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语文要素的呈现

2021-02-18强亚兵

广西教育·A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语文要素小学语文教学

【摘要】本文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为例,论述在略读课文教学中呈现语文要素的方法:研读教材、了解学生学情、关注逻辑联系、探究表达方法,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语文要素 略读教学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41-0076-02

语文要素指的是语文素养发展的目标要素,包括基本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等。语文要素要解决的是“教什么”和“学什么”的问题,是单元教学的抓手。统编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收集传统节日的资料,交流节日的风俗习惯,写一写过节的过程。《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是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笔者拟以该课为例,谈谈如何在略读课文教学中呈现语文要素。

一、研读教材

随着语用理念的提出,很多语文教师更新了教学理念,从传统的关注文本内容转移到洞察写作方法和语言形式。但这并不意味着语文教学就完全可以脱离教材文本,事实上,没有对教材内容的把握,写作策略和语言形式的洞察也就成为空谈。因此,教师要先研读教材文本,积极开掘课文中蕴藏的教学资源,从而利用教材资源更好地呈现单元语文要素,达成教学目标。

课文《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主要以生动形象的语言、细腻缜密的视角,展现了《清明上河图》描摹的内容,着力描写了图片中不同形态的人和热闹的街市。整篇课文总共分为五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主要从作画者、历史感以及保存地等不同的方面展开描写,随后的第二、三、四个自然段,主要展现了画作中不同行业的人、热闹的街市以及最有意思的场景,细致地描写了《清明上河图》中的内容;最后一个自然段,则以简洁的语言点明了《清明上河图》对当下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结合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本课中比较有代表性意义的是第三、四自然段。教师要想让学生聚焦某一语段的具体内容,就不能单纯、机械地解读某个具体的语段,而应该事先通过调查了解学生对哪方面的内容感兴趣,然后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兴趣爱好选择其中一个自然段进行探究,从而聚焦某个自然段去探讨作者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

二、了解学生学情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曾经指出:解读文本,如果不能从儿童的视角出发,只能解读出教师所读出的内容,这样的解读是毫无价值和意义的。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学目标的制订、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策略的选择,都需要以具体的学情作为基础,否则一切教学都将是无效的。因此,教师在解读教材、进行备课前,还需要从学生现有的认知能力出发,准确了解学生学习这篇文章时存在的疑难点,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高效地学习。

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来说,如何从儿童的视角来解读课文呢?笔者从如下三个角度出发:首先,从学生对文本理解的障碍点出发。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其实对学生而言,内容理解的难度并不大,关键是了解作者是怎样运用合适的内容和精妙的结构设置,来凸显题目中“名扬中外”这个关键词的。因此,帮助学生梳理文本内容,关注内容、结构与主题“名扬中外”之间的典型联系,就非常重要。

其次,从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点出发。学生经过前面三篇课文的学习,已经对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有所了解,因此,教师要根据单元语文要素和本课的内容特点,把教学重点放在体味作者是如何写好一个语段的中心意思的。其实,对于该单元的语文要素,统编语文教材并不是一下子就提出这样的学习要求,早在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编者就设置了类似的学习训练:紧扣关键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本单元的学习要求是在三年级上册的要求上再度提升,要求学生从原本的理解性层面过渡到表达性层面上。为此,解读这篇课文时,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摸清学生的认知起点,才能在联系旧知的基础上更好地达成新的教学目标。

最后,让学生从具体段落中详细了解作者是怎么围绕一个中心意思来写的。对应这一语文训练点,学生最大的学习障碍,就是作者的构段技巧以及每个语段内容与文本内容之间的联系。比如,第三自然段的中心意思是“画上的街市可热闹了”,为什么作者并不直接描写街市上的情景,而是着力写了“店铺”和“游客”这两个方面?对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认识到街市是由店铺和游客构成的,同时也认识到游客的动态性更应该成为“街市热闹”的主要因素,这也是作者对人物进行详实描写的重要原因。

这些内容对教师而言,是很容易理解的,但是对三年级学生而言,却并不容易理解,为此教师需要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学习障碍进行专门的指导,从而为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策略的选择提供依据。

三、关注逻辑联系

“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这一单元语文要素看似将教学的关注力聚焦在具体的语段上,但教师不能仅限于让学生详细解读某一语段,而应该引导学生学会解读某一具体语段之后,带着同样的学习方法从整体上去把握整篇课文。因此,在解读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由某个具体的语段,弄清楚语段与语段之间的逻辑联系,进而过渡到关注课文的整体内容。

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这篇文章分写部分的三个自然段为例,这三个自然段都有着其鲜明的方向,分别从不同行业的人、热闹的街市以及最有意思的场景三个方面描述八九百年前北宋都城汴京的热闹场面。如何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关注重点放在提炼共性上,让学生在联系对比中发现,这三个自然段虽然有着完全不同的指向,但都描写了人,而且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人物的状态:第二自然段从身份和角色的方式,展现了不同职业的人;第三自然段主要是从商人和游客的不同角度,展现街市的热闹与繁华;第四自然段主要是从人物动态性的画面入手,展现了活生生的状态。这样引导学生探究文本内容,有助于学生从语段之间的逻辑关联点出发,进一步明确各个语段所形成的表达效果,为下一环节的充分聚焦某一语段的写法表达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探究表达方法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一门关于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教学需要引导学生在感知内容的基础上,洞察作者的表达策略。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整个单元主题就是让学生了解作者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教师要想让学生真正掌握这一表达方法,就需要引导学生从具体的写作方法去解读,从而真正了解作者的写作用意和表达效果。

以第二自然段为例,为了展现不同行业的人,感受好几百人的状态,作者首先在构段上就有着鲜明的特色。先是以“下足了功夫”“就有好几百个”作为语段的开启句,然后连续运用了七个“有”字,最后再用一个“哪一行的人都画在上面了”作为总结;其次,为了凸显不同行业的人的特征,作者在介绍人物时,不是简单地告知,而是分别进行了语言的修饰,比如“撑船的船工”“留着长胡子的道士”“走江湖的医生”,以更好地凸显人物的职业形象,从而使这个自然段所描写的主题更加清晰。

又如,課文的第四自然段,作者为了将自己觉得“最有意思”的情景写清楚,运用了“拽”“撞”“赶”等不同的动词,再加上自己的想象,赋予原本静止的图画以鲜活的元素;其次,所有描述的内容不仅仅是作者观察图画所得,更融入了自己的感知和想象,从而使描述既逼真又形象。

要想更好地呈现单元语文要素,解读教材非常关键,教师既要从学生学情出发,又要结合具体的课文内容预设学生在学习中可能会遇到的学习疑难点,这样,方能更好地达成单元重点教学目标。

【作者简介】强亚兵(1982— ),男,安徽固镇人,大学本科学历,一级教师,国家心理咨询师,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

(责编 黎雪娟)

猜你喜欢

语文要素小学语文教学
立足语文要素唤醒美妙体验
浅谈一年级学生阅读能力培养
基于语文要素优化教学路径策略的研究
正确解读课后习题 有效落实语文要素
在“双线并进”中落实“双线组元”思想
落实语文要素,教好单元习作
分层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实践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小学语文教学要返璞归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