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鹿角和鹿腿》一课的解读与思考

2021-02-18李叶清

广西教育·A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教学价值解读寓言

【摘要】本文以《鹿角和鹿腿》一文为例,论述寓言类课文的教学方法,建议教师在教学寓言时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解读、领悟寓言文本中蕴藏的丰富道理,从而让寓言文本教学价值最大化。

【关键词】寓言 解读 思考 教学价值 《鹿角和鹿腿》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41-0088-02

统编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是寓言单元。寓言文体最大的特点就是借助浅显易懂、短小精悍的故事,传递深刻的道理。作者在叙述故事的过程中,把道理蕴藏在文本内容之中,使读者感受其中的故事意蕴。教师在解读和教学寓言类课文时,要从整体上把握,同时紧扣故事发展的情节,关注作者表达的行文脉络,感受作者一步步表达叙事、揭示哲理的手法,更好地走进文本故事。下面,笔者以本单元中的《鹿角和鹿腿》一文为例,谈谈自己的解读与思考。

一、借助关键词解读“难以控制的喜悦”

在故事发展的起始阶段,课文对鹿进行了这样的描写:“丛林中,住着一只漂亮的鹿。”一开始,课文就将“鹿”定位于“漂亮”,这既是对这只鹿特点的定位,也为故事后续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鹿通过清澈的湖面看到了自己的双角,被自己的美丽所吸引。此时,作者并没有惜墨如金,而是对鹿进行了细致描写,展现了鹿内心因为自己的美而洋洋得意、沾沾自喜的状态。

首先,借助于角色的语言和心理活动。正所谓“言为心声”,有着怎样的内心活动,就有着怎样的语言。当鹿看到自己美丽的鹿角之后,先是表现出了惊讶:“咦,这是我吗?”借助一个问号,将喜出望外的惊喜充分表达了出来;随后,鹿难以掩饰自己内心的激动,用语言直抒胸臆:“啊!我的身段多么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美丽的珊瑚!”这一段语言描写非常值得细致研读:一个“啊”字,使读者在感受到其惊讶之余,结合具体的语境发现,鹿此时内在的心理活动都集中于此,然后借助于两个连续使用的“多么”,进一步强化了鹿的内心激动和欣喜程度。

其次,借助于角色的动作来展现。比如,当看到自己美丽的双角之后,鹿“摆摆身子”“摆动起来”,用动态的身体语言,展现了自己内心的骄傲与自大,然后再对着池水“欣赏自己的美丽”。此处的“欣赏”告诉读者,不仅是简单地瞥了一眼,而是将自己的双角当成一件艺术品,同时也给予读者广阔的脑补空间:这只鹿究竟会怎样来“欣赏”自己的身体呢?

貌似这里与最终所要揭示的道理没有多大联系,但这样的描写对于后续的情节发展起推波助澜的重要作用,也是学生感知寓言故事道理的重要基础。

二、从两个维度解读“溢于言表的嫌弃”

在鹿看到自己的双腿之后,作者在描写时与前面内容的思路基本一致。因此,对这一部分的解读可以从两个维度展开:

第一维度,紧扣文本的描写细节,走进角色的内在心理。比如角色的语言:“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重在品味这个反问句,感受内心对自己双腿的不屑;也可以紧扣角色的动作揣摩内心活动的内容。比如“不禁噘起了嘴”“皱起了眉头”“没精打采”——将这些言行细节的描写与人物语言进行联系,不断逼向人物活动的内核;也可以借助课文中概括性的语句展开深入的实践和思考。比如,教师解读课文时要着重思考:“鹿开始抱怨起自己的腿来”,鹿究竟会怎样“抱怨”呢?在“抱怨”时,究竟会想到什么、说些什么呢?这样解读,就能够借助语言文字的阶梯,与角色深入对话。

第二维度,与前面的描写进行对比和联系。教师不妨先从作者描写的内容入手:作者在描写鹿看到自己的角和腿时,分别是从哪些方面展开的?运用这样的方式进行解读,就能紧扣角色不同的语言内容、不同的动作行为,展开探究,从而在巨大的落差中形成碰撞的冲击力。比如,看到鹿角时“摆摆身子”“摆动起来”,可以与看到鹿腿时的“不禁噘起了嘴”“皱起了眉头”“没精打采”进行对比;看到鹿角时的语言内容,可以与看到鹿腿时的语言内容进行对比。

教师要始终认识到,解读寓言类文本,最大的任务不是了解故事情节,也不是感受角色的特点,而是要从故事中解读道理。这样的对比性阅读,能为后续的感受鹿角和鹿腿不同作用埋下伏笔。

三、借助对比解读“完全迥异的遭遇”

作者在介绍鹿看到了自己的腿和角的心态之后,为了凸显这两个事物的不同特点,借助情节的发展,使得两者都能够形成完全不同的状态。因此,解读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从情节发展之后鹿身处的不同处境以及结果进行关联性阅读。

首先,作者并没有直接描写鹿腿的作用,但从一些关键性词语中可以让读者有所感知,如“撒腿就跑”,足见双腿是逃生的重要部位;“有力的长腿在灌木丛中蹦来跳去”,这一句更有画面感,读者立刻就能感受到双腿的巨大作用;“把凶猛的狮子远远地甩在了后面”,這句话以衬托的手法,将双腿在帮助鹿逃生的过程描写得非常鲜活。

其次,在解读后续情节急转直下时,不能仅仅聚焦在这一处,而需要从整体上对教学的关联度进行深化。比如,“鹿的角却被树枝挂住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直接想象这样的局面给鹿带来的巨大危险;紧扣“狮子赶紧抓住这个机会,猛扑过来”以及“眼看就要追上来了”,让学生想象原本美丽的双角给鹿带来的巨大危险;引导学生从“鹿用尽全身力气,使劲一扯”展开想象,感受鹿处于危如累卵境地的严重性。

最后,教师可以将鹿角和鹿腿所带来的不同结果进行关联,引导学生在阅读和感知情节的过程中,对蕴藏的哲理形成初步的体验。

四、借助内在联系解读“故事蕴藏的哲理”

在经历了一场惊险之后,作者虽然没有直接将最终的道理揭示出来,但读者可以从课文最后对鹿的描写中感受到其中的道理。作者先对鹿的动作进行了描述:“鹿跑到一条小溪边,停下脚步,一边喘气,一边休息。”这样的表达可以让人体会到鹿曾经历过的惊心动魄,然后再借助于鹿内心的感受,将自己要揭示道理,以委婉的方式呈现出来:“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笔者认为,这句话至少蕴藏着作者的两个核心要义。

首先,作者并没有将鹿角和鹿腿分开来描写,而是以前后对比和联系的方式,着力强调了“两只美丽的角”和“难看的腿”,重在引发读者的关注和思考,两者之间形成的巨大差异,导致了令人意想不到的结局:原本“美丽的角”却让鹿“差点送了命”,而“难看的腿”却让鹿“狮口逃生”,如此意想不到的经历和结果,怎能不让人陷入深深的思考呢?此时,读者自然就会从与故事相关的这句话中产生疑问:我们该以怎样视角和态度来对待生活中相似的经历和遭遇呢?

于是,在解读教材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顺势迈入下一个环节:我们的生活中是否也有这样的经历呢?比如,很多看似漂亮的事物,其实并没有真正的实用性价值:有的橡皮非常精美,但擦除的效果并不理想;有的衣服看似漂亮,但真正的御寒效果并不佳;等等。这样的思考虽然已经不是这篇课文所描写的内容,但却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着广泛而深入的联系。教师只有真正强化了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才能让解读深入有效。

解读寓言类文本,一般会经历三个阶段:首先,读懂故事的情节,这是解读寓言的基本要求;其次,能够从故事中揣摩其中所蕴藏的哲理,从表象进入文本的内核之中;最高境界则是能够将寓言故事中的人或者物,与自己的生活经历进行对接联系,从而以故事中主人公的遭遇来指导自己的生活。在这样的基础上,学生才能够将自己的阅读感知与故事内容产生关联,并在不断的思考中逐步认识到:世界上的每一个事物,都有着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我们要摈弃二元论的认知,走出非黑即白的解读怪圈,同样要赋予鹿角应有的价值。

纵观这篇课文的解读,笔者既遵循作者创作的文路,同时也紧扣寓言的文体特点,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感受课文的意蕴,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简介】李叶清(1978— ),女,汉族,广西兴业人,大学本科学历,一级教师,现就职于玉林市兴业县葵阳镇葵安小学,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学与研究。

猜你喜欢

教学价值解读寓言
寓言
成长的寓言
时装寓言
关于中职语文教学价值定位及其实现的思考
气排球与硬式排球工体课教学价值对比研究
科研反哺教学在EDA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我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特色的解读
关注生成,激活学生认知
寓言的马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