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音乐教学方法创新探究

2021-01-21门颖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1年40期
关键词:创新方法小学音乐课堂教学

门颖

摘要:创新音乐课堂教学方法是音乐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要通过创设语境、引思入境,对比求异、异中引思,声像媒体、激发感官,听唱跳奏、相得益彰等创新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方法,从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创新方法

音乐是教育者把音乐审美信息与受教育者实现交流和传递的工具,形成审美效应的功能,对于培养小学生的美育教育具有深远的意义。《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明确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现行音乐教育观念、内容、方法、手段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已不能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因此,开展音乐教育的改革迫在眉睫。本研究基于此提出了创新音乐课堂教学方法,以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一、当前音乐课堂面临的挑战

音乐课是小学生最喜爱的学科之一,音乐独具的魅力,让人精神松弛、大脑舒缓,又作用到身体上,从而实现了精神、身体的双“休息”。然而,新媒体的蓬勃发展,带动了流行音乐的极速发展,新思想、新追求促使音乐不断的快速求新变异,音乐“味道”开始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越来越多的学生转身投入到这一股股的音乐“潮流”中,去追逐自己喜爱的那一种。而我们的音乐课堂还“坚守”着过去的认知,过于严谨的教学方式,缺乏时代特色的歌曲让学生失去了曾经对音乐课堂的渴望。这一切促使小学音乐课堂必须做出改变,才能赢回学生的“心”。今年,教育部大力推行的“双减”政策等,就是要通过加大艺术教育,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提振艺术教育“士气”。

二、改变课堂教学把学生吸引回课堂

1、创设语境,引思入境

音乐是一定生活基础上凝练出来的文本形式,也是文化的一种表达形式。可以说,每一首音乐的曲目都是具有一定文化意义的。因此,在音乐教学之前,教师要根据曲目的情况通过图片、电影、语言等方式,创设一种音乐的文化语境,引导学生知其然,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文化的理解。例如,《雪绒花》是人教版六年级的音乐曲目,基于小学生大多数没有雪绒花的先验知识,在课堂教学之前,教师需要介绍《雪绒花》的背景材料,创设一种知识的先验语境,让学生知道雪绒花是奥地利的国花,因为野生的雪绒花生长在环境艰苦的高山上,因此雪绒花是象征着勇敢,是一种人民渴望幸福、安宁的生活以及人民对祖国热爱的情绪。

2、对比求异,异中引思

心理学认为,通过对比教学,引导学生在细微的差别中寻求,从而进行思考,这往往会使学生产生兴奋点,更好的发挥潜能想像力。在课堂教学中发现:小学生对于曲目的旋律、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体会不深,导致学生无法更为深入地体会音乐的音符魅力。根据这一情况,教师可以选择同一曲目的不同伴奏、不同唱法的曲目给学生区听,引导学生感受音乐表达形式的差异性,从而引导感官和表達的思索。例如,《茉莉花》是人教版四年级的音乐曲目,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播放了江苏民歌《茉莉花》、东北民歌和河北民歌《茉莉花》,引导学生从生从节奏、旋律、风格、语言上等方面找出音乐语言表达的异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增强了学生对祖国民族音乐的热爱。

3、声像媒体,激发感官

现代教学理念是以树立“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因此在开展音乐教学时,课堂是教学内容、形式呈现的载体,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和感官的需求为基础,使用多种多媒体技术介入,形成声音、音像等多种感官的激发手段,可以实现语言无法达到或不易达到的完美和精致的意境,进而激发课堂的吸引力和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鲁冰花》是人教版三年级音乐曲目,这首歌曲表现了一个名叫“鲁冰花”的女孩对母亲和家乡的思念之情。基于这一背景材料,教师可以课堂教学之前搜集学生与家长的生活照,照片尽量展现学生与家长之间的亲密和感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边播放《鲁冰花》曲目,一边运用多媒体播放事前搜集的照片,在这一声像交互式的情景教学中,学生深深感悟到《鲁冰花》曲目的内在含义,更有利于教师的课堂教学。

4、听唱演奏,相得益彰

音乐课堂教学要实现多感官交互以及融为一体的教育境界。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中要设计全员参与其中、多感官交互的教学环节,尽量使每一位学生参与其中、融入其中。例如,《吉祥三宝》是人音版二年级音乐曲目,是小学生耳熟能详的歌曲。基于此,在开展这一音乐教学时,教师可以充分地调动全体学生参与其中,激发学生的多感官感受音乐。一方面,教师使用多感官的音乐教学形式,引导学生自己开展听、唱、跳、奏等形式,充分调动多感官参与音乐教学之中;另一方面,全员参与、分组表演。根据《吉祥三宝》这一曲目特点,教师可以分为三个小组开展音乐表演游戏,一组在唱,另外两组表演,相得益彰,体验与同伴合作演奏的快乐和成功。

三、音乐课堂提质增效需要提升“内质”与“外需”

1、提升音乐教师的“内质”

当前的音乐教学离不开音乐教师的努力与改变,学生对音乐课逐渐失去了兴趣,其中的原因,也有音乐教师本身教学水平不高、手法不新、思想固化的问题。教师的改变是在创新教学手法之外,提升音乐课堂的另一个重要问题,也就是音乐教师教学能力这个内在质量,也就是能力的“内质”必须提高。目前,音乐教师的“内质”提升方法很多,走出去学习,线上学习,从身边的学生身上都能够学习到新的音乐知识。在提升音乐教师“内质”方面,学校要负起责来,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奖惩措施,从制度的层面,督促音乐教师投身“提质”队伍。

2、满足音乐教师的“外需”

活到老,学到老,才能做到学以致用。学校要把提升音乐教师业务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摆在学校一切工作的主要位置上来,满足音乐教师提升“内质”的一切外在需求,也就是“外需”。要努力创造音乐教师学习所需的条件、环境和氛围,要舍得投入,眼光长远。在经费上,要优先保证音乐教师的学习需要。学校也要在时间上给予音乐教师一定的自由,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充实自己。

音乐教学是文化符号的传递和审美语言的表达,在小学阶段开展音乐教学是审美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标准》的内在要求。总之,在改革课堂教学,向课堂要教学质量的大背景下,教师不断地创新音乐课堂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于音乐的兴趣,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具有极其深远的教育意义。

猜你喜欢

创新方法小学音乐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从提升科学水平角度分析高校党建工作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试论森林分类经营的创新
开启学生智慧,构建快乐课堂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