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偏远山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思考

2021-02-21曾丽玲

安徽农学通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新型职业农民新形势培育

曾丽玲

摘 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以及全面建成小康都具有重大的意义。新一轮工业化、城镇化建设的快速推进,大部分农村人口快速向城市转移,农村人口呈现老龄化、妇幼化,农业人才不断流失,严重影响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工作。该文分析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为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有文化、守诚信的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形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

中图分类号 G72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02-0172-03

农业新形势下,中央一号文件于2012年首次提出“新型职业农民”这一概念,强调要大力培育新时代新型职业农民,这一概念的提出标志着我国农民朝着职业型转变[1]。新型职业农民是具备一定科学素质、农业生产管理技能,专门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农民[2]。因此,加速培育守诚信、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是稳定和促进现代农业规模化、生态化、专业化、集约化、社会化以及市场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1 天桥乡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概况

1.1 基本概况 贵州省思南县天桥土家族苗族乡位于县城东南32km处,乡政府坐落在天桥街上。全乡总面积68.58km2,东西长15.9km,南北宽13.4km,平均海拔582m,全境东高西低。其东、北与印江自治县新寨乡共界,南同大坝场镇相接,西和孙家坝、邵家桥两镇毗邻。全乡总面积为68.58km2,耕地总面积1975hm2。

1.2 人口及社会 全乡辖13个行政村和社区,147个村民组,全乡户籍人16046人,常住人口10549人。天桥乡建档立卡贫困户1112户4492人,贫困发生率28.00%,2014—2019年累计脱贫1019户4293人,贫困人口减少至93户199人,贫困发生率降至1.2%。其中,2014年脱贫125户622人,2015年脱贫175户755人,2016年脱贫196户843人,2017年脱贫152户680人,2018年脱贫143户582人,2019年脱贫228户811人,2020年脱贫93户199人,贫困发生率已降至0%。贫困村9个(其中:深度贫困村2个,一类贫困村5个,二类贫困村1个、三类贫困村1个),2018年出列三溪村、甘溪、湾里、黄河、梅子堡5个贫困村,2019年出列楼房坡、鞍山、南山和梧桐4个贫困村。

1.3 天桥乡职业农民的年龄 天桥乡从事农业生产的职业农民中,没有18岁以下的农民,18~40岁农民780人,占农民人数12.8%;40~50岁农民1830人,占农民人数30.1%;50~60岁农民2680人,占人数44.2%;60岁以上农民770人,占农民人数12.7%;农民年龄主要集中在50~60岁年龄段。

1.4 职业农民的文化程度 天桥乡从事农业生产中没有高中以上文化的农民,初中文化程度占36.2%,小学文化程度占57.6%,文盲占6.2%,文化程度以初中和小学为主,占总人数的93.8%。

1.5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现状 天桥乡近十年来,不断开展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大力推进就业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务工农民岗位培训等多种培训模式。十三五以来,天桥乡共培训农民达7560人次,其中,科技素质培训共520人次,农业专业技能培训4000人次,农村“双证制”培训共2000人次,农民转移就业技能培训1000人次,农村实用人才培训40人次。重点选取种养殖大户、种植大户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试点工作,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

2 天桥乡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取得的成效

2.1 培育对象规范化 近年来,天桥乡对本乡的家庭农场、养殖大户、种植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民,按照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培育对象资格要求进行摸查,遵循“农民自觉自愿、严格把控标准”的原则,遴选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初步建立培育对象库,为今后精准培育打好了基础。

2.2 培训模式多元化 根据农业产业发展实际,筛选条件成熟产业基地,按照就近、就地、就需原则,分别开展标准化茶园、果园建设及管理培训班、无公害蔬菜生产培训班、畜禽水产养殖技术培训班、花椒种植技术培训班。通过服务地方特色产业、方便农民和贴近生产的培训方式,提高职业农民自我发展能力和致富本领,为助力“乡村振兴”工作培育更多的农村实用人才。

2.3 培训手段信息化 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不断整合资源,创新培训方式,以适应“互联网+”时代发展要求,以“云上智农”、“农技耘”等农技服务云平台为依托,为农民提供灵活便捷、智能高效的在线教育培训以及全程跟踪指导。

3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存在的问题

3.1 培训设施不足 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培训可分为登門培训、远程培训以及集中培训3种模式[3],天桥乡位于西部贫困山区,村级培训场地有限,多媒体教室非常少,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过程中,依然使用简陋的培训教室和培训设施,办学条件很艰苦,培训人员也不稳定,在实际培训过程以田间地头培训为主,远程培训以及集中培训较少,这一现状严重影响了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进程。

3.2 地方政府重视不够 大多数地方政府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的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往往缺乏系统性和全局性,仅仅出台一些管理性方面的文件,而对新型职业农民后续培育的政策支持不足;有的地方政府更没有出台扶持政策文件,没有培训项目的实施方案、项目资金使用计划情况以及培育进度监管,这就容易造成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与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工作的脱离,也影响新型职业农民队伍的稳定性。

3.3 培训内容单一 目前,进行专项培训的重点是农业生产,所以培训的内容是要围绕农业如何耕种、各季节耕种要注意些什么、如何进行有限的耕种管理等,理论知识过多,部分培训内容枯燥重复,没有真正结合当地农业和农村的实际发展需求,难以激发农民的学习兴趣[4]。加之部分培训内容与农民多年耕种经验经常产生矛盾问题,农民对于培训的不信任感也会因为多次的知识碰撞和交流变得越来越深刻。

3.4 学员参与度不高 由于大部分参加培训农民的文化知识不高,对现行推广的新技术、农业生产经营理念的接受能力相对较差,导致传统培训课堂传授效果不佳,部分参训农民学习兴趣不高,影响培训效果。而且大部分集中培训时间安排在每年的5月至9月,此时正值当地农忙季节,由于培训时间与农忙时间冲突,大部分农民为了自家农业生产而请假,严重影响培训效果以及培训进程。同时,在城镇化推动下,农村大部分年轻农民逐渐走出农村,步入各大城市务工就业,培育对象呈现年龄结构大、妇孺化、学历低、素质低现象。

3.5 舆论宣传力度不够 虽然政府通过不同角度、不同方式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进行广泛宣传,但由于政府宣传的侧重点存在偏差,对典型材料、事例的宣传把握不得当,导致宣传效果并不理想,农民对新型职业农民这一核心概念认识模糊,导致参与培训的意愿低。

4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有序发展的对策

4.1 积极创新培训模式 大部分地区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过程中采用基础课程知识传授与课外实地观摩相结合的培训机制,而农业实用新技术、新技能培训时间较少,相对集中培训时间又过长。各地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过程中,应根据本地区的产业特点和农村农业实际情况,在尊重农民的生产生活习惯基础上,积极创新探索适合本地区农村农业生产特点的培育模式,开设相关技术、技能培训课程,大力突出建好生产基地培育、全力用好师资帮扶、优惠政策鼓励育的“三育”措施。

4.2 搭建人才培养平台 为实现新型职业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综合农业生产能力的快速有效提升,政府及主管部门等相关单位,特别是农村基层政府必须加快培训基地的建设,积极有效组织农民进行现代农业科技教育培训[5]。全面搭建农村新型职业农民职业教育培训平台、现代国际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平台以及农村农业创业就业平台,全面引进社会资金,建立具有当地特色的农产品开发生产基地,鼓励产学研结合,努力推动当地大专职业院校与农业生产用户进行直接对接。同时,通过示范点形成示范带头作用,加快现代农业生产新技术的推广与实施[6]。大力引进国际农业科技培训平台上,充分学习、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的农业生产经营经验,推广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多项先进农业防治技术,加快农村农业培训专业人才的培养,实现农业生产良性发展[7]。

4.3 改进培训师资用人机制 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过程中,还应全面建立“有为才有位”的培训师资用人机制,也就是在农村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这一工作中,必须取得显著成绩才会有稳定的培训位置,否则就会被淘汰,并相应地建立配套的绩效考核机制,全面杜绝倚老卖老的农技人员,老专家吃“吃闲饭”、“经验饭”的现象。在绩效考核机制与相关政策的推动下,充分调动培训教师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除此之外,应加强对农技人才继续教育以及实用技术人才的培养工作,不断更新专业技术人才的知识结构,提高业务知识和服务水平,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做出更大贡献。

4.4 加快土地流转,促进职业农民发展壮大 目前,大部分农业生产仍然是零星分散、小户制的种植模式,不利于农业生产规模化种植、机械化耕作。实施异地扶贫搬迁项目以后,大量农村人口搬进城镇,但原有土地使用权、归属不变,由于搬入地与土地所在地距离较远,搬迁人员无法耕作,这为土地有效流转提供良好的条件。因此,依法按照有偿、自愿的原则,政府部门应为加快土地经营权向新型职业农民转让创造条件。对农村懒耕、弃耕、荒芜的农用土地承包户,动员其转让土地生产经营权,有效促进有限的土地资源,大力发挥其有限的土地作用。

参考文献

[1]郭智奇,齐国,杨慧,等.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模式的选择[J].高等农业教育,2013(04):107-112.

[2]王秀華.新型职业农民教育管理探索[J].管理世界,2012(04):179-180.

[3]张琪,袁玉萍.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培训现状及改进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9(04):245-246

[4]张冉,张丽元,徐祗坤,等.河北省新型职业农民专项培养现状及创新模式分析[J].吉林农业,2019(04):72-73.

[5]赵恒.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国际比较及经验借鉴[J].继续教育研究,2016(8):30-35.

[6]廖洪清.城镇化进程中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存在的问题及消[J].继续教育研究,2016(4):31-34.

[7]陈别锐,刘晓辉,谭增夫.现代农业园区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实践与启示[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14(3):58-61.

(责编:王慧晴)

猜你喜欢

新型职业农民新形势培育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长效机制初探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机制研究
新形势下班集体建设创新的实践与思考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开展『三扶』 培育新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