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求真力行:一所百年老校的文化体认与深耕

2021-05-08万代红

江苏教育 2021年6期
关键词:学校发展学校文化

【摘 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核心是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求真力行”是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学尊重儿童天真自然的本性,在探索实践中形成的教育主张,孕育的学校文化。一路走来,“求真力行”始终指引着学校的发展,也在发展中不断丰富。

【关键词】求真力行;学校发展;学校文化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19-0043-03

【作者简介】万代红,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学(南京,210002)校长,高级教师。

来到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学(以下简称“游小”),校门处的“求真石”会将你引进一个充满“真”的世界。这里有刻着“教人求真,学做真人”的石壁,刻有不同笔体“真”字的小路,更有活泼天真的儿童,勤奋认真的教师,追求本真的课堂和充满童真的校园文化活动。自建校以来,游小始终在“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上进行探索和实践,并逐渐铸造出“求真力行”的立校之魂。

一、兴学开民智,振教养新民:“求真力行”的思想萌发

游小建校于1911年,“民智兮国牢”是那个年代的价值追求。受当时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游小也给教育以必要的独立性,关注学生的个性和潜在价值,让学生掌握学以致用的基本生活技能。这成为学校对“求真力行”的最初判断。

1.开民智:唤醒民智,开化思想。

民国初年,民智低下、民德浅薄,严重阻碍着社会的发展,所以,当时游小的文化课以教学生识字为主要任务。受当时民主与科学新思潮的影响,游小的教师开始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要和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尝试为学生讲解字义的理解与运用,学校如今“求真知”的教学操守亦可从这段历史中寻求。此外,学校还坚持“边劳动边学习”的教育理念,大力落实劳动教育,手把手地教学生扫地的姿势、擦桌子的顺序等。让学生习得各种熟练的劳动技能,应对社会生存需要,这也成了游小“力行”之风的萌芽。

2.强健体:习于勇力,强身卫国。

学校遵循了蔡元培提出的以“军国民教育”为首的五育理念,在建校初期便率先开设合唱、艺术、体育、军事、劳作及家事等实践课程。“军国民教育”的实质是体育。所以,课程中仅体育一科就包含数十种游戏化的操练项目,要求学生全员进修,户外统一开展。人们把当时学校既有“以兵操为主”的体操课,又有以田径、球类、爬杆等为内容的课外活动的做法称之为“双轨制体育”,游小就是个典型。

3.养新民:平等合群,启蒙公德。

学校还试图通过“公”的教育来提高民众觉悟,并认为唤醒“公”的意识只能在实践中培养。为了使学生了解自己与社会的关系,学校贯彻“学校为大家所共有”的公共思想,以学校服务、学校自治为公民训练的具体方法,让每个学生参与到校园服务中来,如卫生岗、安全岗等,这种做法一直传承至今。此外,还有故事讲述、话剧社表演,以及调查、访问等社会实践,甚至在当时的小学课本中,教师已明确地采用“社会”“公民”这样的词句来传播权利和义务等新平民思想。不仅传递知识,而且更加重视传递知识之外的东西,这或许便是教育中的“真”。

二、为六年着想,对一生负责:“求真力行”的使命接续

在科教兴国战略的背景下,学校以“坚持三个面向,培养四有新人”为指导思想,确立了建设“文明校园、学习乐园、生活家园”的“三园”理念整体改革目标。在此基础上,学校提出“为学生六年着想,对学生一生负责”的行动口号,第一次将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人放在了办学首位。“求真”就是努力促进“人”的健康成长,我们的一切行动不仅是为了学生在校的六年时光,更是为了他们未来一生的幸福。这是“求真力行”的文化塑造期,“求真力行”终于落实为具体的建设行动。

1.文明校园:让校园更文明。

学校以“求真力行”的文化建设为核心,大力加强校风、学风、教风建设,于“八五”期间提出“建设文明校园”的办学主张。文明校园建设既是育人环境的营造,也是育人资源的挖掘。学校将社会“等比缩小”,在校内设置了很多自主服务岗位,有小小广播员、小小气象员、楼层巡视员、图书管理员、节粮员等,号召全体学生都来报名加入一个岗位,成为校园服务的合伙人,让校园变得更加文明有序。

2.学习乐园:让学习更快乐。

“九五”期间,学校从“改革课堂结构,优化教学手段,强化心理教育,探索考试改革”几方面深入打造“学习乐园”。学校开展“构建小学生学业负担学校监控体系”的实验研究,制定了小学生学业负担的一般指标和语数外学科指标,并建立了“目标、指导、检测、调控(改进)”的监控体系。学校还围绕主题节日开展一系列学习活动,其中“创意变变变”表演登上了央视舞台,多个节目获得了最佳创意、最佳表演、最佳故事等奖项。

3.生活家园:让生活更有烟火气息。

“十一五”期间,学校针对现代学生普遍存在的生活能力下降等问题,开始把课程改革重心转向课程实施的改革,进行“‘小学生活家园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省级课题研究,并尝试把社会实践纳入學校课程,建立课外活动体系。学校在每个年级选择一个班作为实验班,实施“生活家园”校本课程。课题小组成员在求真理念的指引下,对现有学科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班队活动、学校传统节日活动进行有机整合,最终围绕“健康安全地生活、有爱心负责任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将学习内容划分为4大块、18个主题,螺旋式整体架构六年的课程内容,包括“旅游线路安排”“参观图书馆”“参观百货商店”等。

三、关注每一个,支持这一个:“求真力行”的精神重构

新时代,学校以落实好“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新时代的育人主题。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游小的办学呈现出新的气象。这是立足于当下育人语境,作出顺应时代的价值判断与现代表达。“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便成了游小对“求真力行”办学文化的逻辑追问。在这样的背景下,学校提出了“儿童成长支持计划”。“关注每一个,支持这一个”成为新时期的办学理念和具体行动。

1.成长支持课程:让课程成为儿童成长的支柱。

“儿童成长支持计划”,最大支持在课程。教师开始站在“核心素养”角度考虑课程设置与儿童成长之间的应然关系,通过成长支持课程的创生,顺应儿童的天性、自由与成长需要,让课程成为儿童成长的支柱。成长支持课程的课程结构从基础性、发展性、选择性三个维度架构并统整实施。其中,国家课程的优化实施及校本化开发是学生最为重要的成长支柱,在原有的课程资源中挖掘更符合新时代要求和本土化特色的教学点。发展性课程是多层面的体验性课程,包括体育、阅读、节日课程、校园课程、国际理解、责任体验六个子系列,在完成基础性课程“普遍发展、共同发展”的目标之外,对课程进行实践性取向的“再生”拓展,培养实践智慧。而选择性课程则产生于儿童的个体需要,分为必修和选修两类,包括“快乐星期三”“生活家园”等,为学生自主发展提供一个可自由选择的多样性课程世界,努力做到让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长。

2.同学课堂:让学习不再“独学无友”。

“同学”课堂是“儿童成长支持计划”在教学改革层面的新范式,让儿童不再是“奇数”。为了打造“同学”课堂,教师们积极尝试,多方努力:合理分组、目标导向;积极互赖、责任到人;交往技巧、工具辅助;教师参与、制度保障。其一般流程以預设与生成相结合为主导性思维,沿着“找起点—定基点—搭支点—向高点”的路径多项展开。教师将班里的学生分成多个学习小组,为每个学生找到一个合理的位置。当然,相互学习过程需要一定的指导,如学会归纳同学的想法,尽可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判断同学说的与自己的想法是否重复等。

3.支点评价:让学习“动力回归”。

支点评价是个有趣的改革。学校从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学时总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积极性、参与状况等)、学生学习的客观效果三个方面入手,采用自评、互评、家长评、教师评等方式,对学生学习情况作出综合评判,评判结果纳入学生素质发展评定。

每学期学生需要进行固定学时的学习,每学时要完成实践任务,学期结束要在全班交流、展示一份成果。教师、伙伴和家长会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给予适当的评价,最终形成该学生的学期总评。学习的态度、学习的能力和方法是比较难以评价的,教师可以依据学生学习发展的实际水平,将这些态度和能力分解成若干因素,如注意倾听、关注他人、积极发言、合作文明、操作规范等,再运用多种合理化的评价方式(小奖状、成长记录卡、档案袋、技能卡等)进行评价。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学生观在变化,即开始纵向评价每个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更加尊重个体差异和学生的自我成长。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也不再盲目攀比,而是更重视孩子的综合发展。更重要的是,学生也有了“动力回归”。

猜你喜欢

学校发展学校文化
做好档案编研工作 提升学校文化氛围
论中小学学校文化建设
小学英语有效教学情境对促进学校文化建设的教学研究
教师文化建设是实现学校内涵式发展的根本保障
学校优质特色发展需要校园文化的浸润*
“多元教育”视阈下的学校文化建设探索
文化引领学校走向科学健康发展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
提高大学生学校认同感的策略研究
浅析小规模学校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