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小剧场话剧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运用

2021-03-30杨志伟

艺术研究 2021年1期
关键词:中国观念实践

杨志伟

摘 要:国家的未来在青年,话剧的未来在校园。中国当代校园小剧场话剧的发展具有别样的艺术特色,重新构建了观演关系,体现了中国话剧的游戏精神与人文精神,同时在实践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为中国当代话剧的发展培养专业人才与观众,为中国主流话剧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与灵感。

关键词:中国 当代校园小剧场话剧 观念 实践

中国小剧场话剧起源于上世纪20年代,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正式发展壮大,小剧场话剧的诞生主要受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国际范围中出现的小剧场运动的影响,同时也受到了中国戏剧状态的影响。在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之后,国际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使得中国小剧场话剧的发展发生了改变,中国话剧几十年来的闭关锁国,使得创作与演出方式模式僵化,戏剧思维模式化,陈旧的舞台话剧演出已经无法满足现代观众的审美与精神需求,无法跟上世界艺术发展的脚步。因此话剧艺术必须改革,探索出新的演出空间及新的观演关系。

1982年北京人艺创新地推出了“散点式”演出方式的《绝对信号》,这不仅仅是一场创新的演出方式,同时也是中国话剧历史上的一场革新,紧接着,上海青话又继续推出了“中心式舞台”的《母亲的歌》。《绝对信号》与《母亲的歌》剧目的出现标志着我国话剧舞台的改革创新,之后,在京沪以外的多个地区例如东北、广东、华中等也相继地出现了小剧场话剧。1984年,哈尔滨话剧院推出了小剧场话剧《人人都来夜总会》,该剧目还被称为“咖啡戏剧”;1985年广东省话剧院上演话剧《爱情迪斯科》,中国青年艺术剧院推出《挂在墙上的老B》,南京话剧院通过剧场形式创新改为“黑匣子”表演话剧《打面缸》《窗子朝着田野的房子》以及《弱者》三个小剧场话剧;次年,大连话剧团演出了小剧场话剧《女强人》,1987年,沈阳话剧社又根据苏联剧本排演了话剧《长椅》;1988年,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又上演了《天狼星》与《火神与秋女》,中央实验话剧院上演《女人》,同年,山西宝鸡市话剧团以及南京市话剧团相继上演《去年的中秋节》与《天上飞的鸭子》。这些小剧场话剧的出现是在戏剧危机以及改革开放浪潮的大背景之下,伴随着话剧工作者创新的勇气与意识诞生的,因此,小剧场话剧在我国的出现不仅摆脱了大剧场话剧中票房不利、观众减少的尴尬处境,同时也是为了适应话剧改革的需求,跟上世界话剧发展的潮流与脚步。小剧场话剧的出现在某种角度肩负着戏剧救亡与戏剧再造的双重任务,童道明先生曾提出1989年的南京小剧场话剧节是话剧发展历史上一场至关重要的救亡运动。

一、校园小剧场话剧发展现状

小剧场话剧更贴近生活,反映了新时期的新人、新事情、新观念,尽量做到剧中人与观众之间产生强烈共鸣,以便争取更多的观众参与创作,应努力做到雅俗共赏,发挥话剧艺术的多功能作用。“寓教于乐”还是我们的社会责任,高明的理论应来自不断实践,别人的不可照搬。尤其是那些不符合中华民族利益,不符合中国国情的观点,绝对不能让其蒙混过关。精神文明建设,随着经济建设、深化改革的深入发展,话剧舞台应责无旁贷地考虑拿什么给观众看。一般来说,小剧场由于其轻便、人少,演出场地比较宽广等优点,更应为精神文明建设做出更多贡献。无论愿不愿意听,艺术创作必须有个立足点问题,这不仅是是社会规律,还是艺术规律。

1.学校组织乏力活动经费短缺

根据校园小剧场话剧的发展规律来看,高校当代校园小剧场话剧的活动必须要有学校的领导以及组织的重视与支持,但是事实上许多的问题都无法得到解决,首先是学校的组织乏力现象非常严重,針对非专业的院校来说,校园小剧场话剧的活动属于团委管理的范围,团委的工作人员一般都在3-5名,针对全校各种音乐舞蹈类的活动比赛,团队对于校园小剧场话剧的支持与精力十分有限,有心无力,无法良好实施。另外,资金短缺问题也是校园小剧场话剧无法良好开展的另一难题,无论是学校开展的小剧场话剧的演出、经营以及学习,以及布景灯光、演员的服装道具等都需要经费的支持,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校园小剧场话剧生存的唯一办法就是要节省开支,这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学生的创造能力大大削减,受到资金的限制。

2.主动参与者减少

高校的人数众多,大学社团也比较繁多,美国学生或多或少都参与了部分社团。虽然社团数量众多但是其质量堪忧,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着明显的进步或提升。在一些文艺类的社团,例如戏剧表演社,剧本的制定,演员选定节目的演出,都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消磨学生的经历和毅力,而大学生参与社团主要是因为好奇心,难以继续主动的参与到活动中,而且对这些活动并不会给予太多的关注力度,因此主动参与者比较少。这一情况的出现使得社团的主要负责人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和压力,往往排练的效果并不理想,而且难以选出最佳的剧本,演员,服装等等,表演效果并不理想,限制了社团的发展。

根据研究表明,小剧场话剧类社团发展并不理想的主要原因,在于缺乏一支强有力的师资队伍。学校的师资力量比较薄弱,难以为社团提供专门的指导老师,尤其是剧本,舞蹈,表演,服装等各方面的老师。学生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研究琢磨。此外由于教师的工作繁忙,难于挤出更多的时间放在社团表演指导上,久而久之,专业的话剧老师形同虚设,难以给予社团更多的力量支持。

3.小剧场话剧活动出现媚俗趋势

由于互联网充斥在大学生的生活中,使得大学生的思想和审美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他们不屑于一些经典的戏剧表现方式在剧本上也更倾向于当下的主流。在其中存在较大的弊端,主要表现为社团摒弃高雅文化,在剧本选择上出现了媚俗的趋势,过分的追求另类和哗众取宠,导致在当代校园小剧场话剧活动中的高雅作品越来越少,恶搞搞笑作品却增多。两个女生曾经编排了一个展现女生友谊,非常有深度寓意感人的作品《前面有棵树》,但是在演出的时候观众却无法理解其中的涵义,无法引起观众的共鸣与认可,反而是恶搞穿越剧的小品却赢得了观众的掌声。

4.校园小剧场话剧活动的频率下降缺乏持续力

小剧场话剧类社团所举办的活动,都需要经过长期的排练准备才能登场,对社团成员的要求也十分严格。需要社团成员研磨剧本,加强排练和训练次数。但是近几年来由于各种文化的冲击,学生学习时间的增长,社会上各种因素的影响等等,大学生心境浮动,难以稳定自己的状态,加上课余时间不足,练功次数和排练次数逐步下降。而且演出的质量并不高,导致活动的频率下降,而且缺乏持续力。

二、小剧场话剧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运用

1.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1)审美教育

审美教育是为了培养人正确、健康的审美观与审美情趣,提高人们欣赏美、鉴赏美以及创造美的能力。审美教育范围包括自然美、社会美以及社会美,通过一系列自然美、社会美以及社会美的审美活动,人们可以受到熏陶,陶冶情操,丰富精神世界,获得心灵愉悦。

中国当代校园小剧场话剧其教育作用主要就是体现在对学生的审美教育,在话剧的创作或者欣赏表演过程中都能够潜移默化的对学生完成审美意识的构建过程。另外,话剧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包括文学、美术、音乐、表演、舞台以及设计多诸多方面,在表演中可能还会涉及到灯光、音响等多媒体,学生在话剧参与过程中实践学习到专业的艺术知识与获得经验,这些都是审美意识与审美经验,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当代中国当代校园小剧场是可以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和累积审美经验的活动,在活动过程中能够促进学生形成正确健康的审美观、审美意识、完善学生人格,与审美教育的内容和目的相一致,因此,中国当代校园小剧场话剧的教育性集中于审美教育方面。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人文素质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培养人全面发展,不仅包括思想上的发展,还有能力的全面发展。中国当代校园小剧场话剧作为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其中的丰富内容,会影响学生的价值观、思想、道德等方面,同时中国当代校园小剧场话剧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以及提供审美经验,使得学生可以陶冶情操、美化心灵、获得丰富感知。

同时,当代校园小剧场话剧作为专业学习以外的业余活动,学生在业余时间可以学习专业之外的知识。同时在校园小剧场话剧中多个工种的配合才可以进行这就使得学生必须要学习相关知识,在现代校园中,一个人可能还会承担多个角色,因此一个人可能还需要学习多种相关知识,例如舞美知识、灯光知识等等。尽管这些可能只是一些基础知识,但是有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开阔学生的眼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帮助学生更了解自己的兴趣与长处,同时在进行创作的过程中,学生的综合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也得到了提升,例如学生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想象力、自我表现力以及创造力等都得到了培养,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2.促进中国当代话剧的发展

(1)创新原动力

由于不受票房的束缚,当代校园小剧场话剧的创作环境更加自由,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在作品中糅合自己的思想与观念,例如南京大学话剧社《蒋公的面子》引起的剧烈反响,首先是因为故事本身是南京大学中流传至今的一件奇事,作为南京大学的学生非常有共鸣;另外就是因为故事讲述的是知识分子的故事,非常贴合实际。故事抛出一个问题,作为学者是应该独善其身还是兼济天下的现实问题。这个问题正是当代知识分子应该深思的问题,对于学生编剧来讲,思想内涵的深刻非常可贵,但正是由于创作环境的自由,不功利才能够创作出这样纯粹的故事。因此当代校园小剧场话剧的学生创作者由于没有商业诉求,尽可能地在作品中以艺术形式将自己本身的想法表达出来,尽管作品会有些稚嫩,但是却非常真诚打动人心。虽然这样优秀的作品中在校园话剧中并不常见,但对于当代的主流话剧来讲,其经验十分值得学习,在如今的话剧市场中如何实现话剧艺术与商业的平衡,当代校园小剧场话剧的实践经验或许可以给中国主流话剧许多灵感。

(2)培养当代话剧人才及观众

话剧艺术中两大重要因素就是创作者与观众,针对当代校园小剧场话剧来讲,学生都是靠着自己的兴趣或者热爱加入话剧社,学生对于话剧有着无限的热爱与激情,创作的作品也都纯粹的表达内心想法与所思所见,而这些热爱话剧的年轻创作者,可能在未来的某天成为话剧行业中的新鲜血液,尽管从当代校园小剧场话剧发展现状来看毕业之后进入话剧行业中的人比较少,但是当代校园小剧场话剧的发展过程中,仍然为主流话剧培养了许多话剧人才。例如黑白剧社。且针对那些已经进入社会的同学来讲,黑白剧社的美好是终身难以忘怀的,这些有着美好回忆的学生观眾也是潜在的主流话剧的观众。当代校园小剧场话剧可以构建多元化的观演关系,为中国主流话剧培养当代话剧人才与观众。

三、小剧场话剧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构想和建议

1.激发学校各方支持和参与的积极性

针对校园小剧场话剧目前的发展现状,如果学校相关部门不能够积极正确给予引导,那么学生对于校园小剧场话剧的认识必然还会停留在“身临其境不知所云”的层面,因此,中国当代校园小剧场话剧活动的负责人必须在新生入校时就正面宣传,一一介绍校园小剧场活动的历史、发展、作用功能以及开展运行,同时,在迎新生活动中,预测校园小剧场话剧的前景,从中可以得到的收获。在大学生刚进入校园中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度比较高,通过官方的介绍转变他们的认识,作为当代校园小剧场话剧活动开展的生力军,大学生在进校时就会校园小剧场话剧活动有个正确的认识,会让校园小剧场话剧人才更为集中,对校园小剧场话剧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2.建设学校常规性拨款的主渠道机制

利用节假日,组织校园小剧场话剧社团在广场进行表演,学生不仅可以观察生活,同时也可以展示自己的能力,另外还可以宣传校园文化,为市民带来精神愉悦。这也是校园小剧场话剧衍生出来的“街头艺术”。社团可以排练一些积极具有正能量的节目,在小学进行巡演。充分发挥话剧的教育意义,提高小学生的审美能力。

3.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大学生的思想境界。

从校园小剧场话剧活动出发,在社团中着重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奋斗精神、创新精神以及爱国主义精神的引导。首先,要求剧目编排必须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选择剧本时,需要充分考虑到许多经典剧本中的文化内涵,去除糟粕,必须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剧本中的体现,净化社团环境,确保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和价值观。其次,话剧社团成员在编排剧本时,需要加入中国传统文化和校园的文化精神,升华剧本主题,使得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成为高校特有的文化特色。第三,通过演出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剧目,引导大学生进行思考,提炼剧目中的文化内涵。

4.构建多层开放的高校校园小剧场话剧活动体制

目前来说,高校的一些小剧场话剧活动体制并不健全,缺乏有效的管理,总体来说比较散乱,这情况严重影响了小剧场话剧社团的发展和运行。因此针对这一情况,需要构建一个多层开放的活动体制。首先可以进行社团评比大赛,写出最优社团作为校园社团的模范,成为社团中的中流砥柱。可以将此社团作为改革实验的对象为其提供专业的教师指导和训练,一段时期之后验收成果。然后在校园中推行训练方法和指导方法,逐步提高社团的质量,推动社团进步,能够走出校园,参与省外全国的活动。另外,校园小剧场话剧多为自编自演,通过欣赏话剧经典片、举办艺术讲座等,使得学生对于话剧艺术更为了解,增强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能力。最后,邀请高水平的校园小剧场话剧专业团队来学校演出,提高大学生的艺术水平,开拓眼界,吸收精华,并在观看后开展交流活动。

结语

各大高校应当重视小剧场话剧社团的建设和发展,认识到其对校园戏剧发展的重要性,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为社团提供专业的指导老师,对社团成员提出十分严格的要求,做到精益求精。不仅要重视自己在舞台上的表现,还需要引导成员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提高审美能力和思想境界,感受话剧中所渗透的文化魅力。

参考文献:

[1]桂迎.校园戏剧与小剧场戏剧精神[J].當代戏剧,2016(1).

[2]周传家.校园戏剧——小剧场戏剧的劲旅——大学生戏剧节综述[J]. 中国戏剧,2003(10).

[3]吴戈.小剧场·小剧场戏剧·现代戏剧教育[J].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4).

[4]李慧研. 从北国剧社谈校园戏剧创新发展[J]. 东京文学,2014(15).

[5]姜慧. 中国当代小剧场戏剧的美学阐释[D].山东师范大学,2007.

[6]姜茜. 中国当代小剧场戏剧的艺术特色[J].剧影月报, 2015(3).

猜你喜欢

中国观念实践
维生素的新观念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健康观念治疗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国”调子
即兴表演的观念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