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策略

2021-03-08任晓晖

考试周刊 2021年5期
关键词: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

摘 要:随着新课改理念的践行,新课程导向的渗透,新课标要求的落实,实现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效率提升,促进农村学生道德与法治学习变革,已成为新时代每一位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必须关注的重点议题,必须探究的核心课题。但是,经过深度研究分析可以发现,制约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的因素依然很多,其在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对于教学效能的提升,学生学习的发展都有着严重影响。基于此,教师应该立足农村地域实际、学生发展现状开展研究,进行剖析,并结合现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特性与知识特点,就教学措施予以优化,教学方式寻求变革,教学手段即时创新,教学路径不断拓展,以促使学生在科学指导,有效驱动,积极参与,深度探究,协作交融,研讨互动中更好地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逐步提升自身道德修养,法治素养,开启属于自己的全新认知发展之旅。

关键词: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策略

一、 引言

进入新时代,社会各界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也提出了更高标准,更多要求,这使得初中道德与法治在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法治观念形成,价值倾向塑造等方面的重要性也在逐步凸显。而且,由于现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在知识构建,内容特性,育人导向上正在向着更为完备、健全、多元、系统的方向发展。但是,受到诸多因素制约、影响、束缚,使得目前诸多农村地域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发展依然不尽人意,存在诸多问题,隐含的弊病也在逐步暴露。一方面,由于很多农村地域环境闭塞,资源匮乏,交通不便,加之家长思想观念的固封,使得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認识严重不足,总认为道德与法治是一门“副课”,课堂教学中表现不积极,参与不主动,思考不深入,课堂教学外主要依靠死记硬背,大量作练应付考试,久而久之,很多涉及道德、法律领域内涵丰富,外延宽泛的知识只能停留在学生意识表面,学生对于很多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学习、理解、掌握也是一知半解或者不求甚解,教学的有效性自然难以彰显。另一方面,受到教师教法,学生学法的影响,使得现阶段诸多农村地域初中道德与法治教与学的方式都比较单一枯燥,乏味无趣,而正处于青春期的初中学生在心理、意识、夙愿上依然有着很强的好奇心、求知欲,其面对比较乏味的教学生态,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受到严重影响,教学效率自然在长时间内难以提升。因此,针对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所面临的窘境,教师应该积极寻求变革与突破,进而通过诸多有效性教学策略的实施、践行,为促进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提升而开辟广阔道路,注入新鲜血液,给予坚实保证。

二、 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面临的困惑

受到全新课改、教改浪潮的冲击,初中阶段各学科教学都在积极实现变革,寻求创新。但是,在诸多农村地域,由于很多因素影响,导致教育教学发展依然存在诸多不均衡。尤其是道德与法治教学所面临的困惑、挑战、问题也逐步凸显,诸如教学方式单调乏味,教学理念故步自封,教学指导不够科学等,弊病日渐显现。这些问题的暴露,既反映了当前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现状,也制约了有效教学理念的彰显。

(一)地域因素严重制约有效教学实施

近年来,随着国家、社会对农村教育发展的关注,很多比较棘手的制约农村教育发展的客观性问题已经得到了显著改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由于地域差异的存在,使得诸多主、客观层面的因素仍在显现,对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依然有着很大影响。一是地域因素的制约。在很多农村地域,由于自然环境不够优越,加之交通不便,资源匮乏,导致学生视野不够开阔,对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认识依然存在很大偏差。二是思想观念的影响。在很多家长的意识范畴内,总认为道德与法治是一门“副课”,不会对学生“主课”学习产生较大影响,因而在平时的学习中,对于学生道德与法治学习情况的关注较少。由于家长思想的懈怠,很多学生也将道德与法治教学置于搁浅境地,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难以有效落实、推进、开展便成了一种必然。

(二)教师教学策略不够科学丰富有效

在初中学段,道德与法治教学对于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培养,正确价值观念塑造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但是,受到长期以来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以致很多教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依然存在认识不足、措施匮乏、观念滞后等问题。一是教法不够生动灵活。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占据主体地位,很多知识内容的分析,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学设计的落实,大都以教师主导为主,学生在课堂教与学中的地位被严重削弱。面对比较枯燥、乏味、无趣的教学氛围,学生参与知识学习、投身教学探究的积极性、自觉性、主动性自然会大打折扣,教学效率长时间内止步不前,难以提升。二是教学生态不够鲜活。初中道德与法治的内涵比较丰富,外延比较宽泛,但是,很多教学在教学中往往以教材和课堂为主要载体,很多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学措施的落实,教学指导的践行,都以教师的已有经验、固有套路为主。面对程式化、套路化、灌输性、讲授式课堂,学生普遍存在认知倦怠,由于思想与意识层面的抵触,使得教学效率短时间内难以获得切实提升。

(三)学生学习发展导向存在严重误区

受到地域因素,教师教法的影响,很多学生对初中道德与法治的关注度、重视度也存在严重弊端。一是在学习视域上,很多学生并未将道德与法治上升至塑造道德情操,提升价值倾向的高度,只是本着应付考试的角度来看待道德与法治学习,学习过程中思考较少,很多知识内容的学习,大都停留于课堂接受,教材借鉴层面,而且将生活现实、时事现象、具体问题与道德与法治学习的关联较少,学习视野比较狭隘。二是学习方式上,主要以知识点识记背诵,作业、试题训练为重。长时间的单一性识记,往往会使得学生在心理、意识、情绪滋生懈怠,甚至产生排斥心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对于部分学生而言,已经成了一份包袱,学习发展的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也在持续降低。

三、 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策略

针对以上问题与现状,承载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主要使命的教育者必须引起重视,并积极在教学措施、方式、手段上寻求变革与突破,进而借助诸多有效措施的落实,科学方法的引入,多元路径的渗透,让学生在更为宽泛的视域内,更为明晰的导向下投身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使诸多有效教学策略成为促进学生发展,提升学生素养的坚实保证与强劲辅助。

(一)转变教学观念,切实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科学性

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自我意识较强,其对于比较先进的教学理念,比较丰富的教学活动,比较多元的教学手段,依然有着饱满热情与浓厚兴趣。因此,教师在开展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时,应该切实转变自身教学观念,将道德与法治教学提升至塑造学生道德情操,培育学生健全人格,树立学生价值观念的新高度,使道德与法治教学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发展,服务于有效教学。一是加强学习。结合农村地域现状,及时学习、借鉴、吸纳新课改理念,新课程要求,新课标思想。可用网络资源,培训研讨,课题研究,案例分析等方式,就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可供选用的先进思想观念,有效教学方法等深度研判,并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深度践行,进而让学生在更为科学、高效、多元、丰富的视域内重新审视初中道德与法治的地位、价值、作用,为诸多有效教学策略落实给予助力。二是投身实践。就自己现行教法、学法、理念、措施等与新时代教育教学要求开展对比、分析、探究,进而发现不足,探寻对策。并在教学中切实转变师生角色定位,多给予学生表现自己、展示自己、发展自己的空间和机会,使“以人为本”“学生主体”的思想理念深深扎根于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为教学发展提供帮助,为课改要求落实给予铺垫。

(二)優化教学措施,充分凸显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效性

进入初中阶段,很多学生在生活经验,思想认识,自我夙愿等方面均获得了较大发展,较高提升。但是,由于不同学生在理解能力、思维倾向、发展定位上的不同,使得其在道德与法治学习时依然存在诸多差异。对此,教师应该以诸多实效性教学措施为辅助,让学生在多元体验生态内更好地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提升自身思想道德素养。一是结合学生实际,创设生活情境。将对应的道德与法治和生活现实紧密衔接起来,利用生活现象、事实、案例、资讯等开展教学指导,让学生在生活现象与教学内容的过渡、衔接、迁移中理解教学内容,获得认知蜕变。二是根据教学需要,构建问题情境。针对某个教学话题、议题、主题等,设计出具有迁移性、发展性、开放性的教学问题,并引导、带动学生在循序渐进、潜移默化中获得全新解读,以提升其学习的实效性。

例如,在开展“亲情之爱”教学时,教师可以以“亲情”为话题,组织学生以讲故事、演话剧、搞演讲等方式,结合自身生活经历、体验,就自己对于“亲情”的认识、理解、感知开展交流分享。在生动、和谐、多元的教学情境内,学生学习兴趣自会更加高涨,教学的有效性也会得到切实彰显。

(三)创新教学活动,逐步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延展性

面对不同的教学活动,学生所获得的认知体验自然有所不同。因此,为了凸显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延展性,教师可以通过对诸多教学活动的组织、开展、设计,使游戏、故事、竞赛等活动融入教学领域。并鼓励学生在教学中相互协作、共同帮扶,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师生辩论研讨,学生自主探究等方式,让学生在其乐融融、和谐欢悦的活动体验中学习知识,提升能力,拓宽视野。随着多元教学活动的引入,课堂教学自会释放出无限活力,巨大魅力,学生投身道德与法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也会得到切实提升与持续增强。

例如,在“法不可犯”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我是小法官”活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自身视觉,就教师所展示的不同教学案例进行解读、分析、审判,让学生在积极参与中理解教学内容,实现认知迁移。

四、 结论

总之,现阶段,诸多农村地域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依然不容乐观,切实提升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科学性、丰富性、针对性,已经迫在眉睫,因此,教师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应该切实立足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际、学生现状,并通过诸多有效教学措施的落实,为学生知识内容学习,思想道德提升,法制观念塑造,价值倾向塑造而奠基铺路。同时,面对源自教师、学生、家长等层面的诸多问题,教师也应该客观审视,正确认识,并积极探寻改进路径,进而切实调动各方面的有利因素,使学生在更为多元、丰富、鲜活的教学生态内学习初中道德与法治,实现认识迁移,思想蜕变,能力提升,以积极态度,迫切意愿投身初中道德与法治学习,获得自身综合素养的完美升华。

参考文献:

[1]莫柱林.新课程背景下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探究[J].求知导刊,2020(11):21-22.

[2]李群.初中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策略探究[J].华夏教师,2019(36):26.

[3]唐多会.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有效教学策略思考:以九年级“富强与创新”单元为例[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9(8):145-146.

[4]任娜.初中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策略探究[J].学周刊,2019(20):46.

[5]龚北海.新课程背景下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9(13):81-82.

[6]胡晨霞.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有效教学策略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8):168.

作者简介:

任晓晖,甘肃省平凉市,灵台县百里中学。

猜你喜欢

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对九年级化学家庭小实验的实践与探索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浅谈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效率的提高
加快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研究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