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音乐教育中的趣味教学探究

2021-05-06蒋国磊

艺术科技 2021年4期
关键词:小学音乐趣味性教学策略

摘要:音乐的学习必须通过感受与体验获得,因此音乐教学的方式至关重要,其能够影响小学生对音乐的感知以及具体与形象逻辑思维的形成。尽管现阶段音乐课程改革不断深入,但受我国教育大环境、社会对音乐科目的固有观念以及教师开展音乐教学时的传统教育习惯影响,音乐教育仍存有一定的问题。本文就现阶段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趣味教学理念并给出相应建议,希望通过深入研究教材趣味、构建课堂趣味环境、丰富趣味教学策略以及提升音乐教师专业素养这4个方面,推动趣味音乐教学的应用,提升音乐教育的质量,最终促进小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音乐;音乐本位;趣味性;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04-0-02

伴随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当今供职在音乐教育界的教师们,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以及其他方面都有大幅度的提高和改进[1]。然而,在教师转变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的实践中,也出现了诸多问题[2],与义务教育音乐课程的要求和标准还有一些差距,特别是在音乐课堂教学效率这方面,很多问题还有待解决[3]。应该怎么正确理性对待此类问题,适时地对不当的教学行为进行总结与反思,进而不断探索改进教学的方式和方法,提高音乐教学课堂的实时效率,是目前最为重要的课题[4]。新课程标准中多次提出,必须使兴趣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通过教学活动的创新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形成长期的创作追求[5]。因此,若想提高他们的音乐创作兴趣,可以从以下3点出发。第一,以好奇心为导向。音乐课堂是一门有着浓厚艺术气氛的学科,应将创作和学习相结合。小学音乐老师应该基于学生的心理特征,使用一系列能带动学生积极性的方式,激发学生音乐创作的热情,提高他们的参与兴趣。第二,倡导全体参与。音乐创作活动并不是属于少部分学生的,而是属于全部学生的。所以,在课程教学中,音乐老师需要最大限度地体现出学生的优势,用眼神、笑容等带动学生情绪,组织创作活动,通过暗示使所有学生投入创作活动中。第三,彰显学生个性。在课堂教学阶段,要为学会提供舞台,让学生的创作结果可以在舞台上充分展现,鼓励学生进行创作活动,得到更多的创作灵感与自信。

1 音乐教育现存问题

音乐趣味教学是一种集开放性、广阔性(教育空间)和多样性(教育手段)并且适应小学生全面发展需要的教学方式[6],对于提高音乐教学效率、培养小学生音乐素养、提升小学生综合能力有重要作用。综合目前的发展现状来看,音乐教育主要存在四大问题。

1.1 课本导致小学生的趣味性体验受限

书本教材是体现学科体系和承载学科内容的重要载体,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教材改革是教育课程改革的重心,教育学习改革以教材为介质得以最终落实。韩乐在研究中指出,现阶段我国音乐课本的编订存在理论教条过多的问题,小学生在音乐教学中学习音乐创作背景、音乐人文思想的比重过多[7],教师往往是在要求小学生学习音乐歌曲的一系列背景后才进入课堂学唱阶段。一方面,现阶段音乐课本“人文”比重较多的情况导致音乐课变了味,使音乐本身遭到了忽视;另一方面,这也影响了音乐教师在音乐课教学侧重点与教学组织策略上的选择,进而导致小学生感受不到音乐自身的魅力与趣味,很难培养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1.2 教育体制导致音乐教学被轻视

当下音乐教育中趣味性不强的现象某种程度上也是受到我国教学体制大环境的影响。音乐科目既不是必考科目,也不是教育的重点科目,家长、学校、教师对小学生音乐教育的关注度相对较低,导致教师对音乐课堂的组织形式和教学策略缺乏深入、系统的钻研与架构,音乐教学中的一些趣味性教育策略并未在音乐课堂中得到充分体现。同时,音乐教学也呈现出两极化的趋势,部分小学生与教师过于轻视音乐学科,占用音乐课堂时间甚至无故停课或提早结课的现象屡见不鲜;还有部分学校与教师将音乐教学变为“特长课”,使小学生进行高强度的演奏和歌唱练习,导致音乐课堂没有一点趣味,小学生也丧失了自主意識,只是盲目听从教师的教学指示[8]。音乐教学活动中的趣味内容基本由教师自行设计,班级授课多倾向于传统形式,即使有的教师愿意用游戏化的形式进行音乐教学,但游戏种类也较为单一。

1.3 音乐教学形式与内容趣味性缺乏

小学生对于音乐教育与音乐课程的热情不高、兴趣较低与教师音乐教学形式与教育内容缺乏趣味性有很大程度的关系。当下,还有诸多音乐教师教学方式比较古板,教学形式单一,使音乐教育成为一种应付性教学,小学生听课过程中也觉得索然无味。另外,大部分教师都习惯性地在活动中后期开展趣味活动,活动前期更加倾向以“说课”的形式引导小学生进行音乐学习,呈现出“老师读、学生学”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教学活动仅仅是教师单方面展开,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单纯地照本宣科,并不注重小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而对于小学生来说,调皮好动、表现欲强是他们的天性,音乐教学形式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存在明显的滞后性。

另外,音乐课堂较为单一固定的音乐教育模式也限制了音乐美的呈现。音乐教育形式基本由教师自行设计,组织方式多倾向教师授课,小学生听课的单一类型。即使有趣味性音乐设计,内容也多由教师决定,教师容易受自身教学习惯与固有教育理念的影响,授课思维过于成人化,忽视了“以小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初心,限制了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1.4 音乐教师专业教育素养有待加强

小学音乐课程长期处于较低的地位,我国各个学校在这方面的投入也相对较少,无论教师的专业程度还是教学设备的专业性都处于相对较差的阶段。部分音乐教师仅能做到开展与组织课堂流程,对于与音乐有关的其他专业技能如演奏、创作等的掌握很少。音乐教师之间的教学研讨频率和效率也较低,大多数音乐教师自己也存在轻视音乐科目的情况,教学责任感与成就感不强,有限的专业教育素养难以为趣味性音乐课堂的有效开展提供有力的专业支撑。

2 音乐趣味性教学开展策略

通过对以上问题的分析,可以针对各个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

2.1 立足课本,坚守音乐本位

随着音乐教育学的持续发展,人们对音乐教育目的和教育功能的认识也日益深入。然而,当下人们对音乐教育的认识还不够清晰,对音乐本体功能和音乐教育本体目的的认识、定位是模糊甚至偏颇的,这种认知导致了音乐教育中教育方式的不确定。教师要针对活动做好时间规划,掌握音乐教育的重点,做充足的课前准备。要厘清活动逻辑,做到语言表达准确,分工明确,将小学生角色、任务布置到位。在遇到问题时,要及时转变自身角色,从小学生角度出发,思考问题所在并尽力解决。要以小学生为活动中心,尊重小学生的表达方式,进行民主的音乐游戏,在小学生创编动作与表现时要鼓励小学生,随机应变。教师要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与专业能力,在小学生个体发展差异的基础上,重视活动评价,给予小学生鼓励。

2.2 立足课堂,构建趣味情境

将趣味教学融入音乐教学中,不仅能使生活化的内容与课本知识结合起来,还能吸引小学生充分感受音乐的美妙之处,让小学生体会到音乐的乐趣。学习歌曲时,有了形象的情境做伴,歌曲也变得美妙起来,孩子也会更加投入。要综合应用多种教学思维和教学模式,在音乐科目之外融入其他门类的学科知识,如美术鉴赏、自然历史、民族风俗等,拓宽小学生的视野,打破思维僵局。此外,为增强小学生的音乐体验感,音乐教学中还可融入民族歌舞、现代歌舞以及民族和西洋乐器,让小学生设身处地地体验实践,以此获得学习音乐的乐趣。

2.3 立足电教,丰富趣味策略

随着科技的发展,互联网应用等信息技术手段走进了小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各个学校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纷纷连入了互联网,尝试将网络引入课堂。大量的互联网资源和校内多媒体平台为教师教学效率和小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都起到了客观的辅助作用。

音乐教学不仅仅是为了灌输知识,更要以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提升小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趣味性教学作为一种新型教学形式,对培养小学生的音乐能力有巨大作用。信息技术的视听功能拉近了小学生与音乐的距离,丰富了教学环境,使教学活动更加丰富多彩。例如,在教学中,音乐老师可以通过播放动物的叫声,使小学生在模拟音乐环境中获得更加真实的体验,进而集中精神,更加仔细地聆听春风的声音,感受大自然的美妙。音乐老师也可以组织小学生比赛,将比赛内容设置为记录自己听到的所有声音,给予获胜者礼物或者表扬。在小学生表演时,教师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给予最热烈的掌声,也可以根据小学生进步的程度给予其不同鼓励,还可以通过相互评价强化小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调动小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帮助小学生维持学习音乐的兴趣,还能有效促进小学生音乐综合能力的提升。

2.4 立足专业,支撑趣味教学

教师的专业化建立在科学的教学观念的基础上,只有在科学的教学观念的指导下,教学才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师需要终身学习,时刻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这样才可以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学生。

小学音乐课程非常强调音乐体验,提出运用各种方式获得音乐体验,从而获得更为直接的审美体验。然而体验是非常抽象的,教师如果只是单纯运用语言来描述很难让学生真正参与到音乐体验中,一定要重视学生的参与。

在欣赏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聆听的过程中可以适当让学生以肢体律动、声势、哼唱、绘画、图形谱、自然音源、模拟乐器演奏等多种形式参与到音乐中,成为音乐的一部分,体会音乐的情绪变化。例如,在上《梁祝》欣赏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想象自己就是小提琴家,模拟进行小提琴表演,这样既能帮助学生把握音乐的走向,体会音乐的音色,也能帮助学生体验音乐的情绪。在演唱和演奏课上,教师也可以通过播放著名音乐家音频或视频、教师自身示范、同伴相互表演等形式让学生获得体验。著名音乐家的演唱和演奏能够起到引领示范的作用,教师娴熟的示范也可以给学生美的享受,同伴之间的表演则可以帮助学生从与同伴的交流讨论中获得情感体验。教师还要注意对音乐的分析,运用循序渐进的方式让学生在创造的过程中体验旋律美、节奏美等音乐本体美以及学会表达音乐的情绪美。

3 結语

音乐本身就是一门充满趣味性的课程,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与文化价值。对于小学生教育来讲,音乐并不是一个独立的、专业的、孤立的学科,音乐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使孩子学习相关的音乐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孩子获得身体、智力、情感、个性和社会性的全面和谐发展。在音乐教育中,运用趣味性教学策略,不仅能构建良好的音乐教学环境,高质量地呈现音乐教学内容,还能在为小学生带来无限的乐趣的同时,减轻小学生的学习压力,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学到音乐知识与技能,有利于小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增强音乐教育的趣味性应从课本内容、课堂环境、教学策略、教师素养等方面多管齐下。应立足于课本,带领小学生感受音乐的本质魅力;立足于课堂,为小学生构建一个趣味性的体验情境;立足于各类电教手段,丰富音乐教师的课堂教学策略;立足于专业,为趣味音乐教学提供源源不断的教育支持,进而培养小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主动性,使其自觉融入音乐学习中,爱上充满趣味的音乐课堂。

参考文献:

[1] 丛奚莹馨.试论音乐趣味教学[D].沈阳:辽宁师范大学,2011.

[2] 王蓓.试论音乐趣味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4(26):221.

[3] 秦琳.音乐与快乐的交集——音乐趣味教学之我见[J].新课程学习(上),2014(12):172-173.

[4] 赵昌木.教师成长研究[D].西安:西北师范大学,2003.

[5] 赵东秀.音乐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J].新课程(教师版),2007(03):141-142.

[6] 潘朝阳.我只是想让孩子喜欢音乐[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5.

[7] 韩乐.音乐课本剧的实践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1.

[8] 袁田.音乐课堂师生互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锦州:渤海大学,2017.

作者简介:蒋国磊(1995—),男,甘肃武威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音乐表演。

猜你喜欢

小学音乐趣味性教学策略
“揪”出音乐教学的趣味性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开启学生智慧,构建快乐课堂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
把握民生新闻趣味性的几点思考
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