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细梳理,巧建构,明实质

2021-06-21吴琴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63期
关键词:文本阅读思维导图思维能力

吴琴

【摘要】在信息类阅读日益普遍的今天,读懂信息、准确掌握有效信息已成为考查学生阅读效果的关键,面对内容庞杂、信息量大的文本,学生在阅读中运用思维导图,对筛选关键信息、运用已知信息解决实际问题,有明显辅助作用,本文将对此进行探索研究。

【关键词】信息类;文本阅读;思维导图;思维能力

新高考改革不断推进,高中语文学习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2020年新高考卷中出现了信息类文本阅读。信息类文本指以提供信息为主的功能性文本,旨在培养学生获得和使用真实世界信息的能力。目前试题中的信息类文本阅读主要以多则非连续性文本的形式呈现,文本类型多,内容庞杂,理论性强,逻辑严密,学生要在阅读中迅速捕捉相关信息,深入理解隐含的内容,把握文章要领,就必须理清思路,尤其是厘清文本主要信息与次要信息的关系、多则材料间的关系等。

而创建思维导图能有效辅助梳理文本思路。思维导图,是呈现思维过程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学生在阅读中充分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边阅读边筛选关键信息,梳理文章思路,并将思维过程通过“画图”的方式形象化地表达出来,形成思维导图。

运用思维导图可以从庞杂内容中抽取枝干,进一步分类整合,理清单篇文本逻辑思路,找准核心话题,把握文本观点,进而可建立不同文本信息之间的联系。因而,运用思维导图,能切实有效辅助学生进行信息类文本阅读。

一、运用思维导图,提升阅读专注力,提升阅读兴趣

信息类文本阅读的难度与其文本类型有关。目前信息类文本主要由论述类文本、说明性文本和程序性文本构成,阅读材料以多篇节选文本形式呈现,材料各自独立又密切相关,信息量大,专业性强,术语较多,内容较枯燥,许多学生因不了解、不感兴趣等,表示读不进去,理解不了等。运用思维导图进行阅读,边阅读边绘制,把读到的内容、思考的过程呈现于纸上,以思维的呈现带动并促进阅读,有助于提高阅读专注力,同时,思维导图在阅读绘制中渐趋完善,也是以一种逐步达成成就的方式,可以实现自我鼓励,提升学生阅读兴趣的效果。

二、运用思维导图,有助于梳理思路,理解内涵,把握核心观点

目前高考现代文阅读更注重于考查学生对文本的准确理解。信息类阅读文本,篇幅长,信息量大,内容专业性强,逻辑关系严谨,而试题往往是立足于整体理解文本的基础上,从细节处考查,学生需更准确地把握文本,才不至于答题时顾此失彼,患得患失。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筛选关键信息,“画下”要点和思维的过程,就是梳理思路、整体理解文本的过程,既关注文本论述的细节,厘清其内部逻辑关系,又完成了对文本的整体理解。因而,学生在解题时,借助思维导图能快速找准答题区,即便答题区分散多处,也能通过思维导图构建关联。

下面以2021年全国统一考试模拟演练语文试题的信息类文本阅读为例,试做分析。该题由两则材料组成,分别从不同角度论述了人工智能发展对人类生活、社会发展的影响。

思维导图如下:

学生反馈选择题第1题具有较强的迷惑性,尤其D选项:“同步利用‘错误和兼容‘悖谬的能力,以及同时处理各种矛盾信息的能力,都属于人类智能特有的形式逻辑。”

结合思维导图,能快速在材料一中找到选项A、B、C对应答题区,材料一侧重论述的是人工智能无限发展将给人类带来的威胁,必须设立底线思维。选项A、B、C内容符合中心观点和层级中心论点,表述正确;而选项D,答题区在材料二,从思维导图可见,形式逻辑是技术主义者特有的行为,其最大特点是数据化,这并非人类智能特有,在文本中亦可快速找到原文与之对照验证。因而D项中所说的两种能力并非属于形式逻辑,形式逻辑也并非人类智能特有,此项有误。

三、运用思维导图,有助于提升学生思维品质,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从多个角度强调要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思维导图,将思维过程可视化,学生一边阅读一边“画图”,有助于行文思路的梳理,同时在熟悉文本的过程中对文本的理解逐渐深入,可边阅读边修改构图,构图前后变化的过程,就是对文本的认知、思考、理解深入的过程。前后阅读的对比、自我反思,不仅锻炼了学生筛选关键信息、整体理解文本的能力,更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是提升思维品质的好方法。

如2021年广州一模信息类文本阅读题,阅读材料一时,第一遍紧扣文本论述内容的先后构图,学生发现这样“画”下来,主要信息与次要信息的关系并不明朗,中心观点也不清晰;阅读、反思后,结合文章标题重新思考作者写作目的,在“原图”基础上重新梳理,文本观点、论述思路顿时豁然开朗,逻辑思维能力得到训练。如下图所示:

四、运用思维导图,有助于学生构建多则材料间的逻辑关系

目前试题中的信息类文本阅读以非连文本形式呈现,学生在阅读不同文本材料时,紧扣核心话题进行分析比较,在比较中思辨、推理、判断,将思考过程通过思维导图“表达”出来,可进一步把握不同文本材料在内容表达、材料选择、价值倾向等方面的同与异,进而对相关问题形成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锻炼思维与表达能力,提高理性思维水平。

如2021年全国统一考试模拟演练语文试题第5题:“有人认为,在对待人工智能的态度上,材料一和材料二截然相反。你是否同意?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結合思维导图(见上图)可知,材料一侧重论述的是人工智能无限发展将给人类带来威胁,材料二则体现为在人类智能与“机器人”的较量中,人类有超强的处理价值观能力,“机器人”无法比拟。两则材料都围绕对待人工智能的态度来论述,但观点截然不同。当然,作答时还需回归文本重新组织,使表达完整。

综上所述,思维导图以其自身的优势:表现思维发散性,将思维形象化等,应用于各种学习领域,在信息类文本阅读中,学生以主题为中心,以筛选、掌握信息为目的,分层级构建可视化的思维网络结构图,能更准确深入地理清文本思路,把握核心主题,多角度、多层次把握问题实质。运用思维导图进行信息类文本阅读,可提高学生的阅读专注力、理解力,锻炼逻辑思维能力,具有科学性与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8.

[2]张开.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语文科考试内容改革实施路径[J].中国考试,2019(12).

[3]张宁建.思维导图法对高中生语文立体阅读网络的构建作用[J].黑河教育,2017(11).

[4]何元宾.思维导图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黑河教育,2017(12).

[5]杜霞.信息类文本如何读?怎么教?[N].中国教育报, 2020-11-11(9).

责任编辑  陈红兵

猜你喜欢

文本阅读思维导图思维能力
源于文本 思于文本
小学语文教学激发学生文本阅读兴趣的策略探析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中融入思维导图的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
“等待”让学生拥有更多的出彩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