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问题与对策分析

2021-04-21罗千梅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1年46期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课问题小学数学

罗千梅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项重要内容,是开发学生数学学习潜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培养学生个性化思维体系,提升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问题;对策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是针对我国小学阶段数学学习,设计的一种集数学知识学习、探索、实践于一体的新型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是通过引导、启发,让学生自主思考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亲自动手对各种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实践验证。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解题能力,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1]。下面,将结合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希望为一线教学活动提供参考。

一、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问题分析

(一)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缺乏重视

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开设综合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精神,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但在实践调查中可以发现,部分教师对于这项内容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安排足够的时间,带领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或者在综合实践活动内容选择及形式设计方面,缺乏新意,导致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课失去兴趣[2]。这些因素,都影响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导致其在数学教学中的价值无法有效发挥。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定位不清晰

结合实践调查还可以发现,部分教师对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定位不准确、不清晰,如对这项活动内容的知识讲解方式、活动设计过程认知不明确,理论讲解内容过多、占用时间过长,学生的自主实践空间不足,活动内容缺乏实际意义,导致学生对这类课程失去参与兴趣,综合实践教学的优势无法有效发挥[3]。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学习主体缺位

在新的教育形势下,小学数学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转变传统课堂中主导、从属身份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自主思考空间[4]。但在实践调查中可以发现,部分教师仍然采取以自身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自主探索活动受到一定限制,创新精神、数学思维得不到充分发展。

二、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对策

(一)转变自身观念,发挥综合实践课的优势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充分认识到综合实践课的价值与意义,积极发掘这项内容的优势,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合理设计综合实践课的内容、形式,为学生创设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思考的过程中,不断提高数学知识实践应用能力[5]。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平移、旋转和对称轴》这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平移、旋转、对称轴现象,如教室天花板上的风扇叶片运动方式,教师墙面挂钟的指针运动方式,以及具有对称性质的图案等。启发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对这些现象进行思考,分析平移、旋转、对称轴图形的特点、区别。也可以让学生利用一张田字格纸及几张自己制作的、涂有不同颜色的树叶形纸片,通过移动田字格纸上的树叶,探索平移的奥秘。还可以为每位学生发放一张纸,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想象,剪出具有轴对称特性的图形。同时,引导学生将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发现的数学信息记录下来,在此基础上,探索、发现数学问题,探讨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在课程结束后,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主探索、发现家庭中、校园里、熟悉的街道上存在的平移、旋转、对称轴现象,启发其根据这些现象,继续探索数学信息、解决数学问题。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进其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并培养实践探索精神。

(二)明确课程定位,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空间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明确综合实践活动的定位,即通过创设广阔的实践探索空间,拓展学生的数学学习思维,促进其数学综合学习能力的发展。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二)》这节内容时,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如下实践活动。如,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收集每位小组成员的出生日期,并制作成表格,对这些数据信息进行记录、汇总,在此基础上,收集、汇总全班学生的出生日期,按季度对全班成员的出生日期进行分类,分析本班级学生中哪个季度出生的人数最多。然后,引导学生进一步探讨,将出生日期的收集、汇总扩展到全校,分析在本班级内部得到的结果与全校结果的相同之处、存在的差异。也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收集一个周内,本地每天早、中、晚的气温数据信息,并借助于表格,整理、分析当地的气温特点,及早、中、晚温度变化情况,探讨在这样的温度条件下,需要为本校花草树木作哪些防护措施,如降温措施、保暖措施等。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自主探索、自主学习空间,促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

(三)重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促进其数学知识的内化吸收

在小学数学学习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尊重、凸显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重要性,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自觉维护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并通过这样的方式,促使学生主动内化、吸收数学知识,丰富其数学知识体系。例如,在学习苏教版三年级下册《上学时间》这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完全放手,让学生自行组建学习小组,在小组长的监督下,自主記录自己每天早晨走出家门的时间、到校时间,连续记录5天。然后,将自己收集、整理的数据提交给小组长,由小组长组织小组成员,对这些数据信息进行讨论、分析,探讨哪些学生上学时间在10分钟以内,哪些学生上学实践超过半个小时,哪些学生上学实践介于10分钟到半个小时之间。然后,将所有小组成员收集的数据信息综合整理后,发放给每位小组成员,让小组成员自主分析哪些成员比自己花费的上学时间多,哪些成员比自己花费的上学时间少,自己的上学时间可以怎样优化,等等。在学生收集、整理活动结束后,教师再对每个小组、每位学生的活动过程进行评价,引导学生对自己收集、整理数据信息的方法、过程进行改进。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数学学习思维,丰富学生的数学学习视野,还可以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体系,促进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发展。

三、结语

总的来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推行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响应新课改号召,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数学思维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重要手段。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掘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优势,并将其与传统数学课堂有机融合,为学生创造自由、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自主操作、自主探索、自由探讨的过程中,发现数学学习的乐趣,提升自身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

参考文献:

[1]张莹颖.探讨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J].速读(下旬),2020,(1):164.

[2]潘爱华.在综合中实践,在实践中提升——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活动策略新探索[J].教育界,2017,(31):124-129.

[3]周浩明.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改善对策[J].新课程导学,2017,(11):62.

[4]王利国.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教学策略[J],考试周刊,2018,(84):105.

[5]李健森.例谈在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7):200,237.

猜你喜欢

综合实践活动课问题小学数学
初中英语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的实施和构建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论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研究性学习的活动设计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多媒体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的优化效果研究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