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提问有效性的课堂观察探析

2016-11-07郑倩倩

文教资料 2016年19期
关键词:课堂观察

郑倩倩

摘    要: 课堂观察是一种系统行为,更是一种研究方法。文章基于课堂观察的LICC模式,以小学科学为例,选取教师提问有效性为观察点,进行课堂观察的诊断和分析,并提出教学建议。

关键词: 提问有效性    课堂观察    LICC模式

作为一种科学研究方法的课堂观察一直是“一项被遗漏的教师专业能力”,所幸的是,近几年课堂观察引起了学者和一线教师愈来愈多的关注,并呈现出良好的研究与实践势头。本文选取了苏教版小学科学《热的传递》一课,试图对教师提问的有效性进行探究。

一、相关背景介绍

《热的传递》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冷和热》的第二课。课堂观察,就是通过观察对课堂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发展的专业活动[1]。佐藤学教授说:“目的并不在于评价课上得好坏,而是让大家一起感受授课乐趣和困难。”[2]笔者进行课堂观察的理论基础为崔允漷老师的LICC模式。该模式假设,课堂教学由学生学习(L)、教师教学(I)、课程性质(C)与课堂文化(C)组成。包括4个维度,20个视角,68个观察点。强调专业的听评课必须基于合作,注重证据,崇尚研究[3]。笔者选取的观察点是提问有效性,属于“教师教学”维度中的“对话”视角。

二、教学案例实录

这堂课分为五个教学环节:①创设情境,导入新课;②小组讨论,记录假设并汇报;③探索用实验方法验证假设;④学生进行实验并汇报;⑤教师总结,扩展延伸。由于第一和第三环节提问比较集中,因此选择这两个环节进行课堂观察。以下是第三个环节的教学片断:

教师问:一直给水加热,会有什么改变?

学生自由答:水会蒸发。

教师问:放勺子里只能看到勺里面的热传递,勺柄处怎么看?

指定学生回答:把水滴到勺柄上。

教师:水放多少?

学生答:放5滴就可以了。(示范)

教师:好,考虑到水不好掌握我们选蜡油,蜡油遇到热会改变吗?

学生自由回答:会融化。

教师追问:把整个勺子都涂上蜡油,用蜡烛加热。可以加热了吗?

学生自由答:不可以,手拿勺子会烧伤。

教师:另外还应注意勺子和火焰的距离。火焰哪里温度最高?

学生自由答:外焰。

三、课堂观察的诊断和分析

(一)观察表说明

研究“教师提问有效性”的时候,我从“教师提问—教师候答—学生回答—教师理答”角度做整体性判断。故观察量表同时涵盖这四个方面的内容:①教师提问方面:凡是能引起学生思考或需要学生主观判断的语言表达都认为是提问,以教师原话为准。问题指向与层次作为一个重要指标;②教师候答方面:从候答时间角度展开观察;③学生回答方面:以回答方式作为指标;④教师理答方面:从理答方式角度观察[4]。

(二)观察结果分析及教学建议

课堂观察结束后,笔者依据记录资料从问题本身、学生回答和教师理答三个角度分析,分析结果如下:

表1    问题本身角度的观察统计结果

表2    学生回答角度的观察统计结果

表3    教师理答角度的观察统计结果

1.优点

第一,问题指向明确。从教师提出的19个问题来分析,这些问题的指向性都十分明确清晰。教师只有向学生抛出明确的问题,学生才能有清晰的思路去思考,从而促进教学顺利进行。案例中教师问题指向性明确,是我们应借鉴和学习的。

第二,善用追问。追问存在两种情况,可能是教师对学生答案不满意,想通过追问让学生改变前概念,也可能是教师单纯想引发学生更深的思考。许老师在课上善用追问,如提出问题:“假如用水,水应放到哪里?”学生回答:“勺子里面。”她立即追问道:“放在里面只能看到勺口里面的热的传递,那勺柄怎么看到热的传递?”进一步开拓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更多的思考,用追问训练学生的思维不失为一种重要的理答方式。

2.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一,问题层次搭配不合理。结果来看,属于分析的有17次,而识记和评价类的各占1次。按照布鲁姆目标分类,问题分六个层次,知识、理解、运用属于低思维水平,而分析、综合、评价属于高思维水平。高低两种水平对学生发展都起到不可代替的作用,同等重要。

第二,重复答案次数多。重复答案分两种情况:一是教师想强调答案的正确性,二是因学生发言不够清晰而让答案明确一下。可次数过多则会显得啰唆,导致学生失去激情与兴趣,从而注意力不集中。教师多次重复学生答案,可能因为这样可给自己更多思考时间组织下面的教学用语,也可能是教师的一种表达习惯。总之,运用这种理答方式时应适度。

3.教学建议

第一,合理搭配问题的层次。要想引发学生各种水平的思维层次,问题层次就应该多样。识记类问题可帮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知识,实现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分析类问题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类问题有利于学生逐步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因此不同问题层次对学生思维发展有不同的作用,没有优劣之分,教师应合理搭配问题的层次。

第二,多鼓励学生。教师应对学生的回答有积极的反馈,以鼓励为主。案例中教师对学生称赞的次数少,且称赞时没有说明学生回答好在哪儿。教师应多给予学生鼓励,鼓励是针对过程和态度的,表扬是针对结果和成效的,多鼓励会使学生更加自信和努力。另外,适度表扬也是有必要的,表扬时一定说明学生哪方面做得好,这样学生会对自己的努力方向更明确。

第三,给学生适度的候答时间。教师抛出问题后,应留出一定时间让学生去思考。现实情况中,当老师提出问题后,许多学生着急举手回答,甚至想都不想就急于表现,心中还没有答案就举手。这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思考,把答案想清楚再回答。问题提问后应让学生有充足时间做好回答问题的准备。这样,才会收获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沈毅,崔允漷.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0):74.

[2]佐藤学.静悄悄的革命[M].长春:长春出版社,2003(1):67.

[3]崔允漷.论指向教学改进的课堂观察LICC模式[J].教育测量与评价,2010(3):4.

[4]吴江林,林荣凑,愈小平.课堂观察LICC模式[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4):8.

猜你喜欢

课堂观察
高职教学“课堂观察”方法的有效性探究
高中数学“课堂观察”教学有效性初探
高中英语课堂中教师提问的有效性观察研究
基于课堂观察的“问”
此处有声胜无声
同伴互助英语课堂观察研究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课堂观察例谈
高中数学课堂观察的实践与思考