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能时代高职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研究

2021-04-21李慧慧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1年46期
关键词:思维方式创新人才高职教育

摘要: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缺乏系统的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教育体系。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创新思维发展的根本形势,总结了高职学生在创新思维形成中面临的共同问题;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讨论创新思维发展所需的主要要素,并就高职教育创新发展体系的建设和实施进行研究。

关键词:高职教育;创新思维;思维方式;创新人才

在智能化社会,知识更新周期加快,企业的智能化不断提升,面临的问题也日新月异,这对下一代职业工程师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教育仅通过教授知识和技能,无法满足社会对创新实用人力资源的需求。因此,在高职院校为学生找到合适的发展创新思维的方法,将对中国经济转向质量发展产生重要意义。

一、创新思维培养状况分析

(一)学生的基本情况

高职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意愿与普通本科生相比较低。许多高职学生缺乏学习意愿和自信心,学习时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课堂上与老师的互动很少,课后与老师的交流能力较差。另外,传统的中小学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不够,学生进入高校后不了解他们所学的课程,这使得他们的学习变得困难。总的来说,在高职院校中希望尝试提高专业技能的学生比例并不高。

(二)学校的创新培养环境

近年来,高职院校在环境创新、师资技能、校内外实操场所等方面不断改善条件,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体系还不足。在教育模式上偏向理论课程和简单技能培训,一些学校只注重考试成绩。由于这种传统的教育方法在提高知识和考试成绩方面相对方便有效,所以教育从业者不愿意对现状做出改变。因此,这种教育模式在短时间内将继续成为许多高职院校的主要教育方式。另外,由于时空、资源等要素的限制,教师在课堂往往更加注重理论知识,缺乏实际场景的演练。由于缺乏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分析和实践指导,缺乏对新的专业技术和学生兴趣发展的认识,以及教学方法的单一化,评价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标准尚未完全建立。虽然许多高职院校都开设了创新课程,但许多院校的创新课程或仅限于解释理论,或往往侧重于简单的技能培训,同时高职院校的创新课程往往还缺乏真正的项目创新和企业环境的实践。而这些现状都已不符合当前智能时代的教育理念,也难以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

(三)高职学生创新思维分析

在许多情况下,创新思维被误解为少数天才的特殊能力。即使在一般的大学教育体系中,人们也普遍认为,创新能力只与高等本科院校的学生有关,似乎与高职学生关系不大。原因是我们总是将创新与卓越的成果联系起来。然而,创新总是无处不在,创新是每个人的天生特征和内在潜能。想要促进创新思维,并不总是需要强迫学生提出全新的想法或方法,而只需要通过积极思考想出的问题的解决方案,甚至都没有必要强调使用的客观性和新颖性。在生活、教学和实践等各领域,教师都可以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鼓励、激励和实施各种创新理念。

二、创新思维的基本要素

(一)开放的积极心态

根据许多心理学研究的结果,人类的非智力要素在创新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思想的开放性是大多数非智力要素的前提。开放和积极的头脑状态是解决学生缺乏自信心和提升责任感的关键。培养良好的沟通能力、开放的合作精神和浓厚的合作精神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此外,开放和积极的氛围使高职学生更愿意接受新事物,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

(二)积极的思考习惯

当问题出现时,思维积极的人更喜欢首先追问原因和思考如何解决问题。这样的思维方式往往更有助于人理解当前的问题。如果一个学生能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他会在学习期间自觉发现、分析、解决问题。对问题的积极思考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也是创新思维的表现。

(三)基本的思维方式

许多研究者认为创新思维的过程复杂和具有整体性,但也有一些学者认为创新思维有规律可循。创新思维虽然有时很难整体描述,但创新思维的过程往往包括一系列的基本思维,如抽象思维、发散思维、直觉思维、分析思维、逻辑思维、批判思维等。创新成果的产生涉及对创新对象的研究,并综合运用于不同的思维方式,实现自身知识的重构,形成创新的思维成果。因此,这些基本的思维方式也是实现创新思想的基础。

三、创新思维的培养体系

(一)制度环境建设

高职院校可以通过促进制度环境的发展,保障创新教育体系的制度安全,实现创新型人才培养。首先,我们可以修改学生评价制度,增加创新教育过程绩效评价。具有创新成就和思维的学生,如上课期间的新思想、新发现和新技术,将获得学分或免考。第二,打破教师评价只注重教育和论文方面的标准。在引进人才时,全面考虑责任感、教育技能、实践技能和创新技能等指标。我们将优先考虑具有企业实践经验的高科技人力资源,并以教师实践技能为源泉,鼓励教师积极探索培养学生创新技能的途径。第三,建立学校和企业深度合作的保障体系。加强与学校和相关行业、公司和技术专家互动的能力,丰富教育和实践内容,鼓励现任教师进入公司并参与生产实践、项目研究和开发。

(二)课堂环境建设

在日常课堂建设的基础上,依托实践项目,为课堂开发创新生态环境。首先,要创造一个轻松的课堂环境,鼓励学生思考,并在上课时立即对积极思考的学生给予正反馈。其次,创新教育强调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的独立性,鼓励学生按照解决问题的目标进行学习。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设置的问题和案例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提出的问题可以从简单到复杂,每次学生完成任务时,都会感到成功。学生一旦养成了积极思考的良好习惯,思维能力就会逐渐发展。最后,仔细选择和组织课程的内容。课程可以不时加入新技术,反应新问题或体现出新的社会或行业发展趋势。在课堂上老师通过将这些新内容和新实践与传统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可以在更加现实的、反应新时代特点的环境中去探索问题并解决问题,以培养学生应对现实问题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创新实践平台建设

高职院校创新教育的基础是开发与国家工业发展相适应的创新实用人力资源,并应侧重于社会服务和实用功能。在目前高校创新创业培养情况来看,只有不到7%的学生有机会参加各种创新技能竞赛,参与创新企业技术项目的学生更少。为进一步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高职院校可以采用创建多学科交叉和校企、校校等协同育人的创新实践平台。创建更加复杂的、更加符合技术、行业、社会发展现状的创新项目来拓展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结束语:创新思维发展的普及是提高高职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是高职教育新时代社会发展的新征兆。除了政府、学校、教师和学生之间积极的多边合作外,还需要透过创新的实践项目,让学生参与创新的实践活动,透过有效的奖励及处罚评价制度,提升学生可持续发展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刚.加拿大大学教育特点对我国高校创新实践人才培养的启示[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9,(7):70—73.

[2]陈海涛.新时期高校新生教育创新实践路径探析[J].青年与社会,2019,(18):136—137.

作者简介:李慧慧(1985.9-),女,回族,山東省临沂市人,山东交通职业学院,硕士,助教,研究方向:心理学教育方向。

猜你喜欢

思维方式创新人才高职教育
浅析信息终端(手机)对学生思维的影响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高校全员育人的三级管理体系新探
电子信息类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研究
当代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