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人机在棉田管理中的应用

2021-02-03王维郑曙峰徐道青刘小玲阚画春陈敏李淑英路献勇程福如路曦结

农学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应用进展田间管理无人机

王维 郑曙峰 徐道青 刘小玲 阚画春 陈敏 李淑英 路献勇 程福如 路曦结

摘要:棉花是国内重要的经济作物和纺织工业原料,是事关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物资,但棉花生产机械化程度低,现代植棉业发展缓慢,特别是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棉区,一家一户的棉花种植规模小、效率低。近年来,国内农用无人机产业快速发展,农用无人机技术是发展智慧农业的有效保障手段之一,它为棉花产业向机械化、智能化升级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撑。通过对农用无人机应用发展现状,及其在棉花病虫草害防控、化学调控、脱叶催熟等田间管理应用情况进行概述,提出了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发展展望,以期为推动国内棉田无人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提供依据。

关键词:棉花;无人机;田间管理;应用进展

中图分类号:S561文献标志码:A论文编号:cjas20200200023

Application of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UAV) in Cotton Field Cultivation Management

Wang Wei1, Zheng Shufeng1, Xu Daoqing1, Liu Xiaoling1, Kan Huachun1, Chen Min1, Li Shuying1, Lu Xianyong1, Cheng Furu1, Lu Xijie2

(1Cotton Research Institute, Anhu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of Anhui Hybrid Cotton, Hefei 230031, Anhui, China;

2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 Anhu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Hefei 230031, Anhui, China)

Abstract: Cotton is an important cash crop and raw material for the textile industry in China, and it is the strategic material related to national economy and people’s livelihood. However, the mechanization degree of cotton production is relatively low in China and the modernization of cotton industry is still at a slow pace. Small scale cotton planting by households, which is common in the Yellow River Valley and the Yangtze River Valley cotton area, is inefficient. In recent years, as the agricultural UAV industry has developed rapidly in China, agricultural UAV technology can be used as an effective tool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intelligent agriculture, and can also provide technical support to the upgrading of mechanization and intelligence of cotton industry. In this study, the present application status of agricultural UAV, particularly its application in field management of cotton pest control, chemical regulation, and chemical accelerated boll maturation and defoliation were summarized. In addition, main problems and development prospects of agricultural UAV were discussed, to provide certain references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UAV technology in cotton production in China.

Keywords: Cotton;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UAV); Field Cultivation Management;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0引言

棉花既是人們的衣着之源,又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资,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稳定棉花生产,坚持可持续发展,是确保国家棉花安全的需求,也是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需求[1]。然而,近年来国内棉花种植用工多、投入大、效益低的问题凸显,成为棉花生产可持续发展和原棉竞争力提高的重要阻碍[2],特别是在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棉区,棉花种植以小农户为主,棉田规模小、零星分散,品种多、乱、杂和栽培管理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棉花生产管理主要依靠人工、机械化程度低,棉花施肥、打药以及化学调控等田间管理措施效率较低。

无人机技术经过近些年的不断创新发展,从军事领域逐渐被应用到民用领域[3],其在农业中的广泛应用,对于建设和发展现代农业、智慧农业、精准农业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无人机遥感可以获取农田作物生长参数,辅助农作物决策管理[4];将无人机与农业田间管理结合,能够节约人力物力,提高生产效率[3]。无人机施药技术是新型植保作业方式,较传统植保作业方式,作业效率高、雾化效果好,采用低容量或超低容量喷雾,规模化作业成本明显降低,亦可解决农田地面机械难以下田作业的问题,因此无人机喷药技术将是减少农药用量、降低农药残留、提升农药防效的有力手段[5]。

当前,中国棉花高产栽培、棉田两熟种植和棉花轻简育苗移栽等集约化栽培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然而中国棉花生产效率仅相当于美国20世纪60年代水平,提升棉花生产效率是提高国产棉竞争力的根本点,这就需要紧紧依靠轻简化技术和农业机械化装备的支撑以及农业组织化、社会化服务的保障[6]。农用无人机技术可结合应用轻简化、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等多种技术,实现组织化和社会化服务。应用无人机技术将是提升棉花生产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

1农用无人机发展应用现状

1.1农用无人机发展现状

农用无人机技术在2014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发布的《MIT技术评论》中位列第一,被评为“年度十大最具突破性的科技创新”之一[7-8]。美国、日本的植保无人机技术发达,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澳大利亚、加拿大、俄罗斯等国家植保无人机技术也较发达[9]。美国的农业航空技术最先进、应用也最广泛,其航空植保经历了有人驾驶直升机向无人机发展的过程[9],然而美国以大农场居多、经营规模大,往往使用载重量更大、续航时间更长、工效比更高的有人机进行植保作业。据统计,目前美国农用航空相关企业有2000多家,年处理40%以上的耕地面积,全美65%的化学农药采用飞机作业完成喷洒[10],其航空作业项目包括播种、施肥、施农药等[11]。1987年,日本Yamaha公司生产出世界上第一台农用植保无人机(R-50)[10]。与美国主要以大型有人驾驶飞机作业不同,日本农业航空虽然也经历了从有人驾驶固定翼飞机到无人机的转变[12],但由于日本人多、地少,农户平均耕地面积和种植规模较小,丘陵山地较多,植保无人机拥有体积小、作业机动灵活、作业效率高、喷洒效果好等优点,植保无人机技术在日本迅速发展并被广泛应用[11,13]。中国农用无人机起步较晚,2004年农业部南京农机化所等单位开展了无人机植保的研究,2010年汉和航空制造出第一架植保无人机[10],近年来依靠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科研院校、企业与服务组织的共同努力,国内植保无人机本身的硬件与软件、施药技术和管理法规都有了较快的发展[12]。中国植保无人机市场保有量已居世界第一,专业植保无人机及配套企业达200多家,尤其涌现出了以深圳大疆、广州极飞、安阳全丰、无锡汉和等为代表的一些领军企业[14]。

1.2农用无人机特点

目前,国内农用无人机产品型号、品牌众多,但目前市场上常见的一般都是垂直起降型无人机,主要包括油动单旋翼无人机、电动单旋翼无人机和电动多旋翼无人机3种类型[15]。油动无人机的结构和控制系统较为复杂,技术门槛高,飞行控制难度大,设备和操控培训成本较高;单旋翼无人机稳定性较差,会干扰传感器检测精度;多旋翼无人机的航速姿态可调、飞行稳定,能够定点悬停[4];电动多旋翼无人机在操作、维护和培训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因此预计在当前和未来几年内国内农用无人机将以电动多旋翼无人机为主[15]。农用无人机最重要的应用是进行航空植保作业,从作业效率、不伤作物、减轻对土壤的重复碾压、提高农药有效利用率、减少劳动力等方面来看,其优越性是人工作业和地面机械无法替代的[16];农用无人机还广泛用于农田地貌、作物生长参数、灾情调查等农田信息遥感监测[4],以及油菜等作物飞播、水稻辅助授粉等[16]。

2无人机在棉花田间管理中的应用

2.1病虫草害防控

2.1.1病虫草害现状据估算,假设国内1/4的耕地应用无人机防治病虫害,年均喷洒农药3次,按225元/hm2防治成本計算,每年无人机植保作业费将达到200亿元[15]。棉花是国内五大农作物之一,2009—2018年全国棉花播种面积年均396×104hm2,占全国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2.4%(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棉花无人机飞防作业市场巨大、前景广阔。作物病虫草害发生种类多、影响范围广,对作物产量和品质具有很大影响,是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17-18]。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 FAO)估计,全世界每年由病虫害导致的粮食减产约为总产量的1/4,其中病害损失14%,虫害损失为10%[17]。

作物病虫草害防控是实现作物提质增效的有效措施之一。棉花生育期长,其从播种到收获要经历6~7个月的时间,病虫草害日益严重,已成为制约棉花生产的重要因素。国内已知危害棉花的害虫约300种,常见害虫有30多种,棉花病害达50多种,其中可造成减产的病害约20种,每年棉花病虫害减产约占总产的15%~20%[19]。转基因抗虫棉的应用和推广,显著减少了棉花施药次数,但蚜虫、盲蝽蟓、红蜘蛛等害虫的危害依旧非常严重,利用药物防治可以大幅减轻危害,施药机械已经从背负式手动喷雾器过渡到背负式电动喷雾器、牵引式或悬挂式喷杆喷雾器、自走式喷雾机等多种类型[20]。小农户植棉多采用背负式喷雾器,作业效率低,且对棉花中后期病虫害防治效果有待提高;农场等大面积棉田采用喷杆式喷雾机作业效率较高,但田间喷雾量大,农药有效利用率不高[21],棉花中后期叶片稠密,易碾压棉枝、拖拽棉桃,喷杆喷雾器的农药滴径大,浪费水和农药[22]。采用无人机喷施作业具有运行成本低、作业效率高、喷雾均匀等优点,在施药过程中用药量和用水量少,无人机旋翼产生的向下气流有助于增加雾滴对作物的穿透性,提高农药有效利用率[21]。

2.1.2病害防控刘迎等[23]开展了无人机防治水稻病害试验,结果表明添加飞防助剂药液润湿面积增加94.2%,雾滴覆盖率、体积中径增加,雾滴密度降低,改善了雾滴分布均匀度,对水稻纹枯病和白叶枯病的防效显著提高。胡中泽等[24]比较了无人机和人工电动喷雾器对小麦主要病害的防效,结果表明无人机处理在第10天对纹枯病的防效更好,主要原因可能是无人机喷雾雾滴更小,能更加有效提高药液在叶面的覆盖面,促进药液通过气孔渗透进入小麦植株体内;助剂能够提高植株对药液的吸收能力,显著提高病害防效;增加无人机施药用水量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小麦植株对纹枯病、白粉病的抗性。

2.1.3虫害防控王喆等[25]研究表明,采用MG-1S无人机喷施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225 mL/hm2对棉蚜的防效优于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和70%啶虫咪,以添加150 mL/hm2飞防增效剂的效果最好,但在70%啶虫脒和70%吡虫啉中添加的助剂却以15 mL/hm2高工效通用助剂的防治效果最好;无人机施药后3天和5天的防效与机械+人工拖管施药相比无显著差异,但无人机施药液量减少1/3,工效提高3倍,机械作业费减少60元/hm2,因此,可满足现代农业高效、节药和降低成本的需要。张亚林等[26]筛选出对棉蚜防效较好的杀虫剂是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50%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矿物油、20%啶虫脒可溶性粉剂+50%二嗪磷乳油,但仅有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和22%氟啶虫胺腈+矿物油处理的瓢虫虫口减退率小,其余药剂对瓢虫天敌影响都很大。赵冰梅等[27]也认为无人机低空喷雾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对棉蚜防治效果显著,3天防效93%~99%,且高浓度药液低空喷雾对棉花生长安全,添加1.5%的助剂既可减少农药用量30%,也能提高防效[28]。沙帅帅等[29]研究表明,P20植保无人机防治棉蚜较好的飞行参数为飞行高度为3 m、飞行速度为5 m/s,且对棉花安全,无药害,吡虫啉超低容量剂的防效大于吡虫啉乳油,但机力牵引式喷杆喷雾机施药效果好于无人机喷药防效;而娄朝霞等[22]则认为,无人机对蚜虫的防效明显高于喷杆喷雾机,二者结果的不一致可能是由试验条件、田间环境等多种因素差异造成的。袁伟宁等[30]认为高架喷雾对玉米田棉铃虫的防治效果优于无人机喷雾,这与2种施药方式的用水量和雾化程度有关,高架喷雾可负载量大,雾化程度虽然较无人机低,但药液喷施量相对大,更有利于药液到达穗部及植株下部,从而杀死幼虫。吴洁等[31]评价了江西棉田主要刺吸式害虫无人机飞防效果,认为无人机喷施阿维·螺虫防治盲蝽效果较好,但防治叶蝉和烟粉虱的效果较差,可能是因为叶蝉和烟粉虱繁殖力、迁飞性较强,气温偏高利于繁殖,影响了防治效果。

2.1.4草害防控棉田草害发生面积比例达56%,杂草争夺光、水肥和空间,传播病害虫,增加物化成本和作业费用,降低产量和品质,每年造成棉花减产14%~ 16%,因此棉田有效除草才能获得优质高产[32]。棉田常见杂草有60多种,其中优势杂草约20种[19];李淑英等[33]研究表明皖西南直播棉田杂草种类有13科24种。化学防除依然是控制草害最主要的手段,棉田除草主要包括土壤封闭和茎叶处理。肖琦等[34]研究表明无人机喷施8%炔草酯EW 1200 mL/hm2对麦田硬草防治效果与自走式喷杆植保机无显著差异,且高效便捷、施药精准,对小麦安全;朱德慧[35]亦认为麦田无人机化学除草可行,选择安全性高的除草剂还能增产。邵国民等[36]认为无人机防治直播稻田杂草的效率是担架式喷雾机的3倍,杂草以千金子为主时用封闭除草和茎叶处理结合的“一封一杀”措施具有良好防效。岳德成等[37]认为玉米田无人机喷施土壤处理除草剂控制杂草效果较好,经济、安全、高效,除草剂减量效应显著。棉花苗前土壤封闭,可降低杂草发生基数,减少茎叶处理用药量[32];但天气、土壤状态、飞行参数等对控草效果均有显著影响,土壤黏粒比例大、有机质含量高和土壤干旱等状况下,除草剂被土壤吸附的可能性大,不利于药效发挥;整地质量较差、地块不平整、土块较大、前茬根残留量较大,均不利于雾滴沉降和分布均匀[37]。茎叶除草一般是在棉花生育前期杂草出土高峰期进行茎叶处理,杀死杂草[32]。棉花苗蕾期光、温、水、墒情等条件利于杂草盛发,苗蕾期杂草出苗量约占全季杂草总量的65%~85%,此时杂草草龄较小对除草剂敏感是最佳施药期,之后随着杂草草龄增加、种类增多,化学除草的难度越来越大[32]。李淑英等[33]认为皖西南直播棉田5—6月是杂草出苗高峰期,也是杂草防治期,优势杂草包括牛筋草、千金子、旱稗、通泉草和马齿苋等。

不同于杀虫剂和杀菌剂,无人机喷施除草剂须避免造成飘移药害。风力较大、飞行较高、雾滴粒径较小,雾滴飘移流失较多,尤其是在喷施土壤封闭除草剂时,地块表面裸露,雾滴不能被有效拦截,更容易发生飘移[37]。因此,无人机控草作业,应选择同一作物连片种植的区域,尽量在无风天气施药,减少雾滴飘移可能产生的药害[38],降低飞行高度至0.5~0.8 m,药液量提高至30 kg/hm2左右,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雾滴飘移损失,提高雾滴的沉降密度[37]。

2.2化学调控

棉花具有无限生长习性[39],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存时间长,若雨水过多易造成营养生长过旺抑制生殖生长,造成蕾铃大量脱落[40],通过化学调控构建合理群体结构是实现棉花高产优质高效的重要基础。从苗期开始至打顶后多次施用缩节胺(1,1-二甲基哌啶鎓,1,1-dimethyl piperidinium chloride,DPC)的系统化控技术[41]是国内棉花生产实践探索出的成功经验之一,是防止棉花徒长、促进早熟和提高管理效率的有效手段,无人机作业具有灵活、高效、安全等优点,用于棉花系统化学调控,可显著提高棉花管理机械化水平[42]。赵静等[40]研究表明无人机喷施DPC 5、10、14天后能够有效抑制棉花株高,抑制效果与喷杆式喷雾机作业效果相当,可以有效促进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移、塑造良好株型、提高成铃率,同时高浓度DPC对棉花无药害。张亚林等[42]研究表明当无人机飞行高度为1.5 m、飞行速度为4 m/s时,棉花株高、果节增长值显著低于清水对照,对棉花生长调控效果最好。张允昔等[43]认为人工喷施生长促进剂成本太高,无人机喷施则可节本增效,在药剂能够混用的前提下结合病虫防治同时进行,节本增效效果更好。

黎芳等[44]研究表明,应用DPC化学封顶在黄河流域北部棉区基本可行,化学封顶后棉花株型变化表现为植株较高、果枝数较多,新生果枝的脱落率较高,这些变化与国内传统的高产棉花株型和“秋桃盖顶”的成铃特点不符,但株型和结铃部位的变化不一定影响产量,这与美国和澳大利亚依靠较低的氮肥投入和适时适量地应用DPC等措施实现棉花生长中心的转移,具有一定的相通性。应用增效DPC(DPC缓释型水乳剂,简称DPC+)进行棉花化学封顶,可使顶芽在短时间内出现氧化应激反应,并降低了控制主茎生长点发育和花芽分化基因的表达,從而延缓了棉株的生长和花芽的产生,达到“封顶”目的[41]。韩焕勇等[45]认为北疆早熟棉品种化学封顶适宜DPC+剂量为750 mL/hm2左右,但在实际生产中其施用剂量应根据品种敏感性、地力、田间长势和水肥等因素综合考虑。董合忠等[39]亦认为,为更有效调控群体,需由单一调控向综合调控发展,由主要以化学调控为主转变为化学调控与品种类型、施肥、灌水等农艺措施有机结合。

2.3追施叶面肥

追肥是在作物生长中加施固态或液态肥料,旨在补充基肥的不足满足作物某些时期对养分的需求,保证优质高产[46]。棉花生育期长,养分需求量大,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氮、磷和钾养分,一定量的钙、镁、硫等中量元素,少量的硼、锌等微量元素[47]。根部追肥虽然可以运用追肥机械减少人工,但棉花中后期容易造成侵入式损伤,人工追肥效率低且劳动强度大,遇上干旱或多雨更是增加了追肥难度;而且苗期低温、根系吸收养分能力差,后期根系活力降低、吸收养分能力衰退,在这2个时期易出现根系养分吸收难以满足棉花营养需求的问题,叶面施肥作为根系施肥的补充方式,恰恰能解决这些问题[47],特别是对于大部分暂未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棉区。无人机喷施叶面肥,不受植株高低、冠层郁闭以及丘陵、山区和坡地地形的限制,机动灵活、效率高[46]。郑启帅等[48]认为,由于双子叶植物的叶面类型及叶表蜡质层结构与组成不同于单子叶植物,使得双子叶植物叶片具有良好的液体吸收功能,从而有更好的叶面施肥效果;添加助剂和保证液滴与叶片接触速度至少为1.55 m/s能有效提高叶面肥对叶片的润湿性,液体的种类、浓度和液滴的大小对叶面肥的润湿性有一定影响,而叶片的正反面位置对叶面肥的润湿性无显著影响,实际应用中可通过增加水泵压力等有效措施适当增加喷雾液滴的速度,进而提高叶片对叶面肥的润湿吸收。

2.4脱叶催熟

棉花采收前喷施脱叶剂,可促进棉花叶片脱落和集中吐絮,降低棉花含杂率,提高棉花机械化采收作业效率[49],已经成为机采棉种植的重要环节[50],同后期追肥打药等措施类似,地面机械和人工打药均有其独自的缺点,无人机脱叶催熟技术逐渐兴起。胡红岩等[51]研究表明采用无人机喷施噻苯隆·敌草隆的脱叶催熟效果与人工喷施效果相当。马艳等[50]研究表明,无论是油动单旋翼机型还是电动多旋翼机型,4种无人机均能达到良好的脱叶效果,以喷施药液量22.5 L/hm2脱叶效果优良,且对产量和品质无显著影响。蒙艳华等[52]认为,新疆棉区单株结铃少、种植密度大,不利于药液的沉降,需喷施2次才能达到较好的脱叶效果。采用无人机喷施作业能够提高药液雾滴的均匀性,增加药液的穿透性,在棉花生长中后期,冠层叶片相互遮挡严重,采用无人机喷施脱叶剂,可大大提高作业效率和脱叶催熟效果[53];随着药后时间的推移,脱叶率、脱叶效果、吐絮率和催熟效果均有明显提高[54,55];不同药剂处理雾滴密度在棉花冠层分布具有明显差异,但脱叶率和脱叶效果较好的药剂处理并不意味着吐絮率和催熟效果也较好[55]。

3存在问题与发展展望

3.1无人机施药技术

目前,中国无人机施药技术研究方兴未艾,但与航空植保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56]。无人机施药极易受天气环境、飞行参数、药剂特性以及喷嘴设备等因素影响[15],只有掌握雾滴沉积与漂移规律,结合无人机遥感农田监测技术、变量施药技术和大数据处理技术,才能实现无人机田间管理的精准施药、智能操控。无人机一般采用超低容量喷雾,单位面积喷液量决定了药液浓度和雾滴密度,喷液量减小会降低靶标上的药剂沉积,进而影响防效;喷雾量不变时施药量越高往往效果越好,但过量施药既造成药剂浪费,又增加环境负担;因此,应根据不同作业目的确定最佳的无人机施药参数,提高药液在棉花上的沉积量,以最小的药剂用量达到最佳的防治效果。胡红岩等[21]采用单旋翼无人机在棉花苗蚜发生期研究了不同施药量和喷液量对药液沉积分布的影响,认为在减量施药的前提下喷施吡虫啉,加大喷液量可以达到提高药液沉积量的目的,而喷施丁硫克百威沉时,药剂施药量是影响药液沉积量变化的主要因素,喷液量对丁硫克百威在棉花上的沉积量影响不大,这可能与药剂的理化性能、植物表面结构及喷雾的均匀性有很大关系。雾滴沉积和飘移是评估喷雾质量的重要指标,从沉积分布来看,无人机施药作业雾滴在棉株不同位置的沉积有明显差异,棉株上部沉积量显著大于中部,但中部和下部无明显差异,且棉花冠层中、下部雾滴沉积量和覆盖率均较低;从雾滴飘移分布来看,下风向的飘移沉积明显大于上风向[22]。

3.2无人机作业规范

农用无人机田间管理技术作为新兴事物,包括机型选择、药剂选择与混合、飞行参数确定等方面,具有指导性、可操作性强的相关作业技术规范亟待在探索中制订和完善。棉花具有无限生长习性,种植技术复杂,病虫草害防控、水肥运筹、化控等农事操作次数较多,因生态区、品种、肥水条件等差异,无人机植保、追肥和化控技术差异较大;比如新疆具有特殊的自然环境,南疆昼夜温差大,日间蒸发量较大,对药剂药效的发挥影响较大[19]。因此,针对不同棉区和不同种植制度,应重点研究适宜的无人机作业参数,包括飞行高度和速度、喷嘴选择、喷头流量,探索雾滴覆盖密度、分布及冠层穿透规律,评价技术实施效果,分析药效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建立作业规范,为不同地区、不同作业条件下进行飞行作业时提供决策参考,以达到最佳的作业效果[15,19]。相对于民用无人机行业的飞速发展,现有的农用无人机标准无疑是杯水车薪,伴随着农用无人机产业的快速发展和极大需求,农用无人机的标准制定工作或将成为当前无人机产业的一个焦点[15]。

3.3专业化服务组织

当前,农用无人机市场和飞防作业水平良莠不齐,亟待制定和完善国内农用无人机市场准入机制,现阶段农用无人机作业大多凭经验或参考地面喷雾确定剂量和配制方法,但无人机作业要求与地面机械施药有很大的不同,可能会因为配制或施用方法不科学影响作业质量,也容易对环境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15]。棉花生产规模化、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和社会服务化发展是解决棉花生产过程中劳动力短缺问题、降低棉花生产成本、实现棉花产業现代化、巩固棉花产业优势地位的必然选择[57],农用无人机设备购置和维护成本较高,操控人员技术要求高,而且农用无人机技术不断发展、更新和进步,农用无人机辅助田间管理技术将会向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模式发展[15,19],伴随着大数据应用、智慧农业的发展,农用无人机技术将会实现规模化、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和社会服务化“五化”同步发展。

4结论

通过分析农用无人机在棉花病虫害防控、叶面追肥、化学调控、脱叶催熟等田间管理方面的研究现状,可以看出农用无人机在简化棉花管理应用中取得了显著进展,随着施药技术的快速发展、作业标准的逐步制定和完善、专业化服务组织的组建和壮大,农用无人机技术将会更加广泛应用于棉花生产中,大幅提高植棉效率,促进现代植棉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喻树迅.中国棉花产业百年发展历程[J].农学学报,2018,8(1):85-91.

[2]董合忠,杨国正,李亚兵,等.棉花轻简化栽培关键技术及其生理生态学机制[J].作物学报,2017,43(5):631-639.

[3]郝雅洁,史维杰,赵明霞,等.论无人机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J].物联网技术,2019,9(9):59-62.

[4]纪景纯,赵原,邹晓娟,等.无人机遥感在农田信息监测中的应用进展[J].土壤学报,2019,56(4):773-784.

[5]陈盛德,兰玉彬,李继宇,等.植保无人机航空喷施作业有效喷幅的评定与试验[J].农业工程学报,2017,33(7):82-90.

[6]毛树春,李亚兵,支晓宇,等.中国棉花栽培的科技进步[J].农业展望,2016,12(1):57-64.

[7]周志艳,明锐,臧禹,等.中国农业航空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J].农业工程学报,2017,33(20):1-13.

[8]徐旻,张瑞瑞,陈立平,等.智能化无人机植保作业关键技术及研究进展[J].智慧农业,2019,1(2):20-33.

[9]娄尚易,薛新宇,顾伟,等.農用植保无人机的研究现状及趋势[J].农机化研究,2017,39(12):1-6.

[10]宋修鹏,宋奇琦,张小秋,等.植保无人机的发展历程及应用现状[J].广西糖业,2019,(3):48-52.

[11]薛新宇,梁建,傅锡敏.我国航空植保技术的发展前景[J].中国农机化,2008(5):72-74.

[12]兰玉彬,王国宾.中国植保无人机的行业发展概况和发展前景[J].农业工程技术,2018,38(9):17-27.

[13]苏瑞东.无人机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综述[J].江苏农业科学,2019, 47(21):75-79.

[14]邱小雷,张羽,张小虎,等.从植保无人机经验探析我国精确农业发展路径[J].江苏农业科学,2019,47(16):30-33.

[15]兰玉彬,陈盛德,邓继忠,等.中国植保无人机发展形势及问题分析[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19,40(5):217-225.

[16]兰玉彬.无人机的农业应用[J].紫光阁,2017,(1):86.

[17]黄文江,刘林毅,董莹莹,等.基于遥感技术的作物病虫害监测研究进展[J].农业工程技术,2018,38(9):39-45.

[18]兰玉彬,邓小玲,曾国亮.无人机农业遥感在农作物病虫草害诊断应用研究进展[J].智慧农业,2019,1(2):1-19.

[19]马小艳,王志国,姜伟丽,等.无人机飞防技术现状及在我国棉田应用前景分析[J].中国棉花,2016,43(6):7-11.

[20]赵存鹏,王凯辉,郭宝生,等.植保机械在棉花上应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河北农机,2017(7):19.

[21]胡红岩,任相亮,姜伟丽,等.植保无人机棉田喷洒农药沉积分布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18,37(5):59-64.

[22]娄朝霞,温浩军,张斌,等.多旋翼植保无人机棉花飞防作业效果[J].新疆农业科学,2019,56(3):537-543.

[23]刘迎,潘波,姜蕾,等.添加飞防助剂对无人机防治水稻病害的影响[J].农药,2018,57(4):299-301.

[24]胡中泽,王安,钱巍,等.植保无人机对小麦主要病害的防治[J].浙江农业科学,2018,59(7):1206-1210.

[25]王喆,冯宏祖,马小艳,等.无人机施药对棉蚜的防治效果及经济效益分析[J].农药学学报,2019,21(3):366-371.

[26]张亚林,周吉辉,王兰,等.无人机和滴灌施药对棉蚜及其天敌的影响[J].中国棉花,2018,45(9):26-29.

[27]赵冰梅,张强,朱玉永.无人机低空喷雾氟啶虫胺腈防治棉花蚜虫效果[J].农药科学与管理,2017,38(2):54-57.

[28]赵冰梅,张强,朱玉永,等.多旋翼植保无人机在棉蚜防治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植保导刊,2017,37(2):61-63.

[29]沙帅帅,王喆,肖海兵,等.P20植保无人机作业参数优化及其施药对棉蚜防效评价[J].中国棉花,2018,45(1):6-8.

[30]袁伟宁,何树文,魏建荣,等.河西地区玉米田棉铃虫发生规律及其化学防治技术[J].植物保护,2018,44(4):177-182.

[31]吴洁,操宇琳,杨兆光,等.江西棉田主要刺吸式害虫飞防效果评价[J].中国棉花,2019,46(10):14-16.

[32]李欢欢,马小艳,姜伟丽,等.棉田化学除草现状及对策[J].中国棉花,2019,46(5):1-7,10.

[33]李淑英,朱加保,马艳,等.皖西南直播棉田杂草群落出苗模式[J].植物保护学报,2015,42(3):460-466.

[34]肖琦,李艳朋,李猛,等.极飞P20植保无人机在麦田硬草防除上的应用[J].大麦与谷类科学,2019,36(3):39-40,51.

[35]朱德慧.植保无人机在麦田化学除草上的应用效果试验[J].安徽农学通报,2016,22(12):74-75.

[36]邵国民,骆琴,何信富,等.植保无人机防除水稻直播田杂草效果评价[J].中国稻米,2019,25(6):89-92.

[37]岳德成,姜延军,李青梅,等.植保无人机喷施对玉米田土壤处理除草剂的减量效应[J].植物保护,2019,45(2):193-198.

[38]郭文磊,冯莉,张泰劼,等.植保无人机喷施草铵膦在叶菜田清园灭茬中的效果[J].杂草学报,2018,36(3):29-34.

[39]董合忠,张艳军,张冬梅,等.基于集中收获的新型棉花群体结构[J].中国农业科学,2018,51(24):4615-4624.

[40]赵静,辛芳,周月婷,等.多旋翼植保无人机与常规喷施缩节胺对棉花生长调控效应比较[J].新疆农业科学,2018,55(11):2096-2104.

[41]安静,黎芳,周春江,等.增效缩节安化学封顶对棉花主茎生长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J].作物學报,2018,44(12):1837-1843.

[42]张亚林,黄群,马小艳,等.无人机飞防对棉花生长调控效果研究[J].中国棉花,2019,46(1):26-28.

[43]张允昔,夏绍南,江洪,等.几种生长促进剂分期喷施对赣北移栽棉的影响[J].棉花科学,2018,40(2):21-28.

[44]黎芳,王希,王香茹,等.黄河流域北部棉区棉花缩节胺化学封顶技术[J].中国农业科学,2016,49(13):2497-2510.

[45]韩焕勇,杜明伟,王方永,等.北疆棉区增效缩节胺应用剂量对棉花农艺和经济性状的影响[J].西南农业学报,2019,32(2):327-330.

[46]胡红,张翼夫,陈婉芝,等.我国玉米追肥机械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J].玉米科学,2016,24(3):147-152.

[47]李永旗,李鹏程,刘爱忠,等.棉花叶面施肥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14,30(3):15-19.

[48]郑启帅,岑海燕,方慧,等.植保无人机喷施液滴润湿性探究[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18,44(4):407-413.

[49]胡红岩,任相亮,马小艳,等.棉花脱叶剂的植保无人机喷施技术[J].中国棉花,2018,45(11):43-44.

[50]马艳,任相亮,蒙艳华,等.无人植保机在新疆棉田喷施脱叶剂测试结果评述[J].中国棉花,2016,43(12):16-20.

[51]胡红岩,任相亮,马小艳,等.无人机喷施与人工喷施棉花脱叶剂效果对比[J].中国棉花,2018,45(7):13-15.

[52]蒙艳华,兰玉彬,梁自静,等.无人机施药液量对棉花脱叶效果的影响[J].中国棉花,2019,46(6):10-15.

[53]胡红岩,任相亮,马小艳,等.无人机喷施噻苯隆·敌草隆对棉花的脱叶催熟效果[J].中国棉花,2018,45(6):21-23.

[54]王喆,冯宏祖,王兰,等.MG-1S型无人机喷施不同棉花脱叶剂的田间效果对比[J].中国棉花,2018,45(1):27-28.

[55]张坤朋,邓喜军,王朝阳.无人机喷洒不同棉花催熟、脱叶复合药剂效果研究[J].农药,2017,56(8):619-623.

[56]亓文哲,王菲菲,孟臻,等.我国植保无人机应用现状[J].农药,2018, 57(4):247-254.

[57]喻树迅,张雷,冯文娟.棉花生产规模化、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和社会服务化发展战略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16,18(1):137-148.

猜你喜欢

应用进展田间管理无人机
南阳盆地绿色小麦种植田间管理及技术推广分析
抢种暮春
金属材料热处理节能技术应用进展
胡萝卜高产种植技术
高职院校新开设无人机专业的探讨
一种适用于输电线路跨线牵引无人机的飞行方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