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亲子共读中幼儿体验式绘本设计研究

2021-05-06陈诗雨

艺术科技 2021年4期
关键词:亲子共读幼儿

摘要:亲子共读趋势日益明显,现有绘本市场以及家长过度关注早期识字而非早期阅读培养等问题。在此背景下,本文研究满足3~6岁幼儿身心发展需求和早期阅读教育需求的绘本设计,结合当前国内外幼儿体验式绘本优秀设计案例,围绕亲子绘本共读全过程,对动态过程中的绘本互动节点、拓展游戏、问答设立以及静态阅读过程涉及的绘本角色形象、细节打造、色彩引导和文字图形化展开分析,提出亲子共读中幼儿体验式绘本动静结合的设计策略,旨在为幼儿提供充满乐趣、开发思维的体验式绘本。

關键词:亲子共读;幼儿;体验式绘本;绘本设计

中图分类号:J2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04-0-02

《2019京东童书消费报告》显示,2018年,亲子共读图书的搜索量比2017年提升了29%,在亲子共读的绘本选择中,家长更注重对孩子的启蒙教育。调查发现,国内大多数优秀绘本由国外引进,原创绘本互动形式简单,鲜少考虑幼儿身心发展特征以及阶段性教育需求,需要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入手,打造更好、更有效的国内幼儿体验式绘本。

1 幼儿体验式绘本概述

幼儿期被公认为进行早期教育的最佳期。在生理特征的表现中,通过精细动作的训练,幼儿能够掌握手指动作,提升书写的能力,为学龄期作准备;在心理特征的表现中,通过家长的引导,幼儿能够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同时,这一时期也是幼儿语言的高速发展期,幼儿潜力巨大,家长需要为其创设语言学习环境。在这样的教育需求下,被公认为最适合幼儿早期阅读教育的绘本逐渐改变单一模式,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强化阅读的过程,使读书的过程由传统的视觉阅读转变为多元化体验模式,促使幼儿读写能力的提升和意识的萌发,为幼儿带来全方位的阅读体验[1]。

2 亲子共读场景下幼儿体验式绘本的运用价值

2.1 教育价值

幼儿期是幼儿口语发展速度最快的时候,是培养阅读能力的关键期[2]。幼儿绘本需要从各方面考虑幼儿的接受能力,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形成阅读动机。亲子共读能促使幼儿用书面语言将口头语言表达出来,从而提升书写能力。绘本以图画为核心要素,便于学前儿童理解。幼儿可以根据画面呈现的具体形象与共读中听到的文字,把语言和形象联系起来,进一步理解和思考事物,开发思维能力。

2.2 情感价值

在竞争激烈的社会背景下,许多家长将阅读活动作为一种单纯获取教育知识的工具,忽略了幼儿情感的需要和阅读兴趣的培养。从亲子共读的绘本材料来看,绘本主题立意多样化。绘本从幼儿的视角出发,通过大量的图画展现难以用单一语言表述的内容。作者在绘本故事中,构造各种幼儿日常生活中可能面临或者正在面临的问题,使幼儿产生移情,了解如何对待和释放负面情绪。同时,绘本通过亲子共读这一双向互动过程,既在物理空间上给幼儿带来了放松舒适的感受,又能使亲子双方产生语言交流及肢体交流,拉近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距离,创设温馨的心理环境,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2.3 创造性价值

亲子共读更深层次的价值是让幼儿学会创造,家长指导幼儿阅读的重点在于将读书变成富有创造意义的活动过程。一方面,通过阅读载体的内容创意性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让幼儿在阅读过程中发散思维。一本优秀的共读材料无论是装帧,还是内容和结构,都充满创意,能引导幼儿去探索。另一方面,阅读过程中父母的引导和互动是关键,家长可以利用代入式阅读增强自身的融入感,刺激持续关注,鼓励孩子大胆想象,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成为一个诵读与创造力相结合的阅读者。

3 亲子共读中幼儿体验式绘本设计策略

3.1 让静态阅读“动”起来

皮亚杰认为,动作在儿童智慧和知识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只有通过主动的具体实践操作,幼儿才能让真正理解事物。而幼儿的注意时间短、精力有限,所以绘本要通过探索、拓展,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让整个阅读活动“动”起来[3-4]。

3.1.1 跟随叙事结构打造互动节点,让阅读行为“动”起来

3~4岁的幼儿开始有自我意识,开始模仿事物,发展共情能力和想象力,绘本要从重复、单一的题材逐渐过渡到有故事感、多样化的题材上。互动节点的打造要配合叙事,如《中秋节》就以主人公遥遥迎接中秋团聚为主线,串联起了中秋民间故事和习俗。首页设置转动结构,引导幼儿观察月相变化,形成良好互动。在中秋民间故事的节点上,设计者利用弹跳、翻开、抽拉等不重复的结构,激发幼儿的持续关注。中秋这天未设置立体结构,让幼儿放缓情绪,关注画面感受。在中秋习俗上,运用插卡游戏和拉一拉猜灯谜的互动,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了解习俗,结尾页运用弹跳结构,强化幼儿快乐美妙的情绪。5~6岁的幼儿阅读的绘本结构更加复杂,情节也更曲折,更注重逻辑和知识的教育。此类绘本从内容理解和专业词汇上来说,难度都比故事类绘本大,只有多感官参与阅读,才能达到一定的效果[5]。

3.1.2 开发绘本游戏拓展活动,让阅读过程“动”起来

皮亚杰认为,任何心理活动最初总是在游戏中进行,游戏是适应现实的需要。设计者需要将绘本内容生动化、视觉形象立体化、阅读过程细节化,用游戏突破绘本重难点,提高绘本传达效率。幼儿体验式绘本的游戏拓展活动应贯穿整个阅读过程,阅读绘本前可提供游戏道具,例如角色卡、手指玩偶等,将幼儿全程代入游戏角色。绘本故事发展过程中的游戏要注意其关联性,尤其是推理逻辑类绘本,《魔法王国闯闯看》前面的游戏就为后面的游戏提供了线索,环环相扣,能开发幼儿的思维能力。还要注意避免任务过于复杂,如《欢乐中国年》贴合叙述场景,游戏简单、直观。绘本阅读结束后,为了使绘本作用最大化,可设置附加的手工活动,并且利用声音让幼儿持续感受内容氛围。

3.1.3 巧妙设置互动提问,让幼儿思维“动”起来

幼儿在阅读绘本的过程中,总是习惯性地以图像为主,巧妙设问能够有效增强亲子共读的互动性,让幼儿多方位思考,达到“想说、敢说、喜欢说”的绘本阅读目标。绘本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提供适当的信息,“提醒”家长和幼儿此处为绘本关键点,让幼儿积极动脑。绘本的提问设计有三种类型:第一,猜想式提问鼓励幼儿想象,幼儿可以观察图片,结合自身经验猜一猜、找一找;第二,开放式提问旨在让幼儿敢说,如通过提问“又会有什么新故事在这里发生呢?”开发幼儿思维;第三,递进式提问需要通过问题引导,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提问可以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也可以通过贯穿全文的反复提问,引起幼儿重视,在画面中寻找问题的最终答案[6]。

3.2 增强静态阅读中的视觉体验

3.2.1 拟人化手法增强代入感,提高专注力

幼儿思考往往以形象思维为主,要让绘本吸引他们主动阅读,并集中精神,设计者需要对画面形象进行深入打造。画面形象是故事的代言人,多个形象对故事的推进起着不同的作用。主要形象通过表情、动作、语言等设计,在故事中起着引领全文、把控节奏的作用;次要形象通过位置安排、造型、行为等设计,在故事中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引导故事向前推进。画面形象不一定是有生命的物体,设计者也可以使用拟人手法,将抽象事物运用到创作之中[7]。

3.2.2 画面细节深入打造,增强绘本可读性

绘本画面的细节刻画是优化幼儿阅读体验的重要手段,幼儿有时对画面细节的捕捉能力高于成人,细节的刻画不仅能从视觉上增强画面的可读性,也能从内容上摆脱文字的束缚而具有独立意义。在绘本的主题细节安排上,需要根据绘本的故事背景、内涵意义创作画面,将叙事的风景人情融入画面当中,并在故事的附加页给予彩蛋提示,更好地引导亲子阅读。复杂的画面中还可以安插线索,安排人物角色等,增强阅读中的细节趣味,连接起整个绘本故事,引导幼儿寻找线索并继续往下阅读。此外,带有隐喻意味的细节设计能够让幼儿的阅读过程变得像玩侦探游戏一般,细节搜集得越多,就越容易培养幼儿的预测反思能力。准确把控画面细节,能让幼儿体会到阅读中“探索—发现—解讀”的乐趣。

3.2.3 色彩引导视觉,营造画面氛围

生活中,颜色会让我们联想到某种情绪或事物,如绿色代表和平、紫色代表神秘。在绘本设计过程中,色彩也被用来引导视觉动向,画面的颜色可以是多样的,也可以运用单色对比或撞色对比。大卫德·卡利的《我等待》中,作者利用画面颜色中唯一的红色,串起一个人的一生,牵动起幼儿的视线。色彩也可以营造整体画面氛围,成为故事叙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绘本《黎明》,并未交代黎明是什么样的,而是通过颜色的变化来叙事,展现黎明前湖光山色的微妙变化,利用颜色和光影体现出氛围的变化,色彩从低灰度变得明亮,让幼儿通过视觉直观感受了解,极富感染力。

3.2.4 文字图形化叙述主题情感

在亲子共读过程当中,成人通过口述的方式将绘本内容传递给幼儿,传达的效果因人而异。幼儿绘本具有针对性,文字内容表述往往更加口语化,大量使用叠词,平淡的情绪表达不易让幼儿直观感受和理解,并且科普类绘本文字叙述较为抽象,幼儿理解难度较大。所以将文字图形化是幼儿体验式绘本中一种重要的设计手法,经过图形化处理的文字既可以传达本身的叙述意义,也可以实现文字的视觉图形化叙事。绘本《南瓜汤》中,在“哐啷!汤勺掉了下来”这一情节的叙述上,随着勺子的坠落,字体从大变小,听觉感受转化为一种视觉感受。其次,绘本字体的选择也非常重要,设计师需要认真阅读文本,建立起对绘本的整体感受,选择准确贴合故事风格的字体。

3.3 动与静的恰当结合

亲子共读中的“动”与“静”是紧密联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静态阅读让幼儿在丰富的视觉体验中反思、预测、感悟、想象,动态的阅读让幼儿深入理解、参与体验、丰腴情感。市面上许多绘本是由普通绘本改变成体验式绘本的,如《小王子》,但改版后的内容依然冗长,立体空间的营造并没有与叙事内容融合,“玩”的体验感也不好。家长阅读的时间过长,会导致3~6岁的孩子的阅读兴趣下降。所以体验式绘本设计,应注意内容的拣选,避免叙事过长,可以选择某一故事的片段,去掉冗长的文字内容,提炼出口语化的句式,让词汇句型重复出现,设立简单开放式的问答和游戏环节,符合孩子爱玩的天性并刺激幼儿在动态阅读过程中吸收词汇,培养其思维能力,给动态阅读足够温馨的氛围和充足的拓展时间。同时,在静态阅读中,要使绘本画面内容足够有吸引力,抓住幼儿的眼球,促使他们产生往下阅读的兴趣,这有助于家长在动态阅读时把控氛围。另外,充满细节的画面也具有探索意义,为问答的设立作了铺垫,能引导幼儿进一步探索和思考,实现动与静的完美融合,最终达到培养阅读能力的目标。

4 结语

当代“80后”“90后”家长对亲子阅读教育越来越看重,对绘本阅读的体验性要求逐渐提高,这为设计师在绘本中融入体验设计的同时,注重孩童身心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供了更广阔的实践空间。在绘本动静结合的体验过程中,需要将心理学、学前教育等学科作为绘本创作的理论基础,完善设计理念和体系,打造更好、更有效的亲子阅读绘本,为幼儿今后的教育发展和情感价值观的树立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美]特里萨·M·麦克德维特,珍妮·埃利斯·奥姆罗德.儿童发展与教育(上)[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99-125.

[2] 周兢.早期阅读发展与教育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4-95.

[3] 佩里·诺德曼.说说图画:儿童图画书的叙事艺术[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18:80-110.

[4] [美]丹尼丝·I .马图卡.禹田阅读理论经典书系 图画书宝典 图画书阅读推广手册[M].王志庚,译.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7:151-181.

[5] 彭懿.世界图画书·阅读与经典[M].南宁:接力出版社,2011:8-67.

[6] 杨春菊,张喜梅.体验式幼儿绘本阅读的价值:从读写萌发到视觉素养[J].学前教育研究,2019(8):93-96.

[7] 陈晓苹.创意阅读活动中“动”和“静”的指导策略[J].幼儿教育研究,2017(06):17-18,13.

作者简介:陈诗雨(1996—),女,浙江舟山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猜你喜欢

亲子共读幼儿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用心陪伴孩子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
在“亲子共读”中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