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研究

2021-04-06唐美灵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1年5期
关键词:双师型教师教学改革

唐美灵

摘 要:《极限配合》是中职加工制造类学科专业的入门级基础课。课程特点表现为理论性与实践性紧密结合。作者结合自身多年的工作经历以及职业教育教学实践,就教材内容体系、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课程改革实践,提出自己观点及意见,旨在与同行研究探讨,相互借鉴学习,提高教学时效。

关键词:教学改革;教学定位;双师型教师

一、极限配合课程的教学内容

极限配合从课程从体系结构上可以分为三大块:极限配合、几何公差、技术测量。在教学实际中三部分的要求也是各有侧重的。

极限配合课程中涉及的专业术语、计算公式比较多,教学中需要缓慢引导并配合大量随堂练习;另一方面还需要培养学生基本的查询公差表、孔轴基本偏差表实际应用能力;对于学有余力的同学还需要深入讲解三种配合的特点。

形状位置公差部分主要是相关符号在制图中表达,它是与制图相关的配套知识体系,课程中需要大量实例反复强化,才能到达教学效果。

技术测量需要学生必须掌握常用的工具使用方法、工作原理、维护保养、操作规程等知识。

二、教学中存在问题

(一)教学内容老化和教学定位模糊

该课程中部分知识显得老化陈旧,已经不适宜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新的形式;教材内容体系混乱,对教材的几次改版对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的修订力度不大,与目前中职教育教学改革新思路和现代教学新手段不能完全适应。

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定位概念模糊,课程理论部分过多和过深。过多的课程内容不仅挤压了实践教学的空间,而且使中职教育“必须、够用”的理论教学原则成为了一句空话。学生对所讲授的理论听不懂而采取放弃,专业教师面对学生大面积厌学的现状,只知道埋怨学生程度差、不好教。然而在目标定位仍然得不到解决的情况下,任课教师却仍然在年复一年地讲授这些学生听不懂的课程内容。

(二)教学方法传统

传统的教学方法上依托的是填鸭式教学。对于课程内容的讲授面面俱到,唯恐学生少学漏学。最后的结果导致学生死记硬背;且对于每个模块中的“精华”没能很好地掌握。此外,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停留在从教材到练习册的狭隘教学方式,不能及时拓宽视野,获取广泛的最新信息,这种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要培养出具有创造性的高技能人才,无疑是痴人说梦。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将课堂搬到车间、搬到工厂,实现产教融合。

三、极限配合工艺的教学改革

(一)现代教学方法,激发学习的兴趣

目前我校中职生的主要来源,主体是来自本县农村学校中部分学困生,学习基础差底子薄。初中阶段以升入普高为目标,因此课程开设上以文化课程为主。并没有相应地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引导课程。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带领学生观看生产视频、到生产工厂更跟岗实训、顶岗实习、结合生产现场的一些具体现象,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动脑思考,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欲、探索欲。

(二)深度开发课程,多模块多层次教学

《极限配合》课程体系中三大部分知识相对独立、各成体系,难易程度是迥然不同的。在教学中很有必要根据学情对每个部分都要进行分解、整理、打包、提炼为应知基础理论模块、应会基本技能模块、能力拓展模块。

应知基础理论模块,就是以能满足学生日常工作需要为适度,在本课程教学中把实际生产加工中常用的简单计算公式、资料查询方法传授给学生。例如尺寸公差、极限尺寸、基孔基轴制等基础原理性知识必须要求掌握;标准公差表及孔和轴基本偏差表查表方法要人人过关,长期反复练习。

应会基本技能模块,特别突出技能训练,贴近学生就業需要,切合企业生产的实际。在进行日常课堂教学中,重点教授学生熟练使用测量工具。例如游标卡尺的操作规范、保养方法;百分表等工具的使用。到生产现场抽取零件测量,要求学生独立测量得出数据,进行多方面的模拟练习。

能力拓展模块,主要针对极少数优生。要求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以及合理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理论深度,为学生长远发展与深造打下坚实基础。课堂中多结合实例提出不同方面、层次的问题。以任务为驱动。让学生充分思考分析设备事故、产品质量可能原因,并提出几种解决问题的方案。

(三)结合专业性质编写校本课程

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先导,各类制造企业对技能需求是多样的,这就决定了中职学校对学生的培训目标应该更具灵活性。在本课程教学中,对学习不同专业的学生,从知识的传授上应体现不同的重点。机械制造加工和数控制造工艺专业的学生应以各种机床的切削加工为主。本课方向侧重于图纸中尺寸解读和计算;而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学生,应以钳工技能操作和电路电气相关课程为主。本课方向侧重于几何公差和技术测量。所以在课程实际教学中使用切合实际的校本教材,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优秀校本教材、深度开发的个人特色教案,最能体现出教学的方法共性与专业差异性,更好地服务不同专业的学生。

(四)加强教师技能培训,发挥双师型教师作用

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进程中,一支门类齐全、结构合理、技能精湛的实用人才队伍必不可少,中职教育改革就是实现制造强国这一目标服务的。作为一名职教改革实践最前沿的一名专业课教师,要跑市场听需求、进工厂学本领,培训博闻强记、耳聪目明的专业教师,不断增强实践动手能力,提升技能水平,造就一大批既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又有丰富专业实践技能的双师型教师,以提升职业岗位能力为导向,以拓展学生的综合素质为航标,积极投身到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中,为国家培养出数以千万计的合格的技能操作人才。

参考文献:

[1]沈学勤.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2.

[2]陈诗林.《极限与配合》的教学方法探索.《科技信息学术研究》[J]2008年24期.

(四川省仪陇县职业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双师型教师教学改革
浅谈高职教育教师的发展趋势
校企合作体制下“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实践与探索
林业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建设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软件学院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