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对统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理解与思考

2021-03-15周华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理解道德与法治思考

周华

[摘   要]统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在全国使用已逾四年,此新编教材有以下特点:教材内容数量和栏目设置合理;内容编排和结构设置适宜;注重思想性与科学性的结合;注重对学生心灵的塑造;注重内容的自然性和平实性;注重传统文化的渗透;注重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的有机融合。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教材;理解;思考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1)07-0047-02

以核心素养为指向和走向深度学习的统编版教材道德与法治(下面简称新教材)已在全国范围内使用。新教材全面贯彻了党的教育方针,体现了新课程理念,落实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较之以前的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上了一个新台阶。

一、教材内容数量和栏目设置合理

以七年级上册教材为例,七年级上册思想品德教材全书分为5个单元,15个框题,内容显得过多。内容过多无疑会加重教师的教学负担和学生的学习负担,最终影响教学效果。统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材对内容进行了适当精简,全书缩减为4个单元,10个框题。新教材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数量上,设置都较为合理。在栏目的设置上,新教材吸收了思想品德教材的优点,并加以改进,尽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新教材精心设置教学栏目,每框题中除了正文外,还设置了《运用你的经验》《探究与分享》等栏目。《运用你的经验》这一栏目要求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来引导学生运用旧知探索新知,让学生对自己业已形成的经验进行总结和运用。这其实是师生双向互动交流的过程,也是教师教学经验和学生学习体验碰撞的过程。《探究与分享》栏目则是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检验的环节,是教学中个人展示与小组合作的环节。无论是《运用你的经验》,还是《探究与分享》都可以视为培养和检测学生能力的主要途径和手段。

二、内容编排和结构设置适宜

道德与法治课毫无疑问应该是一门德育课,一门教人做人的课程。但很多学生却不这样认为,他们往往把“道德”“法治”“德育”这类词汇,视为“呆板”“说教”“板着面孔教训人”的同义语,甚至把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全都想象成思想陈旧、不苟言笑的人。当然,这不能怪学生,毕竟学生的认知有限。同时,这也与之前思想品德教材的内容编排、结构设置在人们心目中形成的固有印象有很大关系。思想品德教材,尽管改版多次,其结构却千篇一律,内容似变非变,基本上都是以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为主线贯串全书,缺乏趣味性和对学生的吸引力。甚至曾经把大量的历史、地理等学科内容融入教材,虽然突出了知识性和爱国主义教育,但增加了学习难度。这对于七年级学生而言是难以接受的,而教师在教学时也只能尽量把授业、解惑摆在传道的前面,于是出现了“满堂灌”。新教材在内容编排上避开了这一点,以一种全新的面貌出现。比如,思想品德教材大多是从“爱祖国、爱集体”的内容入手,而新教材则从“发现自己,认识自己”等与学生心理相关的内容入手。单这一变化,就从根本上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从被动吸收变成主动学习。增强学生了解、学习这门学科的欲望,恰好是新教材成功的重要原因。

三、注重思想性与科学性的结合

新教材的科学性,首先体现在对学生的针对性上。新教材中的内容浅显易懂,符合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特征和身心发展特点。其次体现在思想教育性上。新教材并没有脱离德育课的宗旨,要求教师很好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从而使学生达到思想进步与知识提高同步的效果。这也从根本上避免了以往教材中那种单纯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做法。再次体现在教材内容逻辑联系的科学性上。以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材为例,全书共4个单元,从《成长的节拍》《友谊的天空》《师长情谊》到《生命的思考》,是一个逻辑联系的整体。每个单元2~3个框题的编排更是注重了这一点。如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从“探问生命”入手,再到“珍视生命”,最后到“绽放生命之花”,这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旨在引导学生活出生命的精彩,从而达到学知识与学做人的完美结合。

四、注重对学生心灵的塑造

新教材在编写上力图先让学生明白,作为一名合格的中学生,什么样的心理品质最重要。然后教给学生形成良好心理品质的科学方法,使学生的行为能够符合道德要求和法律法规。这正是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也是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所应具备的素质。

五、注重内容的自然性和平实性

以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材第三单元《师长情谊》中的《师生之间》为例,原思想品德教材一开始就设置了“师生间也会有矛盾”这一环节,先入为主,容易误导学生,让学生误以为师生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新教材则删掉了这一环节,让学生先“走近老师”,了解“教师职业”和“风格不同的老师”。让学生明白:教师不仅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更是学生精神成长的引路人;由于年龄、学识、阅历、性格、情感与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教师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表达方式不同,教学风格也不尽相同。再以新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师长情谊》中的《师生交往》为例,教材中设置了四个情景,以情景剧的形式展开教学,让教师和学生本色出演,既注重了教学内容的平实性和自然性,又突出了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教学活动中教师不再是古板的“说教者”,而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更是和颜悦色的“倾听者”和“陪伴者”。新教材从“了解教师职业”“风格不同的老师”到“教学相长”“亦师亦友”,一路走来,是师生的平等对话,是师生的携手共进,是师生共同认知和认同的学习之旅。

六、注重传统文化的渗透

道德与法治课作为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阵地,编写者在编写时积极寻找优秀传统文化与本学科教育的结合点,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传承、渗透传统文化。以新教材七年级上册为例,《少年有梦》一课用“功崇惟志,业广惟勤”作为结语,旨在引导学生去感知“志”与“勤”二者缺一不可。让学生认识到,我们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贴地而行;我们要实现“个人梦”,实现“中国梦”,必须砥砺前行,艰苦奋斗。而《珍视生命》一课则引用了《周易》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旨在通过中华传统文化的渗透,激励学生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奋图强、永不停息。

七、注重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的有机融合

法治和德治,是国家治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两种方式,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保障。新教材在注重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同时,还设置了八年级法律专册,对学生进行专门的法治教育,实现了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的有机融合。如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崇尚法治精神》,不仅从道德层面引导学生尊重自由平等、珍视自由,还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使学生认识到自由是有限制的,无限制的自由只会产生混乱,从而能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当然,新教材也有待改进之处。首先,教材的理论性较强。如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中的“养护精神”就显得过于抽象,刚跨进中学门槛的学生因为缺乏相关的认知,而难以理解其中的含义。其次,教材语言表述较生涩。如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中有这样表述:“当我们能够与周围的生命休戚与共时,我们就走向了道德的生活。”这是这一单元第八课《探问生命》的最后语。其实,作为一课书的总结语,要力求简洁通俗、表达明确。教材的编写特别是语言的应用,应考虑中学生的认知水平,放下语言架子,把深奥的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文字,使教材语言更加贴近学生。再次,列举了学生不太了解的人和事。如在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友谊的天空》中,可以列举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第三單元《师长情谊》中,可以列举毛泽东尊重老师徐特立和习近平总书记尊重老师陈秋影的故事。通过生动的事例可以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尊师敬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而在生活中自觉践行这一传统美德。列举学生熟悉而又感兴趣的事物,不仅能有效地渗透中华传统文化,还能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从而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总的来讲,新教材在形式上更加新颖,在内容上更加平实自然,同时注重德育性、启发性、趣味性和生动性,是一套以核心素养为指向,引导学生走向深度学习的全新的教材。

(责任编辑    袁   妮)

猜你喜欢

理解道德与法治思考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谈科学故事促进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
尹雪艳,永远的上海梦
偏远地区高三英语学习方法探究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