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旋金降逆汤联合左金丸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研究

2021-06-27刘小金马爱文

中国医药导报 2021年14期
关键词:金丸泛酸食管

王 坤 王 娟 隋 新 刘小金 马爱文

1.山东省德州市人民医院药剂科,山东德州 253000;2.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前曹镇卫生院内科,山东平原 253113;3.山东省德州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山东德州 253000;4.山东省德州市肛肠医院肛肠科,山东德州 253000

反流性食管炎(RE)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食管炎症病变[1]。RE 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嗳气、泛酸、烧心等,若未能予以及时治疗,还可出现吞咽困难、腹胀等不典型症状,以及哮喘、咳嗽等食管外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2]。目前临床尚无RE 的统一治疗方案,多采用以质子泵抑制剂联合促动力药治疗,抑酸效果尚可,但抗反流效果欠佳,停药后存在复发情况,远期预后一般[3]。近年来,中医药治疗RE 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中医将RE 归属于“食管瘅”“吐酸”等范畴,并认为其主要病机为肝胆疏泄失常,犯及中焦,影响胃通降功能,导致胃气上逆、酸水泛滥,故中医治疗主张疏肝泻热、降逆和胃为宜[4]。左金丸源自《丹溪心法》,具有清肝泄火、降逆止呕的功效[5]。旋金降逆汤是临床经典方剂,主治胃气上逆、肝失疏泄[6]。本研究采用旋金降逆汤联合左金丸治疗RE 患者,观察其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12 月—2019 年12 月于山东省德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00 例初诊RE 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组100 例。纳入标准:①参考《慢性胃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7],辨证分型为肝胃郁热证,主症:胸骨后灼痛、泛酸;次症:易怒、心烦、口干口苦、大便秘结;舌苔黄厚或黄腻,舌质红,脉弦滑。②西医诊断参考《2014 年中国胃食管反流病专家共识意见》[8],经胃镜检查确诊。③签署同意书。④均为初诊病例。排除标准:①食管、胃手术后患者;②长期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者;③合并严重心肝肾等脏器功能障碍者;④消化道溃疡、上消化道出血及食管黏膜增生者;⑤合并精神障碍、依从性差者;⑥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⑦入组前接受过相关治疗;⑧对本研究治疗方案有禁忌者。本研究方案申报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获得批准。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及体重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两组入院后均给予忌浓茶/烟酒、合理膳食、维持正常作息等常规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成都康弘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80319,规格:5 mg),5 mg/次,3 次/d,口服;奥美拉唑肠溶片(上海信谊天平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80805,规格:20 mg),20 mg/次,2 次/d,口服。研究组给予旋金降逆汤联合左金丸治疗,左金丸(台州南峰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81020,规格:每10 丸重3 g),6 g/次,2 次/d,口服。旋金降逆汤组成:代赭石15 g、旋覆花12 g、枳壳10 g、吴茱萸3 g、黄连3 g、山栀子12 g、土贝母10 g、川楝子6 g。上述药方加水500 mL 煎煮,去渣取汁共约300 mL,分早晚温服。均治疗8 周。

1.3 观察指标

于治疗前、治疗8 周记录以下症状:泛酸、胸骨后灼痛、易怒、心烦、口干口苦、大便秘结,根据症状的无、轻、中、重评分1~4 分,分数越高,症状越严重。抽取患者5 mL 治疗前、治疗8 周的清晨空腹外周静脉血,经常规离心(3900 r/min、有效离心半径10 cm 下离心18 min),分离上清液待测。参考试剂盒(北京福瑞生物工程公司,生产批号:171124、180618、181104、181123)说明书步骤,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胃泌素(GAS)、胃动素(MOT)水平。

1.4 疗效判定标准

中医证候积分减少率=(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临床治愈:嗳气、泛酸等临床症状消失,胃镜检查黏膜恢复正常;显效:胃镜下炎症未消失但有所改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分级减少2 级,中医证候积分减少≥2/3;有效:中医证候积分减少1/3~<2/3,胃镜下炎症未消失,分级减少1 级,泛酸、嗳气等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无效:未能达到上述标准者[7,9]。总有效率=(临床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 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治疗后,两组泛酸、胸骨后灼痛、易怒、心烦、口干口苦及大便秘结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 <0.05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学指标比较

治疗后,两组MOT、GAS 水平均高于治疗前,TNF-α、IL-6 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MOT、GAS水平均高于对照组,TNF-α、IL-6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学指标比较(pg/mL,)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学指标比较(pg/mL,)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 <0.05。MOT:胃动素;GAS:胃泌素;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IL-6:白细胞介素-6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治疗期间,研究组出现恶心1 例,呕吐、胃肠道不适各2 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对照组出现恶心、呕吐各2 例,胃肠道不适4 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40,P=0.390)。

3 讨论

RE 作为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西方人群发病率达10%~30%[10]。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大及饮食习惯的改变,RE 的发病率呈逐年递增趋势[11]。RE 作为一种慢性疾病,若未能予以及时治疗,最终可引起食管腺癌等严重并发症,给患者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RE 的发病机制复杂,目前认为与以下几个作用机制有关:胃食管交界处抗反流屏障减弱、一过性下食管括约肌松弛、近端胃酸池和食管裂孔氙、食管清除能力降低、近端胃扩张和胃排空功能的延缓、遗传因素、机体过度炎症反应激活等[12-14]。从以上作用机制出发考虑,学者们认为RE 属于动力障碍性疾病,促进食管和胃肠动力、提高下食管括约肌张力及抑酸是治疗的关键[15]。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为消化道促动力剂,主要用于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胃炎伴有烧心、嗳气等消化道症状者[16-17]。奥美拉唑肠溶片是强力抑酸剂,可通过特异性地作用于胃黏膜壁细胞中H+-K+-ATP 酶,使质子泵失活,发挥抑酸效果[18-20]。然而上述方式无法从根本上阻止反流的发生,疗效有限。

近年来中医治疗RE 取得了极大进展,中医认为该病以食管症状为主,主要涉及脏腑为肝和胃,与脾肺亦有关系,治疗应以和胃降逆、疏肝泻热为宜。左金丸是根据中医理论和现代科技制成的中成药,适于肝胃郁热证,具有明显抑制胃酸分泌、减少胃酸流量和抗溃疡的作用[21]。旋金降逆汤成分中代赭石与旋覆花,两药合用增强和胃降逆、止呃、止噫的功效;吴茱萸、黄连协同以疏肝泻热,降逆和胃;川楝子、山栀子疏肝泄热;枳壳行气宽中;土贝母归肺脾经,清热散结。诸药合用,共奏和胃降逆、疏肝泄热之效[22-23]。本研究中研究组治疗8 周后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症状改善效果更佳,提示相较于西药治疗,旋金降逆汤联合左金丸治疗可迅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获得更好的疗效。近年研究发现,胃肠激素异常、炎症因子激活可能在RE 的疾病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MOT 可降低下食管括约肌压力,GAS 可促发一过性食管下括约肌松弛,使胃食管酸暴露增加,从而导致RE 的发生。RE 发病过程中,免疫平衡被打破,促炎和抑炎动态平衡失衡,IL-6、TNF-α 作为常见的炎症代表性因子,其水平高表达可引起免疫系统紊乱,最终加速RE 病情进展[24]。本研究中旋金降逆汤联合左金丸治疗患者的血清GAS、TNF-α、MOT、IL-6 水平均得到显著改善。这可能是因为:旋金降逆汤中的旋覆花具有抗炎、抗氧化、抗凝血等多种生物活性,同时对组织脏器有一定的保护效果;代赭石可促进肠管蠕动,同时还可发挥止血、松弛平滑肌的效果;黄连具有显著的抗感染、抑菌作用;吴茱萸可保护胃黏膜,促进胃肠蠕动。可见旋金降逆汤联合左金丸可有效调节胃肠蠕动,加快胃排空,同时刺激或调节整体免疫功能,减轻全身炎症反应[25-26]。此外,旋金降逆汤联合左金丸治疗安全可靠,这可能与中药治疗具有低毒副作用有关。

综上所述,旋金降逆汤联合左金丸治疗RE 患者,安全性好,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血清GAS、TNF-α、MOT、IL-6 水平有关。

猜你喜欢

金丸泛酸食管
杨云中
说说三个“金丸”的功效和特点
食管异物不可掉以轻心
喝粥泛酸 配点菜
酿酒酵母产泛酸工程菌株的构建与诱变
绝非泛泛而为
——水溶性维生素泛酸篇
胃结石伴食管嵌顿1例报道
左金丸及其加味药在消化系统疾病防治中的研究进展*
泛酸激酶及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