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引导型教学模式在应用型大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2021-03-31史岳鹏焦阳姬真真

大学教育 2021年4期
关键词:应用型大学教学模式

史岳鹏 焦阳 姬真真

[关键词]应用型大学;研究引导;教学模式

随着教育理念和教育技术的快速发展,研究引导型教学新模式获得了广泛的关注[1-2]。该教学模式倡导以启迪学生的好奇心来激励学生探究的动力。其实质上,仍可看作是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一种发展。建构主义早期为瑞士皮亚杰(J.Piaget)所提出,其内涵是以学生为中心,将知识传授的过程进行重新解读,力求将教学模式的以教为主转变为以学生的学为主。围绕这一主题,深入探索研究引导型教学模式在应用型大学的专业化教学和培养中的应用,以适应新的知识体系和学情环境,正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

一、研究引导型教学模式的探索

(一)应用型大学培养目标的新需求

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提出推动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号召。高等教育的本质在于其创新性和学术性,应用型的高等教育体系教育目标在于对接服务,引领地方产业的发展和升级,核心的教育教学改革在于重点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创新创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3]。由此围绕其根本任务和定位,应用型大学中的研究引导型教学模式应聚焦于如何着力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以真正地实现知识的有效利用与人才的可持续发展。

(二)应用型大学培养对象的新现实

时代的进步和变化也必然带来大学的社会环境和学情现实的变化,这些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是学习环境变化。随着新一代通信网络的快速发展,现在的知识获取场所已经从以教室为中心,实验室、图书馆为辅的单层三体结构迅速地转向以互联网为中心,教室、图书馆、实验室相互作用的双层四体结构。大量新颖的网络课程和互动式电子教程的出现,更是极大地推动了这一社交互动的进程[4]。特别是在应用型大学中,对于前沿研究即学术的前瞻需求作用并不明显,在此现实下,应用型大学将首先面对互联网教育的正面冲击。这也促使研究者们在不断地思索应用型大学的新的站位和革新。

其次是学习习惯的变化。新时代成长起来的学生,在其成长的过程中,甚至从幼儿园开始就实践着一系列新的教育教学手段,诸如游戏法、互动法、实践观察法等教育方法和移动端应用软件APP的广泛使用已经是普遍的现实。由此,学生的学习特点已经从习惯接受转变为习惯改变。在此基础上,相对更加具有挑战性和难度的专业学习,解决如何以更加高效的方式使学生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的问题,需要新的教学模式的调整。

再次是教学环境的变化。当前应用型大学面临的普遍问题之一是学生课程班级人数的增多,大学教育特别是应用型大学快速发展,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普遍教育发展。在此情况下,过去手把手的教学方式势必要向引领式的教育发展,否则无论对于教师的精力还是学生学习的效率都将毫无益处。因此,急需一种新的有效的教学模式支持当前的教学现实。

最后是中国整体社会转型发展的需求。当今的中国产业革命和经济转型,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尤为迫切,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较佳的批判性思维。而成功的、科学的批判性思维的训练需要应用型高校完善的教育教学模式的深入贯彻和实施,唯有此才能使学生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和技巧。

(三)研究引导型教学模式的内涵

近年来的一系列研究都表明,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效能是解决问题的一个关键所在[5]。而为了激发学生主动探寻的动力,并始终以无形之手引导和帮助学生少走弯路,就要求新型的教学模式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进程的合理性,最大效能地实现所授知识的渗透度,使学生乐学、能学、学会、能用。

由此,围绕总体需求和培养目标,应用型大学中的研究引导型教学模式必須目标明确、路径明晰、设计完备。研究引导型教学模式为一个双向对流互动的体系,其进程如图1所示。

教师作为引导者和辅导员,按照提出选题范围、提供基础资料、释疑解惑、实时跟踪观察、综合教学评价的五步法教学步骤完成课程目标体现、要点贯通、难点讲授、技能掌握、效果体现的课程能力实现。学生则在问题引导下,自主完成组队选题、拟订方案、广泛研究、成果体现、小组互评的具体工作。在此期间,师生双向互动,从而实现了研究导向、协作学习、独立探索、知识反馈、逆向学习的完整五步法教学模式。

在该教学模式中,教师和学生作为互动的两个主体,各自有完备的贯穿整个学习过程的路线图,相互之间又有流畅的交流和补充。具体的教学进程如下。

1.教师进程

首先,教师需要根据专业需要和课程要求进行研究范围的大致划定。期间教师需要考虑现实的社会意义和课程的理论意义的结合。如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索真理的欲望”[6],教师对选题范围的把握十分重要。如何在尽可能地涵盖课程知识的基础上覆盖有意义的社会需求热点,使学生感兴趣,能够投入地实践研究,这对于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随后,在教师进程的基础资料和释疑解惑环节,授课或项目教师需要根据专业课程的理论难点和重点有目的地提供理论解读资料、相关实例范例资料、有关网络平台或专业论坛信息等,供学生小组参考和深入学习。此阶段中教师的引领作用仍十分关键,学生的研究热情需要教师小心地呵护和鼓励。特别是在研究引导型教学中,学生的探究往往会遇到若干难度较大的关键性理论问题,如何使学生在自学与受教之间保持探究的兴趣,这也是很有意义的研究课题。

然后,在教师的跟踪观察阶段,此时学生的研究工作基本已经走上正轨,在其进行深入的自我知识积累和更新时,教师的作用将居于配角,主要关注的问题是学生各项研究工作的安全系数和社会伦理价值。教师的主要角色在于保证研究的“正义性”即可。

最后,在教学评价阶段,教师需要根据课业考核标准,对学生的研究成果进行综合评判。此阶段不但是对学生具体知识技能掌握情况的综合体现,更是教学中很重要的正向反馈阶段,通过对学生作品的审视和交流,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相关知识进行查漏补缺,以使其不仅完整地掌握专业课程知识,更能依照兴趣深入研究某一分支。

2.学生进程

学生作为研究导向型教学模式的中心对象,其学习进程的核心在于自主、自动和自发。

首先,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的宽泛命题自我组队、自我选题。教师的选题往往不自觉地夹杂所谓的真实性和教学型两种任务类型[6]。而实践证明,学生组队选题时往往更倾向于选择从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和需求,这也正契合了应用型大学的办学宗旨。

接着,学生团队或小组将在教师基础理论资料的初步辅导下,完成项目的开题即拟订方案。在此阶段,学生将度过较为困难的初步探索时期,项目引导教学模式的优点将开始体现。对于自己拟定的题目的研究,学生往往具有不愿认输的个性,同时项目制小组化的学习团队又可以发挥协作学习的作用,在前期定题时对于解决该问题的热情将促使学生愿意去啃一啃这些硬骨头。

然后,在广泛研究阶段,学生主要将展开独立的研究探索,此时互联网+的新型学习模式将充分展现时代的魅力,诸如可汗学院、网易云课堂、维基百科、百度学术等免费知识平台将在学生的主动探寻下补齐学生知识的短板,同时为学生提供能提高其应用能力的范例。对专业产生浓厚兴趣的学生可以通过爱课程等网站进行完整的系统自我训练。

随后,在成果体现阶段,要求学生们综合归纳项目的成果,将理论和设计转化为现实的系统或实物,期间学生将会体验理论与实践、思想与实现的差距和难度,体会到实践的不易,经历挫折教育,学会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项目成果的展示可锻炼学生的归纳总结和展示的能力,使其在充分的历练中养成应用型大学培养目标中规定的各项能力。

最后,在小组互评阶段,作为研究导向型教学模式中学生进程的收尾阶段,让学生进行小组间不同项目成果的互相评价。评价的过程实质就是知识价值的衡量过程,在衡量的过程中,不但可以使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实践应用更加熟悉,更重要的是通过对他人知识运用结果的分析达到逆向学习的效果。这相当于将专业课程知识以不同的结构方式多次展现在学生面前,足以使其印象深刻。

经过了这一系列完整进程训练,学生获取知识、运用能力的过程体现着应用型高校以学生为中心的培养理念。以研究兴趣引导的学习实践活动的锤炼,将使学生具有内部驱动的动机、面向问题解决的知识构架、自主牵引的性格、开放的思维与研究风格等的心理品质,并且能够学会如何进行团队合作、如何与人沟通,在学习实践过程中获得成就感[7]。

在以上的双向交互进程中,还有一个起着重要意义的基础平台,即基于“互联网+”的多媒体互动平台的使用。新型教学模式的教师端和学生端的有序并行推进,特别是学生端的高度自治性,要求必须具有高响应度和高指向性的实时连接媒介。这一媒介要能够及时使教师不受地域限制,随时掌握学生研究的进展和纰漏,以便有效地加以引导和进行适时的知识补充,从而实现该模式高效的知识传授效率。同时,这一媒介还要能够提供足够的过程性管理辅助,以便使教师的工作量得以体现。可以说新技术条件下的数字化媒介平台是应用型本科研究引导型教学模式得以实现倍增效果的一个重要支撑。

二、研究引导型教学模式应用实践

研究引导型教学模式的顺利实施需要教与学的良好互动,需要支撑平台发挥有效的作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腾讯实时通信软件QQ和微信、阿里的钉钉都普遍在教学实践中得以使用,且起到了不错的作用。各校还广泛使用了校友邦、知网毕设系统等能够实现需要的企业级产品。同时,一些学校还从个性化定制的角度出发,开发了自己的数字化教学平台。在教学实践中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根据需要依托省级教学研究项目研制了适应自身需求的Sakai数字化教学综合平台。西交利物浦大学开发了支持小组互评等功能的教师评分系统平台。这些都为研究引导型教学模式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同时,对于如何在教学中真正解决项目引导的融入问题,一些學校将学生引入科研课题中参与研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8]。但根据应用型本科的普遍学情和校情,项目引导模式更多地体现在学校鼓励学生参加的全国性比赛中。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进行了两组初步的探索。第一组以河南牧业经济学院能源与智能工程学院的智能科学学生团队为施行对象,第二组以河南牧业经济学院能源与智能工程学院机器人实验室学生团队为施行对象。第一组对象学生规模为24人,全部由本科一年级新生组成的,主要考察研究引导型教学模式对新知识、新技能的育人能力所起的作用。围绕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大赛为总体范围,学生自由组合为3队,每项目配备专门辅导教师一名,从项目选题、研究、展示等全流程实施研究引导型教学模式。其中“科技创新e族”项目组经过小组讨论,选择“互联网+宠物智能环”项目,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实现了研究引导型教学模式的完整学生进程,最终荣获了河南省挑战杯大赛省级三等奖。第二组对象学生规模为12人,主要由学院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二、三年级学生组成,主要考察研究引导型教学模式下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运用能力。围绕全国机器人大赛的具体项目,学生组成研究型团队,根据比赛的实战化要求进行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应用型融合。教师进程和学生进程同步推进,在参赛项目的引领下,学生将专业授课知识如单片机、三维制图等,以及根据项目进展所需的电路原理绘图、AD绘图等进行自我扩展学习、融汇,最终首次参赛即获得了河南省机器人大赛一等奖和全国机器人大赛三等奖等荣誉。

在实践中,研究引导型教学模式的优点较为明显,其对学生的内在激发效力很强,能够较好地促使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和学习钻研度。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个实践中的难点:合适的评价机制的问题。斯基汉(P.Skehan)认为“意义优先,任务完成为主, 评估基于任务完成与否”[7]。那么该如何对研究小组的成果进行较为准确的横向比较和纵向评判呢?在对研究引导型教学模式整体肯定的基础上,使每一个学生在传统语境下的成绩也能进行较为精准的量化,这是一个未来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三、结语

本文对应用型大学中研究引导型教学模式进行了内涵研究和模式设计,教学实践表明了该模式的优异效果,值得在应用型大学教学过程中进行广泛的实践和研究。同时,在推广该教学模式时也应注意到设计和规划有意义的真实研究案例,并让学生在研究中合理地梯次自学到所需的基础知识,这无疑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需要引导教师必须加强实践锻炼,才能在引导项目选择和难度把握上游刃有余,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该教学模式的优点。

猜你喜欢

应用型大学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创新线上英语教学模式的思考
高中英语“读写学思”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应用型大学视域下大学生诚信问题研究
应用型大学《会计信息系统》校企合作课程研究与实践
应用型大学背景下建筑学导师工作室教育模式研究
校企合作机制下的应用型大学的多媒体应用技术课程改革与实施
应用型大学开设新生研讨课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