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堂观察研究追踪综述

2021-01-17胡庆生

教学研究与管理 2021年11期
关键词:观察方法课堂观察

胡庆生

摘 要: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研究方法,课堂观察越来越受到国内研究者和一线教师的重视。文章追随课堂观察研究的发展顺序,通过文献研究,对课堂观察的发展过程进行追踪,分析了课堂观察在国内研究中的四个特点以及有待加强的两个方面,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一些展望。

关键词:课堂观察;观察方法;研究追踪

一、国外研究追踪

观察法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科学研究方法,在教育及其他学科领域中被广泛运用。直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观察方法才开始在教育研究领域中广泛地运用。

比如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结构的发生学研究,最初采用的就是自然观察法;苏霍姆林斯基关于教育与儿童全面发展的关系研究,也是建立在对大量儿童和教育现象的长期观察的基础之上。在教育研究领域主要是运用观察方法研究课堂教学,大约经历了探索阶段(20世纪五六十年代)、工具发展阶段(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中期)和扩展研究时期(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今)。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70年代中期,受其他学科定量化、系统化、结构化的影响,教育研究者们不断开发探索系统的观察记录体系,构建了众多的观察工具。在这个阶段,由于观察工具的大量开发,课堂观察方法的专业性和技术性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在观察表和观察体系作为观察工具不断发展的同时,单向窗、录音机、摄像机、照相机等设备也逐渐被用作课堂观察的辅助工具。

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现在,人们对教育环境中教学过程的观察深度和广度不断扩展,使课堂观察的应用更为广泛。不仅如此,随着科学研究的发展,随着人们对定量方法的“科学性”的怀疑,一种基于解释主义和自然主义的定性观察的方法又重新引起教育研究者的重视,这是一种开放的以文字记录为主的课堂观察方法。课堂观察在方法论上的扩展更是为其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就目前的情形来看,课堂观察的方法非常丰富,定量与定性的方法趋于结合,优势互补,在科学化发展道路上不断前进。

二、国内研究追踪

国内最早出现的与课堂观察相关的文章,是梁家珍的译文《如何观察和评价课堂教学》,该文是对歌德学院的一份观察和评价课堂教学清单的直接翻译,没有任何的引述或评论。而高耀明的《课堂教学观察研究方法述评》,从观察的方法、观察的过程两个方面对英国教育科研人员开展课堂观察实验的过程进行了介绍,并提出了自己的评论和观点。此阶段(20世纪八九十年代),可以看作是课堂观察在国内的引进和介绍阶段。

1996年5月,李新乡、李少兰和胡象岭的《物理课堂教学评价中观察记录方法的研究》首次把观察记录表(课堂观察的基本工具)及课堂观察的方法运用到实践的研究中。这一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是课堂观察在国内的探索实验阶段。

陈瑶对课堂观察进行系统研究,她的研究成果《课堂观察方法之研究》(硕士论文)发表于2000年5月。陈瑶所著的《课堂观察指导》也是一本系统介绍课堂观察研究的理论专著,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书中大量介绍了国内外(主要是国外)有关课堂观察的方法技术,并专列章节论及“教师从事课堂观察研究”。以此为标志,课堂观察在国内进入了系统研究阶段,研究越来越深入,成果也越来越丰富。

为了能直观呈现课堂观察的研究面貌,笔者以“课堂观察”为关键词在“知网”上进行了搜索,结果如下:

虽然这些数据不能代表事实的全部,但可“以一斑而窥全豹”,足以说明这些年课堂观察的研究概况。从中我们可见,自2000年起,课堂观察的研究开始蓬勃发展,近几年的发展势头更是迅猛,这与我们之前对其在国内发展阶段的分析是相一致的。在这些蓬勃发展的研究当中,最突出、最值得关注的是崔允漷和沈毅领导的研究团队所做的实验研究。

自2005年起,崔允漷和沈毅的研究团队以余杭高级中学为实验基地,开展了历时8年的系统课堂观察研究,从2006年研发出《课堂观察手册》,到2008年提出包含“4个维度、20个视角、68个观察点”的“课堂观察框架”,再到2013年确立“课堂观察LICC范式”,研究取得圆满成功,并实现了多项创新:一是开创了全新的教学研究模式,使专业的研究人员与一线的教师及一线教师相互之间形成研究的“合作体”,开拓了研究思路;二是创建了一个完整的框架,对课堂教学进行了科学的解释,丰富了对课堂教学的认知;三是提供了一套规范的程序与技术,彻底改变了教师日常听评课的方式,使之走向专业化,课堂观察也从而成为一项专业的研究活动。“课堂观察LICC范式”的提出,标志着课堂观察在国内已经是一种成熟的研究方法。

综合分析课堂观察在国内的发展历程,发现其研究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一是对国外课堂观察的引述和介绍,如《课堂观察、参与和反思》和《美国中小学课堂观察,一位教育学教授的笔记》;二是对课堂观察的理论研究,如《课堂观察指导》和《课堂观察手把手》;三是对课堂观察技术的研究,如《课堂观察方法与技术》和《课堂观察与分析技术》;四是对课堂观察实践的研究,如《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课堂观察Ⅱ,走向专业的听评课》《名师怎样观察课堂》。由此可见,国内关于课堂观察的研究已经比较成熟和全面。

三、结语

课堂观察仍有值得继续探讨和拓展的空间,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当前的研究普遍关注研究课堂教学中的共性方面,如提问的有效性、学生的参与度、教师的目光分配、教学时间的分配等,却较少关注学科性质、课型特点等学科专业化、个性化的方面;二是课堂观察的研究虽然在国内正在蓬勃发展,并且日益成熟,但呈现发展不均衡的局面,主要表现是“东高南低”,即在华东和江浙地区开展较好,且受一线教师青睐,而在华南地区受关注不多,开展研究的研究者更可谓寥寥无几。

因此,在加强课堂观察的实践应用研究、加强一线教师课堂观察能力的培养等方面,还有很大的空间、也还有很多工作可以做,仍需研究者们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陈瑶.课堂观察指导[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沈毅,崔允漷.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崔允漷,沈毅,吴江.课堂观察Ⅱ:走向专业的听评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4]王鉴.课堂观察与分析技术[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14.

[5]王陆,张敏霞.课堂观察方法与技术[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6]符娅.课堂观察在教育教学研究中的重要性探析[J].四川教育學院学报,2006(12).

[7]沈正元.课堂观察:从感性描述到理性实践[N].江苏教育报,2010-10-14(003).

猜你喜欢

观察方法课堂观察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科学观察能力
高职教学“课堂观察”方法的有效性探究
高中数学“课堂观察”教学有效性初探
感悟传统 心存真挚
教师提问有效性的课堂观察探析
开启学生观察之门的策略
高中英语课堂中教师提问的有效性观察研究
科学观察方法的指导策略
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利用导学案培养学生观察初探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课堂观察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