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弹性教学:古诗文教学的应然回归

2021-05-11肖婧

天津教育·中 2021年4期
关键词:古诗文小学

肖婧

【摘  要】弹性教学是解决新形势下古诗文教学存在问题的有效举措。古诗文的弹性教学与学习者自适连接,学习者掌握话语权,提升学习热情,为经典诗文的接续与转化注入新的活力。

【关键词】小学;古诗文;弹性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1)11-0126-02

Flexible Teaching: The Return of Ancient Poetry and Literature Teaching

(Jinjiang Primary Education Group, Taixing City, Jiangsu Province,China) XIAO Jing

【Abstract】Flexible teaching is an effective measure to solve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teaching of ancient poetry and prose in the new situation. The flexible teaching of ancient poetry and prose is connected with learners' self-adapting, and the learners can master the right of discourse, enhance their enthusiasm for learning, and inject new vitality into the success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classical poetry and prose.

【Keywords】Primary school; Ancient poetry; Flexible teaching

古诗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具代表性的符号。部编教材在编排中大大增加了古诗文的比重,且题材丰富,从先秦散文到唐诗宋词、明清小说,均有涉及,小学12册教材中共选优秀古诗文124篇,占所有选篇的30%。由此可见,传承弘扬传统文化,就小学语文教学而言,首要任务便是强化古诗文教学。

一、古诗文“弹性”化教学内涵

什么是弹性?《现代汉语词典》对“弹性”的解释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指物体受外力作用变形后,除去作用力时能回复原来形状的性质;第二层意思是比喻事物依实际需要可加以调整、变通的性质。

小学语文的“弹性教学”模式,是指语文教师从学生的知识储备、情感因素、认知水平等出发,有弹性地利用教学时空、预设教学区间、改革教学延伸等,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学生能由被动学习走向主动学习,真正让“习得”发生,从而提高语文素养。

二、古诗文弹性教学的策略

(一)古诗文解读要适度模糊

古诗文有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神韵,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讲得过多、过实、过具体,反而会适得其反。古诗文解读要适度模糊,以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以《江南春》一诗为例,对于“千里莺啼绿映红”的理解,教参上是这样解释的:千里江南,到处莺歌燕舞,桃红柳绿,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如果能给学生表达的弹性空间,学生会作出很多个性化的解读,如有学生提出借用“可爱深红爱浅红”来理解“绿映红”的“红”;又有学生提出“绿”也不是单指“绿树”,可以是青青河边草,也可以是碧玉般的杨柳……思维的碰撞产生了新宇宙。

(二)将情感、审美融入古诗文理解

新课标的实施体现了阅读教学观念由“理性分析”向“情感体验”的转变。這就要求我们在古诗文教学中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古诗文的语言美,领悟古诗文的意境,获得属于自己的情感体验。如教学《江雪》时,可以让学生思考依据诗意作画,应该怎么构图?有人提出画茫茫的雪山,画辽阔的江面,画一叶孤舟,画一个垂钓的老翁。但是在学生仔细揣摩后,有人提出不需要画雪山、江面,只要一舟、一人、一钓竿就好了,因为天地间都被雪覆盖了,只有一人“独钓寒江雪”,可见诗人当时“孤独”极了。这个想法的提出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同时也把这首诗所要表达的情感,这首诗所描述的意境,在学生的自主讨论中“润物无声”地呈现出来了。

(三)古诗文教学要知人论世

“知人论世”最早由孟子提出,是孟子教导自己的学生,要先了解作者的生平,然后再来读作品。因而,只有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写作的时代背景,才能客观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如在集体备课备《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首诗时,有教师提出这是一首与众不同的送别诗。根据查阅的资料得知,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组诗作品。这两首诗通过描写六月西湖的美丽景色,曲折地表达对友人林子方的眷恋之情。其中第二首广为传诵。其一虽籍籍无名,却不可忽视。诗中,“月尚残”点明了送行的时间和环境,“荷花荡里柳行间”写出了送行路线以及沿途风景,“行了南山却北山”形象了描述了送别时绕路而行,十里相送,不忍分离的情景。追溯诗文写就的历史背景,我们得知:当时林子方被调离皇帝身边,赴福州任职。林子方自以为是仕途升迁,满心欢愉。可杨万里则不认同,在杭州西湖送别林子方时,写下此诗,劝他不要去福州。

(四)古诗文解读的答案要多元化

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往往是多元的。在古诗文教学时,也应当遵循这样的原则。如在教学《古诗两首》时,通过比较学习,有学生提出《小儿垂钓》《池上》两首古诗都是写儿童的诗作,都出现了一个天真可爱的孩子;有学生发现两首诗都写出了诗人对小孩的喜爱之情;有学生深入研究后找出两个孩子的可爱有所不同,一个可爱在调皮,一个可爱在专注;还有学生认为这两首诗都简单易懂、平白如话,这就上升到了言语表达的层面了。

(五)作业设计要有梯度,采用“基础+”模式

长期以来,古诗文的课后作业多采用抄写、背默的刻板形式。新课程理念下,可以设计弹性作业,重视学生的层次发展需要,根据实际需要,采用“基础+”模式,设计有梯度的“作业自助餐”。如教学《使至塞上》后,笔者在“作业自选餐单”中呈现了以下作业:第一,为这首诗配乐并朗诵;第二,创作一份《使至塞上》的书法作品;第三,自读古诗,将自己“看”到的景象画下来;第四,改编成小剧本;第五,对比阅读《山居秋暝》,找找两首诗的异同。其中第一和第二是“主餐”,要求人人必做,这条作业的意图是识记积累;第三到第五题为自选题,任选一题完成即可,属于“餐后甜点”,在基础要求之上进行的发展训练。这样的弹性设计既让学生感兴趣,又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潜能,为进一步的生成提供了有力支持。

三、对教材的压缩和延伸

(一)內容相关联作品的延伸

不同主题的诗文可以以同一个题材为纽带,串联起来学习。如在教张志和《渔歌子》后,出示其兄张松龄的《和答弟志和渔父歌》以及柳宗元《江雪》进行对比学习。在反复诵读比较后发现同是垂钓图,意境却截然不同,进而体会出诗人向往自由生活的心情。这样的教学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教会了学生比较阅读学习古诗文的方法,而且促使学生更深入地解读感悟作品,可谓一举数得。

(二)同一主题作品的整合

古诗文教学中,可以将表达的情感主题相同或相近的作品放在一起学习赏析。如同样是写“童趣”,杨万里用“飞入菜花无处寻”勾勒出“急走追黄蝶”的儿童找不到蝶儿时无奈可爱的情状,辛弃疾笔下“溪头卧剥莲蓬”的小儿着实淘气可爱,袁枚则以“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两句写活了小牧童的天真活泼。教学时可以进行有机的资源整合,以“主题”为单位进行弹性教学,不仅有纵向的深度解读,也有横向的比较阅读,以加深对同一主题诗文的理解。

(三)立意相反作品的比较

作者的作品风格可能会因为世事变迁发生变化,可以研读与所学文本立意相反的文本,挖掘其情感及语言上的特质,加深学生的理解感悟。如教学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后,还可以学习她所写的另一首《声声慢·寻寻觅觅》。前一首文字清新跳跃,犹如看到一位明艳的红衣少女在对着惊起的一滩鸥鹭恣意娇笑;而后一首文字细腻凄婉,有如听到一个伤心的中年妇人在乍暖还寒的难眠之夜低声倾诉。对比体悟诗人不同境遇下的情感变化,更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诗文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弹性教学具有多变性、生成性等特征,是一个复杂的,不断构建、不断创生、不断裂变的动态过程。古诗文的弹性教学与学习者自适连接,构建了一种基于儿童本位的学习场,为千年文脉的接续与转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李子孝.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刍议[J].甘肃教育,2014(05).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  袁  霜)

猜你喜欢

古诗文小学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
小学语文经典古诗文诵读教学初探
高中教育如何从古诗文中感受中华文化之美
强化古诗文教学中的“素读”
何处觅诗意 添翼其自飞
新课程背景下歌唱教学方法的探讨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