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2021-04-28包丽群

广西教育·B版 2021年12期
关键词:中职语文培养策略核心素养

包丽群

【摘 要】本文论述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提出由入而出,培养“语言理解与运用”素养;由点带面,培养“思维发展与提升”素养;思行合一,培养“审美发现与鉴赏”素养;由感至悟,促进“文化传承与参与”等教学建议,以期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中职语文 核心素养 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46-0044-02

中职语文核心素养由四个方面构成:语言理解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发现与鉴赏和文化传承与参与。为适应当今社会对高技术高素质人才的需要,这四个方面的核心素养成为学生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必需的优秀品格与关键能力之一。然而,中职教学往往重视专业技术的训练,忽视文化课程的学习。由于语文课程教学安排的课时较少,不少语文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满堂灌”“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法,使得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相对缺失。鉴于此,本文就中职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进行策略探究。

一、由入而出,培养“语言理解与运用”素养

语言理解与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础,思维、审美、文化的发展是建立在语言理解与运用的基础之上的,并在学生个体语言经验发展过程中得以实现。可见,语言理解与运用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离开了语言的学习,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与提升就失去了根本,将无法达成。语言是语文课程最重要的载体,语言的理解不光是文字表面的含义,语言的运用也绝不是文字的简单组合。语言的理解与运用根植于文本资源的“摄入”,但中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有待加强,这就需要语文教师的引导与帮扶。只有进行大量的文本阅读输入,形成足够的文本知识储备,逐步生成语言敏感性,经过人的辨识和加工,才能将大脑中的思维符号转化为认知能力和语言输出。

语言理解源于生活实践与文本阅读,中职学生处于校园生活中,生活经验相对缺乏,生活体验较为单一。“书中自有黄金屋”,语文教学就更能凸显输入性阅读的重要性了。一方面,中职语文教材中,文体和文本样式都较为丰富,有璀璨蕴藉的诗歌、耐人寻味的小说、源远流长的戏曲、唯美经典的散文等,这些文学作品堪称经典。另一方面,“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为了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融会贯通、有效结合,更全面更系统地构建文本输入模式,丰富学生的文学体验,教师应围绕课文推荐相关的课外阅读材料。语文教师必须具备敏锐的文学觉悟,善于抓住文本输入的契机,融合课内外阅读资源,引导学生进行对比阅读、群文阅读,全面引导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通过阅读输入,构建学生的语言理解与运用能力,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如在《沁园春·长沙》一课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拓展阅读《毛泽东诗词选》《毛泽东传》等,让学生进一步领略毛泽东诗词的雄伟气魄,思考其对中国文学乃至中华民族的影响,从诗词中感受毛泽东的个性魅力。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踊跃发言,其语言的理解与运用能力得到有效培养。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与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进行对比阅读:同样写秋景,意境和情感为何如此千差万别?从纵横双向来深化文本阅读的输入程度,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理解文本的不同内涵,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在各抒己见中增强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可见,教师由入而出,循序渐进,让学生加强文本阅读输入,做好言语知识储备,在语言输出中形成语言理解与运用的能力,提升其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二、由点带面,培养“思维发展与提升”素养

思维发展与提升是从“想一想”开始的,但又远不止是“想一想”那么简单,而应该是一个由“想”发展而来,再达到“深刻”与“缜密”的思考过程。在传统的教育观念里,语文学科大多是枯燥无味的,一些中职学生更是缺乏学习语文的兴趣。这就要求中职教师深挖教材,找到教学的“兴奋点”,以“点”为引线,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再顺势而为,激发学生向“面”深入讨论,引导学生向文本深处去思考和探究,运用多种思维方式加深学生对文本的感受和理解,拓展其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如在《故都的秋》一课教学中,教师采用了以点带面式的问题研究,围绕写作思路进行设计,引导学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分析,从而深刻领悟作品中景物描写和直抒胸怀的文字中所蕴含的浓郁感情。(1)故都的秋有什么特点?(2)“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秋味”是什么呢?(3)故都的秋味在哪些景物描写中得到体现?(4)作者重点写北国之秋,但在课文开头与结尾都写了南国之秋,文字还提到中外文人学士,甚至是囚犯对秋的情感,这是否与文字的主旨格格不入?这一连串的问题环环相扣,先从容易入手的問题引导学生快速进入文本,使学生轻而易举地找出“清、静、悲凉”等特点;再逐步抛出两个问题,层层推进,引导学生向更广的思维层面发展;最后聚焦主旨,提出探究性的问题,促发学生对文本进行分析讨论,使学生在思考、讨论、解惑中潜移默化地促进思维发展。

三、思行合一,培养“审美发现与鉴赏”素养

思行合一,眼可视宽,足可涉远。中职语文教师应设法唤醒学生的审美思维,激发审美想象,丰富情感体验,形成审美意识,养成健康的、积极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例如,在《雨霖铃》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先播放一曲悠长的《雨霖铃》歌曲,音乐凄切动人,学生沉浸在音乐的氛围当中,不免潸然泪下;教师继而配乐诵读,让学生亲近诗词文本,感受其中的景与情、意与境;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思考上阕如何刻画恋人依依惜别的场景,下阕如何刻画心理活动。这是一次文本体验与审美融合的考验,是一场由思考到行动的学习过程,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经过思考与探索,把所思所想变成图画符号,将感情跃然纸上。

上阕的“寒蝉、长亭、骤雨、兰舟”,这些意象内含深意,需细细品味。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因此,寒蝉给人悲凉之感。长亭是休息和告别之所,送君千里,终须一别,纵有千言万语,也只剩挥手。阵雨刚停,黄昏已至,一对恋人在长亭告别,船只在催人离开,脚步向外,执手泪已洒,不忍直视,此去一别,何时再相见?词人运用了哪些真实感人的细节来描绘清秋离别的画面?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想象离别的画面,思索探寻离别时的情绪,体会此情此景是如何有机交融的,构建人、景、情合一的画面。下阕直接抒情,教师可引导学生说出下阕给人带来的感受,结合诗歌中的描写完善画面,使学生的文学素养在思考想象、绘画创作中得到升华。

中职语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不断的思考中,唤醒自己对文学的热爱与探索,在审美鉴赏过程中培养个性和发展创造力,从而提高审美情趣。

四、由感至悟,促进“文化传承与参与”

文化传承与参与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初步具有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吸收、传承和发展的能力,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吸收人类文化知识积累和创新成果,并在学习和工作中拓宽产业文化视野,培育劳动精神,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中华文化经过几千年的积淀与传承,形成了中华民族璀璨的精神财富,千百年来为人们所传颂。理解、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提升文化修养,是一项至关重要的语文核心素养。因此,中职语文教师应该带领学生探寻中华文化之根,积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感受文化魅力,领悟文化精髓,促进文化的传承与参与。

要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作为公共课的语文课程必须担当使命。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创造更多的教学契机,引导学生感悟文本背后蕴藏的深刻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实施恰当的教学策略,拓展和延伸文化知识,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

比如,《将进酒》让学生感悟到人生并非一帆风顺,而是总伴随着起起伏伏,当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要学会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蜀道难》既写了蜀道的艰难,又写了人生的艰难,并寄托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和担心。教师引导学生感受中华文化视野下作者气吞山河的宏伟气魄和大胆奇特的想象力,以激励学生勇于发挥想象,提升创造力。如在《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诗歌的创作背景及诗歌内容,让学生认识到古代“官场”的黑暗,感悟到我们现代制度的优越性,增强学生对民族、国家的认同感。

针对中职学生身心的发展特点,教师应拓展语文教学资源,引导学生感悟中华文化的魅力。如在《月下独酌》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感受诗人一人对花饮酒,邀月同饮,呼影相伴,“独而不独,不独而独”的心灵体验,启迪学生即便在最失意之时也要对生活充满热爱,善于寻找生活中的乐趣,更要积极处理好人际关系,发展健康的生活情操。再如在《沁园春·长沙》一课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感悟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使命感和远大抱负,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为国家富强而努力奋斗。又如在《廉颇蔺相如列传》一课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廉颇与蔺相如为了国家长远发展而不计前嫌和好如初的故事,让学生形成更深的认识——面对国家危难存亡,无论是国家大臣还是平民百姓,都应舍弃个人利益,为国家奉献力量。

不管是从个人,还是国家的角度,教师都要努力引导学生从多方位体会中华文化的丰富情感与深刻内涵,提升其文化素養,增强其民族认同感与自豪感,培养其文化传承与参与的能力。

总之,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任重而道远,中职语文教师要顺应教材的改革和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并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为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倪文锦,于黔勋.语文:基础模块:上册[M].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2]倪文锦,于黔勋.语文:基础模块:下册[M].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3]高华成.关于中职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的探索与思考:以《故都的秋》教学为例[J].职教通讯,2017(27).

[4]梁永红.浅谈中职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J].河南教育(职成教),2020(5).

注:本文系2021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中职语文教学实施课程思政的研究与实践——以南宁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为例”(编号:GXZZJG2021B262)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中职语文培养策略核心素养
以学生为本的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立足文本,给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搭建解读支点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有效策略探究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