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匠精神对当代职业教育的启示

2021-03-31燕玉霞

大学教育 2021年4期
关键词:工匠精神培育职业教育

燕玉霞

[关键词]工匠精神;职业教育;作用;培育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但在我国,大到汽车、小到圆珠笔芯,从厨电到卫浴等民用品消费市场,大多被德系、日系的高端产品所占有。中国厂商虽然占有了多数的市场份额,但更多的市场利润则被海外厂商占据。我国制造业存在多而不强、创新能力弱等现象,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职业教育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主要阵地,在企业发展和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传统的职业教育中,学校重视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却忽视了“德、研、新、艺”等职业精神的培养,直接导致职业院校所培养的人才只能作为普通技术员工存在,而不能成为真正的匠人。工匠精神是“道德精神”引领下的从事专门技艺的德性生活过程,属于职业精神的一种。工匠精神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础是专业技能和技术,具有难以替代性;重点是具有敬业、追求卓越、意志力和创造性等特点;关键核心是奉献精神与个人价值实现,是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源泉。工匠精神中的精神理念,能够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创新精神,引发技能型人才对完美技艺的追求,进一步提升技能型人才自身的能力,同时进一步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2016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到工匠精神,强调培育和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中国要从“制造大国”向“智造强国”转变,就需要工匠精神,社会对工匠精神和工匠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职业教育越发重视工匠精神的融入,这也是时代赋予职业教育的重要使命。

一、工匠精神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

在我国制造业转型与升级的重要关口,国民消费升级等过程中,工匠精神既是形势倒逼,也是时代所迫,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是保障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经久不衰的根本,是保障国家长效运行的重点[1]。

(一)经济升級转型的需要

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可以看出,职业教育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也可看出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学生职业道德,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总需求,想要满足国家需求,工匠精神的培养是关键[2]。现阶段的职业教育培养出的技术工人普遍存在竞争力低、缺乏高端技能等问题,导致我国一线技师缺乏,中国制造只能模仿别国,核心技术产品却必须进口,这影响了我国在世界上的竞争力。我国现阶段正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可借鉴德国的中小企业——规模小但技术含量顶尖,是德国制造业的支柱。如何使“中国智造”掌握核心技术和研发能力,而不是一味地求快、求大、求规模,技术人才是否能潜心工作、潜心钻研、敬业乐业就成了充分条件,中国制造在呼唤工匠精神。同时,国民消费升级过程中表现出高端进口商品快速增长的现象,这表明中国民用产品高端消费需求正在释放,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对经济增长至关重要。凝聚“工匠精神”的高质量产品是拉动消费、出口的核心所在。我国经济发展想要在各个国家中脱颖而出,必须拥有独具匠心的人才,能够完善产品、创新技术的人才。职业教育作为我国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主要阵地,只有融入工匠精神,才能真正为我国带来世界领先的能力。

(二)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

从职业教育的定位来看,职业教育为我国制造业输送了大量人才,是能工巧匠产生的摇篮,职业教育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但职业教育现在面临着一定的困境:首先,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内衔接断位问题依然存在,职业教育要与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应用型研究生教育有效连接,更要注重打好基础,提升质量。第二,当前我国很多职业院校存在资金缺乏、硬软件不足、招生困难、就业困难等问题,导致其发展陷入困境,成为制约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最大障碍。第三,受急功近利思想的影响,我国的职业院校比较重视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训,对学生职业精神教育存在短板,但现今“以技能为本位”已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现代企业对员工的要求中包含了职业精神的养成、企业文化的认同、协作奉献的精神等,这都是工匠精神中包含的难能可贵的精神指引。职业教育应重视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和熏陶,增强其竞争力,不仅要实现其个人职业规划,并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作用,且反哺于职业教育的生存和发展问题,促进和创新职业教育的发展。工匠精神的融入,为职业教育开展树立了更高的目标,为职业院校的发展注入了生机,不仅对学生的个人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作用,而且能推动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在工匠精神的带动下,职业院校实践教育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学生实践能力才能得到锻炼且符合社会需求,职业教育的价值才能充分发挥。

(三)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和成长成才的需要

新时期,企业对人才提出了更高需求,不仅重视求职者的实践技能,更强调求职者的综合素质与职业素养。然而,在职业教育中,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无法满足社会需求,职业院校学生就业难问题成为必然。为解决这一问题,职业院校应重视发挥工匠精神的作用,以此提高学生敬业乐业、精益求精、完善创新等精神,避免传统职业教育中学生能动性小于机械性的现象,以此提高学生对未来工作岗位的热情,为学生就业后的个体发展打下基础。工匠精神展现了我国文化的指向和审美,体现了劳动本质[3]。在职业教育过程中,劳动之美提高了职业发展的积极性,提高了职业本身对学生的吸引力,推动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工匠精神的融入,使得岗位职业在学生心中不再是追求物质利益的工具,转而成为学生精神上的追求,为学生身心带来幸福感,体现了职业劳动的本质。因此,在职业教育中,一定要重视工匠精神,以此提高学生的职业审美,为学生对未来职业保持稳定积极心态奠定扎实基础。

(四)教师自身能力提升的需要

在职业教育中,教师作为知识与技能的传播者,作为各项教育的实施者,是发挥职业教育作用、推动职业学生发展的关键。可以说,在职业院校中,教师是最丰富、最有生命力的资源,教师自身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能力培养效果的好坏。对此,应该积极融入工匠精神,提高教师自身能力,全面发挥职业教育的效用。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育领域不会止步不前,而是会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完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等,实现高效课堂,这与工匠精神中精益求精、奉献、自我价值实现的内涵是高度一致的。想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想要培养出能满足社会需求的匠士,教师至少是一名匠师。在职业教育中,教师想要成为匠师,必须重视工匠精神的培养,以此推动教师自身能力的提升,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的作用。

二、工匠精神在职业教育中的培育路径

(一)正确认识

匠人和工匠精神在社会的评价和认知不高,职业教育甚至被认为是“二等教育”。我们应改变传统观念,构建政府、企业、学校、家庭多主体的协同育人氛围,营造多元的价值体系,构建良好的舆论环境,营造全社会尊重职业、尊重劳动的氛围,同时尊重家庭传承模式,崇尚劳动之美。习总书记提到,劳动是一切成功的必经之路,人类是劳动创造的,社会是劳动创造的,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任何一份职业都很光荣[4]。不管是体力劳动、技术劳动还是脑力劳动都值得我们的尊重,要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在社会中进行宣传。要营造有利于职业技术人才成长的氛围,使匠人以自己的职业为荣,提高工匠人才的社会地位,营造“重职型”社会环境。

(二)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职业教育在充分认识工匠精神重要性的基础上,要做好顶层设计,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实践教育、校园文化等育人教学环节中充分融入工匠精神。第一,开展以工匠精神为立足点的“德育”教育,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工匠精神进行有机结合,教育学生“以德立身”“以德立行”,将工匠精神以职业道德为载体并融入职业道德教育、人生观、价值观等的教育中。第二,在专业教育中,重构教学的框架,修订其人才培养方案,应由重量向重质转变,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目标,强调学生德才兼备,推动学生全面发展。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可以根据工匠精神设立相关专业建设,优化课程设计,提高工匠精神与专业技能匹配,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应该全面,注重“实用性”,课程设置也应该“精”,细分到每个细小的专业领域,因为工匠精神中的专注,精益求精指的也是“细小而专业”。第三,工匠精神已经成为全社会倡导的优秀关键,在多个领域被广泛重视。在职业院校中,仅依靠院校力量开展工匠精神教育,很难发挥作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生命线[6] 。但目前我国的校企合作还处于摸索阶段,相关的政策和运行保障机制还亟须完善。职业院校应积极调动社会参与,积极与制造业等合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实践中使学生养成工匠精神,以此真正将工匠精神融入学生自身;同时转变教育理念,使教育慢下来,沉下心来做精、做强,而不是为了就业而实践。一些企业一味追求经济效益,学生们刚开始熟悉企业环境就要进入工作状态,如何让学生在实践中适应、学习、领会才是实践学习中应关注的主要内容。可以在实践育人过程中把工匠精神的培育与实践有效结合,使“学徒制”特点在教育过程中能够展现出来,让学生学有所长,学有所成,增强学生的体验值和获得感,培养准职业人。第四,爱业是敬业的基础,要对学生的专业认知进行系统教育,使学生对专业产生兴趣。可以借助丰富的校园文化,将工匠精神寓于各种活动中,使校园文化与工业文化对接,在校园精神、物质文化、校本特色文化、制度文化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理想。这样不仅可以以学校为主体传播工匠精神,还可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工匠精神的传播作为实习实践的内容,先弄明白,然后讲明白,将工匠精神传播到社会中去。

(三)做强双师型教育

双师型教师是现代职业教育教师的特点,现在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普通高等教育中。双师型教师之所以越来越受到重视,是因为其具有“双证书”“双能力”,避免了传统教师的“纸上谈兵”。现代双师型教师可以借鉴学徒制,学徒制的核心不是分享,而是协同,教师要把技能教育、社会环境教育、价值观教育真正做到协同。现在,一些职业院校存在技工培训时间短、求快、求成效的现象,学生还不能透彻地学懂专业技能,尚未与职业产生情感链接就早早地上了生产线。双师型教师如何在课堂之外运用企业实践的经验保证与学生长时间、频繁地讨论和教授成了双师型教师的着力点,价值熏陶和心理传递成为职业院校教师的有力抓手,是否热爱自己的学生和职业成为敲门砖。本文认为职业教师不能只成为名义上的双师,成为合格的“师”是关键和重点。职业院校应完善教师准入制度,有效保障教师的专业性与职业素养,为教师工匠精神的培养奠定基础。同时,职业院校应重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使教师具备职业实践能力,同时具备职业素养,能有效指导学生实践教育,提高学生实践技能,为工匠精神的培养提供重要力量。而且,在双师型教师培养中,应将工匠精神作为考核指标,以此提高教师对工匠精神的重视度,从各个方面潜移默化地提升教师的工匠精神。

(四)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

据调查,职业院校的学生抱着“不得已”心态而选择了职业教育的占到了多数[7];社会上的舆论也认为,高考失利才使得学生进入职业院校,退而求其次地选择“一技傍身”。且在市场经济消极因素的作用下,浮躁、速成、“一夜暴富”等风气对现代职业技术学生追求卓越、潜心研究知识等想法造成了冲击。要培养学生的自信、自省和創造力,把学生的积极因素调动起来,让他们认识到国家经济发展的特征、工匠精神在时代特征下的必要性;再把职业规划教育与之联系起来,使学生深刻认识职业教育、工匠精神的内涵,这会让他们对职业的认同有全面的了解,认识到职业成就不仅在于物质层面,还有对实现人生价值的不懈追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立鸿鹄志,为社会而学习,为国而学习。

猜你喜欢

工匠精神培育职业教育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第十道 生相克
蟑螂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