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提升德育实效

2021-03-08孙丹

天津教育·中 2021年1期
关键词:实效小学美术德育

【摘  要】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需要充分挖掘教学内容,利用不同形式,把握不同时机进行德育实践,通过合作、评价、示范等方式引导学生,才能将德育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提高德育实效。

【关键词】小学美术;德育;实效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1)02-0024-02

【Abstract】Infiltration of moral education in art teaching requires full exploration of teaching content, using different forms, grasping different opportunities for moral education practice, and guiding students through cooperation, evaluation, demonstration, etc., in order to infiltrate moral education into the whole process of teaching and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moral education.

【Keywords】Primary school art; Moral education;Effectiveness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首要任务,《小学德育纲要》指出:“德育要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之中,与其他各育互相促进,相辅相成,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保证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起着主导作用。”学校的美术教学应该而且必须与德育相结合,以美术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为载体,以情感为依托,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文明礼仪(规则)教育、意志品质、健康心理、环保教育等方面的内容,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学生的内在品质。

一、美术教学在德育方面存在的不足

(一)德育内容弱化

虽然课程标准或具体的教学目标将德育内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定为目标之一,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存在德育内容不落实、德育实践不执行的情况,教师上课只注重美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忽略了对学生良好品质的培养和促进。教学评估也只评估知识与技能,对德育目标是否落实缺少评估方式。

(二)德育渗透方式简单

有的教师上课时,渗透德育的方式简单粗暴,片面说教,难以获得学生共情,没有将德育融入实践中,德育效果不佳。德育是有情感性的,在课堂上渗透德育,需要运用情感手段,营造与教学内容相符合的情感氛围,才能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学生主动参与,从而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三)教师自身存在不足

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如果教师自身存在很多不足,比如业务水平低下,工作责任心不强,对学生不关心和爱护,言行不一,甚至品行不端等,这样的教师势必难以起到榜样示范作用,无法引领学生,做好德育工作。

二、在美术教学中提升德育实效的几个方面

(一)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美术教师作为学生美育的领路人,自身的形象应当是“美”的,这里的美包括内在美和外在美两个方面。内在美方面,教师自身应当有高尚的道德品质,热爱教师这个职业,热爱学生,认真工作,在美术教育和教学上有较高的造诣,能得到学生的认可。外在美方面,应当注重自身外在形象的塑造,在穿着、打扮方面要大方得体,给学生美的形象。一个外在形象不佳的教师是培养不出学生审美能力的,只有内外双修的美术教师,才能让学生做到“亲其师,信其道”,才有可能在美术教学中做好德育工作。

(二)抓好课堂常规教育

抓好课堂常规,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最好的德育。小学美术课堂面对的学生年齡为6~12岁,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稳定性差,注意力容易转移,意志力不足,道德认知从他律向自律转化。基于学生的这些特点,教师要制定一系列的常规要求,并帮助学生去遵守执行。同时要注意,课堂常规要求要具体明确且精练,过多和复杂的要求对小学生来说都是很难理解和执行的。比如:小学低年级可以用口令帮助学生做好常规:“小眼睛,看老师;小嘴巴,不说话。”在执行规则时,要做到奖罚分明,宽严相济,尺度统一。小学生虽然年龄小,但是非观念在逐渐形成过程中,规则不能因人而异。只有这样,才能让每个学生都知道规则的力量,促进学生养成遵守规则的习惯,为学生进入社会遵纪守法奠定基础。

(三)挖掘教材内容,有机渗透德育

美术课程总目标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定。分目标从“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设定。教材编写在每个学习领域会有机地融合德育内容。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内容的德育价值,把教学与德育有机契合起来。我在上二年级《美丽的花园》一课时,创设了一个故事情境,引导学生绘制“魔力花”去拯救受困的公主,巧妙地渗透了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教育,提升了学生的道德品质。五年级上册《创意龙》一课,我引导学生认识龙的形象构成、理解龙的造型特点和寓意,走进中国的龙文化,感悟中国龙的昂扬精神并增强学生创作创意龙的兴趣。通过这个过程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趣味笔插》一课,我引导学生用可回收利用的废旧材料制作笔插,渗透环保教育。课前请学生搜集废旧材料到学校,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制作,在课后组织学生整理教室,清理垃圾,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1.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和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现在大部分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自我意识强,但合作意识和集体主义意识弱,教师要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学会协作,学会分享,提升集体荣誉感。但如果组织不好,就会出现合而不作,或不合也不作的情况。我在执教《创意龙》一课时,首先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小组成员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组合,组内成员有的擅长绘画,有的擅长动手制作,有的擅长沟通等。充分利用学生的不同特点,使各小组的每个学生都能发挥作用,展现特长。在分组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准备怎样做创意中国龙?各小组先讨论形象的组合、材料的选择以及成员分工,然后再进行创作。使学生谋定而后动,保证每个人都有任务,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参与的快乐,享受团队协作的幸福,实现真正的合作。

2.利用评价,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合理的外部评价是激发学生正向成长的加速剂。教师在教学中要适时地利用评价促进学生成长和转变,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正确认识竞争与合作,培养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我在执教《趣味纸笔插》一课时,利用以下问题帮助学生进行评价:(1)他的作品中有哪些优点?(2)你自己的作品还有什么地方可以改进?第一个问题引导学生去寻找别人作品中的优点,体现评价的激励性。第二个问题是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作品,进行自我评价,实现评价的促进转变功能。这两个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学习他人长处,反思自己的不足,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除了评价美术作品本身外,还可以在评价活动过程中发现一些德育闪光点。比如:对认真、无私、团结合作的学生进行表扬,在评价方式上,除了口头评价外,还可采用书面评价,以此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

3.巧借契机,激发学生爱的情感与表达。美术教育也是情感教育,学生的作品就是情感的表达。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可以把教学内容与历史、人物、节假日或当下热点事件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在体验人文精神的过程中,把爱的情感表达出来并加以强化,提升德育实效。

三、结语

总之,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美术学科特点,把握教学内容,挖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要素,合理利用评价、外部契机、小组合作等方式渗透德育,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过程中受到德育的熏陶,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操,完善人格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有效实现德育目标。

参考文献:

[1]高兴琴.浅谈美术教育与德育渗透[J].美术教育研究,2017(11).

作者简介:孙丹(1981.10-),女,汉族,湖北荆州人,本科,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美术教育教学。

(责任编辑  李  芳)

猜你喜欢

实效小学美术德育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从细节处找英语实效
小学品社课堂结合时事教学初探
高中历史“自主导学”模式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反思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思考
谈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美术欣赏能力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