态度培养

從瓦斯的生成和聚集,融入瓦斯爆炸的危害;从瓦斯爆炸的发生条件,到防治瓦斯聚集的重要举措。着重引导学生学好自身本领,对工作一丝不苟。实践思路与途径:第一,学生课前学习瓦斯的成分及赋存状态,收集两淮矿区瓦斯治理的相关案例;第二,教师通过多媒体,重点阐释瓦斯爆炸的危害方式和预防灾害的举措;第三,专题讲授:“8·29”肖家湾煤矿瓦斯爆炸事故。通过对瓦斯爆炸的应对措施,激发学生从地质学专业角度出发,在理解瓦斯爆炸对人员伤亡和巨额经济损失的基础上,积极应对及认识矿井安全生产的必要性;第四,播放瓦斯爆炸事故的现场照片和纪录片;第五,课堂发言:建立严格的生产作业的工作制度重要性。通过发言和教师总结,让学生真真切切感受到地质工作者应以过硬的本领从事社会生产。在对专业要求严格的行业面前,绝不允许一丝疏漏。真正感受到,安全生产不能没有严谨的工作态度,没有理由不去学习好专业知识。

结语

在灾害地质学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及课程特点,融人了社会奉献、社会责任、工作情怀、保护环境及工作学习态度等思政内容;教师在讲解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可把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教学中去,从而达到专业课与思政课相结合育人的目的。

值得注意的是,课程思政是对高校政治思想教育的加强,能够实现教育的全面育人的目的。但是,由于不同学科具有明显的差异性,融人思政的难度、广度和深度也会明显不同。适不适合融入课程思政的精神以及扩大课程思政的范围,要与课程的内容和特征相结合。只有教学单位、教师、学生及社会人群的共同努力,才能引领思政育人的新风尚,才能塑造拥有高尚品格的人才。

猜你喜欢

实践途径高等教育课程思政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
高职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入门教育课程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