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诗词教学中文本拓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1-06-15蒋瑾兰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1年5期
关键词:学习目标古诗词教学

蒋瑾兰

[摘 要]目前的古诗词拓展教学存在目标偏离、资源滥用、积累流于形式等问题,致使效果不佳。要想古诗词的拓展教学达成感悟诗词内涵、增大阅读量、拓宽阅读视野的目标,教师就要把准学习目标、用好拓展资源、夯实多元积累,引导学生在拓展阅读中获得阅读理解能力和语文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文本拓展;学习目标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13-0042-02

古诗词的有效教学是语文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由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欠缺、知识储备较少,对古诗词难以理解、感悟,因此教师各显神通:素读感悟、文本拓展、图文结合……其中,文本拓展因有利于学生视野的拓宽、古诗词的积累,被广泛运用。然而,静观课堂,笔者发现古诗词的文本拓展存在目标偏离、资源滥用、积累流于形式等问题,致使教学效果不佳。如何采取有针对性的策略,改变这种现状呢?

一、文本拓展实践存在的问题

(一)拓展维度泛化目标

文本拓展维度是指文本拓展所选取的思维角度,或从诗人、题材入手,或根据结构特点、语言风格进行拓展,或从表达技法、思想情感角度拓展,以期实现感悟诗词内涵、增大阅读量、拓宽阅读视野、丰富知识的目标。但这样发散式的文本拓展忽视了教材的地位,忽略了学情特点,从而导致教学目标的泛化与虚化问题的产生。

(二)拓展资源贪多求全

文本拓展资源是指通过对教材进行延伸、迁移、补充,以促进学习主体有效地学习文本材料。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常因盲目追求海量阅读,而把众多主题雷同、写法相似的文本资源不经选择地堆砌于教学中,这种文本资源的“贪多”,使学生因应接不暇而丧失学习积累的兴趣。

(三)积累运用流于形式

教师往往把拓展文本当成课堂教学的一种补充或延伸,贪多求全,由着学生有口无心地朗读,这不仅无法有效建立古诗词与学生生活的关联,也无法打通古典文学与现代文学的通道,导致学习和运用语文、进行语文积累、培养良好的语感成为空谈。

二、提升文本拓展实践成效的策略

(一)根据语文要素,把准学习目标

温儒敏教授说:“参照教师用书、单元导语,研究课后思考题和各个栏目的要求,就基本把准了教学目标。”可见,学习活动设计应根据语文要素来确定教学目标。

如,教学三年级下册的《绝句(迟日江山丽)》一诗,教师依据本课的语文要素 “边读边想象,体会优美语句,写清观察事物”的要求,对文本进行这样的拓展教学。一是联系生活体验,回顾已学的与春天有关的文段和古诗词;二是引入诗句“谁家新燕啄春泥”“检点新泥筑旧巢”,引导学生想象“飞燕子”“睡鸳鸯”两个意象的动态美;三是对比“燕子款款飞,鸳鸯沉沉睡”一句,引发探究:何为“泥融”,何为“沙暖”;四是课末拓展《绝句(两个黄鹂)》和《江畔独步寻花》,巩固想象画面的学习方法。这样的拓展,紧抓人文主题“春”,遵循语文要素的要求,让拓展成为学生想象春景的支点,使学生不仅走入了诗的意境,而且收获了赏读古诗之法。

(二)沟通学生心理逻辑,用好拓展资源

施茂枝教授认为 :“教学是学科逻辑与学生心理逻辑的沟通。学生心理逻辑包括学生的身心特点、心理发展规律、学习的内在需要等。只有学科逻辑与学生心理逻辑的有效沟通才是有效教学的主要标志。”因此,教师要基于学生的认知起点和古诗的独特性,精选拓展资料,巧设拓展步骤,努力实现学生学习古诗的内在需求和古诗教学逻辑的有效联系。

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语言浅显、画面感强,加上学生已具备借助注释、插图等自主理解诗意的能力,因此在自悟诗意后,教师这样引导学生学习。首先,从已学诗句中选择与“烟花三月”意蕴相似句子,让学生体悟意境之美。接着,教师补充故事——《李白,孟浩然的“忠粉”》,引导学生了解“李孟之谊”,体会李白内心的憧憬。最后,教师抓住第三学段学生独立思想逐渐萌芽的心理特征,引发认知冲突:“长江在当时是‘百舸争流千帆竞的交通要道,李白却写‘孤,合适么?”至此,诗人与孟浩然的惜别之情层层渲染开来,不着痕迹地实现了学生心理逻辑与学科逻辑的有效沟通。

(三)扎实读写联动,夯实多元积累

1.评鉴式读写联动

评鉴是指阅读活动中评价和鉴赏读物的能力。祝新华教授认为:“评鉴式阅读就是对读物的性质、价值、正确性和真实性等方面做出个人的反应与判断。”评鉴式读写联动就是通过撰写阅读评鉴,并与名家赏读进行比照,以读引思、以思促写,从而达到积淀语感的目标。

如,吕俐敏教授教学《泊船瓜洲》一诗,在课堂的尾声,吕老师出示选自《容斋续笔》的古文片段:“吴中士人家藏其草,初云‘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曰‘不好。改为‘过,复圈去,而改为‘入,旋改为‘满。凡如是十许字,始定为‘绿。”并提出寫作任务:“鉴赏的过程是一个跟作者、作品对话的过程,请结合刚才同学的发言,写下我们对‘绿的鉴赏和体会。”显而易见,评鉴式读写联动,积累的不仅仅是语料素材、语感经验,而且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积淀了审美的鉴赏与创造。

2.创编式读写联动

创编式读写联动是指教师抓住与该诗词相关的某一主题为切入点,设计与语言创作、故事创编有关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进一步感悟诗歌的表达主题或创作特色的读写形式。

如,一位教师在执教《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一诗时,在课的尾声,出示拓展散文《苏轼的“人生地图”》,让学生了解苏轼两次在西湖为官后的人生经历,并猜测:“经历了这十五年,苏轼还会陶醉于西湖吗?为什么?如果苏轼能再到西湖,这诗又会怎么写呢?”出示学习单:

1.尝试补白诗句:“还来 西湖雨,不见十五年。”

2.你对诗中哪个字印象最深?最触动心弦的一个景物又是什么?尝试写诗表达收获。

教师要求学生根据诗人的背景资料,融入自己的理解感悟,填充或创编新诗,不仅是在考验学生的阅读深刻性,更是在启迪他们言语表达的创造性,而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积淀古典诗词的言语形式之美、传统文化之美,实现丰富语言经验的目标。

[ 参 考 文 献 ]

[1]龙飞.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进行文本拓展的思考[J].现代语文,2010(05).

[2] 温儒敏.如何用好“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J].课程·教材·教法,2018(02).

[3] 施茂枝.语文教学:学科逻辑与心理逻辑[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

[4] 祝新华.促进学习的阅读评估[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

[5] 吕俐敏.小学古诗教学的审视与改进——以《泊船瓜洲》为例[J].语文建设,2018(34).

(责编 韦 雄)

猜你喜欢

学习目标古诗词教学
编织英语课堂交往的经纬线
高中数学《统计》浅析
实施高效课堂有感
旅游英语口语教学中任务学习法的探索
多角度探究古诗,全方位加厚底蕴
“从目标入手”,设计高效课堂任务单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