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高中区域地理教学衔接问题及对策探讨

2021-03-24赵静雨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区域地理教学衔接高中

赵静雨

[摘   要]教学衔接问题已成为初高中地理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区域地理作为初中地理教学的主要内容,同时也是高中继续深入学习的重点内容。文章对初高中区域地理教学衔接出现的问题及其产生原因作出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区域地理;初中;高中;教学衔接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1)04-0095-02

一、初高中区域地理教学衔接的重要性

(一)教学衔接的重要性

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和阶段性的特点,学生智力与思维发展自然也是按照从低级到高级的顺序循序渐进的,在每一个教学阶段都有其相应的发展目标。教学阶段根据规定有明确的界限划分,但学生的发展阶段却没有明确的界限,因此在教学中主张不陵节而施,具体来说需要注重教学衔接,为学生发展提供良好的过渡纽带,确保学生在教学阶段突然改变时在发展上仍然循序渐进,不会受断层影响出现衔接问题。

(二)区域地理教学在初高中教学衔接中的重要性

初高中教学衔接是指初中课程与高中课程之间的连续性和持续性,对学生较好地完成义务教育、接受高中教育有重要的意义。区域地理教学是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的重中之重。首先,区域地理是初高中地理教学最直接的联系点。初中地理教学,无论是内容比例还是知识目标设定,区域地理都具有绝对的优势,而高中学段也会分配大量课时进一步深化区域地理教学。其次,区域地理教学是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最有效的着力点。因为区域性是地理学科的鲜明特点,区域也是地理学习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任何地理特征或地理规律的研究都要有其区域载体。

二、目前初高中区域地理教学衔接问题的表现及成因

(一)初高中区域地理教学衔接问题的表现

1.学生内化的初中区域地理知识结构性差,难以提取有效衔接信息

要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要求所内化的知识具有前后逻辑规律且相对准确、完整,具备系统性。初中区域地理凸显地理学科的区域性,课程设计思路紧密围绕着“认识区域”展开,让学生学习不同空间尺度下各个区域的典型地理特征,为高中深入分析某区域发展存在问题、问题产生原因及解决策略提供知识基础,构成知识体系。而很多学生对于初中地理知识普遍存在记忆混乱、遗忘等问题,所内化的知识零散琐碎、逻辑混乱、结构性差,以致在高中地理学习中难以提取准确衔接信息。

2.学生的区域认知停留于表层,区域深度解析存在障碍

区域地理教学对学生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掌握各区域的地理概况。其实区域地理概况复述这一点学生很容易做到,但这并不能说明学生已经掌握了这些内容,事实上大多数学生对其中的形成机理并不理解,也很难迁移应用,只是原样照搬到回答中或试卷上而已。由于高中学段区域地理教学注重学生区域视角的形成与相关方法的掌握,对学生掌握区域知识的深度与思维的灵活性有更高的要求,所以这种表层认知就会在高中学段充分暴露其弊端。

3.学生的区域理解思维方式受局限,学习方法迁移应用困难

区域地理学习中可能会因为区划标准不同而出现区域包含或区域重叠的情况,学生在初中学段至多能掌握部分区域的特征概况,并不能覆盖所有区域。高中学段区域地理教学也只是列举了一些典型的区域發展问题,但要求学生掌握共性的区域研究思维方法,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而学生在思维方式迁移运用上存在很大困难。

4.学生缺乏区域地理学习内驱力,产生厌学、畏学情绪

在很多学生看来,区域地理不如自然地理富有逻辑性,又不如人文地理切合身边生活实际,相对来说较为枯燥乏味,因此对区域地理缺乏学习兴趣。另外,区域地理还涉及大量记忆背诵的内容,抛开反复繁杂的记忆过程,学生就算全部准确记忆,对于具体区域也需要结合自然、人文地理要素特征才能加以分析,以至于对区域地理在整体地理知识中的地位产生怀疑,缺乏学习欲望,学习内驱力欠缺,甚至产生厌学畏学心理。

(二)初高中区域地理教学衔接问题的成因

1.初中区域地理知识目标实现途径以机械背诵为主

初中区域地理识记性内容居多,教师对区域的讲解方式一般是按照位置、地形、气候、水文等的顺序罗列知识点,学生也会轻而易举地发现这一学习规律,以至于每接触一个新的区域,学生就按照这一顺序机械背诵。随着所学区域数量的增加,学生记忆的内容也会越来越多,而因为记忆方式相同,所以记错记混甚至遗忘的问题不可避免。最终存留在学生头脑中的区域知识都是片面的,甚至只是毫无结构、零星的知识碎片。

2.高中区域地理知识获取途径局限于书本,认知层次浅

高中学段注重区域综合探究,这需要立足于足够的区域了解,要求除了掌握必备的地理学知识外,还需要掌握额外的通识性知识,而学生的活动范围有限,认识区域的途径局限于书本,主要是教科书。书本通过文字配合少数图片来呈现区域知识,不足以让学生充分理解抽象的地理概念或复杂的地理现象,导致学生的区域认知较浅。另外,即使是最新版本的教材,所能呈现的信息也会受时间限制,缺乏时效性。学生仅通过书本获取知识不足以应对高中区域地理学习。

3.初高中教学目标定位维度偏颇

初高中区域地理教学过于注重知识目标,很多教师根据考点分析一味向学生灌输应试内容,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对技能、方法、情感等目标泛泛而谈,并没有结合实际教学情况计划好目标实现方式,更没有对应的评价标准与评价手段,不能保证所设定的这些目标有效实现。这种维度偏颇的教学目标定位局限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以至于学生在地理技能、地理区域分析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培养上出现短板,间接阻碍教学衔接的顺利进行。

4.高中学段学生对区域地理价值认知存在偏差

区域地理是初高中学段共同学习的内容,初中打下的基础很重要,它会为高中区域地理学习提供大量有效信息。一些初中基础较好的学生,会误以为高中区域地理只是初中区域地理内容的简单重复,对继续学习的价值产生怀疑,而那些初中基础薄弱的学生又会丧失学习自信心。另外,区域地理知识通常起着基础与载体的作用,在应用时必须要与相关的自然或人文地理知识相结合,因此学生对区域地理知识的价值也会存在认知偏差。

三、促进初高中区域地理教学有效衔接的策略

(一)构建区域地理知识体系,串联衔接内容

在完整的区域地理知识体系中,一项知识或作为体系的出发点,起着基础与提供研究方向的作用,如该区域内基础地理要素的自身特征等知识;或作为体系的连接点,起着逻辑过渡的作用,如有关该区域的地理现象、地理过程等的知识;或作为体系的落脚点,起着升华与促进应用的作用,如区域发展措施、发展意义等知识。初中区域地理以行政界限为划分依据,让学生学习某一大洲或某一国家的区域地理特征,在区域地理知识体系中充当基础根基的部分,而高中阶段的知识面更广,是对基础的进一步延伸,所以教师很有必要引导学生将初中和高中阶段的区域地理知识内容整合在一个完善的知识体系内,使学生厘清每一段知识脉络,促进有效衔接。

(二)拓宽学生区域认知渠道,提高衔接效率

学生在初中学段对“地”的把握,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都十分有限,若让其直接应对高中学段“理”的探索,会遇到许多困难,因此需要铺垫额外的区域背景知识。学生头脑里有足够的认知储备,就会在有学习需求时及时提取信息,极大地提高衔接效率。可见,教师应充分挖掘潜在的区域认知渠道,促进学生对区域地理知识的获取。区域不仅是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的载体,同时也是生活的载体,生活中的时事就是很好的知识获取的来源。例如由印尼迁都问题可以引申出印尼的城市发展问题,由新一轮珠穆朗玛峰高程测量可引申出地壳运动、气候变化等相关问题。另外,参观地理博物馆、观看地理纪录片、开展地理实地考察,均可作为拓展学生区域认知的有效途径。除此之外,教师也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从Google Earth、ArcGIS等地理相关软件中搜寻教学素材。

(三)围绕主题设计探究活动,引导衔接方法

高中区域地理学习以促进区域发展为核心,从生态环境建设、资源开发、經济发展等多维角度进行研究,旨在促进学生思维延展,使学生形成独特的区域视角。不同区域虽然在地理环境也就是发展背景上存在差异,但也可能会面临相似的发展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可以从学生在初中学过的一个区域入手总结出一个或几个典型的区域发展主题,引导学生围绕该主题类比其他区域发展,从而实现对初高中区域地理知识的融会贯通。例如,初中时学生对我国黄土高原地区进行了学习,归纳出水土流失的环境建设问题,高中时可以在此基础上以水土流失为主题展开探究,分析其发生原因、危害及对策,再类比江南丘陵地区、西北地区或更小区域尺度上的水土流失问题。

(四)明确区域地理价值,增强学生衔接意识

高中学段,在教学区域地理前,教师很有必要向学生讲清高中区域地理学习方向以及初中阶段所掌握的区域地理知识对接下来的学习能发挥哪些作用,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区域地理的重要价值以及初高中学段区域地理的异同与联系。学生思考如何利用已有区域地理知识,并主动寻找知识与方法的衔接点,端正学习态度。

总之,为了解决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问题,可从串联衔接内容、提高衔接效率、引导衔接方法、增强衔接意识等多方面着手,确保初高中地理教学顺利过渡。

[   参   考   文   献   ]

王利亚.针对实际,做好高初中地理教学的衔接[J].贵州教育,2005(9):32-33.

(责任编辑    周侯辰)

猜你喜欢

区域地理教学衔接高中
分析高中区域地理学习的盲点及策略
突破区域地理软肋,提升高考复习动能
区域定位在区域地理教学中的方法探讨
基于学习过程的高中区域地理教学调查与分析
从新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探讨初高中生物核心概念教学衔接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