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破窗效应”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启示

2021-02-22张延魏金太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45期
关键词:学生管理启示

张延 魏金太

摘要: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越来越严峻的考验。作为心理学上“十大效应”之一的“破窗效应”能够很好地解释大学校园活动中出现的各种不良现象及产生的影响,分析“破窗效应”的诱发因素能够为学生管理工作提供某种启示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 破窗效应;诱发因素;学生管理;启示

目前,我国高校的育人环境逐渐改善,这为学生的成长创造了良好的氛围。但社会的发展使一些不良风气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产生很大的影响,也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因此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创新管理方式,积极利用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知识去解决工作中所面临的问题。“破窗效应”作为犯罪心理学的理论在社会与高校管理等方面已有较为广泛的应用,对“破窗效应”进行深入透彻的分析和解读能够使我们今后的学生管理工作更加富有成效。

我们在平时生活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一幅涂鸦没有被擦去,接二连三的漫画马上就盖满墙壁;一个烟头没有被及时清理,用不了多久烟头就会满地都是;一个人闯红灯没有被及时制止,后面便跟上一大片……这就揭示出一个规律:任何坏事,如果在开始时没有被人阻拦掉而形成风气的话,后来就会积重难返很难改变,这就像河堤一样,一个小缺口没有及时修补就可能导致崩坝,造成千百万倍的损失,所谓“千里大堤,溃于蚁穴”正是这样的道理。因此需要我们了解这一现象背后所隐藏的心理学知识,找出破解这一难题的答案。

一、校园里随处可见的破窗效应

(1)什么是破窗效应

“破窗效应”是心理学上的一个名词,它是由美国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提出的一个著名理论,简单来讲就是有人把一栋楼上的一扇窗户的玻璃打破,如果不及时维修,将会导致更多的窗户被打破甚至整栋楼被拆毁;如果及时修复,则会及时止损于萌芽状态中。由此可见,环境会对人们的心理产生强烈的暗示性和诱导性影响。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启示:好的事物在传递积极的信息,坏的事物传递着负面信息。如果我们能及时修好第一扇被打破的玻璃,能有效阻止破窗现象于萌芽状态。破窗效应无时无刻不存在我们的生活中,尤其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均存在破窗效应,它给我们的管理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如果任由其发展,后果将不堪设想;如果我们掌控得好并采取一些必要的行动,就会使我们的管理更上一层楼。因此在学生管理中,我们要巧借“破窗效应”的积极影响,及时修好第一扇被打破的玻璃,有效阻止破窗现象于萌芽状态。

(2)对破窗效应的不同对待方式带来不同的管理效果

我曾在学生管理工作中遇到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某个班级在最初的晚自习考核中考勤情况均为全勤,后来发现有个别学生以参加社团活动、学生会会议为由请假,但是这种情况没有被人及时制止。随着事态的发展,班级里类似这种请假的学生越来越多,严重时班级出勤率仅为50%,这就导致班级学风严重涣散……

另外一个事例则与之相反,在某学期刚开学的时候,有一个女生宿舍共住6个人,其中的5个人每天都能够收拾好自己的个人物品、按值日表打扫好公共区域,但另外一名女生却显得格格不入平时不太合群也不爱收拾公共区域,这就导致宿舍卫生时而出现脏乱差的情况,当然宿舍人际关系也不太和谐。后来我就主动找到这个女生私下聊天并劝导她注意个人和宿舍卫生,后来鼓励他们积极申报评选学校文明宿舍,当成功评选后我发现这名同学在个人习惯上有很大的改进,宿舍卫生一直保持良好状态、宿舍关系也十分和谐。后来我把这个宿舍当作典型在公开的场合进行表扬,后来其他班的学生受到鼓舞也争相模仿,因此现在整个年级的宿舍卫生出现良好的状态。

学生管理工作都是日常小事,看似琐碎,实际上每一个环节相互联系,是一个系统工作。应对校园大学生行为的“破窗”要从小事抓起,从不良行为的源头抓起,学生管理者应学会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研究如何防止发生“破窗效应”,提高学习风气,积极营造良好的氛围。我们在学习了解了“破窗效应”这一理论之后,就需要思考一下促使破窗效应出现的诱发因素有哪些以及我们到底能从中又能得到哪些启示,从而帮助我们进一步做好学生管理工作。

二、破窗效应产生的原因

有时候,学生的很多不良的行为不是自己有意而为,而是在他人的影响下产生的,例如乱扔垃圾探究这些,如果一个场合干净整洁,那么大家都会不自觉地遵守这样一种不成文的规定;如果有人违反了规则,做出一些不好的示范,那么其它人就会在这种不良的示范下效仿,进而做出一些不文明举动,很多学生都是看别人怎么做自己就怎么做,即使做了也不要紧,这实际就是从众心理。从众心理在校高校学生中比较常见,因为他们心智尚不成熟,很容易受同辈人思想和行为的影响。作为学生管理者,我们应该及时了解高校学生这一群体的思想动态,抓住他们思想上、心理上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走出心理困惑,促进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学生管理工作中如何避免“破窗效应”?

学生管理工作细致而又琐碎,它需要管理者具备良好的管理素养,同时也需要掌握科学合理的方法,灵活运用教育学原理使工作开展得更富有成效,因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注意预防出现破窗

“破窗现象”是刚开始的时候由某一个人主动打破玻璃,进而诱发一系列不良后果,这也从侧面说明“防微杜渐”的重要性,如果我们在玻璃未被打破之前做好预防,就能减少相应的经济损失。在日常的学生管理中,学生管理者,例如学生专干或辅导员要时刻注意学生的动向,了解他们是否按时上课?平時生活中有没有什么特别的举动?当我们发现学生有什么不对劲时,必须及时进行“修补”,犯了错误也要及时惩戒,让学生深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主动改正自己的错误,把某些不良倾向消灭在萌芽状态,避免纵容更多的人“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从而避免更大事态的出现,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2)尽快补好第一块破窗

俗话说“亡羊补牢,未为晚也”。班级管理中发现有“破洞”不要紧,重要的是要及时堵洞,一旦我们发现管理漏洞就一定要立即采取强有力的措施,这样才能做到标本兼治以达到班级管理的长治久安,如果思想上存在麻痹大意,任凭事态发展的话那么我们后期付出的代价可能会更大。因此,作为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在心理、学习、生活上存在的问题,做到及时发现并及时解决,杜绝坏习惯任意蔓延。在班级管理中对学生良好的行为养成教育时,及时将不干净的教室、宿舍贴上提示语,促使这些场所有所改观,使学习、休息等场地清洁整齐,营造出一个安静有序的学习氛围。

(3)用心关爱每一位学生

班级里的优秀学生一般是老师关注的对象,但是班级中的后进生却是班级最容易“破窗”的地方,因此需要我们格外地关心、爱护他们,帮助他们改正自身一些不良习惯,最终使整个班级风气有所改善,这样才能形成班级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的良好氛围。

四、破窗效应对学生管理工作的启示

“破窗理论”在高校的班级建设中有着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我们要巧借“破窗效应”去做好学生管理工作。作为学生管理者,我们要用心去关注学生的每一个细节,用一双慧眼去发现班级建设中的“破窗”,在平时的管理中注重强化班级的制度和班风建设,用制度去规范行为,用道德教育去感化学生,另外也要及时防止“破窗效应”消极影响的蔓延,从点滴小事做起,积极弘扬社会正能量,把“破窗效应”的消极影响降至最小,尽量发挥“破窗效应”的积极影响,使每一位同学都不要做第一位“破窗者”,时时保持正能量,处处遵守规章制度,做良好班风学风的促进者,做规章制度的积极行动者,这样我们的班级才会变得更加努力上进!

参考文献:

[1] 黄永奎 .“破窗效应”对高校班级管理工作的启示[J].琼州学院学报,2011,18(3):50-51.

[2] 王巧玲 .高校学风建设的现状与对策思考[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7(1):119-121.

[3] 陈锐钊 .用科学管理方法防止高校班级管理中的“破窗效应”[J].科技视界,2014,(11):261-262.

猜你喜欢

学生管理启示
初中班主任利用自媒体进行学生管理的现状及对策
浅析“四进”制度对班级管理的意义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网络化问题研究
商业银行受余额宝的影响和启示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基于职业素养提升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