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塑人文精神:统编版初中教材新增课文教学策略

2021-03-11张武桥杜秋香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21年1期
关键词:篇目教材课文

张武桥 杜秋香

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与以往版本的教材相比新增加了多篇课文,这些新增课文选篇经典,文质兼美,适宜教学,并且兼顾时代性,从新增篇目的教学实施入手,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教材,把握教学重难点,选取合适的方法组织教学,提升语文教学课堂质量。同时,也可以提升語文学科的核心素养教育,重塑当代青少年学生的人文精神。

一、新增课文概况

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六册课本中共有选文186篇,新增课文共62篇,占课文总数的百分之三十三,其中七年级新增课文占比较小,八年级、九年级相比占比较大。对新增课文的情况概述笔者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别为课型概述、单元主题思想概述、课文体裁概述。

(一)各单元主题新增篇目

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依据单元主题将课文进行分类,每册课本均包括六个单元,这六个单元的主题虽各不相同,但都将人文性贯穿其中,使整部教材充分体现人文性这一特征,这也充分体现了重塑青少年的人文精神这一主题思想。六册课本中的单元主题并不是毫不相干,各册课本中又有些主题意义相近或是对前主题有所升华,形成一个环环相扣、循序渐进的语文学习网。新增课文基本贯穿六册课本中的各个单元,只有个别单元没有新增课文,如七年级上册第二、三单元;也有整个单元都是新增篇目的情况,如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整个单元四篇课文都是新增篇目。新增篇目的单元主题思想及新增篇目数量如表一。

(二)新增篇目体裁占比

课文体裁可分为四类,分别为说明文、议论文、记叙文和应用文。这四类体裁都有新增篇目,但四类体裁的新增比例却相差甚远,记叙文作为初中生学习的主要体裁,是初中生的学习重点,新增篇目数量最多,超过了新增总数的一半;其他三类体裁新增相对较少,具体新增篇目体裁占比如表二。

(三)新增课文课型

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更加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构建,这一特征从课型结构的改变就可看出,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分为自读和教读两种课型,在六册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自读课文和教读课文的比例几乎持平,这一比例仍适用于新增篇目的情况,在新增的62篇课文中,教读课文和自读课文各占一半,都是31篇,这足以看出自读课文在教学工作中的重要地位。新增课文课型分类如表三。

二、教学策略分析

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的编写是为了适应当下的教育改革和不断进步的教育观念,具有新的教育思想,因此教师以往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已经不适用新的教材,面对新教材,教师不仅要更好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提升教学质量,还要帮助学生转变学习理念,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1]。新增篇目更符合当下教育部门的新理念和新思想,研究新增课文的教学策略,才能进一步推动统编版语文教材的使用和发展,进一步推动教育事业的进步,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一)提高教学能力,更新教师知识体系

随着教材的变革和更新,新篇目的增加,教师想要达到更好的课堂效果,就要努力提高自身文学素养,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不断更新已有的知识体系,语文教师除了要具备基本的教学能力,还要具备良好的课堂设计和接受新知识的能力[2]。课堂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增加他们的求知欲望,使他们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发现学习的乐趣,让学习从任务变成兴趣,从而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想要达到这一目标,就要发挥教师良好的课堂设计能力,创设趣味课堂。

导入作为课堂的开端,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所在,良好的课堂导入能够带动全班同学参与其中,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课堂从一开始就充满激情与活力。《满江红(小住京华)》这篇新增课文以标题“满江红”为导入点,围绕“满江红”让学生畅所欲言,将课堂气氛带动起来,因为岳飞的那篇《满江红》学生都耳熟能详,所以这一导入学生一定有话可说,在他们发言结束后引入正题,秋瑾侠女的这篇文章之所以能够与岳飞的作品相提并论,是因为这篇文章显示出了她巾帼英雄的本色,使学生带着好奇心和求知欲来探索课文,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山水画的意境》这篇文章的导入更要有吸引力,因为这篇文章的内容不易理解,所以导入应抓住学生眼球,使学生投入课堂学习。可以先播放一段我国名山大川的视频,学生可以在视频中直观地感受到自然景物之美,之后教师再展示一些著名的山水画作品,让学生自由发言,探讨一下看到这些画的感受,带动课堂气氛,之后引入正题,带领学生共同探讨“意境”问题。

教师作为教育的引领者,要有生命不止,学习不止的意识,要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不断地更新自己已有的知识体系,提高自身文学素养。新增课文在编排上有其新特点,在单元主题方面,新增课文注重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注重人文性主题与语文知识的结合。在单元分布上,基本每个单元都有新增课文(可参照表一单元主题及新增数量)这就要求教师更新原有教学理念,根据单元主题和新增篇目重构知识体系,依据本单元的语文核心要素为课文设计教学策略。比如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这一单元的四篇课文均为新增课文且四篇都是游记,这些课文通过记述所见所闻,描绘自然风光,抒发作者的情思与感悟。

对于本单元的学习,教师既要引导学生丰富见闻、开拓眼界,又要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引领学生了解游记的特点。在以单元主题为组群阅读的前提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对比阅读,这四篇文章虽然都是写景游记,但细细品读却各有千秋。《壶口瀑布》语言生动形象,作者善于抓住最富有特征的景物来描写,此文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因此,在讲授这篇文章时,教师要特别注意修辞手法在文中的应用;在学习《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时,不仅能够让学生了解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还能使他们从中获得中外勇士探险的相关知识,拓展知识面;《登勃朗峰》将旅途中难得的趣事写进了游记,内容别具一格,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一滴水经过丽江》写作视角奇特,作者幻化为一滴水,以一滴水的漫长旅行,全方位地向读者展现了丽江古城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运用这种“同中求异”的比较阅读法,学生不仅可以将知识进行横向延伸,还可以发散思维,进行独立思考。

(二)把握文体教学,遵循学生认知规律

学生的认知能力是一个不断发展和提高的过程,语文教材也是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编撰的,在文体编排上就可看出这一点,七年级的学生由于接受能力有限,所以他们主要学习记叙文;到了八年级,课本中就编排了大量的說明文和应用文;到了九年级,随着学生认知能力和语文素养的不断提升,议论文成为学生的主要学习对象。每一学段都有学习的侧重点,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制定教学计划,安排教学活动。

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和议论文四类文体都有新增篇目,其中记叙文新增占比最大,共增加了29篇,且在六册课本中都有新增篇目,具体可参看表二新增篇目体裁占比。文体不同,教学方案和侧重点也要做出相应的调整,教师要把握文体设计教学策略,本文将从四类文体中分别选取一篇进行教学分析。

1.记叙文教学

散文是记叙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散文教学时,要注重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3]。如教师在讲授《雨的四季》这篇新增写景散文时,首先应该让学生进行课文朗读,理清文章思路,以同桌为语文小组探讨四季雨的不同特点,进行加分制抢答比赛;然后在理解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关注本文的文章结构,抓住细节,品味语言。细节描写是散文具有感染力的一大特点,教师在讲授课文时要抓住关于春雨的细节描写,从修辞、感官、关键词等角度出发,对春雨进行分析,让学生找出自认为精彩的句子并分析其精彩之处。散文教学要运用读写结合的方法,在学完这篇文章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运用本节课学到的写景方法,进行一个200字的课下创作,使学生在自我实践中掌握写景方法。

2.说明文教学

说明文是八年级学生学习的重要文体,教师在进行说明文教学时,要使学生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掌握主要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如在对《梦回繁华》这篇课文进行讲解时,首先要使学生把握《清明上河图》的主要特征,让学生浏览全文找出主要特征,同桌之间先进行交流讨论,接着与全班同学进行分享,师生共同确定说明对象的特征。然后教师对说明方法的相关知识进行讲解,如举例子、打比方、列数字等具体说明方法的定义,带着学生找出前两段中运用的说明方法,接着让学生自己找出剩下段落中的说明方法,每组分享一个,并根据“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等具体数字体会说明文语言严谨、准确的特点。最后还要掌握基本的说明顺序,教师要引领学生找出它们在文中的具体位置。

3.应用文教学

八年级的学生开始接触应用文,如新闻、演讲稿等,新增课文中有三篇新闻和三篇演讲稿,本文重点展开讲解《“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冠记》这篇新闻报道。在进行新闻教学时,要先走进新闻,了解新闻知识。首先,教师应先对新闻的“六要素”进行讲解,在学生掌握这一基本知识之后,再让学生通读全文,梳理出各新闻要素在文中的具体体现。其次,要求学生边读课文边思考作者的态度,学生在总结作者立场和态度的同时,也能够培养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就本文来说,作者想向读者表达的是对运动员吕伟为国争光的赞美以及作者对中华民族的热爱。在学习这篇课文时,教师还应特别注意对“补白”部分关于新闻特写知识的讲解,这也是新闻阅读的重要延伸知识;最后是新闻写作环节,新闻写作可以要求学生根据今天所发生的事写一篇新闻,提醒学生灵活运用学过的新闻知识。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为这则新闻重写标题。

4.议论文教学

教师在进行议论文讲解之前,应先让学生自主预习,让他们了解议论文的相关知识,了解完基础知识之后进入系统学习。本文重点讲解《怀疑与学问》这篇新增议论文。这篇议论文教学主要分为三个步骤:一、通读全文,找出中心论点,在学习《怀疑与学问》这篇文章时,教师首先应引领学生找到本文的中心论点“治学需要怀疑精神”。二、理清思路,找出本文的论证方法。教师在设计《怀疑与学问》时,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用对比论证方法来揭示怀疑精神的重要性,并且引导学生敢于提出质疑。三、品味语言,领会文章主旨。准确是议论文语言的核心,因此在学习这篇课文时要紧紧围绕准确来品读文章中的关键性词句,并在文中做出相应的批注,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把握文体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接受新知识、消化新知识,同时使语文教学变得更加高效。

(三)抓住课型特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改变了之前课型不分的状况,将课文分为教读和自读两种。课型不同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也会出现很大差异,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抓住课型特征,根据不同课型分别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区分教学重难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新增篇目中教读课文和自读课文都是31篇,且每册课本中都有涉及,课文详情见表三,下面笔者将分别论述教读课和自读课的教学策略。

1.教读课教学方法

教读课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在教学过程中还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其主要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学习方法,激发学习兴趣[4]。教读课文教学要从四个步骤进行,分别为“预习、导读、探究、检测”。教读课文的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阅读课文、作者介绍、重点字词讲解、题目解读、重点段落(或重点句子)讲解、内容概括、结构分析、句法分析、修辞分析、探究学习、思想领悟、课后作业等。

预习是教读课的第一步也是重要的一步。如在预习《诫子书》这篇课文时,学生通过预习可以了解到这是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一封家书,在学习中可以更好地感受父亲对儿子深切的期待;并且通过课下预习,学生也可以对文章的写作背景有大致了解,方便课上更系统的学习;除此之外,学生还可以通过课下注释来预习“淡薄”“无以”等重点生字词的意思。并且通过预习可以找出不理解的语句,以便上课有针对性的学习。在学习《纪念白求恩》这篇课文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下观看白求恩的纪录片,了解白求恩的事迹,从而感受白求恩的人格魅力。导读是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的重要环节,导读环节的设置主要有两方面的作用。一、学生通过导读可以明确文章的学习目标,文章的大致内容;二、学生可以通过导读了解学习本文的阅读方法和要求。如在学习《太空一日》时,通过导读学生可以了解到这是关于我国首次载人航天成功的记录。

新课程理念下的新型课堂需要教师为学生创建更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机会。教师以某一问题为中心,引导学生提出质疑,然后以语文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组内成员各抒己见,共同讨论问题、交流想法,在探究中开阔思维,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在探究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小组竞赛、男女竞赛、抢答赛等活动来调动学生讨论探究的积极性,使学生积极踊跃地分享小组的探究成果,教师既要肯定学生的探究成果,又要指出其中的不足,帮助学生共同进步。例如学习《回忆我的母亲》这篇课文,在探究环节,教师就可以围绕本文主要内容提出两个探究问题,分别为:一、说说“我”从母亲身上得到了哪些做人的道理?二、谈一谈你从这篇课文中都学到了什么以及你的疑问。学生以语文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讨论,更好地把握文章的细节和情感。

检测是一种反馈手段,能够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检测内容可以涉及文中重点字词、文体知识、修辞手法的运用等,课堂的教学效果可以通过检测来判断,教师也可以通过检测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所了解。在检测环节,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情况,制定不同的检测方案。如在学习完《诫子书》时,教师就可以根据重点字词对学生进行检测,本文是文言文,重点字词的学习是非常关键的,通过对重点字词的检测,教师能够了解学生的具体掌握情况,从而制定合适的教学方案。在学习《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这种新闻类文章时,检测的内容就要从文体入手,可以涉及新闻的要素和特点等。

2.自读课教学方法

自读课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主阅读能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组织下,通过独立思考,最终达到自解自通的学习效果[5]。

自读课与教读课的不同之处在于增加了由“旁批”和“阅读提示”组成的助读系统,取消了预习和课后练习环节,这样的编排更能体现出新课标提倡的“少做题,多读书”的教育理念,更能体现出独立阅读、自主阅读的学习理念。自读课文的旁批形式多种多样,分别为:写法点评式旁批,如新增自读篇目《雨的四季》和《回忆鲁迅先生》,这两篇课文就运用了这一形式;语言赏析式旁批,如《雨的四季》也使用了这一批注形式;重点提要式旁批,如新增自读篇目《动物笑谈》就运用了这一批注形式;除此之外还有问题引领式旁批和提示要求式旁批。自读课文的教学要从以下四个环节进行,分别为:课堂导入,激发阅读兴趣——速读课文,概括内容——认真默读,把握人物形象——精读课文,品味细节——把握手法,感悟句子之妙。无论自读课文还是教读课文都可看出阅读的重要性,而学习自读课文最主要的是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使课堂学习在学生自主活动、自主阅读、自主探究中进行。自读课文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教会学生运用“旁批”和“阅读提示”进行自主阅读。

《回忆鲁迅先生》这篇自读课文被编排在七年级下册课本中,学生学习此文时,需充分利用阅读提示和旁批两大助读系统,在正式学习之前,教师引导学生先看阅读提示,通过阅读提示可以知道本文主要写鲁迅先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事,在了解了一些基本内容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旁批进行自主阅读,尽量做到少講、少说,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本文共有15处旁批,借助这15处批注,让学生以语文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在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形成学习共同体,相互交流与补充,探究鲁迅的形象、了解本文写法、领悟作者对鲁迅的情感,最后以小组抢答赛形式来分享小组讨论成果,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并且在参与中获得学习的快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自读课文教学还需运用方法迁移的教学策略。自读课文的学习可以同教读课文进行对比,做到前后关联。例如,在学习《梦回繁华》这篇说明文时,学生已经学习了《中国石拱桥》和《苏州园林》这两篇教读说明文,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将之前学到的说明方法运用到本篇课文的学习中,使所学说明知识得到巩固和提高,增强思维的条理性和严谨性。

(四)进行拓展阅读,帮助学生扎实基础

扎实的文学基础是学好新增课文的关键,有足够的文学基础,学生才可以做到举一反三,才可以进行知识迁移,做到自主学习。想要有足够的文学基础,学生就要增加自身的阅读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做好读书笔记,自主构建课内外阅读联系[5]。比如在学习完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这篇新增课文之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课下自行阅读其他回忆鲁迅先生的文章,如郁达夫、巴金等人的作品,做好读书笔记,与课本中的文章进行比较分析,使学生可以更全面、更具体地了解鲁迅先生,之后学生再次回归课本,阅读之前学过的鲁迅先生的文章,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朝花夕拾》等,经过课外阅读,学生已经对鲁迅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再次回顾之前的课文会有新的收获和理解,也为以后学习鲁迅的文章打下坚实基础。

运用“1+X”的阅读教学方法,扩大学生的阅读量。“1+X”的阅读方法是指学一篇课文,附加若干篇课外阅读的文章,达到以一篇带动多篇的阅读效果[6]。在学习完《带上她的眼睛》这篇科幻文章时,教师就要根据阅读提示来帮助学生进行拓展阅读,让他们课下阅读科幻小说名作,如《朝闻道》和《星》等,然后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课外阅读写成读书笔记,在课上进行分享,引导学生由课内阅读走向课外阅读。

课后知识补白是知识拓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知识小短文的形式被编排在读读写写部分,主要涉及语言、修辞、短语、语法等语文知识,教师要重视对这些语文知识的讲解,帮助学生进行知识补白,巩固基础知识[7]。《雨的四季》的知识小短文是有关名词的讲解,对常见名词和特殊名词做了解释和举例,常见名词学生一般都有所了解,但对方位名词可能有所忽略,知识小短文对方位名词讲解详细,在文中也找出了例子帮助学生理解,教师可以在之前学过的文章中找些句子对学生进行检测,了解掌握情况。《屈原(节选)》的知识小短文为《屈原》的剧情梗概,教师可以在教授课文前让学生阅读知识小短文,了解剧情主要内容。

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始终秉承着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编写理念,着重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选文强调回归经典,这一特点突出表现在新增篇目上[7]。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共选文186篇,其中新增课文62篇,在新增篇目的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做出相应的改变,找到适合新时代新理念的教学方式,制定恰当的教学策略,帮助教师把握教学重难点,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从而更好地实施语文素质教育。新增课文的教学实施,将有利于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课堂上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教师提升语文素养重建知识体系;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素养,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重塑当代青少年学生的人文精神。

参考文献:

[1]朱绍禹.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87.

[2]李婉莹.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新增篇目教学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9.

[3]陈洁梅.中学语文教科书中散文文体的分类教学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4.

[4]傅登顺.部编教材“教读”课型的定为与教学策略[J].教育与管理,2013(3):27-30.

[5]吴保华.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自读课教学实践研究[J].杭州:杭州市文海实验学校,2019(03):2.

[6]卓巧文.发展语文能力提升语文素养——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使用建议[J].理论与实践,2017(7):47-49.

[7]于旭东.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的创新特色分析及使用建议[D].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19.

猜你喜欢

篇目教材课文
教材精读
议题确认 过程组织 篇目对比——基于群文阅读模式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端午节的来历
也说方志的体例与篇目(设计)及二者的关系(随笔)
背课文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略评法学论文篇目之英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