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微”平台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

2021-06-15廖键

高教学刊 2021年7期
关键词:主流意识形态平台思想政治教育

摘  要:微博、微信平台在当代大学生群体中的普及率非常高,其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已成为思政教育创新的重点方向。文章首先介绍微媒体的特点,分析其与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关联,然后总结“双微”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其应用现状,最终给出基于“双微”平台进行思政教育创新的具体方案,更新思政教育模式,促进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雙微”平台;思想政治教育;主流意识形态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1)07-0189-04

Abstract: The popularization rate of Weibo and WeChat platform in the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is very high, and its integration wit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s become the key dire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novation. This paper first introduc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icro-media, analyzes its internal relationship with contemporar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n summarizes the influence of "double micro"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its application status, and finally gives the concrete pla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novation based on "double micro" platform, updates the mod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promotes the healthy growth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Keywords: "double micro" platfor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ainstream ideology

引言

微博、微信等工具的发展时间并不长,但因其互动性强、便捷度高、覆盖范围广等优势,迅速培养起大量忠实用户,并成为当前信息传播、沟通社交的主流平台。大学生群体成长于网络技术、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背景之下,对于新鲜事物有更高的接受度,使之成为微博、微信平台的主要用户群体之一,与之相关的微视频、微小说、微课程等也深受大学生群体的喜爱和追捧。微时代的到来无疑极大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但同时,“双微”平台的开放性特点促使大量新意识形态的形成,平台中信息好坏参半,容易给大学生的思想认知造成不利影响,为此必须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予以大学生正确、及时的引导。

一、微媒体特点分析

首先,“双微”平台教育方式与当前的时代背景相适应,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信息传播领域,从根源上净化学生成长环境,同时提高优秀思想政治理念的传播效果。其次,“双微”平台的技术门槛较低,且具备范围广、便捷度高的优点,在当代大学生群体中的普及度非常高,为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奠定了良好基础。最后,“双微”平台信息传播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得碎片化的时间能够被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十分符合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特点,在闲暇时间获取与思政教育有关的信息,使思政教育实现在大学生生活中的全面渗透。

二、“双微”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一)教育机遇

1. 丰富教育方法

丰富教育方法是“双微”平台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最积极、显著影响之一,教育手段的多样化促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案、模式不断更新,以更加贴合当代大学生的学习需求,发挥更强的教育引导作用。

第一,“双微”平台所具备的开放性、自主性和个性化特点使其受到大学生群体的广泛接受,并成为学生获取、传递信息的最主要方式。第二,借助“双微”平台,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性更强,学生有更多机会与教师及其他学生进行交流互动,以激发学生兴趣,使其由内而外理解、接受教师所传递的健康思想[1]。第三,“双微”平台中信息能够以视频、文案、图片、音频等多种形式呈现,带给学生全方位的感官刺激,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更加丰富多变。

2. 拓宽教育内容

双微平台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将大量优质的网络教育资源引入到课堂当中,大大拓宽了思想政治课堂的内容体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可根据实际需求,随时登录“双微”平台查找有关资料,以对课堂知识做辅助说明。相较于固定的思想政治教育教材,来自“双微”平台的教育资源有更高的前沿性和先进性,更加贴合当前的教育实况,且涉及到更广的范围。例如在对大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时,从微博平台引入我国受邀参与俄罗斯红场阅兵的资讯和视频,以更充分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怀。此外,基于“双微”平台的思想政治教育也给学生提供了更大的选择空间,其能够按照自身需求选取学习内容,以真正实现差异化培养,使得全体学生均能得到思想政治素养的提升。

3. 提高教育成效

“双微”时代信息的更新换代及流动速度进一步加快,发生在世界各地的新闻动态通过“双微”平台即可实时展示在学生面前。基于该优势,教师可结合社会发展动向,第一时间引入具体的新闻案例,用以分析和探究以及时对学生的思想动态进行引导,形成正确的思考方向,使学生能够客观看待社会事件的发生。现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同等重要,“双微”平台的应用恰恰能严守学生舆论阵地,做好舆论导向工作,向学生传递更多积极的观念和意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成效。

(二)教育挑战

“双微”平台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主要体现在当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层面。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目的是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将德育与智育有机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大学生意识形态的形成深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在“双微”时代,学生所接触的信息、言论、意识形态更加复杂,因缺少必要的识别和判断能力,大学生很容易受到其他意识形态的影响,导致主流意识形态发生动摇,具体表现为如下几点:

第一,信息的碎片化获取使得学生只能依靠网络中的只字片语去透析事物的本质,在未了解事物全貌的情况下就做出判断,甚至出现断章取义、散播谣言的现象。

第二,“双微”平台中的信息好坏参半,大学生涉世未深,很容易被不良信息的所诱惑和影响,导致其思想意识层面出现波动,给思政教育带来更大难度。

第三,“双微”平台中信息的发布和传输过于自由,容易产生错误的价值观念。在传统媒体阶段,信息传播主体为权威广电媒体、书籍报刊等,信息质量和可靠性得以充分保障。而在“双微”时代,任何人都可能成为信息的传播者,社会中产生多种意识形态群体,若学生长期接触不良的、甚至带有煽动性的信息和言论,就容易产生错误的观念认知,并产生一系列不良行为。

三、基于“双微”平台的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进入微时代之后,国内高校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纷纷创建本校的微博、微信公众号,用以校内信息宣传、学生沟通互动,并提供简单的查询、办理功能。微博、微信工具的应用使得当代大学生的校园生活更加便捷,成为学生了解校园资讯的又一重要渠道,然而从“双微”平台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来看,其还存在如下三点问题。

(一)教育权威性不足

“双微”平台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不光带来全新的教育手段,更促使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不断推陈出新,学生有越来越多的渠道接触、学习新知识。对于学生来说,“双微”平台所带来的是学习方式的变革,使其能够利用碎片化时间实现随时随地的学习。而对于传统教育者来说,学习方式的革新无疑严重威胁到其在信息、知识传播中的主体地位,传统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权威性地位不再是不可撼动的[2]。相较于教师所能够传输的知识和技能,“双微”平台中有大量的学习资源可供选择,学习资源的多元化恰恰能够满足当代大学生对于个性化学习的需求,能够充分依照自身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进行自主学习。教育过程中,学生对教育者的依附性逐渐降低,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的权威性受到明显影响。

(二)舆论引导难度大

舆论引导是“双微”平台发挥思想教育功能的重要渠道,随着微博、微信在大学生生活中的渗透程度的增加,其对大学生思想认知产生的影响也逐渐深远。从新媒体发展至目前的自媒体,信息传播者与接受者之间的界限已经被极大弱化,任何人均可通过微博、微信平台进行信息的发布和传输,这种高度自由性也导致了“双微”平台中的信息良莠不齐,舆论风向变幻莫测。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尚不成熟,缺少必要的社会经验,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极有可能产生一些错误甚至过激的思想行为,给思想政治教育的舆论引导功能发挥带来更大难度。

(三)网络阵地不健全

在调查中发现,国内绝大多数高校均建立起本校的微博、微信公众号,然而因缺少长期规划、缺乏专业性的运营管理人才,不少高校的微博、微信公众号过于形式化,学生关注度较低,其教育作用也很难被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阵地建设并不健全。总结来说,高校“双微”公众号还存在如下问题:一是无法凸显区域和学校特色,公众号中发布的信息与校园生活间的关联度不足,难以引发师生共鸣,因此公众号并不能全面覆盖到学校师生。二是公众号内容原创性不高,呈现信息的题材、类型有限,无法满足当代大学生的信息获取需求。例如,不少高校的微博、微信公众号大量转载其他“大V”的资讯和文章,使得高校公众号有更高的可替代性。相对于“大V”公众号庞大的关注群体,学校公众号的关注者多为学校师生,当发布信息相同时,学生更愿意关注“大V”公众号,并参与到庞大的互动交流群体当中,使得学校公众号面临尴尬的发展局面,很难实现长期运营。

四、基于“双微”平台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一)拓宽教育阵地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的拓宽带动教育手段及教育模式的变革,给教师的教学水平、“双微”资源开发及利用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的审理拓展及应用必须建立在更完善的教育资源配置的基础之上,因此在探讨教育阵地拓宽方式之前,首先应提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完善的措施。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大多具备丰富的教育经验,相较于其他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教师往往具有更高的思想政治意识,掌握一定的心理专业知识。然而“双微”平台作为一类时代性产物,其在现实生活中应用的时间并不长,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时期就更加有限,这就导致现有思想政治教师及辅导员教师普遍不具备较高的“双微”资源利用能力,使得“双微”平台无法顺利应用到常规教育工作当中[3]。

针对如上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完善首先应放在人力资源的完善上,例如,组织思想政治教育团队外出培训学习,使其能够对“双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有更深入的了解,掌握更多微媒体信息技术和知识,进而能够自主完成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新方案的构建。另外,高校还应重点关注本校微博、微信公众号的运营管理工作,有条件的学校可选聘专业人才负责公众号运营管理,挖掘学校特色,找准公众号的服务定位,并依照学校学生管理及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精心编排公众号内容,定期分享當代大学生感兴趣的信息,以逐渐提高学校师生对公众号的关注度。例如,每年新学期伊始,整合本学期内开展公共考试的有关信息,包括具体时间、报考要求、指导意见等;学生毕业期间,则在公众号发布国家及地方的各项人才政策,分享与学生求职入职有关的指导性信息;发生重大社会事件后,转载权威媒体发布的资讯,对事件发生期间大学生应有的态度和做法进行详细说明。以上信息内容能够提高学校公众号的实用性,使其更好服务于学生生活,同时通过平台信息的筛选和学生行为指导,避免学生接触过多错误信息和言论,以免给其思想意识造成不利影响。

(二)丰富教学方法

1. 基于“双微”平台,创新教育模式

“双微”时代给当代大学生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学习方式,这种碎片化、便捷化的学习方式受到越来越多学生的喜爱,为始终保持传统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权威性,就要依照“双微”时代特点及学生学习偏好,对原有的教育模式做优化创新。经调整后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既要能满足学生对学习个性化、自主性的要求,同时还要充分体现传统教育、课堂教育的优势,进而发挥传统教育与“双微”平台的教育合力,全面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的吸引力[4]。

例如,基于“双微”平台,创建大学生综合学习和生活服务体系,并在体系内设置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块,逐步完善在线交流互动、信息发布、信息查询、业务办理、在线学习等多种功能。学生登录综合平台,可依照自身需求点击相应的功能按键,或浏览平台中的信息,实现高度自主性。

在具体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可将微博、微信平台发展为课下与学生交流互动的核心平台,例如与出现行为异常的学生进行一对一视频或语音通话,了解学生是否在生活或学习上遇到困难,帮助排解心理压力,及时对学生思想做正确的引导。该沟通交流方式深受当代大学生的喜爱,因交流的私密性和灵活性,能够使学生更好的放下心中芥蒂,向教师表达自己的困惑并在教师的帮助下及时解决,培养真挚、平等的师生关系,方便后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2. 利用“双微”平台,引导价值观念

前文提到,“双微”平台在大学生生活中的深度融合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最大挑战为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偏移。因此在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时,需要重点关注学生意识形态层面的教育和引导,合理利用“双微”平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使其能够客观思考、准确判断,自主抵抗不良信息及意识形态的影响。

在价值观念引导过程中,高校应充分关注“双微”平台的资源库功能,进而结合思想政治教育需求,从平台海量信息中寻找能够被教育活动开展所应用的信息资源,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通过思想政治课堂,能够接触到更多先进的思想观念,拓宽学生视野[5]。教育素材选择中,相关教师需对“双微”平台中信息做严格筛选、有效整合。日常工作中及时关注“双微”平台的舆论发展方向,通过变形和加工,将社会热点话题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当中作为案例使用,以在正常发挥价值观念引导作用的同时,潜移默化向学生传递“双微”平台中信息的筛选和判断方法,学会正确看待和评价社会热点问题,以更好的抵御不良信息干扰。

3. 通过“双微”平台,实现良性互动

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大多时间为单方向进行,即教师将思想政治有关知识、内容灌输给学生。当代大学生的主观意识较强,在看待事物时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判别标准,单向传输的教育方式很难引发学生的共鸣和认同,导致思想政治教育成效发挥不足。借助“双微”平台的双向互动、沟通功能,正可改变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单一交流模式,使学生有机会且愿意参与到讨论、探究过程中,输出自身想法,动态化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

例如在高考期间发生的“贵州公交车坠湖”事件,因时间的敏感性,事件发生后受到公众的广泛关注,并产生大量疑问和猜测。此时,教师决定利用微信平台,与学生就此事件展开深入讨论。正式讨论之前,在学生微信群内发布讨论任务,要求学生通过“双微”平台整理与该事件有关的新闻资讯,重点注明资讯发布时间及来源。信息整合过程,引导学生关注来自不同权威媒体的信息,并大致浏览各条资讯的评论情况,了解当前针对该事件的舆论方向,并填写教师统一给出的信息整合表格。正式讨论过程,教师作为讨论组的“主持人”,分别选定具体同学进行采集信息的分享,在事件梳理完毕后,引导学生对比观察不同媒体、不同时段给出资讯内容的变化,同时分析各个阶段大众舆论的发展情况,并提出学生个人观点。学生个人观点的提出并不针对该事件发生原因的猜测,而是阐述当面对社会突发事件时,我们该通过什么样的渠道去了解有关情况,是否该在事件处理、调查未完成之前作出“不合理”“无意义”的猜测,以引导学生正确选取信息来源并发表个人意见。

(三)加强网络监督

1. 硬性管理

“双微”平台运行于网络大环境之内,平台中信息的发布和传输有较高的自由性。近年来,虚假信息、语言攻击等事件频频发生,这些事件的主体与当代大学生不无关系,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例如,“大学生虐猫案”“疑似XX大学生发表不当言论”“XX大学男生辱骂XX大学女生”等等。

现阶段专门针对网络平台的管理法律法规还不完善,为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有必要通过学校的硬性管理,对大学生在“双微”平台中的行为举止进行严格约束[6]。例如,在学生管理手册内添加有关条款,针对在校学生在网络平台中发表不当、虚假信息或对他人进行语言攻击的,依照学生管理条例予以警告或记过处分,以敦促学生在现实生活或网络空间内均应遵守社会公德。

2. 学生自治

思想政治教育中网络监管的最有效方式即让学生自主参与到监管过程当中,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例如,以思想政治教师及辅导员教师为主导,从院系中挑选思想政治素养较高、对自身要求严格、在学生内部认可度和号召力较强、掌握一定信息技术的学生组建思政教育学生自治小组。小组内设置大学生网络舆情监督、积极信息宣传、互动活动组织等岗位,其中,负责网络舆情监督的学生借助“双微”平台对身边同学进行关注,将学生异常情况反映给思想政治教师或辅导员教师,及时进行教育介入;负责积极信息宣传的学生主要负责各类信息的撰写和编辑,定期分享符合当代大学生兴趣特点及信息需求的内容,使其接触更多积极、健康的信息,潜移默化对学生思想认知进行引导;负责互动活动组织的学生则作为学校微博、微信公众平台的“主持人”,辅助教师开展线上的案例讨论、文章征集、时事评价等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并引导其正确使用“双微”平台。

五、结束语

“双微”时代可理解为以微博、微信等平台为代表的新媒体时代,在该时代背景下,受众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极大改变,并逐渐形成新的信息获取及思想认知习惯。针对目前“双微”平台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用中存在的教育权威性不足、舆论引导难度大、网络阵地不健全等问题,提出拓宽教育阵地、丰富教学方法、加强网络监督等三项措施,构建以“双微”平台为基础的高校思政教育新模式,强化当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全面提高思想政治水平。

参考文献:

[1]张冀.基于双微平台的高校网络思政队伍建设的路径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23):54,56.

[2]彭丹艳.“双微”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J].文学教育(下),2018(7):172-173.

[3]朱晓施,王晗.微媒体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创新模式[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2(2):117-119.

[4]戚瑞静.新媒體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适应性研究[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20(4):60-61.

[5]杜美云.微时代高校微信公众号思想政治教育应用研究[J].才智,2020(17):2.

[6]吴度.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探析[J].商情,2020(19):221.

基金项目:2019年广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网络媒介视域下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对策研究”(编号:2019SZ045)

作者简介:廖键(1988-),男,汉族,广西北海人,本科,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主流意识形态平台思想政治教育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和对策研究
新时期高校辅导员正确引导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对策研究
网络平台支持《教育技术学》公共课实验教学模式构建
陕西科技大学镐京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实现途径述评
大学生模拟创业实践平台体系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