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双一结合”的课程思政建设模式实践

2021-03-08覃秀凤李卫东翟丽华

广西教育·C版 2021年10期
关键词: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覃秀凤 李卫东 翟丽华

【摘 要】本文结合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的要求,针对“工程材料与热处理”课程的特点,论述“两双一结合”的课程思政建设模式实践,并提出具体举措:构建“专业+思政、校内+校外”的“双师”教学团队;挖掘课程“1+2”思政元素,充分发挥课程育人功能;优化课程思政教学过程设计;修订大纲,融入思政元素,达到润物细无声;探索“五位一体”教学法,激活学生主体意识;优化考核方法,形成多元化的过程性课程思政考评体系等。

【关键词】工程材料与热处理 课程思政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39-0099-04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高校不仅要培养专业知识过硬的技术人才,更应注重培养有爱国主义情怀、有民族复兴担当的时代新人。《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工学类专业课程,要在课程教学中把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教育与科学精神的培养结合,提高学生正确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注重强化学生工程伦理教育,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广西职业技术学院的“工程材料与热处理”课程是高职机械类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课程对接中国制造2025和广西“工业强桂”战略对技术技能人才的新要求,结合课程的特点和课程内容,制订课程思政目标:在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练就专业技能的同时,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意识;培养学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培养学生用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一、课程思政建设模式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的课程思政教学实施采用“两双一结合”建设模式(见图1)贯穿课程教学的全过程。“两双”即“双师”和“双线”。“双师”即“专业+思政、校内+校外”的“双师”教学团队。“双线”即以课堂教学为“主线”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传递知识和技能所蕴含的德育元素,对学生进行“精准滴灌”;以第二课堂实践为“子线”,鼓励引导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如实训中心设备维护保养、学科竞赛、技能大赛等,在实践中练就工匠精神。“一结合”即“线上线下”结合,依托网络课程资源平台,将与专业课程紧密相连的思政元素,以视频、音频、图片、文本等多种形式进行展示,诠释专业理论、深化专业素养。通过“两双一结合”的建设模式,专业知识、职业技能的“智育”和工匠精神、馬克思主义哲学观、职业精神、家国情怀的“德育”能够并驾齐驱,学生全面发展。

二、具体建设措施和实践情况

(一)构建“专业+思政、校内+校外”的“双师”教学团队

根据“工程材料及热处理”课程工程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组建由校内专业教师、校内思政课教师、校外企业教师构成的“双师”教学团队,共同深入挖掘提炼思政元素,共同进行思政教学设计,共同实施思政教学,实现德育与智育的结合。课程负责人为“双带头人”,既是专业群带头人,同时又是教师党支部书记,可更好地结合支部的“红色工匠”支部品牌开展课程思政建设。课程团队通过学习、培训、观摩、交流研讨“四管齐下”,不断提升团队成员的课程思政建设能力。一是系统学习有关领导的讲话,学习课程思政建设的有关文件,提高政治素养和政治站位,更好地把握课程思政的方向。二是参加课程思政建设方面的培训,开阔视野,明确课程思政改革的思路、方法和方向,不断提升课程思政点的挖掘、思政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等方面的能力。三是课程团队通过现场观摩“课程思政”示范课,优秀案例分享课等,改进自身的教学方法,提升思政元素的融入能力。四是课程团队成员围绕课程建设不定期开展交流研讨,努力解决建设过程中面临的障碍和困难,不断增强课程思政的建设本领。

(二)挖掘课程“1+2”思政元素,充分发挥课程育人功能

“工程材料与热处理”课程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其中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工匠精神、方法论等,“双师”教学团队在总结以往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制订“1+2”的思政德育目标,“1”为结合专业及课程特点,重点培养工匠精神,“2”为兼顾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和家国情怀的培养。

1.培养工匠精神品格

以机械行业典型人物的励志故事、技能大师、大国工匠等题材作为切入点,融入吃苦耐劳、奋进实干的品质元素,帮助学生树立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协作共进的团队精神、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个人品格,使其学会做人做事。

2.树立马克思主义哲学观

在知识点中提炼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如材料成分、组织、性能的对立统一关系、金属晶体结构与力学性能之间因果联系、机械零件选用时考虑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金属疲劳断裂蕴含的量变质变规律、纯金属的结晶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等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工程材料的理论知识和工程实践应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正确的世界观。

3.弘扬家国情怀

结合工程材料与国计民生相关的视频展示,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以热处理工艺、新材料的研究开发应用作为切入点,融入生态环保意识、创新精神元素、绿色制造理念。鼓励学生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发挥创新能力,激发担当使命,践行报国之志。

(三)优化课程思政教学过程设计

构建“四依托、三阶段、一拓展”的教学模式(见图2)。“四依托”即依托网络课程平台、一体化实训课堂、实训中心、校企合作等四个平台,“三阶段”即课前、课中、课后三阶段,结合课程的“1+2”的思政德育目标,梳理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学习任务,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为主线,第二课堂为子线,依托网络课程平台、一体化实训课堂、实训中心,在工匠精神的塑造和培养过程中不断实践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及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课前依托网络课程资源平台,发布思政点视频,学生参与课前线上讨论,“认识”工匠精神。课中结合课程的知识点和技能点,如硬度试验、拉伸试验等,在试验中“塑造”学生严谨、协作共进、肯吃苦的工匠精神,同时培养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后学生参与现在制造实训中心数控加工车间、车铣实训区的设备点检和保养工作,中心的6S生产管理等活动,“练就”工匠精神。同时依托实训中心内涵建设,如企业安全生产内涵、6S实践内涵、大国工匠及劳模事迹等,“营造”工匠文化育人氛围,让工匠精神不断浸润学生。在课堂延伸的拓展阶段,学生可参与智能制造科技创新团队与企业合作开展的技术攻关项目或横向课题,通过科研育人,学生“实践”工匠精神。通过“四依托、三阶段、一拓展”的教学设计,完成从“认识”工匠精神—“塑造”工匠精神—“实践”工匠精神的过程,实现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四)修订大纲,融入思政元素,达到润物细无声

在充分挖掘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的基础上,修订教学大纲,教学团队通过收集素材,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评价等方面完善课程教案,在知识中渗透世界观、价值观和家国情怀,以与知识相关的重大事件或经典案例作为融入点,形成14个思政教学案例,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有机融入专业教学中(见表1)。

(五)探索“五位一体”教学法,激活学生主体意识

“工程材料与热处理”课程知识点多、原理规律多、概念定义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浮躁、厌学的情况,学生喜欢通过网络获取碎片化的知识,因此结合“双线”教学模式,探索并实施“五位一体”教学法,即“讲、查、做、演、论”的单个方法或这些方法的结合,充分利用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建设课程资源模块,将思政教育的案例与学生进行共享,开展课前、课中、课后的全程育人,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

“讲”:教师在课堂上利用视频、图片进行讲解和启发学生,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点评,使学生实现思想认识的升华。“查”:学生查阅给定主题的资料,通过查阅资料学习和消化思政元素的内涵,同时可将查阅的资料作为素材补充完善思政资源库。“做”:学生制作汇报课件,做课程思政小作业。“演”:学生在课堂对制作的PPT进行讲演。“论”:利用在线学习资源,在线上或课堂开展主题讨论和互动。

(六)优化考核方法,形成多元化的过程性课程思政考评体系

多元化的考核评价体系主要强调过程评价和总结评价相结合,基础理论考核评价与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学习态度评价和学习效果评价相结合。结合课程特点和教学方法教学,课程思政考核從线上学习、线下学习、第二课堂等课前、课中、课后进行多元化的过程性考核。

1.线上思政案例学习考核

主要考核学生在线上课程平台思政任务点完成情况,思政案例主题讨论情况(讨论的贡献度,思维、逻辑、观点输出等),思政点小测试的完成情况等。

2.线下学习考核

主要考核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讨论、团队PPT制作及讲演、在试验过程中团队合作、职业素养、操作规范等工匠精神培养情况。

3.第二课堂考核

制订第二课堂积分办法,主要考核学生在第二课堂实践中练就和实践工匠精神的情况,学生通过参与实训中心设备的日常点检、维护保养、实训基地的6S管理、学科类竞赛、技能大赛、教师科研技改项目等可获得相应积分。通过多元化的考核模式,最终综合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

总之,通过“两双一结合”的课程思政建设模式实践,将专业教学目标和课程德育目标相结合,课程思政元素自然融入,实现课前、课中、课后的全程育人,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实现教学相长,学生素质全面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通过调查问卷,发现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和责任使命感、个人素养得到全面提升。专业群学生在各级各类技能大赛、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互联网+”等竞赛中,获得国家级奖项1项,自治区级奖项22项,大赛的参赛率和获奖率逐年递增。学生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显著提升,毕业生受到南宁市安和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南宁燎旺车灯有限责任公司等当地企业的青睐,认为毕业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强,能吃苦耐劳,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

【参考文献】

[1]高德毅,宗爱东.课程思政: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11).

[2]贺小伟,刘金秀,等.“机械工程材料”课程思政教育探索与建设[J].教育现代化,2020(50).

[3]于辉,文斌,等.融合思政育人的专业课程线上教学改革与实践[J].经济师,2020(2).

[4]芮宝娟.“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的应用实践:以“国际海运代理实务”为例[J].科教导刊,2019(24).

注:2017年桂教思政课题“高职院校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协同机制研究”(2017LSZ007)

【作者简介】覃秀凤(1984— ),女,壮族,广西柳江人,硕士,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模具设计与制造教学与研究;李卫东(1966— ),男,通讯作者,回族,甘肃临洮人,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等教育管理。

(责编 苏 林)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