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双减”下导学案在历史课堂中的重要作用

2021-04-15张楠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45期
关键词:导学案双减自主学习

张楠

【摘要】随着中小学“双减”政策(指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全面落实,要实现“减负提质”“省时高效”,激发学生的主动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每位一线老师需要思考的问题,历史教师也不例外。以下笔者将结合部编版初中历史教材内容,浅谈导学案对“双减”后历史课堂的助力作用。

【关键词】“双减”  导学案  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45-0006-02

《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2020年)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课程除普及中外历史的基本知识之外,还应当引导学生“初步学会从历史的角度观察和思考社会与人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因此历史学科担任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双减”下要想更好地践行课程标准,就要求教师不断优化教学方式,切实提高课堂效率。在传统关注学生“学多少”“记多少”“知多少”的基础上进一步关注学生“体验了多少”“建构了多少”“理解了多少”。

“双减”下的历史课堂教学,应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多方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学习能力。导学案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进行学习的方案。导学案一般包括学习目标、预习案、探究案和巩固案等几个部分,它将知识与能力问题化,过程与方法具体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潜移化。将学习的重心前移,充分体现课前、课中、课后的发展与联系,在先学后教的基础上,增强授课的时效性,实现教与学的完美结合,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历史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人文学科,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初中生的认知程度存在很大的差异。导学案可以为初中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究提供条件。引导学生通过学习目标、预习案、探究案和巩固案等环节,学会独立思考、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和价值观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从学习目标来讲,“双减”之下,去“盲目化”重“方向性”

学习目标是教师对学习活动所要达成的目标的重要规划,是开展一切学习活动的导向。学习目标的编制要依据课程标准、依托教材、根据学情,围绕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层面展开。然而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很多教师目标意识淡薄,或者课堂活动与学习目标不一致,致使课堂活动的方向性不明确,难以在关注重难点知识讲解的同时兼顾核心素养的培养。

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认为学习目标的制定要明确“谁要学”“怎么学”“学什么”。在形式上建议:首先,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以“了解……”“思考……”“简述……”等为叙写方式。其次,注意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通过社会调查……”“通过小组合作……”;最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自然渗透,“从中感受……”“树立……意识”“学习……精神”。虽然学习目标的制定会有差异,但是让学生更好地在过程和方法中掌握知识和能力,获得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才是目的。在内容上建议,切忌过多过难。例如,七年级下册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某教师制定的学习目标其中有一点是“了解清朝前期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特点”。手工业的特点可以通过教材中的《清代纺织图》、规模和人数入手,引申出雇佣关系与分工,让学生有初步的认识。 而商业的特点,笔者建议可以对比本册教材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通过对比宋朝的商业和清朝的商业从中得出结论,更能体现清朝在商业方面的发展。调整后的学习目标更具有操作性,更容易完成。此外,新课的学习目标和复习课的也不同,要结合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二、从预习案来讲,“双减”之下,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初中历史教材中有很多内容是在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编写的,很多知识通过预习能够初步感知。在预习案的设计环节要把握学习的契机、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习真实深入发展。初中历史都是当代史,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生活的学习内容,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2021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110周年纪念日,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讲述《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包括《革命先行者孙中山》《辛亥革命》《中华民国的创建》等内容。笔者在设计预习案的过程中就引用了习总书记在纪念大会上的讲话内容“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为中华民族建立的历史功绩彪炳千秋!在辛亥革命中英勇奋斗和壮烈牺牲的志士们名垂青史!辛亥革命永远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以此为材料,设置问题,建议学生查找课内外资料简单介绍孙中山先生的主要革命活动、辛亥革命先驱以及辛亥革命的历史贡献。

新材料的使用、新问题的提出、新情境的创设能够增加学习的热情。通过学生预习案的反馈,不仅能够了解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为进一步深入探究提供条件。而且还可以在此基础上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在课堂上做到有的放矢、查漏补缺,提高课堂效率。预习案能够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和探寻问题的愿望,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逐步养成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从探究案来讲,“双减”之下,减“很费力”加“思维力”

传统课堂以讲授法为主,教师费力讲,学生费劲学。探究学习是新课改提倡的學习方式之一,不再是简单地把结论呈现出来,而是通过问题设置,引导学生以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等方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探究式的学习能够优化课堂活动,更有利于提升学习的有效性。在这个过程当中也要注重培养学生必需的品格和关键的学科素养。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下册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时,探究案中我引用了教材当中材料研读《凯歌》的思考题“想一想:这首军歌表现了怎样的战斗意志?”要求学生先自主阅读并思考,然后组内交流,最终展示成果。学生基本上能够从同仇敌忾、誓死捍卫国家的爱国主义和面对困难毫不退缩的坚强意志等方面展示讨论成果。但也有小组提出质疑,诗歌当中最后一句提到“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是说戚家军奋勇杀敌就是为了“封侯”吗?如果是这样,本节课课后活动中又引用了戚继光的诗句“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又如何解释呢?

我首先对提出问题的小组进行表扬,接着引导其他小组共同思考这一问题。很快就有小组展示讨论成果:“站的立场不同,对待事物的态度就会不同。从戚继光个人立场来讲他淡泊名利,但是其他士兵可能没有那么高的觉悟。戚继光是为了激励将士、鼓舞士气才创作这样的军歌。”这组同学刚回答完,掌声就响起来了,这应该就是思考的魅力。“双减”后的历史课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应该培养学生的思考力,加强小组合作交流,养成探究学习的习惯。同时通过对英雄人物的学习,也能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主义情感,逐步确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人类的和平与发展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四、从巩固案来讲,“双减”之下,少“形式化”多“科学化”

作业作为常规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也是对教学信息反馈的重要手段。量大时长的作业无疑会加重学生的身心负担,而一些经典的习题和有趣的活动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教师需要精心设计巩固案内容,以多种形式实现课后巩固的需要,例如以分层作业、创新作业、个性作业等方式优化作业设计。体现个性化、多元化、生活化等特点。例如笔者给学生布置过一个作业,简单介绍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要求形式自由、内容向上、简洁完整。有几位同学交上来的作业让我印象很深刻,其中一位同学的作业是一个自制的短视频,图文并茂,介绍的人物是民国第一杀手王亚樵。五分钟的短视频由该同学自己讲解,并且在最后还交待了自己选题缘由和学习后的启发。还有一位同学以课件的形式讲解的是抗日英雄赵一曼,在讲到赵一曼遭受敌人的残忍迫害,仍不屈不挠、严守秘密时,同学们肃然起敬,被英雄人物的坚强意志和忠诚的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打动。

灵活的作业形式给学生很大的选择和思考空间。此外,为适应“双减”,我校各班级还专门设立了作业公示栏,每天将各学科的作业情况统一公示,方便各科老师了解作业的总量,从而更好地减负提质。我校历史备课组还利用课后时间以网课的方式定期为学生在线答疑,以微课视频分享的方式解析教材重难点;为学生提供阅读书单;引导学生走进博物馆、纪念馆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考察历史遗址和遗迹,采访历史见证人等方式了解历史。增强学习的实践性、过程性和体验性。同时还设计了配套的展示机制和评价机制,实施不同的评价方式,增加鼓励式的评价语言。不单关注学习的结果,更重要的是看到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的成长与进步,让作业反馈增加一种积极的心理体验,使学生从中获得幸福感和成就感。

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导学案的应用极大地改善了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是走向高效课堂的重要途径。“双减”之下,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史学素养和教学能力,严格筛选课程资源,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将更有趣、生动且与课程相关的内容编入导学案,培育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科素养,使学生“由知到识”“转识成智”“由智生慧”。导学案还可以为课程内容提供一个清晰的知识框架,减少学生上课忙于记笔记的苦恼,以更有效的方式获得知识、增长智慧。一份精心设计的导学案能够为师生共筑一堂有生命的灵动的历史课。

参考文献:

[1]姚風华.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有效运用导学案构建高效课堂[J].当代教研论丛,2019(7)

[2]韩岩峰.初中历史教学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式[J].历史教育,2015(9)

[3]关利娟.创新型导学案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运用[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20(20)

[4]李振宏.历史学的理论与方法[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导学案双减自主学习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浅谈如何提高导学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效性
构建优质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活力教学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
元认知策略在大学非英语专业自主学习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